新车上市后的初期质量管理
1. 售后方面
及时、准确、全面的收集故障与缺陷的数据
i. 对新车的故障与缺陷可按顾客的使用时间来统计,一般分为三类:
1. 90天
2. 180天
3. 365天
ii. 统计的内容为故障与缺陷的性质和维修频次(千车维修频次)
iii. 维修费用
科学地分析数据
i. 一种分析方法是按维修频次排队,排出前10和前30(Top10/30)
ii. 另一种是按关注度排队,为此对各类故障和缺陷进行严重度评估
1. 第一类(最严重)
2. 第二类(抛锚)
3. 第三类(重度功能)
4. 第四类(轻度功能)
5. 第五类(重度舒适度)
6. 第六类(轻度舒适度)
7. 第七类(一般)
提出整改计划
i. 对一二类问题不论频次多少,均应立项解决
ii. 对其它类问题结合频次,排出解决问题的优先度
iii. 对各种故障和缺陷设定目标值
iv. 此外,整改管控的另一主要目标值是解决期限,否则久拖不解,得罪了顾客:
1. 生产类问题一个月
2. 设计问题两个月
3. 采购问题一个月
对整改进行验收并复查
i. 验收已整改并切换后的产品投诉率为准
ii. 如果复发,责任人要做出解释并承担相应的责任。
2. 生产方面
基本上以缺陷率和报废率为指标,缺陷率基本以百万分之几(PPM值)来衡量
PPM值的统计要在以下环节进行
i. 零部件入厂检验
ii. 各个生产工序
iii. 整车下线
iv. 入库车
报废率要在各个生产环节检验并统计出来
对PPM值和报废率要制定出目标值以及相应的经济损失值。
3. 采购方面
将生产和销售所统计的故障和缺陷值中属于配套件的问题进行分解,订出所采购的零部件的PPM值,经与供应商协商,订入采购协议和质量保证协议,对超标问题(按PPM值)要有相应得惩罚措施。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