倡导创新教育 改革课堂教学
创新教育是以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为基本价值和理念的教育模式。它的基本架构是让学生主动学习、主动参与教学活动,积极开动脑筋,变被动学习为主动求知,变客体为主体。这样,学生才能发挥主体作用,乐于求知,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那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落实创新目标呢?
1、转变教育思想,确立新的教学观
什么样的教学是高质量的教学?过去是看传递知识数量的多少,而现在应看教学是否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能力以及活跃的思维想象力。教育的最大价值就是要为一个人的幸福做好准备。为此应确立新的教师观和学生观。第一,教师一桶水的观念要更新。要开启知识的源头活水,用活水理论取代一桶水理论,要终生学习探索,不断更新知识。第二,要做专家型教师。教师不仅是教学的实践者,更应该是理论的探索者。努力使自己成为学者、专家型教师。在教学中,必须对学生的地位进行重新审视和定位。改变传统的思维模式,重新确立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发展的地位。要求教师对学生要有应有的尊重,避免伤害性、侮辱性的语言出现。这就要求教师和学生建立人格上的平等和谐的关系;确立新的教学评价观。
2、实现教学民主、创设宽松自由的教学环境
何谓宽松民主的教学环境呢?就是教师在课堂教学中给学生创造充分的自由大胆的想象空间,让学生对自己的行为作出必要的选择。教师如何构建宽松的教学气氛呢?第一,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大胆地地发表自己的见解,而不应照本宣科。教师自己首先应该有创新意识,改变单纯做一个“搬运工”(把教参、教案搬到课堂)的做法。只有教师的思维活跃了,学生才能自由大胆地发挥想象力。第二,教师在教学中尽可能地减少对学生的统一要求和统一的标准。对学生的约束过多,事事要求整齐划一,必然学生的思维。造成心理障碍,形成严肃的课堂气氛,不利于学生的学习。第三,教师在教学中要以儿童的眼光,学生的眼光看待儿童和学生。过去我们往往站在教师的高度看待他们,所以有了太多的看不惯和不理解。而对于学生来说,很多事情都是人生的第一次,是至关重要的。他们对新事物的探究精神,教师和家长应给予大胆的褒扬,热情的鼓励和积极的支持,达到一种心灵上的交流。第四,教师在教学中要容忍不同的意见,支持不同的意见,给学生创造心理安全的环境。在教学中,容忍学生学习上的错误,要给他们尝试错误的经历,让他们体验失败,从而达到追求探索的目的。
3、实现课堂教学的开放
教学内容的开放,要求教师提供的学习内容具有层次性、广泛性、可供选择性;要向学生生活实际和经验开放,贴近学生生活。现在中学生的厌学问题,实际上就是教学内容脱离学生的实际。尤其是作文课,更是令人生厌,弄虚作假。学生没有自己的话说,没有真情实感,怎能写出有内容的文章。现在中学生作文
纯是技巧训练,已经走到了死胡同。英国的作文课都是先参加活动,然后写作,这样一来学生有话可说,达到了作文的目的。教学过程的全程开放,要求教师把教学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能体现出现场感和真实感。要从学生实际出发,采取灵活多样的方法。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调动他们的学习积极性。不搞程式化,不搞表演。教学方法和教学手段的开放,有效实现教学方法和手段多样化的问题,如多媒体教学、电化教学等,优势互补,取长补短。我们知道,任何方法都没有绝对的好坏,关键在于如何运用。教学时空的开放,既教学时间和空间的开放。有条件的学校可实行长短科制,20分钟或40 分钟一节未尝不可。所谓空间开放,指课堂的概念要改变,不仅是教室、校园,工厂、乡村、大自然等都可以作为课堂。另外环境设计要有个性化、人性化,要创设班级文化、校园文化、优化美化育人环境。
师生关系的开放,教师要在教学中真正建立人格平等、真诚合作的民主关系,切忌师道尊严,放不下老师的架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