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ndustrial Economy 【产业经济】8中 2016年 第23期(总第541期)供给侧改革的机遇与挑战罗龙菊(中共黔东南州委党校,贵州 凯里 556000)摘 要:本文首先对供给侧改革进行了概述,然后分别对供给侧改革过程中面临的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及其巨大挑战加以分析论述,希望为有关理论研究及其实践提供一些依据。关键词:供给侧改革;机遇;挑战中图分类号:F324.6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0-8772(2016)23-0033-01供给侧包含生产要素投入及其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两个基本方面:前者如劳动、资本、土地、企业家才能投入等;后者指制度变革、结构优化、要素升级等。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以来,传统生产要素投入的贡献活力逐渐下降,提升全要素生产率迫在眉睫,这对于化解我国现阶段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突出矛盾和压力,推动经济转方式、调结构、培育新的创新及其发展引擎具有深远的意义。三、新挑战1.短期经济压力我国现阶段供给侧方面,矛盾与问题比较突出:钢铁、水泥、建材等传统上游行业存在过度投资现象;资源生态环境不堪重负;老龄化和出生率较低导致劳动力锐减;国有企业及其地方政府举债过多;养老、医疗等公共产品及其公共服务供给匮乏。为此,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五大任务是:去产能、去库存、去杠杆、降成本及补短板。然而,我国金融市场融资结构的调整对市场主体,尤其是那些过度依赖间接融资的主体会造成显著影响。产能过剩波及的产业及其企业通常规模较大,去产能要对产出水平的下降和就业人数减少等因素导致的社会经济负担加以充分考虑。因此,结构性改革存在抑制投资及其生产的可能性,也存在减少消费需求的风险,在短期之内会给经济带来下行压力。2.财政收支压力“去杠杆”对政府特别是地方财政部门来说绝非易事。我国地方债务高居不下,债务杠杆较高,并且增速较快,地方债务风险日益加剧、累积,对地方政府财政及其经济稳定产生很大威胁。在去杠杆过程中,地方政府须严格执行财政紧缩政策,收支压力不容小视。“补短板”要求提高公共服务支出,以满足公众的相关需求,释放老百姓的消费需求,上述因素均使财政支出水平面临着新挑战。“降成本”要求降低税收及其费用负担,增大了财政收入压力。3.制度创新阻力制度创新要求简政放权,这难免会遭受阻力。土地及其生态制度改革很大程度上使地方政府的政策及其收入空间得到压缩,对地方经济发展原有成本有所还原。国有企业要冲破垄断,难免会触犯既得利益,因此改革过程中面临的阻力较大,改革不会一劳永逸、一蹴而就。财税及其金融制度改革对经济造成的冲击较大,结构性减税、财税分权体制改革及其金融市场准入放开等措施面临较大的困难。价格制度改革也许与其他调控目标相悖,改革过程中会很难兼顾价格稳定、供给安全、收入公平等目标。一、供给侧改革概述长时间以来,中国经济迅猛增长及其国民生产总值的急剧扩展,这主要得益于需求侧改革及其管理,通过大量投资、消费及其净出口拉动经济增长。然而,目前中国经济已经步入新常态,需求侧的优势日益消失且弱化,靠投资及其出口带动经济发展的模式难以为继,导致产能过剩、内部需求启动困难、外部需求受国际经济形式影响也出现下降等诸多问题。为确保经济稳中有进、促进经济结构性改革及其转型升级等目标得以均衡实现,应将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及其需求侧改革相结合,唯有如此,才能实现预期目标。一个完整的经济周期分为以下四个阶段:新供给形成、扩张、成熟、老化,从2009年至今的中国很多产业处于供给成熟及其老化环节,虽有政府不断发力的宏观调控,但是却仍然无法阻止连续五年的下行经济趋势。中央政府在这种背景下提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较好地把握住了我国经济“供给老化”这一主要经济发展矛盾。所以,要更加深化改革,打破供给约束和抑制,强化供给质量及其效率,唯有如此,才能釜底抽薪式地恢复经济发展的动力,开启发展新周期。具体来说,供给侧结构改革,主要针对土地制度及其产权、经济体制及其国资国资、科研教育及其投入市场、金融体制机制、分配机制等方面的改革。二、新机遇传统产业方面的改革应当促进传统工业结构的调整转型升级,特别是钢铁、水泥、煤炭等上游产业。除此之外,面对房地产行业库存居高不下的现象,要将房地产去库存与推进新型城镇化结合,重视基础设施建设,促进传统产业的转型升级。改革的终极目标是提高供给体系的质量和效率,对于促进经济社会全要素生产率的提高和要素升级来说,通过企业发展战略、企业形象形成品牌价值、资产证券化等组成的“轻资源”具有重要价值,并且会催生出“硬价值”。因此,在中国经济步入新常态的背景下,加强“供给侧改革”,表明了中央政府决策过程中以问题为导向,立足供给端,打造和培育经济发展的新引擎、新动力。现阶段,我国经济呈现出供给成熟和老化阶段,“供需错位”矛盾逐渐显现突出,唯有对产业结构加以调整,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加速发展,淘汰过剩产能,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四、结语当前,正在进行的供给侧改革是在我国经济发展面临着诸多矛盾与问题的背景下开出的良药。在供给侧改革中,社会经济发展既面临着前所未有的机遇,也面临着不小的挑战,要打赢供给侧改革攻坚战,要综合权衡其机遇与挑战,实现二者的平衡,唯有对产业结构加以调整,现代服务业和高端制造业加速发展,淘汰过剩产能,才能形成新的核心竞争力,打造中国经济升级版。参考文献:[1]倪红卫.试谈企业面临“供给侧结构性改革”的风险和机遇[J].上海质量,2016(5).(责任编辑:赵媛)收稿日期:2016-08-02作者简介:罗龙菊(1986-),女,布依族,贵州安龙人,硕士,教师。研究方向:城镇化与中国经济。33CHINESE & FOREIGN ENTREPRENEU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