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

人教版四年级数学下册第一、二单元导学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第一单元 四则运算 第一课时

课题:四则运算(一) 课型:

学习内容:P4例1、例2(只含有同一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同一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3.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流程: 一、主题图 引入

观察主题图,根据条件提出问题。

(1)说一说图中的人们在干什么?“冰雪天地”分成几个活动区?每个区有多少人?你是怎么知道的?

(2)根据图中提出的信息,你能提出哪些问题,怎样解决? 通过补充条件,继续提问。

1.滑冰场上午有72人,中午有44人离去,又有85人到来。现在有多少人在滑冰? 2.“冰雪天地”3天接待987人。照这样计算,6天预计接待多少人? 小组交流,全班交流。

二、新授

1.小组4人对黑板上的题目进行分配解答。

对黑板上的问题进行解答,在练习本上列出综合算式并进行脱式计算。 2.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

3.全班汇报:组织同学进行汇报,并且互相补充,注意每步表示的意义的叙述。 (1)71-44+85 =27+85 =113(人)

71-44表示中午44人离去后还剩多少人,在加上到来的85人,就是现在滑冰场有多少人。

(2)987÷3×6 6÷3×987 =329×6=2×987

=1974(人) =1974(人)

第一种方法中,987÷3算出了1天“冰雪天地”接待的人数,在乘6算出6天接待的总人数。

1

第二种方法,因为是照这样计算,那么每天接待的人数可以看作是一样多的,就可以先算出6天是3天的几倍,6天接待的总人数也是3天接待的总人数的几倍。就可以直接用3天的987人数去乘算出来的2倍。 4.巩固练习

(1)根据提供的情景编题。 (2)P5/做一做1、2 三、小结

这节课我们解决了很多问题,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四、作业 P8/1—4 反思:

第二课时: 课题:四则运算(二) 课型:

学习内容:P6例3 (含有两级运算的混合运算) 学习目标:

1.进一步掌握含有两级运算的运算顺序。

2.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 在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养成认真审题、独立思考等学习习惯。 学习重、难点:

1.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2.学会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学习流程: 一、主题图引入

观察主题图,找出条件,提出问题引导观察主题图。从图中你们都看到了什么?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

二、新授

就提出的问题,出示例3 :星期天,爸爸妈妈带着玲玲去“冰雪天地”游玩,购买门票需要花多少钱?

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汇报:根据的汇报进行板书。

(1)24+24+24÷2 24÷2是一张儿童票的价钱,是半价,所以用24÷2 =24+24+12 前两个24是爸爸和妈妈的两张成人票的总价。

=48+12 两张成人票加上一张儿童票就是他们购买门票需要多少钱。

=60(元)

(2)24×2+24÷2 24×2是爸爸和妈妈两张成人票的总价,玲玲的儿童票用24÷2 =48+12 把三张门票的价钱加在一起就是总门票的价钱。

=60(元)

这两个综合算式有什么共同特点?

(都是没有括号的,而且算式中有加减法也有乘除法。) 总结运算顺序。

提问:买3张成人票,付100元,应找回多少钱? (自己列式并计算。)

三、巩固练习 P7/做一做1、2 四、作业 P8—9 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四则运算的练习 课型:

学习内容:P8练习一

3

学习目标:

1、知道并能复述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混合运算。 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 学习重、难点:

1、知道不含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能正确计算。 2、学会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学习过程: 一、复习

1、揭题: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混合运算。 2、划出P8 1、5题的运算顺序。

1)独立划出先算什么。

2)展示、评议同学的作业。 3、说说怎么确定运算顺序。

1)自由发言。

2)小结 (板书):

在一个没有括号的算式里,如果只有加减法,或只有乘除法,按从左往右的顺序计算。如果有加减法,又有乘除法,要先乘除后加减。

3)背一背。

4、同桌两人说说自己是怎样解答的。 二、计算 1、P8 1,5题 独立练习,老师巡指。 选择展示,评议作业。 2、P9 7,8,9

老师读题,同学独立完成。

展评,用量的关系来描述解题思路。 3、发展练习:P9思考题

尝试,或与同学讨论。 展评。

三、总结:老师根据回答选择性地板书。(尤其是关于运算顺序的)

4

第四课时:

课题:带括号的四则运算 课型:

学习内容:P10-11例4、例5(强化小括号的作用)、归纳运算顺序 学习目标;

1、知道并能复述含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2、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3、能解决相应的两、三步的实际问题。

4、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理解“先算括号里面的”。 学习重、难点:

1、知道有括号的混合运算顺序,能正确计算两、三步的有括号的混合运算。 2、理解有括号的混合运算的顺序。 学习流程: 一、复习引入

前面我们学习了几种不同的四则运算,你们还记得吗?谁能说说你在前面都学会了哪些四则运算顺序? 二、新授

1、出示例4 :上午冰雕区有游人180位,下午有270位。如果每30位游人需要一名保洁员,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2、分析数量关系。

要求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要先求什么,再求什么? 3、小组讨论,独立完成。小组内互相说说你是怎样解答的?汇报。 (1)270÷30-180÷30 270÷30算出上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

=9-6 180÷30算出下午需要派几名保洁员,然后再用减法计算出下=3(名) 午比上午需要多派几名保洁员。

(2)(270-180)÷30 =90÷30

=3(名) 270-180算出下午比上午多出游人多少人,再除以30就算出

下午要比上午多派几名保洁员。

出示例5

(1)42+6×(12-4) (2)42+6×12-4

在练习本上独立解答。(画出顺序线)

5

上面的两道题数字、符号以及数字的顺序都没有改变,为什么两题的计算结果却不一样?

这几天我们一直都在说“四则运算”,到底什么是四则运算呢? 针对问题发表自己的意见。

概括:加法、减法、乘法和除法统称四则运算。(板书) 谁能把我们学习的四则运算的运算顺序帮我们大家来总结一下? 自由回答。 三、巩固练习 P12:做一做1、2 P14:4 四、作业

P14—15 :2、3、5—7 反思:

第五课时:

课题:有关0的运算 课型:

学习内容:P13例6(0的运算) 学习目标:

掌握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学习重、难点:

0不能做除数及原因。 学习过程: 一、口算引入 快速口算 出示:

(1)100+0= (2)0+568= (3)0×78= 6

4)154-0=

(5)0÷23= (6)128-128= (7)0÷76= (8)235+0= (9)99-0= (10)49-49= (11)0+319= (12)0×29=

二、新授

将上面的口算进行分类

请你们根据分类的结果说一说关于0的运算都有哪些。 分类后进行概括总结关于0的运算。

关于0的运算你还有什么想问的或想说的吗? 提出0是否可以做除数。 小组讨论:0能否做除数? 全班辩论。各自讲明自己的理由。

小结:0不能做除数。如5÷0不可能得到商,因为找不到一个数同0相乘得到5.0÷0不可能得到一个确定的商,因为任何数同0相乘都得0。 三、小结

小结关于0的运算应该注意的问题。 教师引导小结。 四、作业 P15—16/8—13 反思:

第六课时 课题:四则运算的练习 课型:练习课

学习内容:P14练习二 学习目标:

1.说出混合运算的运算顺序,正确计算两三步式题。 2.会用两三步计算的方法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3、经历探索和交流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感受解决问题的一些策略和方法。 学习重、难点:

7

列综合算式和规范格式的训练。

学习过程:

一、明确任务

师述:今天,我们要对前面学习的混合运算知识进行练习,提高计算能力。 2、独立完成书上习题

二、计算练习 1、完成P14:T1

(1)、划出运算顺序。 (2)、说出运算顺序。

(3)讨论结果是否相同及其原因。 (4)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 (5)展示讲评。 2、完成P14:T4

(1)在自备本上独立计算。 (2)重点讲评计算过程中的格式 三、应用练习xkb1.com

1、独立完成P15:7,8,10各题。 1、独立完成P15:12,13各题,讲评。四、提高练习 P15:T9 P16:T14 P16:思考 五、总结

反思:

8

第二单元:方向与位置 第一课时

课题:定向运动 课型:

学习内容:P18例1 学习目标:

1、通过具体的活动,认识方向与距离对确定位置的作用。 2、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3、发展空间观念。

学习重点:能根据任意方向和距离确定物体的位置。 学习难点:对任意角度具体方向的准确描述。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

师:今天老师给大家介绍一项正兴起的时尚运动,定向运动。这是怎样的一项运动呢?请仔细观看短片,寻找答案。(视频播放定向运动的简介)

师:通过介绍,你对定向运动有什么了解?参加定向运动还要具备一些本领,什么本领呢?(要学会从图上找到目的地的位置和方向。)

复习:三年级时我们已经初步了解了有关方向的知识,谁能跟大家讲讲你了还记得哪些知识?(八个方向,板书。)

A O

二、探究新知:

1、如果上图是一个简单的地图,O是中心点,图上有A地(用点表示),你能非常准确地告诉老师从O点到A点怎么走吗?生讨论。 2、方位表达引导:

引导:就说东北方向准确吗?怎么说好一些? 生1:量一量

师:怎么量?(师量出夹角约为30度)那应该怎么说呢?(A地在O点的东偏北30度)

9

师:还有别的说法吗?为什么不说是(A地在O点的北偏东60度)

3、小结:在生活中一般我们先说与物体所在方向离得较近的方位,所以应该说东偏北30°C。

4、距离表达引导:

这样就能确定A点的位置吗?(师在此方向上再任意点一点) 生:还必须说距离是多少. 三、尝试练习: 做一做:

注意:选择夹角小的来量角度、注意单位长度。还要注意量角的方法。

师:刚才我们都是以小明家为中心,如果是从小明先到书店再到邮局呢?应该怎么确定位置? 四、课堂小结。 五、作业:P20:T2 反思:

10

第二课时 课题:绘制平面示意图 课型:探索操作课 学习内容: 学习目标:

1、能绘制平面示意图,通过制作平面图的过程,学习知道如何根据方向和距离,在图上标出物体的位置。

2、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在活动中,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3、通过解决问题,学习体会所学知识在生活中的应用,增强学好数学的兴趣和意识。

学习重、难点:

通过绘制平面图,培养动手操作能力。培养合作探究的意识和能力。 学习过程: 一、复习引入

通过看图回答问题,复习、巩固有关图上方向、角度、距离等知识,为下面自己绘制平面图作准备。

(1)停车场在广场的 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小红家在广场的 偏方向,距离大约是 米。

(2)地铁站在广场东偏南45度方向,距离广场100米。你能在图上标出地铁站的位置吗?并说一说是怎么想的。 1、出示学校的录相或图片

问:学校中有哪些建筑?现在有一些数据,能根据这些数据将这些建筑物在平面图上标出来吗?出示数据:学习楼在校门的正北方向150米处。图书馆在校门的北偏东35度方向150米处。体育馆在校门的西偏北40度方向200米处。活动角在校门的东偏北15度方向50米处。

2、小组讨论:你们打算怎么完成任务?有什么问题要解决吗? 3、小组汇报完成平面图绘制的计划,老师进行梳理: (1)绘制平面图的方法:

先确定平面图上的方向,再确定各建筑物的距离。你们打算怎样在图上表示出150米,200米和50米?(确定比例尺,和图上距离。)

(2)小组合作完成,可以怎样分工,能在有限的时间内又好又快地完成任务。 4、小组活动,绘制平面图。

5、展示各组绘制的平面图,集体进行评议。

(1)评价绘制的正确性,如果平面图有问题,说一说问题是什么,应该怎样确定位置。 交流:你们组认为在确定这点在图上的位置时,应注意什么?怎样确定? 小结:绘制平面图时,一般先确定角度,再确定图上的距离。 (2)比较各个平面图,为什么有的图大,有的图小?

11

小结:1厘米表示的大小不同,图的大小也不同。 练习:1、完成书上习题21页3、4题并订正。

二、在纸上设计小区,并说明各个建建筑的位置。

老师提供一些建筑物的图片:如医院、学校、商店、银行、邮局、药店等

反思:

第三课时

课题:看地图 课型:探索课

学习内容:第22页例3和做一做 学习目标:

1、通过学习学习以不同的地点为观测点判断方向。

2、在学会确定任意方向的基础上,学习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3、学习进一步体会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习重点:为什么在描述两个城市位置关系的时候会有两种方式。 学习难点:学习进一步认识到位置关系的相对性。 学习过程:

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 1、观察书上插图 小组讨论

(1)用自己已有的方位知识说一说这些城市的位置关系。 (2)同学在班内汇报。 2、汇报讨论结果

(1)首先找到北京和上海在地图上的位置。 (2)确定以谁为观测点。

(3)用语言描述北京和上海的具体位置。

(以北京为观测点,上海在北京的南偏东约30度的方向上。以上海为观测点,北京在上海的北偏西30度的方向上。)

12

3、答疑解难 二、复习巩固 1、完成做一做 (1)做游戏

(2)让每个同学充分参与到活动中来,人人开口说一说。 三、复习反馈

1、完成练习第1、2两题 2、当堂汇报

(北京在哈尔滨的南偏西的方向上,哈尔滨在北京的备偏东的方向上。) (学校在我家的南偏西的方向上,距离约是900米。)(小刚) (你家在学校的北偏西的方向上。)(小芳) 四、布置作业。 反思:

第四课时

课题: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课型:操作交流课 学习内容:P23-4 学习目标:

1、能用语言描述简单的路线图。 2、在合作交流中能绘制简单的路线图。 3、体会路线图在实际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学习重点:体会定向运动行走过程中的观测点在不断变化。 学习难点:根据观测点的变化来重新确定方向标观察物体的位置。 学习过程:

一、山地越野:描述行走路线 小组讨论:

13

1、作为越野队员我们将怎样确定越野路线? 2、我们是怎样确定方向和路程的?描述行走路线 为什么要到达一个目标就重新画出方向标?

描述行走路线一个越野车队,四个赛段的时间分别是15分钟、5分钟、35分钟、5分钟,他们走完全程的平均速度是多少?

描述行走路线讨论:为什么第一赛段的路程与第三赛段路程长短差不多,时间却相差一倍多?车坏了、路是上坡、路上障碍物多、路上休息了一些时间

二、沙漠驱车越野:绘制简单路线图 根据所给信息画出越野路线

1、在起点的东偏北40°方向距离350千米的地方是点1 2、在点1的西偏北25°方向距离200千米的地方是点2

3、终点在点2的西偏南20 °方向距离它300千米的地方(1)点1的西北方是 ,终点在起点的方向,点2在起点的 方向。 (2)说出具体路线:

从起点出发,先向 偏 度方向走km到点1,再向 偏 度方向走 km到点2,最后向 偏度方向走km到终点。 三、开放题:公园游览 四、小结。 反思:

14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