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来源:爱go旅游网
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对日后人际交往的影响

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社会实践调查报告

引言:

社会安全感是人们对社会安全与否的认识的整体的反映,它是由社会中个体的安全感来体现的,安全感是反映社会治安状况的重要标志之一,也是衡量社会运行机制和人们生活安定程度的标志。同时就社会个体而言,安全的需要是人类最重要的需要,也是决定心理健康的最重要因素,社会安全感的高低可以直接影响一个人的发展。

就大学生而言,每一个成长中的大学生在主观上都有一种安全需求,都希望自己能在一个自身安全能够得到相对保障的环境中生活,而大学生的主要生活环境是学校环境和社会环境,所以,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的强弱能较好的反映出社会现状。大学生作为一个备受关注的社会群体,未来社会的接班人,对社会安全感的主观感受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调查目的:

本次调查是想通过大学生在社会上的自身安全的主观感受,来反映社会安全现状,并通过对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因素的分析,来思考提高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途径。

调查方法:

自编“大学生安全感问卷调查”调查问卷,此问卷共13题,其中,前两题为性别和所在年级的前提性调查,其余11题为与大学生安全感有关的调查,均为选择题(包括单选与多选)。由小组商议并经过向老师请教后,最终定稿。

数据来源:

在南京农业大学本部,苏州大学,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向男女本科生及研究生随机发放问卷250份,全部回收(其中苏州大学是通过网络间接发放和收回),其中有效问卷228份。抽样特征见下表: 项目 特征 南京农业大学本部 南京理工大学继续教育学院 苏州大学 南京信息职业技术学院 年级 大一 大二 页脚内容9

人数 138 40 30 20 28 150 所占比例 60.5% 17.5% 13.2% 8.8% 12.2% 65.8% 环境 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对日后人际交往的影响

大三 大四 研究生 男 性别 女 调查结果及分析:

38 4 8 133 95 16.7% 1.8% 3.5% 58.3% 41.7% 按照调查问卷的问题的设计,从大学生社会安全感整体现状及影响因素开始,再分别围绕社会道德风尚,大学生就业及国内形势,国际问题三方面因素展开调查。

1.安全感程度:

在调查中,有5%的人感到“很不安全”(0.7%的女生,5%的男生)其次,18%的人认为“不安全”(12%的女生,25%的男生);27%的人认为“一般”(29%的女生,25%的男生);选择“比较安全”的占29%(33%的女生,23%的男生);选“安全”的占总人数15%,(16%的女生,11%的男生);只有4%的人感觉很安全(4.2%的女生,3.8%的男生)。

从中我们可以看出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总体现状,即有将近一半人觉得自己不太安全或不安全,其中男生所占比例略大于女生所占比例。

2.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因素:

在“日常生活中容易遇到的安全事故”调查中有28.5%的人选“盗窃、抢劫”(62%的女生,38%的男生);有40.4%的人选“交通安全事故”(46%的女生,26%的男生);62.5%的人选“食品安全”(66%的女生,56%的男生);而只有2.6%的人选“国家边境动乱”,且都是男生,占男生总人数5.8%。

页脚内容9

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对日后人际交往的影响

所调查的大学生中觉得不安全的原因一般是因为身边的偷盗及交通事故,并且有超过一半的人觉得不安全是因为食品安全,所占比例最多。而“国家边境动乱”相对于女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基本上无影响。

在回答“哪些因素会增加你的安全感”时,有33.3%的人选“本人或同学未遭人身财产侵害”(36%的女生,23%的男生);有54.4%的人选“完善的治安防范措施”(51%的女生,50%的男生);有27.2%的人选“安保工作到位”(26%的女生,27%的男生);有60.5%的人选“良好的社会秩序交通状况”(59%的女生与50%的男生);有48.2% 的人选“较强的自我保护”(44%的女生,44%的男生);有39.5%的人选“受到侵害时能得到及时帮助”(40%的女生,37%的男生)。如下图:

如此,我们发现,大学生将个人安全更多的寄托于社会,良好的社会秩序与完善的治安防范措施,社会环境的改善能够提升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与此同时,大学生也意识到了自我保护意识的重要性。

页脚内容9

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对日后人际交往的影响

3.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因素之就业:

在回答“你觉得女性应聘时会遇冷吗?”时,有49.6%的人选“会”(59%的女生,36.5%);有50.4%人认为“不会”(41%的女生,64.5%的男生)。

该问题受被调查人的性别的影响,总体来看,就此问题大家意见各半,但这其中女生更多的是认为“女性应聘时会遇冷”,由此可见,在就业方面,女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偏低。

同时,我们又就失业率原因进行了调查,选“人才过剩”的占总人数32%(34%的女生,29%的男生);选“就业引导不够”的占总人数44%(44%的女生,44%的男生);选“人口过多”的占总人数39%(44%的女生,44%的男生);选外企太多只占总人数2%(3%的女生,无男生);选“政府这方面政策力度不够”的占总人数29%(25%的女生,35%的男生)。如下图:

对于大学生难就业这一难题,就业指导不够和政府这方面政策力度不够、人口过多、人才过剩都是主导原因。如今,大学生就业难已经成为社会普遍关注的问题,国家也相继出台一系列政策来缓解大学毕业生这一群体的就业压力,但现实是:情况未见好转,这其中有大学生自己的就业观问题,同时有学校,社会的问题,大学毕业后何去何从,已让大学生们困惑已久,这自然影响到这一群体的社会安全感。

4.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因素之社会道德风尚:

在回答“小悦悦事件会影响你的安全感吗?”时,选择“影响很大”的占总人数30%(29%的女生,31%的男生);选择“一般”的占总人数35%(41%的女生,29%的男生);选“较少”的占总人数18%(15%的女生,21%的男生);选“基本没影响”的占总人数17%(15%的女生,19%的男生)。如下图:

页脚内容9

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对日后人际交往的影响

绝大多数大学生还是认为小悦悦事件对自己的社会安全感有影响。想必每一次类似的事件发生都会引起社会关于道德与制度方面的讨论,社会信任度屡屡遭到质疑,人们的社会安全感如何来提高?

只有3%的人认为“现在社会上见义勇为的人很多”(只有8%的男生);11%的大学生认为“较少”(11%的女生,12%的男生);78%的大学身认为“现在审会上见义勇为的人很少”(82%的女生,71%的男生);只有8%的大学生认为“现在社会几乎没有见义勇为的人”(7%的女生,10%的男生)。如下图:

绝大数人对此问题的回答是:很少。社会道德已存在很大的漏洞, 如今社会道德的失范,确实已到了急需转变的时刻。我们经过分析得出以下结论:首先,人心的冷血、道德的沦丧,只是公民不安全感爆棚的最终结局,由“果”用力改变“因”,难免有南辕北辙之忧.再看立法手段。但彭宇案、许云鹤案以及“老人跌倒不能扶”的现象,已经让热心助人未必善有善报,见义勇为却被反口诬赖的结局深入人心。如果真以法律强制救助,让仅仅是擦肩而过的路人,在获罪和被讹孰轻孰重的纠结中迅速作出判断,的确有些难为并非圣贤的普通市民。因此,以严刑峻法唤醒世道人心,仅仅是退而求其次的办法。其实阻碍公众救死扶伤、出手相助的,还是内心中对社会和

页脚内容9

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对日后人际交往的影响

他人的不信任感和不安全感,而造成这种不安全感的,则是社会体制、法制、保障机制的不健全。要想扭转这种不安全感,眼下流行的“校长撑腰体”似乎提供了一种解决方案,“如果老人摔倒了你去扶被讹诈了,学校给你提供法律援助,要是败诉了,学校替你赔偿!”如果我们的社会能给每个公民提供完善的法律和经济、医疗保障机制,那么出于经济角度的讹诈或将大为减少,甚至不复存在,而见义勇为者也无需过分担忧补偿与法律责任的判定。

5.影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因素之国内形势、国际问题:

在有关“藏独事件”、“南海事件”、“湄公河事件”对大学生的社会安全感的影响调查时:19%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18%的女生,21%的男生);36%的大学生认为“一般”(40%的女生,29%的男生);选“较少”占总人数23%(25%的女生,21%的男生);还有22%的人认为“基本没影响”(18%的女生,29%的男生)。如下图:

在回答“台独问题是否会影响你的社会安全感”时,7%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7%的女生,8%的男生);41%的大学生认为“一般”(47%的女生,31%的男生);认为“较少”的占总人数21%(23%的女生,17%的男生)。认为“基本没影响”的大学生占总人数的30%(23%的女生,40%的男生)。如下图:

页脚内容9

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对日后人际交往的影响

相似地,在回答“欧债危机、美国的‘中国威胁论’是否会影响你的社会安全感”时,7%的大学生认为“影响很大”(7%的女生,8%的男生);认为“一般”占总人数的36%(40%的女生,31%的男生);20%的大学生认为“较少”(21%的女生,19%的男生);认为“基本没影响”的占37%(33%的女生,42%的男生)。如下图:

在调查大学生对现在的中国社会局是否有信心时,我们发现:选择“非常有信心”的大学生占总调查人的9%(4%的女生,15%的男生);29%的大学生选择了“比较有信心”(25%的女生,35%的男生)41%的大学生认为“还好”(48%的女生,31%的男生);22%的大学生选择了“没信心”(23%的女生,19%的男生)。如下图:

页脚内容9

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对日后人际交往的影响

这一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影响明显要小于前两者,也许是因为此类事件离自己相对遥远,所以没有强烈的社会安全感受其影响的感觉,如此,不同因素对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影响大小某种程度上与此因素与大学生生活的距离有关。

结论:

目前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状况并不乐观,社会本身给大学生社会安全感的影响是显而易见的,尤其是食品安全屡遭质疑,公共交通事故频发,彭宇案之类让人们心寒,大学生就业跟随“难”字久矣,实感前途渺茫。相信除以上所述,还有诸多不容忽视的因素。

尽管如此,大学生还是将改变现状的希望寄托于社会与国家,因为制度的完善才能根治顽疾。鉴于此,政府部门应更多的从群众利益出发,完善各种制度,不再逃避,同时执政措施应与所立制度相结合,有效地发挥政府职能,增强大学生,乃至全体人民的社会安全感。作为大学生本身,也应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关注社会,学习经验,总结教训,懂的如何保证自身安全。保持积极地生活态度,勇于面对问题,解决问题,社会安全建设,也需要我们的付出。

页脚内容9

大学生社交礼仪教育对日后人际交往的影响

学生自我鉴定:

初次做社会实践调查,调查前考虑尚不周到,做调查报告时发现了很多不足: 首先,在设计调查问卷时,已分别将年级与性别这两个特性放入其中,但实际上由于抽样并没有达到很好的随机性,所收集的问卷年级分布过于极端,因此总结报告时无法就此特性进行分析;虽然收集来的性别分布比例勉强可以接受,但在数据整理的过程中没有很好的应用,没有将这一特性很好的分析、总结,留下缺憾,否则,调查报告应该会更具科学性。其次,虽不知其中原因,但在做报告时,发现所用数据并非合理,估计是数据统计这一过程不是很精细,随对调查结果没有太大影响,但建立在精细的数据整理之上的分析相对更具说服力。再次,总结分析不够深入,虽然调查目的十分明确,但依据数据分析时还不是很具备从数据上分析深层含义的能力,所以分析结果很表面,或仅有的深入分析并不正确,这方面还需学习。

最初提出要做“大学生社会安全感”这方面的调查时因小悦悦事件和“校长撑腰体”的流行而起,再联想至之前发生的温州动车事件,上海地铁事件跟再之前的双汇等食品安全事件,觉得做一次这方面的调查应该很有意义。写调查报告时,正赶校车事件的连续发生,更加觉得人民社会安全感应该被重视,就像国民“幸福感”一样。自认为,一般情况下,“幸福感”应当是基于“安全感”之上的。

大学生是一个半成熟的群体,大学是一个半社会的环境,不仅如此,大学生有相对较多的时间去了解这个社会,就某些社会现象进行思考。社会安全状况是具有时代性的,当代大学生是最受时代特征影响的群体,因而具有一定的代表性。

同时,大学生是未来社会的接班人,现在社会的现状能引发我们思考,其思考的结果又能一定程度上影响我们将来对社会的建设。

我认为,社会安全感是由外界和自身所给予的,其中更多的是外界。

那么,看看当下吧,近半年来国内发生的大小事故让我们在哀叹伤者的同时也在为自己祈祷,即使我们认为离我们很远的事,在被频繁的被媒体提及时,也会在某一天不请自来的突然降临在身边。就我而言,“拆迁”就是这样,当然,还不知道会不会出现强拆,一栋年龄不到10的楼,在所有业主都毫无准备的情况下被宣布即将被拆。如此突如其来,就像家被抢走了一样,试问:百姓不知道哪天就没有自己房子的居住权了,何来的安全感?正常来说,作为政府执政部门,给人民带来基本的安全感是义不容辞的职责,但太多的实事说明,他们做的不够好。同样的社会治安问题,自严打之后,情况有所好转,但我们还是发现公共场所偷窃很是猖獗,随之很多事件暴露了执法人员对类似事件见怪不怪的态度,我们顿时觉得守城的围墙被拆了大半截。在商家眼里本应是顾客至上,但如今我们所见到的更多的却是利益至上,更可怕的是将利益建立在消费者健康甚至是生命安全至上。尤其是食品业,民以食为天,食品商从百姓中间得来信任着实不易,百姓真心实意的信任也十分不易,但这份信任消费者认为重如泰山,可惜,商家只当它是四连轻棉,是我们一厢情愿,自认多情。一代人的健康关系着国家的未来,几代人的健康,关系着国家的兴衰。

一个国家应该给自己的子民以安全感,如此,国民才能踏实的为国家奉献,创造价值,这是一个相互依靠,彼此扶持的关系。

社会安全现状到今天这个地步,可以说是社会诸多群体的责任。作为大学生,也许不能改变什么,但一定能做的是为了将来能够改变什么而努力。在关注社会,批判现象的同时,我们更应该思考的是如何可以改变,等待总归是漫长的。

页脚内容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