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来源:爱go旅游网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8月第15卷第8期 一1401一 文章编号:1007—4287(2011)o8—1401—03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2例并文献复习 马小波,钟艳平,邹亚斌,毕丽荣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病理诊断中心,吉林长春130021) 血管肉瘤(Angiosarcoma)又称恶性血管内皮瘤, 年8月发现右侧乳腺无痛性肿物10余天来诊,于门 是血管内皮或向血管内皮分化的间叶细胞来源的恶 性肿瘤。乳腺血管肉瘤分为原发性和继发性2类, 原发于乳腺的血管肉瘤较罕见,其发病率约占全部 乳腺原发性恶性肿瘤的0.05%,占全部乳腺肉瘤的 8% ̄1,23,其病程经过凶险,但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 组织学表现各异,给诊断带来了困难。本研究结合 2例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病理资料,对其临 床及病理特点进行了文献复习,以期为其诊断提供 理论基础及实践经验。 1临床资料 病例1,女,20岁,2年前无意中触及右乳内下 象限无痛肿物,大小约4.0 em×5.0 em,质韧、活动 度可,近1年前右侧乳腺肿物逐渐增大,大小约1O emX 12 em,表面皮肤无颜色改变。门诊彩超回报 (2010—01—11)“双侧乳腺增生”,行右侧乳腺组织 活检术。病理回报“脉管瘤累及乳腺腺体及脂肪组 织”,后全麻下行右侧乳腺皮下切除、一期假体植入、 乳房重建术(2010—02—01)。大体检查见肿物位于 乳腺实质内,无包膜,边界不清,体积约为10 cm×7 cm×2.2 em,切面呈灰红色、质软,局部可见囊腔,内 容凝血。镜下见肿瘤细胞在乳腺组织内浸润性生 长,正常乳腺小叶结构被肿瘤组织破坏、替代。肿瘤 组织大部分为互相交织吻合的血管腔,血管内衬分 化好至轻度异型的血管内皮细胞;不同区域形态表 现不尽相同,从良性海绵状血管瘤、毛细血管瘤区域 到游离吻合的血管腔,大部分管腔内充满红细胞;部 分区域呈乳头状结构,其被覆上皮为轻一中度异型 的内皮细胞,细胞多形,核长梭形至卵圆形、圆形,核 深染并突向管腔,偶见核分裂象。术后慢病理回报: 中分化血管肉瘤。10天后行二次手术切除乳头乳 晕,术后随访,未出现复发及远隔血行转移。 例2,女,l2岁,曾于外院行右侧乳腺外上象限 肿物切除,病理回报为:乳腺血管外周细胞瘤,2007 *通讯作者 诊行右乳外上象限肿物切除术。大体见肿物位于乳 腺实质内,无包膜,边界不清,体积约为2 cm×2 CITI X 1.5 cm,切面呈灰红色、质软。镜下见肿瘤细胞非 常丰富,呈编织样排列,低倍镜下似实质性梭形细胞 肿瘤,高倍镜下可见形成密集拥挤的狭窄血管腔,局 部管腔内见少量血细胞。肿瘤细胞呈梭形,核卵圆 形,核仁小,核分裂像罕见。术后病理回报:低度恶 性血管内皮瘤。后行保乳手术,术后随访未出现复 发及远隔血行转移。 2例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相同,肿瘤组织均 呈CD31、CD34和Vimentin阳性,SMA部分阳性,而 CK-P、EMA、Desmin、D2.40及ER均为阴性。 2讨论 WHO乳腺肿瘤组织学分类(2003年)中将乳腺 血管肉瘤定义为,由具有内皮细胞形态学特征的肿 瘤细胞构成的恶性肿瘤,包括以前命名为血管性肉 瘤、血管母细胞瘤、淋巴血管肉瘤和化生性血管瘤的 全部肿瘤。原发于乳腺的血管肉瘤由Schmidt于 1887年首次报道 j,至今国内外仅报道了260余例。 2.1临床表现 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非常罕见,好发于14—85 岁,尤其多见于3O一40岁女性,比乳腺癌发病年龄 早。双侧乳腺的发病几率没有差异,罕见于男性。 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常以迅速增大的无痛性肿块 为首发症状_4J。肿物位于乳腺实质内,通常位于乳 腺组织深部,若位置表浅则表面皮肤可发红或呈青 紫样改变,易误为外伤。钼靶摄片和超声检查常无 特征性表现,易诊断为良性肿瘤、分叶状肿瘤或乳腺 癌。本组2例患者年龄偏低,为19周岁和12周岁, 均未出现皮肤改变。例1术前行彩超检查,仅提示 “乳腺增生”,可见依靠临床资料和影像学表现诊断 乳腺血管肉瘤相当困难。 2.2病理学表现 乳腺血管肉瘤大小在1—20 em之间,平均5 cm,肿瘤体积的大小与组织学分级没有相关性。该 ・—-——1402 --—— C}lin J Lab Diatm,Aumast,2011,Vol 15,No.8 瘤大体表现多样,高分化血管肉瘤常有海绵状外观 和充血的血管腔,分化差的血管肉瘤外观为界限不 清的硬结状纤维性病灶,与其他分化差的肉瘤相似。 乳腺血管肉瘤组织形态变异很大,不同肿瘤甚至同 肿瘤组织的不同部位形态也各不相同,给病理诊 断带来了很大困难。Donnel等[63根据分化程度将其 一最大径多<2 cm,是由分散的、无联系的血管腔隙组 成。发生于乳腺的良性血管瘤极其少见,加之血管 肉瘤病理形态的多样性及预后极差,因此如为乳腺 血管源性病变,应首先考虑为血管肉瘤。(2)假血管 瘤性间质增生:高分化血管肉瘤还应与假血管瘤性 问质增生相鉴别,后者的病变常位于d,"i-问及小叶 内间质,小叶结构存在,不见侵人乳腺小叶的生长方 式,不伴有出血等改变,表现为乳腺问质内出现大量 分为3级:I级(高分化):血管肉瘤由相互吻合穿插 小叶间间质的血管腔组成。瘤性血管腔较宽,充满 红细胞。血管内衬的内皮细胞核明显,染色质深染。 裂隙样假血管腔隙,其内皮细胞血管内皮标记阴性。 必须仔细区分分化型工级血管肉瘤和良性血管肿 瘤。Ⅲ级(低分化):因存在相互吻合的血管腔及伴 有实性分布的内皮细胞或梭形细胞区域而易于诊 断。肿瘤在实性区可有灶性坏死和明显的核分裂, >50%的瘤性区域为不具有明显血管腔的实性和梭 形细胞成分,可以有“血湖”形成。另外,内皮细胞增 生显著,形成大量的乳头状结构也是其特点。II级 (中度分化):≥75%的肿瘤组织由I级成分构成,此 外成分为遍及肿瘤的实性细胞病灶。内皮细胞增生 明显,局灶形成乳头状结构-5’6J。由于乳腺血管肉 瘤病理形态多样,不同病例或同一肿瘤的不同部位 其形态表现各异,因此应广泛取材,仔细观察,才能 做出正确诊断。 本组例1由不规则,互相吻合的血管腔构成,管 腔内见或多或少的红细胞,部分区域内皮细胞呈乳 头状生长,无坏死及“血湖”形成。内皮细胞轻一中 度异性增生,染色质深染,核分裂像偶见,符合中分 化血管肉瘤的特点。而例2虽然细胞呈梭形,细胞 丰富,但细胞轻度异型,核分裂像罕见,而且均形成 不规则的血管腔,未见乳头样结构和实性巢,符合高 分化血管肉瘤的特点。 乳腺血管肉瘤表达通常的血管内皮标记,包括 第VIII因子相关抗原(FVnIRAg)、CD31和CD34。尽 管FVIIIRAg是血管内皮细胞最特异的标记物,但敏 感度很低,只在一小部分血管肉瘤中灶性弱表达。 而CD31和CD34可以鉴别出几乎所有的血管肉瘤, 只有低分化血管肉瘤中很少的一部分CD31和/或 CD34表达缺失,与CD34相比,CD31具有更强的敏 感度和特异性-7j。本组2例患者CD31和CD34均 呈阳性表达。 2.3鉴别诊断 乳腺血管肉瘤病理形态的多样性使其易与其他 病变相混淆。(1)良性血管瘤:分化好的乳腺血管肉 瘤要与良性血管瘤鉴别,前者最大径多>2 cm,由不 规则、互相吻合的薄壁毛细血管构成,而良性血管瘤 (3)Kaposi肉瘤:梭形细胞血管肉瘤须与Kaposi肉瘤 相鉴别,后者一般多发,生长缓慢,瘤细胞有网状纤 维围绕,而血管肉瘤网状纤维染色可见网状纤维围 绕瘤细胞巢及血管腔隙,细胞间无网状纤维。(4)低 分化的乳腺血管肉瘤应与浸润性乳腺癌、血管肉瘤 样化生性乳腺癌、恶性黑色素瘤等鉴别:分化差的血 管肉瘤细胞可呈上皮样或多边形,形成实性巢,易与 乳腺癌相混淆,但血管肉瘤中可见到含红细胞的腔 隙状结构,有的瘤细胞中间可见单个红细胞,此外, 乳腺癌的血管源性标记物阴性而上皮源性标记阳性 也有助于鉴别诊断。血管肉瘤样化生性乳腺癌,有 时可在致密的胶原背景中出现假性血管腔,或因癌 组织的广泛变性而造成血管瘤样图像,但没有血管 肉瘤中常见的弥漫增生和开放的吻合状脉管,且上 皮源性标记染色阳性。恶性黑色素瘤细胞胞质较透 明或呈毛玻璃样,有时可见胞质内或胞质外黑色素 颗粒,亦可见大红核仁,网状纤维多见于染色纤维间 隔中而罕见于瘤细胞巢内或瘤细胞间,HMB45及s一 100染色阳性而内皮细胞标记阴性_8j。 2.4治疗及预后 血管肉瘤对放、化疗不敏感,治疗主要依靠手术 切除l_9]。由于该瘤主要沿血道转移,即便晚期一般 也不发生淋巴结转移,故多采用局部广泛或全乳腺 切除而不必加行腋窝淋巴结清除_1。。。对于一些较 小的乳腺高分化血管肉瘤可以考虑采取保乳手术。 化疗能够降低肿瘤的局部复发。有研究显示多西他 赛(Docetaxe1)对继发性血管肉瘤有效L1¨。乳腺原发 性血管肉瘤的预后与组织学分级相关,总的5年无 病生存率约为33%,1级和3级患者的5年无病生 存率分别为76%和15%,而平均无病生存期则分别 为15年和15个月l_I2J。该瘤早期即可发生血行转 移,常见转移部位为肺、皮肤及皮下组织、骨、肝、脑 和卵巢等。 致谢:病例2经北京大学医学部廖松林教授会诊,在 此表示感谢。 中国实验诊断学2011年8月第15卷第8期 ・_・——1403——-—— 参考文献: [1]Tavassoli FA.Pathology ofthe Breast.2nd ed[M].Hang Kong,Appleton and Lange,1999.633. [7]Muzumder S,Das P,Kumar M,et a1.Primary epithelioid angioFx ̄%3olna of he brteastmasquerading as carcinoma[J].Curt Oncol,2010,17(1):64. [8]刘红,赵晶,范宇,等.乳腺原发性血管肉瘤的临床及病理 学特征[J].中华病理学杂志,20O6,35(10):598. [2]Adem C,Reynolds C,Ingle JN,et a1.Primary breast 8al ̄olna:clinico- pathol0 c series from the Mayo Clinic and review of the literature[J].Br J Cancer,2004,91(2):237. [9]Tiwary SK,SighMK,PrasadR,et a1.Primary an ̄esarcoma ofthe bresat [J].Surgery,2OO7,141(6):821. [10]Chen KT,Kirkegaard DD,Bocian JJ.Angiosarcoma of the breast[J]. Cancer,1980,46(2):368. 1l1 JManoMS,FraserG,Kerr J,et a1.Radiation—induced angiosal ̄omaofthe [3]Rainwater LM,Martin JK Jr,Gaffey TA,et a1.Ansio ̄oma of he brteast [J].Arch Surg,1986,121(6):669. 14]Liberman L,Dershaw DD,Kaufman RJ,et a1.Angiosareoma of he brteast [J].Radiology,1992,183(3):649. [5]Tavassoli FA,Devilee P.Pathology and genetics of turnouts of the breast ndfaemale genital organs.WorldHealth Organization clssaiicatfion oftur— breast shows major response to docetaxel after failure of anthracycline- based chemotherapy[J].Breast,2006,15(1):117. [12]Rosen PP,Kimmel M,Emsberger D.Mammary angio ̄_qrcolna:the prog— nostic signiifcance of tlJnlor diferentiation[J].Cancer,1988,62(10): 2145. mors[M』.Lyon:IARC Press,2003.92. [6 ̄Paul Peter Rosen.Rosen’S breast pathology.2nd ed[M].Lippincott: Philadelphia,2001.786. (收稿日期:2010—03—26) 文章编号:1007—4287(2011)08—1403—02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和颈部动脉超声 联合诊断后循环动脉严重狭窄1例 徐静,童岚,孟宪瑛,邢英琦 (吉林大学第一医院神经内科,吉林长春13(1021) 1病例资料 流、涡流,声频粗糙,TCCS诊断为左侧椎动脉严重狭窄。 经颅多普勒超声(1、CD,图略):报告为左侧椎动脉严重狭 窄,双侧大脑后动脉及基底动脉均呈低流速低搏动改变。诊 断:短暂性脑缺血发作;左侧椎动脉v4段严重狭窄;右侧锁 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Ⅱ期,右侧锁骨下动脉起始处狭窄 (70%一99%)。 患者,男性,47岁。因发作性“视物旋转、恶心、呕吐”1.5 个月,加重1周于2010年7月29日门诊就诊。于1.5个月前 无诱因出现视物旋转,伴恶心、呕吐,症状约3天发作1次, 每次持续3 min左右。伴有头沉、睡眠增多,乏力等表现。近 1周上述症状加重,发作次数增加,为求诊治来门诊就诊。既 往高血压5年,最高210/10 mmHg,血压控制不佳。无糖尿 4病、冠心病、高血脂症。吸烟28年,每日10支。无饮酒嗜好。 查体:血压190/120 mmHg,心肺呼吸音清晰。神经系统查体: 神清,颅神经查体无异常,双侧肢体肌力5级,深浅感觉均正 常,共济运动稳准,无病理反射。 颈部动脉超声报告:1双侧颈部动脉内中膜限局性增厚 伴多发斑块形成;2左侧椎动脉椎间隙段呈低流速高阻力血 流信号改变(见图1B),考虑颅内段存在严重狭窄;3右侧锁 骨下动脉起始处狭窄(90%一99%,见图1 C和1 D),右侧锁 骨下动脉盗血综合征Ⅱ期(见图1A)。 经颅彩色多普勒超声(TCCS,图2 A_B):左侧椎动脉颅内 段可见管径限局性狭窄,局部血流速度275/110 cm/s,可见湍 图1颈部动脉超声图像图A:右侧椎动脉(RVA)频 谱;图B:左侧椎动脉(LVA)频谱;图C右侧锁骨 下动脉(RsIJBA)图像;图D右侧锁骨下动脉频 谱。 *通讯作者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