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策略与方法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策略与方法

来源:爱go旅游网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有效结合的策略与方法

作者:马春桥

来源:《教育管理与艺术》2014年第04期

学生的健康成长既有智力的,也有身体的和心理的。他们的健康成长是各方面教育影响的结果。从校内影响的因素来说,有学校领导、教师、班主任、班集体、少先队、学生会;从校外影响学生的因素来说,有家庭和社会。学校、家庭和社会对学生的教育,方向应一致,目标应相同,要求应统一,做到密切配合,协调进行。否则就会互相矛盾,彼此抵消。在学校、家庭和社会中,学校是专门的教育机关,应起主导作用,在三者相互结合中,学校应担负起协调的责任。如何协调好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关系,实现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有效结合,通过我们的广泛研究与实践,我们认为教师和家长应做好以下几点。

第一,要深挖个体差异。每一个学生都是一个独特的个体,学生间的个体差异是客观存在的,他们的个体差异恰是我们教育教学的宝贵资源。因此,我们教师要改变观念,确立个体差异的资源意识,尊重并珍视个性,在此基础上展开教学活动。师生关系是一种特殊的人际关系,教学过程中学生会有意或无意地隐蔽一些个性的东西,而家庭生活却是孩子个性自然形成和展示的空间。同时,孩子在长期与父母的交往中,其智力的优劣与长短都会有较为充分的表现,父母因其特殊的身份和情感,对孩子会有深入、细致的了解。了解学生是因材施教的前提,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合作、沟通则为学校全面深入了解学生,提供丰富的资源。 第二,要鼓励学生把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学校教育脱离生活的倾向可以在与家庭教育的结合中得到修正。家校联合互动本来就意味着校内外、课内外的沟通。这样,学校教育的非情景化就可以通过家庭教育中的生活化得以纠正。具体来说,一方面,学校教育要善于吸收学生在家庭教育中的积累,使之成为学生进一步学习的起点和智慧资源;另一方面,教师在教学中要鼓励、提倡学生把课堂所学运用于生活实践,使书本上死的知识在生活的活水中涌动起来。

第三,要统一思想,共同教育学生。教师要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对部分家长在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上进行指导帮助。现在的学生大多是独生子女,一方面,不少长辈和父母过分溺爱,他们衣来伸手,饭来张口,不爱吃苦受累,禁不起挫折的考验;另一方面,父母们普遍“望子成龙”“望女成凤”,对孩子提出过高的要求,一旦未能达到目标,就采取强制压服、粗暴专横的手段,导致孩子产生厌学心理,甚至自暴自弃。这些教育方式,都违背了教育规律,只有按照儿童身心发展的特点进行正确的教育和引导,才能使儿童健康成长。所以,教师在联系家长的过程中,要有针对性地向家长宣传正确的教育思想,使他们树立正确的人才观,让他们知道教育子女既要严格要求,又要循循善诱,还要因材施教;在对孩子尊重信任的同时还要做到以身作则。家长提高了自身修养,才会改善家庭教育环境,调整好教育子女的方式方法,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才能统一结合起来。

第四,学校与家庭在对孩子的要求上,要保持一致。教师和家长在要求孩子成为什么样的人和具体学科学习的目标上,往往存在差异。在这些方面,理解的角度也会有所差别,常常会出现彼此脱节,甚至矛盾。家校结合,能使教师和家长在对学生的了解、理解上达成共识,为对学生提出一致性的要求提供前提保证。

第五,要常抓不懈,不能临渴掘井。教育的长期性决定了教师应经常同家长交流学生在学校和家庭中的情况。只有这样,教师才能全面细致地了解学生的个性特征、兴趣爱好以及各方面的表现,才能根据学生的实际,有针对性地因材施教。这也要求教师平时要多注意了解学生的表现,观察他们的动向,及时及早地发现问题,与家长一道解决问题,使教育出现在问题发生之前,而不是问题发生之后。在对学生教育过程中,教师千万不能和家长不闻不见,缺少联系交流,等到出现了问题再和家长取得联系,商量对策,这样的教育就显得滞后,也非常被动,教育工作不能及时到位,学生也不能受到良好教育。

第六,要形式多样,创设联系良机。在学校和家庭的联系过程中,学校要采用多种联系形式,积极创设联系的良机。教师可以采用最普遍的方式——家访,通过这种形式,教师可以详细了解到学生的家庭状况和学生在家里的表现,与家长充分交换意见。同时,我们也要尽量避免单纯只请家长“校访”来解决学生教育问题的唯一方式,而不去多方面、多途径地了解情况,这样的联系形式太过于单向化,不能深入彻底地教育好学生。

第七,要全面交流,切勿一味批评。教师在和家长的联系中,应注意与家长全面交流学生在校、在家的学习生活情况,把学生的优缺点、学习生活与思想品德客观、真实地告诉对方。金无足赤,人无完人,教师在和家长交流时,也应以一分为二的观点看待学生,既要看到学生的不足,又要注意到他们的闪光点。向家长反映问题时,不要只抓住学生的短处,一味地指责学生的缺点,而是要把学生的情况作全面客观的分析,肯定他们的优点,正确对待他们的缺点,与家长一道找出教育学生的最佳途径。

第八,要及时反馈,做好再次教育。教育有着连续性,学生身心发展也存在阶段性和不稳定性。就学生某一方面的教育问题,学校和家庭取得了联系采取了行动,但还要注意这并不是教育的终止而是要做好再次联系的准备。学生犯了错改正得怎么样,学生对待学习的兴趣是否依旧很高,小孩还内向吗,下一步我们该怎样去教育孩子等等,这些都可以成为再次联系的内容。教师和家长把学生的情况相互作及时反馈,学校和家庭才能有目的、有计划、有步骤、有重点地把握学生动态,及时调整教育方法和教育内容,对孩子进行正确的引导。

学校教育与家庭教育的良性结合,其优点不胜枚举。总的说来,处理好二者之间的联系,既能给教师提供全面了解学生的机会,采取最佳的教育策略,又能让家长经常获悉孩子学习生活的动态,做好教育准备。长此以往,学校、家庭才能共同教育好孩子,让他们健康、茁壮地成长。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