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监管有效性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监管有效性

来源:爱go旅游网
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 监管有效性 就中国资本市场的现实来看,上市公司 宋黎彭家生云南财经大学6 502 21 信息披露仍然存在比较严重的违规现 象,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性值得进一步 考察。 一【文章摘要】 部分其他学者的研究认为,1933年美 本文针对2000—2008年间由于会 国证券法关于会计信息披露的监管增加 二,信息披露违规的监管有效性 计信息披露违规行为而受到监管处罚的 了上市公司的成本,从而可能影响公司 (一)处罚的威慑力 45{次事件所涉及到的280家上市公司 融资方式选择,或者影响公司之间的竞 我们以2000 2008年中国证监会、 作为研究对象,从处罚的威慑力和时效 争关系。R stein(2006)对萨班斯一奥 上海交易所和深圳交易所的45 1次处罚 性两个方面讨论了我国资本市场会计信 克斯利法案(S0X,SabaFles一0xley 作为研究的样本。这期间,证监会和沪 息披露违规的监管有效性。研究结果显 Act of 2002)实施三年后的反思中认为, 深交易所共对280家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示,从威慑力的角度看,监管机构的有 从积极的方面来看,SOX法案充其量是 进行了451次处罚,从被处罚的统计看 效性具有一定的局限性;从时效性的角 对安然及其相关问题的过激反应,而从 (见表1),说明我国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度看,证券交易所对于信息披露违规行 消极方面来看,该法案并没有带来什么 的违规成本太低,对上市公司信息披露 为的监管比中国证监会要更加有效。 效果。 违规的处罚没有起到威慑作用。主要原 国内的研究相对较少,计小青等 因是处罚的力度还不够。 【关键词】 (2006)初步考察和评价了我国上市公 衰1 重复受到处羁的上市公司囊蠡统计裹 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监管有效性 司会计信息披露管制制度的整体有效 处罚次数 1次 2次 3次 4次 5次 7次 合计 性,并发现我国上市公司会计信息披露 处罚家数 177 56 33 7 6 l 280 中国资本市场在其发展的短短十几 管制制度的整体有效性较差,各证券监 比重(■) 63.67 20.。0 1l_{3 2.5O 2.14 0.36 100 年时间内,有关的虚假会计信息披露事 管机构在监管效率和监管权威上存在较 资料来源:c9w |赡 库中的数据整理而 }. 件层出不穷。这些事件的发生给资本市 大差异。黄舂铃(2005)以“麦科特事 从表1中可以看出,2000 2008年 场造成了较大的震荡,会计信息的虚假 件”为研究对象,分析了证券监管对承 间共有280家公司因信息披露违规而受 陈述、延迟披露和重大遗漏等违规披露 销商声誉资本的影响,从理论上侧面考 到处罚,共有36.79%的公司受到不止… 行为,都在不同程度 影响了资本市场 察了我国证券监管的有效性。梁杰等 次的处罚。 的正常运行,动摇了投资者的信心,损 (2004)考察了政府会计监管效果的行为 再处罚能够在时间层面上反映监管 害了投资者的利益。资本市场的实践, 函数并在此基础上检验了政府会计监管 的有效性。如果将再处罚的情况放在时 引发了理论界和实务界对会计信息披露 的有效性。平新乔等(2003)研究认为, 间框架里来分析(见表2),很容易发现, 制度的反思,甚至对信息披露监管有效 通过增大稽查力度与惩罚力度、规定适 有些公司在处罚后的很短时间内,由于 性的质疑。本文基于中国资本市场的实 当的再融资资格能够减少上市公司信息 信息披露违规,而再次受到处罚。 际,侧重讨论会计信息披露监管的有效 披露虚报问题的发生。 表2显示,2000—2008年因信息披 性问题。 国内外的研究表明,上市公司信息 露违规行为而受到的l 71次再处罚中, 披露监管的有效性并不可靠。一个十分 平均有三分之一的公司在处罚后,再次 一重要的问题是,不同的市场是否具有特 违规,再次受罚。这个高比例应该非常 、文献回顾 在全球资本市场中,不同程度地存 殊性,从而形成监管效率的特定差异。 值得关注。同时,这也说明了监管机构 在上市公司信息披露违规情况。理论研 表2 再处罚的时 分布表 究对信息披露监管的的有效性进行了有 年份 被处罚总数 再处罚总数 1年内 卜2年 2-3钲 3-4年 4年以上 1年内和1—2年占被处罚总数的比重(%) 益的探索。 20oO 7 2 2 28.57 国外的研究相对较早,S t i g l e r 2001 76 28 10 5 2 7 4 19.74 20o2 48 22 U 4 1 6 3l_25 (1 964)在对早期管制的检验测试分析中 2003 37 21 6 5 8 2 29.73 认为,证券交易委员会的注册条件限制 20o4 40 19 6 9 2 3 35.0o 并没有对公开发行的新股质量有很大的 2005 92 41 27 9 5 39.13 影响。Benston(1969,1973)对1934年美 2oo6 诧 25 18 6 1 33.33 2o07 56 l2 l1 1 21.43 国证券交易法的评估中,认为“披露法 2008 23 l 1 4.35 令”要求没有对在纽约证券交易所交易 合计 461 171 91 39 l9 18 4 的证券产生可以测量到的正面影响,要 比重(%) l0o 53.22 22.8l 11.11 1O.53 2.34 求更多的披露值得质疑。Chow(1983)和 望料来源:c 数据库和巨潮资讯网站的数据整理分析丽得。 }由于多次违规曲公司处罚次数不i【 统计先一次。故被处罚总教(171)大于重复受罚帕公司敦(1o2). MODERNBUSINESS 坝代商业 对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监管,其有效性 采用监管机构的有效性指标T来表示监 (三)研究结论 还存在一定的局限,并没有对违规受处 管机构发现违规行为和公司进行虚假披 选择2000—2008年出现信息披露 罚的公司起到“下不为例”的威慑作用。 露行为之间的平均时间。模型可以设计 违规的上市公司为对象,采用描述性统 不同的处罚手段可能会影响监管的 为: (f fn) 。(til:第i个违规行为 计的方法分析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种类和 有效性。利用再处罚公司的样本,对处 的发生时间,ti2:第i个违规行为被监 处罚种类,从处罚的威慑力和时效性的 罚的手段进行分析(见表3)。 管机构发现并受到处罚的时间,i3:监管 角度讨论监管机构对信息披露违规的监 从表3可以看出,公开谴责占的比 机构所处罚的违规行为总数。)显然,T 例最大,值得注意的是,在第一次和第 值越小,表明该监管机构的监管有效性 二次的分布中,从第一次公开谴责到第 越强。因此,我们对各个监管机构发生 二次公开谴责的处罚占最高比例,占第 造假所需的时间进行了分析(见表4)。 二次公开谴责的70.83%。显然,以公开 表4显示,从整个资本市场上来看, 谴责为主的处罚和再处罚手段,其有效 公司从进行了信息披露违规行为到被监 性很局限,没有起到阻止再犯的效果。 管机构发现的时间间隔,最短的还不到 但表中的统计还表明,第一次处罚 一个月,最长为8.67年,平均时间为15 为警告、罚款或警告加罚款的公司受到 个月。但是,各监管机构在时间间隔上 再处罚的比例相对于其他处罚种类的比 存在较大的差异。 例要低。这说明警告、罚款或警告加罚 因此,从时效性方面来分析监管机 款的处罚手段具有一定的威慑力。但是 构的监管有效性,我们可以得出,证券 由于受到这几类处罚的上市公司的信息 交易所比中国证监会要更有效。这与预 披露行为往往较严重,因此监管机构还 期的结果是一致的,原因主要有:一是 是应该加大对其的关注。 证监会主要是对其派出机构和证交所移 (二)处罚的时效性 送的、投诉的、举报的、以及国务院交 时效性是指监管机构是否能及时发 办的性质比较严重的违规行为进行处 现上市公司的造假行为。上市公司信息 罚,所以所需的时间较长。二是沪深交 披露违规行为的发生与监管机构发现并 易所通过对上市公司定期披露的报告进 对其处罚之间所用时间的间隔越短,表 行事后审查,一般能较及时地发现存在 明监管机构的监管越有效。因此,我们 的违规行为。 表8 不同处罚手段导致“再犯 的统计分析表 第一次处罚 第二次处罚 第二次处罚占第一次处弱的比例(%) 种类 次数 通报批抨 公开谴责 警告 罚款 警告搬罚款 其他 总诗 通报批评 5l 4 8 2 l4 27.5 公开谴责 182 6 34 4 4 29 76 哇lIB 警告 4 款 1 1 1 25。6 警告加罚款 42 6 3 l l ll 其他 0 总计 280 9 49 7 4 32 l 102 36.4 资料柬源t CS ̄,R数据库和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睡盘占的数据整理而褥。 表4 各监管机构发现造假所需的时间表 监管机构 最 f1.N(年) 最大时间间隔(年) 平均时问间隔T(年) 证监会 1/12 7 2.61(31个月) 上交所 <1/12 8.67(8/12) 1。24(14个月) 深交所 <I/12 4.5 0。64(7个月) 全部 (1/12 8。67(8/12) 1.26(15个月) 资料来源:CSMAR数据库和证监会、沪深交易所网站的数据整理分析而得。 注:<1/12表示一个月以内。 坝代商业 MODERNBUSINESS 管有效性,结果表明,信息披露违规行 为监管的威慑力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并 没有对违规受处罚的上市公司起到“下 不为例”的威慑作用;证券交易所对于 信息披露违规行为的监管在时效性上比 中国证监会要更加有效。 三 信息披露监管建议 充分发挥证券交易所的实时监管功 能。应尽快建立起一套实时监控的有效 风险控制体系,加强实时监管,加大依 法监管力度,严厉查处欺诈、内幕交易、 操纵市场等各种违法违规行为,将违规 行为造成的市场危害减小到最小。 加大对会计信息披露违规的监管处 罚力度。通过完善处罚机制来提高处罚 的公开性,通过加大处监管罚力度来降 低再犯的可能性,进一步完善被处罚上 市公司的治理结构。圃 【参考文献】 。 。。l,BenstOll,Ca.,The Value of the SEC’ Accoun ̄;ing Disclousre Eequirement,The Accounting Review July 1.969 2’Bens1 ̄0n,G—RequiPedDi¥clo8ure and the Stock.Market:An Evaluation of the Benston,G.,SecNties Exchange Act of |1 934 The American Econ omic Jew, Vol。65,N0.1,1 975 Chow,C。W.;,The Impacts of “Ac counting R,eguIation on Bondholder and Shareholder Weal ̄;h:The case of the Securities Acts The Accounting Eeview, stigler。G.,Public R,egolation of the Securities Mark ets.Th e dourn of ,Bus hess,University of Ch!cago。Vo1.2. N0.57,}g64 5、利伯斯坦( bsten),萨班斯-奥克 斯利法案实施三年后的反思,比较, 》接56页 2006年第24期 6、黄春铃,证券监管效率和承销 商声誉一基于南方证券“麦科特 业务,并称“三架马车”。从系统内外发展 中间业务的成功经验中看拓展中间业务的 识的学习培训,送信贷与送科技、送信息 相结合。 事件”的案例研究,管理世界2005 年第7期 7,计小青等,中国土市公司会计 信息披露管制:现实考察与经验证 据,广东金融学院学报,200 6年 第2期 8、梁杰等,政府会计监管效果的 经济学思考,财会通讯・学术, 2004年第7期 9、平新乔等,上市公司再融资资 格的确定与虚假信息披露,经济 研究,2003年第2期 【作者简介】 1、宋黎(1 984一),女,江西省吉 安人,云南财经大学会计学院硕 士研究生; 2、彭家生(1 g66一),男,四川省 内江人,云南财经大学经济伦理 研究所,教授,博士,硕导。 可行性和有效性,使职工真正认识到发展 中间业务既是展业增效的现实需要,更是 三、结论 完善服务功能,拓展赢利空间、降低经营 目前,农村信用社管理的主要问题在 风险、提高竞争能力的战略选择。 于:在认识与观念方面,社会舆论和领导 在经营当中要坚持“三个同步”:一要 决策层对发展农村信用社的看法存在分歧 坚持与传统业务同步宣传,不仅要使广大 和偏颇;在行政管理方面,政府职能转变 客户知晓本部门有了新的服务品种,更要 滞后,管理机构、制度、手段不完善;在 让广大客户认识到中间业务对大家带来的 农信社内部管理方面,缺乏健全的机制。 现实好处;二要坚持与自营业务一样同步 因此,各级领导自身要转变观念,真正重 上柜办理,特别是在发展代理业务时,不 视农村信用社的发展,同时要正确引导民 要在柜外协商、洽谈和办理,无形之中给 众正确认识农信社,使他们大力支持农村 了客户一个“人情业务、面子业务或搭车 信用社的发展;政府必须在对农信社有正 业务”的错误信息;三要坚持与主营业务 确的认识的基础上,理顺政府与农信社的 同步考核,以消除部分职工的侥幸心理, 关系,转变政府职能,健全对农信社的管 有效调动广大职工发展中间业务的积极 理,促使其健康发展;农村信用社应改革 性,更进一步推进农村信用社的服务方 内部管理机制,依照社本管理的模式运 式、服务工具、服务产品向着科技化、网 作,充分发挥农村信用社自主灵活的优 络化的竞争能力。 势.相信通过这些改革,农村信用社的管 (三)开发人力资源,增强经营活力 理体制会比较健全,管理措施会比较得 在农信社内部建立人才培育和教育机 当,农村信用社会得到健康地发展。由于 制,对现有人员进行学历教育和业务培 全国各地农村信用社现存的许多问题具有 训,对素质低不适应工作的采取多种形式 共性,因而,全国各地的农村信用社乃至 进行分流。对外,逐步构建人才引入机制, 金融体系的工作者都能够深入调查,仔细 采取从高等院校和社会招聘人才等形式, 分析研究,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 加大力度引进人才,缓解人才短缺局面。 题,将会推动农村信用的健康有序的发 对内,采取公开竞争选拔人才,使优秀的 展。当然,关于农村信用社管理需要做进 人才脱颖而出,担当重任,为其提供施展 一步研究的问题还多。如农村信用社管理 才华的空间。更为重要的是确立人才激励 改革实施过程中的一些细节问题等,尚待 机制,对主要经营者可实行年薪制,对职 深入研究。这些具体问题,笔者将在今后 工可采取营销绩效考核的方法,拉大工资 的工作中,做更深入的研究。圃 分配差距,调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同时, 加强对员工经济金融基础知识、基础业务 【参考文献】 的学习培训,转变经营观念,增强全员市 农业部政策法规司,国家统计局农村 场竞争、营销服务意识,促其掌握相关的 司.中国农村60年【M】。郑州:中原农 基本理论和存、贷款、结算等基础业务操 民出版社,2009, .作流程。加强市场营销知识的学习培训, 2、俞天一.中国金融运行机制转换研 初步掌握客户分析、营销心理学、行为礼 究【M1.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仪及规范等基本常识。重点培养和强化营 5、姜波克,张卫东.金融改革与金融业 销人员市场营销展业能力。扩展营销人员 发展【 】.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09 知识面,逐步熟悉和掌握各类金融零售产 4、刘 崇明.金融监管热点问题研究 品,包括银行、证券、保险等业务的分类、 f M】. 北京:中国金融出版社,2009 特点、适用范围及业务流程,为开拓新的 5、张元红.以市场化取向推进农村金 业务增长点奠定基础。加强相关法律法规 融改革【J】. 农村金融,2009(7) 知识的学习培训,正确处理展业营销过程 6、张长金,胡德仁.论我国农村金融 中涉及的法律关系,依法规范开展业务营 服务的规范与创新【J】.农业经济问 销。加强对相关农业科技、市场信息等知 题,2009,(5) MODERNBUSINESS 坝代商业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