乘阅读之风,搭语用之桥,扬写作之帆
林
(厦门何厝小学
摘
要
——以小学第二学段阅读教学实践探索为例
频
361009)
福建·厦门
读与写是小学阅读教学的两项基本点,二者相辅相成。在阅读教学中,加强读写结合的训练,既是对文本阅
读理解的深化,更是对写作能力的促发,是一箭双雕之举。本文以小学第二学段教学为例,从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文
字;顺水推舟,适时读写结合;化整为零,降低训练难度;移花接木,联结课堂内外,对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能力,创新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进行研究,旨在能够切实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关键词语用日积月累
G623.2中图分类号:
读写结合
化整为零移花接木
A文献标识码:
1日积月累——丰富语言文字诱人,是一座美丽的大花园也是一座巨大的宝库,教学时,引
《新课程标准》在教学建议中指出:“语文教学要注重语言导学生抓住景物特点,按“总—分—总”的结构来写。有结构的积累、感悟和运用,注重基本技能训练,给学生打下扎实的可循,有方法可依,学生的写作思路更加清晰明了,逐步掌握语文基础。”因此在教学中,教师要善于用多种方式引导学生谋篇布局的方法,为今后的学习奠定基础。
2.1.2仿写训练,感悟、运用语言,努力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人教版语文的课提高写作技能
文都是选材典型,文质兼美的,引导学生利用课文,学习语言三年级的学生处于书面写作的起步阶段,作为老师,除不文字的表达,积累写作素材,让文章变得更加具体,形象生动。断鼓励他们乐于表达,指导他们通过认真观察生活获得写作
1.1学习遣词造句,积累优美语言素材外,还应训练他们掌握叙述表达的方法。《秋天的雨》第学生在习作过程中的一大难题是不知如何运用生动的语二自然段写秋雨的颜色,有两个很精彩生动的比喻句“秋天的言素材展开描写,针对这一难题,教师在阅读教学中可引导学雨把黄色给了银杏树,黄黄的叶子像一把把小扇子。秋天的生将文中规范,经典,生动语句吸收内化,使学生从借用到创雨把红色给了枫树,红红的枫叶像一枚枚邮票。”品读后,引导造,变成自己语言运用能力,准确生动地对事物进行描写。学生进行拓展说话:秋天的雨还会把颜色送给谁?用上“秋天
如三年级下学期《荷花》一课描写了夏日公园里一池荷花的雨把___色送给___,_____像____。”这一句式。学生回答道:盛开的美景,以及“我”沉浸其中的遐想,课文中运用了许多好“秋天的雨把鲜红色给了石榴,一颗颗的石榴像一张张咧开嘴词佳句,表现了荷花婀娜的姿态。通过对比“冒”与“露”的区的笑脸,在枝头向人们打招呼呢。”还有的说道“秋天的雨把黄别,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当;通过品读排比修辞手法的使用,感色送给了杨桃,黄色的杨桃像一颗颗挂在天边的小星星。”通受白荷花的姿态美。过阅读并进行相应的仿写训练不失为一个有效途径,因此注
1.2创设练笔情境,拓展运用语言重仿写技能的训练,是进行读写结合的一种有效教学策略。
2.2想象补白,新课程标准指出:“语文课程是学生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续写发散思维
字的课程,应该让学生多读多写,日积月累,在大量的语文实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说过“强烈的活跃的想象是伟大智践中体会、把握运用语文的规律。”创设练笔情境时,教师要站慧不可缺少的属性。”《新课程标准》也指出“语文教学中要注在学生的角度,立足于阅读文本的要求,找准语言训练点,才重开发学生的创造潜能,促进学生持续发展。”这就要求教师能创设出有利于练笔的情境内容,为练笔打下基础。在教学中,要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给学生提供自由想象、独
例如在教学《卖木雕的少年》这一课,学习描写木雕这一立思考的空间和机会,唤起学生与作者、文本情感的共鸣。部分时,里面有许多四字成语,如:琳琅满目、栩栩如生等,让教学四上《白鹅》一课,介绍白鹅的吃相时,白鹅与狗抢食学生结合上下文,反复朗读感受,真正地理解词语意思,并创的有趣场面呼之欲出,语言生动有趣,为了巩固并引导学生积设情境,学生可自由选择在商场里,在玩具店里等任何一种情累运用本段描写,笔者设计了续写课文的作业,引导学生抓住景,用上课文中的四字词语来写一段话,不仅落实了积累并运吃相的最后一句:一狗方去,一狗又来蹲着窥伺了,想象后来用语言的目的,也为写作奠定了基础。的狗又是怎样和鹅斗智斗勇抢食的,鹅又是怎样高傲地保卫
2顺水推舟——适时读写结合自己的食物的。《小木偶的故事》是一部长篇童话的开头,小2.1以读促写,训练仿写技能木偶几经挫折,拥有了人类的全部表情,在他的身上还会发生2.1.1学习结构,掌握谋篇布局些什么事,让学生大胆想象,续编故事,不仅拓展了学生思维,三年级上册《秋天的雨》这篇课文层次分明,思路清晰。前也训练学生的创造性表达的能力。通过想象,学生不仅发散四个自然段分述,最后一段概括总结秋雨带来丰收和快乐;前思维,并且在语言表达中锻炼了自己的交际能力,以说促写,四个自然段的每一段的第一句话又是这一段的总启,下面再也激发了写作的兴趣,有话可说,乐于写作。进行分述,课文的结构非常整齐,清晰。教学本文时,引导学除此之外,还可以通过改写、扩写等方式来进行练笔,在生学会这样的结构,围绕一句话将一段话写具体;学习分总的阅读教学中时时想到写,注意挖掘相关写作的点,除了与阅读写法。《美丽的小兴安岭》一课,先概括小兴安岭是绿色的海课相配套的写作练习外还可根据课文的特色去开发写作教学,洋,后具体叙述小兴安岭一年四季的景色,最后总结四季景色在阅读教学中进行写作教学指导,二者紧密结合起来。152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4期/8月(下)—
语|言|文|学
3化整为零——降低训练难度
读写结合训练要有计划性,训练设计要序列化。三年级的读写训练重点是段的训练,三年级段落练好了四年级才能进行审题、选材、组材,写好文章;在设计读写结合训练计划时就要围绕此重点来进行各种形式的训练,做到整体设计,设计时注意瞻前顾后,确保训练的目的性、全局性和连贯性。
人教版教材在每单元组后面都安排口语交际和习作训练,一般情况下老师总是在完整组课文后,花一两节课来指导完成习作。在这样的习作课上,我们常常看到学生绞尽脑汁仍一脸茫然、无从下笔的神情。如何降低难度,提高习作指导的实效,改变“巧妇难为无米之炊”的现状呢?笔者在执教人教版第七册第五组课文时做了这样的尝试:在刚进入本组课文的学习时,笔者就先布置了习作任务“介绍我们的校园”,让孩子们课间留心观察。接着在教学《长城》时,结合文本让孩子学习运用“打比方”“列数字”的说明方法介绍校园里的一棵大凤凰树和教学楼;教学《秦兵马俑》时抓住文中“形态描写+联想”的表达特点,让孩子们对“校园里的雕塑”(鲤鱼跃龙门、笔墨纸砚台、喷泉等)进行片段练习;教学《颐和园》时抓住课文“移步换景”的记叙顺序,让学生练习用几句话将校园的几处景物连接起来。通过三次“化整为零”的片段练习,孩子们欣喜地发现完成本次的习作一点都不难,笔者也欣喜地看到就连平时最怕写作的孩子也顺利地写出了两三百字的作品。于是在此基础上又让孩子运用这种方法写写“家乡的其他景点”。由于尝到成功的甜头,学生们也就“乐此不疲”了。
4移花接木——联结课堂内外2011年版《语文课程标准》中强调要“沟通课堂内外,沟通听说读写,增加学生语文实践的机会”。联系生活实际,挖掘语言训练点,促进语言的迁移运用。学习略读课文《火烧云》
时,火烧云绚丽多彩的颜色,变化多端的形状引人遐想,让学
生联系自己的亲身体验,说话训练:在生活中还看过哪些不同的颜色与形态的火烧云,引导孩子读写结合,从颜色和形态两方面仿写一段自己观察的火烧云。教学四上的《观潮》一课时,笔者在讲到“人山人海”这个词时,无意间问了一句“大家在什么地方也看到过人山人海的情景?”。一个学生回答“去年春游时,我们去胡里山炮台观看清兵红夷大炮表演。”我眼前一亮,猛地想到:清兵表演时人潮涌动的场景与本文的确有许多相似之处,刚好班级孩子又亲身体验过,何不来个“移花接木”,进行一片段练习呢?于是让孩子们运用书中的“人山人海、昂首东望、人声鼎沸”等词语,模仿文本的表达方式,把活动前的等待、表演队伍来时自己看到的、听到的、想到的写下来,解决了“写什么?怎样写”两大难,孩子们“现学现用”自然写得有声有色,既加深了对文本的感悟又促进了迁移运用,提高了表达能力,真是“一举三得”。
作为一名语文教师,面对刚接触写作技巧与能力学习的学生,我们应正确对待读写结合的内涵,在实践中对教学策略加以完善,使学生语文综合素养得到提升。精心研读教材,挖掘语言训练点,适时巧用练笔,把读写的训练与学生喜欢的方式结合起来,相互渗透,相互补充,这样既能培养学生的阅读素养,又能提高学生的写作水平,开启孩子们阅读探究的情趣,从而实现语文阅读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提高学生语言文字运用的能力,让阅读教学和作文教学共放异彩。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2011年版)[M].北京:北京
师范大学出版社,2011.[2]
李晓娟.浅谈小学阅读教学中读写结合的教学策略[J].神州教育,2012(05).
(上接第151页)点知识,且以答疑为主,应以PPT的形式梳理
文本内容;课后练习时,通过再次观看同一文本的不同微视频,让学生多所学内容和知识等进行巩固,回顾学习过程中面临的问题,予以解决,从而使课后练习更具有效性。
仍将朱自清的《荷塘月色》作为案例分析,完成初始阶段的预习工作之后,语文教师要以PPT的形式,呈现该节课的重、难点知识。在PPT设计上,可选用荷花主题,通过形式上的契合,增强学生的代入感,并在课件上穿插清华园荷塘月色实景,拉近学生与文本之间的距离,让学生直观感受到作者笔下的荷塘月色之美,对作者的思想感情具备更深层次地了解。增强课堂趣味性的同时,使学生由被动学习变为主动思考,凸显翻转课堂的应用价值。
2.3通过微课完善课后评价机制
除了课前预习和常规课堂教学之外,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也应注重课后评价机制的建立。该过程中,需要考量的具体内容比较多,应注重学生和教师的双向参与及互动。在语文教学中,采用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方式,既要确保学生对相关知识进行深入理解,又要依托微视频进行教学评价。具体课堂实践中,语文教师可以网络平台为载体,建立有效的评价机制,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和课后练习情况,对他们进行综合评价。而学生也可以从多个方面对语文教师进行评价。学生与学生之间也可以针对课堂知识掌握情况和学习效果等,开展互评。该课后评价机制有助于增强师生之间的互
动,及时发现语文教学特色及存在的不足,从而进行针对性地课程改革。无论是学校,还是语文教师,都要重视课后评价工作,以此为契机,增强翻转课堂在语文学科中的应用效果,真正帮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内化,促进语文教师职业素养及教学水平的提升。
3结语
综上所述,语文教学中涉及到的相关知识和内容比较多,有助于学生综合素养的提升。教育部门和学校要认识到语文教学对学生成长及发展的重要性,从传统的学科模式中跳脱出来,以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为载体,使课程教学内容和形式等不断丰富,为学生营造良好的学科学习环境,增强他们的日常学习深度和广度,帮助他们主动参与到课堂学习中,实现学科创新,提升课堂效率,真正实现学科知识的内化,为后续语文课程学习奠定良好基础。参考文献
[1]谢永朋,徐岩.微课支持下的高职院校翻转课堂教学模式[J].现代教育技术,
2015(07):63-67.
[2]张光宇.基于微课支持下的翻转课堂教学模式的应用研究[J].学周刊,2016
(32):29-30.
[3]何囡囡.浅谈基于微课的翻转课堂在阅读教学中的运用[J].语文教学与研究:综合天地,2016(06):52-53.[4]孙宇.慕课、微课、翻转课堂的区别及应用探析[J].读书文摘,2016(08):50-51.
—科教导刊(电子版)·2018年第24期/8月(下)—
15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