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15丰台语文一模试题

2015丰台语文一模试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北京市丰台区2014-2015学年第二学期综合练习(一)

初三语文

一、基础〃运用(共25分) (一)选择〃书写(共14分)

1. 阅读下列语段,完成(1)-(3)题。

‚都说国很大,其实一个家‛,‚家是国的家,国是家的国‛,中国人精神气脉中(涌动/ 踊动)着最本真的家国情怀。家,是社会的细胞,是小的‚国‛,是国的基础,国是家的总和、家的根本,是家的旌旗、家的灵魂,是家的护卫长城---(捍卫/悍卫)着家的尊严, ① , ② 。

家,是一种神奇的磁体,离开越是久远,磁性越是强大。家,是幸福的港湾,对于守着家的人来说,家是个③的字眼;家,是热切的期盼,对于远离家乡的人来说,家是个④的字眼。对于国内的人来说,国,是个尊荣的称号;对于身处异国的人来说,国,.就是自己的娘亲!

(1)括号中词语的字形和加点字的读音,完全正确的一项是( ) A. 踊动 悍卫 身处(chù) C. 踊动 悍卫 身处(chǔ) A. ①维系着家的完整 B. ①彰显着家的荣光 C. ①维系着家的完整 D. ①彰显着家的荣光

B. 涌动 捍卫 身处(chǔ) D. 涌动 捍卫 身处(chù)

③滚烫 ④温馨 ③温馨 ④滚烫 ③温馨 ④滚烫 ③滚烫 ④温馨

(2)横线上依次应填入的短语和词语正确的一项是( )

②彰显着家的荣光 ②维系着家的完整 ②彰显着家的荣光 ②维系着家的完整

(3)家庭是人生的第一所学校,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老师。我国自古就有重视家教的 优良传统,下列成语都出自古人家教故事的一项是( ) A. 精忠报国 断杼择邻 C. 寸草春晖 班门弄斧

B. 悬梁刺股 耳濡目染 D. 闻鸡起舞 画荻教子

2. 名人故居(或祠堂)是往昔岁月的印痕,是灿烂文化的遗存,是人文精神的延续。一些名人故居的楹联是后人对宅主的评价,可以从中追寻到其人生的灿烂轨迹。走进名人故居,了解名人,往往是从楹联开始的。请按要求完成(1)-(2)题。

(1)某位名人祠堂有这样一幅楹联:犹留正气参天地,永剩丹心照古今。请按照张贴..对联的传统,将这副对联用规范的正楷字抄写在米字格。 .....

(2)依据上面这副楹联内容,判断这位名人是( ) A. 范仲淹 B. 辛弃疾 C. 文天祥 D. 陆游

3. 阅读下面一则新闻,完成(1)-(2)题

据新华社电 当地时间4月7日凌晨1时30分许,乘坐中国海军临沂舰撤离也门的 83 名中外公民平安抵达吉布提港。至此,中国海军护航舰艇编队圆满完成此次撤侨任务。

自 3 月 26 日以来,中东国家也门战乱持续升级。为保护中国公民生命财产安全,中 国海军第十九批护航舰艇编队受命赶赴也门, 从也门成功撤离了中国公民 613 人。 在此过程中, 中国海军又本着人道主义的原则, 帮助来自 15 个国家的 279 名外国公民穿越战火, 踏上回家之路。

这次撤侨行动,中国向世界递出了一张最好的名片,引发了舆论的普遍关注。 (1)下面选项中,概括本则新闻主要内容最恰当的一项是( ) A. 各国侨民穿越也门战火回家 B. 海军护航舰艇编队受命赶赴也门 C. 中国军舰扬威引发舆论关注 D. 中国海军圆满完成也门撤侨任务

(2)下列对‚也门撤侨‛的评论表述有语病的一项是( ) ...

A. 新浪微博用户:祖国实力的强大不在于免签多少国家,而在于危险的时候能把你带回 家。有强大的祖国做靠山,我们感觉到踏实、安心!

B. CCTV 看点(微博) :通过这次也门撤侨,使世界再次见证了中国的‚国家行动‛,树 立了讲信义、重情义、救危难、树道义的国家形象。

C. 美国《侨报》 :中国专门撤离处于危险地区的他国公民,显示了一个国家的正义本色, 体现了崛起中的大国对世界公民的责任与担当。

D. 英国《每日邮报》 :这是中国前所未有的举动,表现出中国正在更多地参与全球人道 主义救援工作,中国的国际影响力也在日益增强。 (二)填空 4. 古诗文默写

1 。(1)浊酒一杯家万里, ○(范仲淹《渔家傲》)

(2)鸦片战争中林则徐抗英有功,却被道光帝革职,发配到新疆戍边,但他仍忧心国事, 渴望再得到朝廷重用。他的心情与苏轼《江城子〃密州出猎》中的‚ ② , ③ 。 ‛两句完全契合。

3)去年国庆节期间,家住陕西的中学生小明随父母去北戴河旅游,他第一次见到了大 海。海风吹过,海面上涌起滚滚的波涛。面对此情此景,小明不禁想到了曹操在《观沧海》中描写的景象: ‚ ④ , ⑤ 。 ‛爸爸借机鼓励小明

说: ‚还记得李白《行路难》中的诗句吗?‘ ⑥ , ⑦ 。 ’你应该像宗悫那样,积极进取,到达理想的彼岸。 ‛

5. 名著阅读

“平日刀丛不眨眼, 今日里心跳分外急。 一针针,一线线, 绣出一片新天地„„”

这段歌词和图片表现的都是关押在渣滓 洞的女囚们听到 ① 的消息后激动喜悦的 心情。 她们围坐在 ②

的身旁, 以 ③ 的 方式,表达自己对祖国的一片赤诚和对未来 的无限向往。该情节出自革命历史小说 《 ④ 》 。小说中,许云峰、成岗等革命烈 士身上所体现的对共产主义的执著

信念,为国家为人民无私奉献的精神,在当今也是值得大力弘扬的。

二、文言文阅读

阅读下面两段文字,完成第(6)-(9) 题。

【甲】祖逖

范阳祖逖,少有大志,与刘琨俱为 司州主簿。同寝,中夜闻鸡鸣,蹴琨觉,曰: ‚此非恶 . 声也! ‛因起舞。

及渡江,左丞相睿以为军咨祭酒。逖居京口,纠合骁健,言于睿曰: ‚晋室之乱,由宗室 争权,自相鱼肉,遂使戎狄乘隙,毒流中土。今遗民既遭残贼,人思自奋。大王诚能命将 出师,使如逖者统之以复中原,郡国豪杰,必有望风响应者矣! ‛睿素无北伐之志,以逖为奋 威将军、豫州刺史,给千人廪,布三千匹,不给铠仗,使自召募。 逖将其部曲百余家渡江,中流,击楫而誓曰: ‚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 者,有如大江! ‛ 遂屯淮阴,起冶铸兵,募得二千余人而后进。 ( 《资治通鉴〃晋纪十》 )

【乙】枕戈待旦

琨少负志气,有纵横之才,善交胜己,而颇浮夸。与范阳祖逖为友,闻逖被用,与亲 故书曰: ‚吾枕戈待旦,志枭①逆虏②,常恐祖生先吾著鞭。 ‛其意气相期如此。在晋阳,常③ 为 胡骑所围数重,城中窘迫无计,琨乃乘月登楼清啸,贼闻之,皆凄然长叹。中夜奏胡笳④, . 贼又流涕歔欷⑤,有怀土之切。向晓⑥复吹之,贼并弃围而走。 ( 《晋书〃刘琨传》 )

注释:①[枭]斩首示众,引申为消灭。②[逆虏]敌人。③[常]通‚尝‛ ,曾经。④[胡笳]管乐器 名,我国古代北方民族使用。⑤[歔欷]叹息,哽咽。⑥[向晓]拂晓,天快亮时。 ——————————————

6. 甲乙两文中有多处‚为‛字,意思不同。甲文中, ‚与刘琨俱为司州主簿‛一句

中‚为‛ 的意思是 ① ;乙文中,‚常为胡骑所围数重‛一句中‚为‛的意思是 ② 。

7. 下列词语中,与‚祖逖不能清中原而复济者‛中的‚济‛意思相同的是( ) A. 同舟共济

B. 无济于事

C. 扶危济困

D. 刚柔相济

8. 翻译下列句子。 (1)遂屯淮阴,起冶铸兵。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贼并弃围而走。

翻译: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9. 某学校开展‚祖国在我心中‛主题活动,小明阅读了以上材料很受鼓舞,他要在活动

中介 绍两人的事迹。下面是他的发言提纲,请你帮他填一填。 人物 祖逖 表现 闻鸡起舞 请缨北伐 中流击楫 刘琨

三、现代文阅读

(一)阅读《母亲的哲学》 ,完成第 10-13 题。(11分)

母亲的哲学

①哲学是智慧的母亲,世上需要哲学和哲学家。我总觉得哲学比较诡秘高深,但又听村里的先生说:世界上的事儿,都是曲曲折折的,用嘴说出来,就是哲学嘛。

②母亲没有上过一天学,自然不识字,当然更不懂得什么深奥的哲学。她说,她只知道说话要讲道理,做事要顺天理,为人要懂情理。——话中有‚理‛,理中带‚哲‛,母亲俨然就是个哲学家。

③我们兄弟三个刚够到桌面高时,母亲便规定‚吃要有吃相,坐要有坐相‛。吃饭,手得端着碗,还要粒粒进口;坐凳,两腿要端正,不能架腿而坐。道理呢,白得很:吃饭掉粒米,粒米百颗汗哟,浪费粮食,菩萨看得见,响雷会打头的;从小就晃荡‚二郎腿‛,一副懒散的样子不说,还可能落下毛病,这样的坐姿绝对不合规矩。

枕戈待旦 智退敌军 共同点 ① ② 获得的启示 ④‚小娃娃懂什么啊?‛奶奶溺爱地护着我们。母亲总是争辩说:‚没得规矩不成方圆,规矩要靠做,做的就是一种习惯;桑树只有从小撑绑,长大才能硬直。‛母亲慈爱中不失严格,合于中华儒教,正如《论语》所言:不学礼,无以立;又如《三字经》中所唱:玉不琢,不成器。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说:优秀是一种习惯。习惯不是天生的,是母亲用心‚做‛ 出来的,做人就要有人相。

⑤上小学时,有一天放学后,‚田大眼‛在我家耍赖,硬说我拿了他的小人书《地道战》 。 我是喜欢看小人书,可我没有拿他的书啊。他死说,那天是我负责打扫卫生的,而且是最后一个走的。真是有理说不清!母亲回来了,问清缘由,看看急红了脸的我,又摸摸可怜巴巴的‚田大眼‛的头,从衣袋里掏出两张一角的钱,说:‚一人一张,每人去买一本画画书吧。‛后来,‚田大眼‛在草垛洞口找到了《地道战》 。我想去跟他要回那一毛钱,母亲却不以为然地 说:‚多大的事啊,【甲】这已经过去了。‛

⑥高考那年,我落榜了,沮丧地躺倒在床。母亲却大大咧咧地劝慰我:‚要学杨子荣,昂首挺胸!广播里不是常说,失意不能失志,消沉反会伤神,干吗非挤那独木桥呢?条条大路通罗马,没有什么值得抱怨的。‛她顿了顿,扬起眉毛,又说:‚时间不说话,【乙】这都会过去。‛

⑦我受聘当上了乡干部,后来,又考上了国家干部,要办‚农转非‛。我回家拿农村户口簿,高兴地告诉母亲:‚儿吃皇粮了!‛母亲头也没抬,淡淡地说:‚要紧的是珍惜现在,【丙】这还会过去。‛

⑧‚这也会过去‛,母亲淡淡的话,涵盖着不凡的智慧。

⑨门前的小河,没日没夜地流淌。清澈的水底,鱼儿自在欢畅。春天里,父亲劈开竹 竿为竹条,编排成箔子,安插在小河中,再用粗壮的竹篙稳固好,簖,算做好了,就等着取鱼吧。我们雀跃开了,屁颠屁颠地在河边吮指,那簖拦截整个小河道,任性的大鱼小鱼啊,看来插翅都难逃了!母亲却要父亲把中间的竹箔锯断,要留个口门,也方便船行。父 亲说,这条小河没有船行啊。母亲还是坚持说,锯吧,锯短些,簖对鱼杀伤力够大的了,要留下生门,放鱼虾们一点生路,积点德吧。母亲根本不会懂得古代玄学里有休、生、伤、 杜、景、死、惊、开的八门之说,生门为吉门。但她心里却有一杆秤,知道做事不可做绝, 张弛有度方能造化平衡,万事大吉。

⑩以瓜菜代粮的年月,母亲变着花样改‚膳‛,常做胡萝卜饼子:先把面发好,再把煮熟的胡萝卜捣烂,和合在一起,就可以烙胡萝卜饼子了。我们抢着去锅灶旁,这里不仅可以闻到饼香,还可以取暖。麦草杆推进锅塘,只是冒出青烟,刺眼呛鼻。母亲看看锅塘里堆得像小山丘似的麦草杆,笑着说:‚草把儿得慢慢添,火要抬着烧。人要实心,火要空心。‛

11烙饼子,也很讲究技法。冷锅底,面就会黏连,难成饼形;火太旺,锅烧急了,○

饼子 又会焦煳。母亲用很少的菜油抹下锅窝,待锅烧热,才一一烙饼。我们等不得了,

脖子都伸长啦!‚锅不热,饼不靠啊。‛母亲嗔怪道,‚烙饼如同为人做事,要懂得分寸,要用心把住火候,心急吃不了热粥。‛

12母亲别出心裁,做的胡萝卜饼子真是好看又好吃:有圆形的、心形的,还有蝴蝶○

形的, 让我们稚嫩的心灵长出灿烂的翅膀。我们一边吃着饼子,一边欢乐地唱着:‚又甜又香,一直吃到栽秧;又香又甜,一直吃到过年……‛

(作者罗有高,有改

动)

10. 阅读文章⑤-⑨段,梳理与母亲有关的事件。(2分)

我和伙伴产生矛盾,母亲开导我 ①  ② 捕鱼时,母亲要求父亲给鱼虾留生门。

11. 第⑨段的‚簖‛是个形声字,请你写出它的字音 ① ,并根据文章内容推断 它的意思: ② 。(2分)

12. 母亲的话中有‚理‛,理中带‚哲‛,品味文章⑤⑥⑦段中三个画线句子,说说作者从 母亲的话里分别领悟到了什么‚理‛。(3分)

【甲】这已经过去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乙】这都会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丙】这还会过去。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3. 文章的结尾段含蓄巧妙,令人回味,请结合文章内容谈谈你的理解感受。(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二)阅读《谈家风》,完成第14-16题。(共12分)

谈家风

①家风又称门风,这个词语在西晋出现并在其后流行,它指的是一家或一族世代相传的道德准则和处世方法。如同一个人有气质、一个国家有特色一样,一个家庭在长期延传 的过程中,也会形成自己独特的习性和风貌,体现在家庭成员的一举手一投足之间,这就是家风的表现。家风是一种特定的传统,凝聚着这个家庭一辈又一辈先人的生活态度和人生信念,又因子孙后代的认同传承而持久存在。

②家风代代相沿,陶染后辈,深刻影响家族成员的个性。这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所以,良

好的家风是一个家庭无形的财富。一个家庭如果家风好,那么每一个成员都会受到好的影响。因家风清廉质朴而进取有为、赢得赞誉的古今名人不胜枚举。他们的家庭,必然是长辈父母以身作则,率先垂范。北宋史学家司马光正直坦荡,为官俭廉,在他的教育下,司马康潜心读书,修身自律,后来历任校书郎、著作郎等职,在为人、治学方面酷似其父。京剧大师梅兰芳一生律己甚严,他‚尊重孩子就像尊重观众一样‛,不但把自己的表演艺术传给诸多弟子和儿子梅葆玖,同时把梅家严谨谦和、乐善助人的纯朴家风传给了子孙后代。

③同时,良好的家风也是中华传统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为民族精神的继承与发扬提供了最普遍最深厚的社会基础。我们祖先父辈的生活经验、实践智慧或价值理念,往往体 现在家训、家规、族谱等文献之中。颜之推的《颜氏家训》、曾国藩的《曾国藩家书》、傅雷的家书家信,都堪称一定时代家风家教的典范。在家风的代代传承中,忠孝节义、善良诚信、谦逊有礼、克己节俭等传统美德在中华大地深深扎根,成为每个家庭乃至整个中华民族的内在追求和信仰。随着社会的发展,家风也在不断被赋予新的内容。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所包含的丰富内涵,会使当下优良家风的内容得到极大的扩展。

④良好的家风能够汇聚正能量,推动社会文明的进步发展。家风连着民风,影响到社会风尚,好的家风家教不仅在代际延传中确保了家族成员的健康成长,而且在社会人际交 往中发挥着辐射作用。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是其家风的‚流动载体‛,到一方就影响一方、熏染一方。因此,好的家风能持续促成好的社会风气,使民族的发展与进步获得无尽的能量。

⑤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家风建设不是一家一户的小事。小小家风传承着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小小家风汇集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因此,每一个家庭成员都有责任与义务 建设好的家风,维持好的家风,延续好的家风,让良好的风尚得以弘扬,让中华文明世代传承。

14. 从上文中可以看出,传承、建设良好的家风有哪些重要意义?(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5. 上文第二段中说,家风是‚一种不必刻意教诫或传授,仅仅通过耳濡目染就能获得的精神气质,具有‘润物细无声’的特点‛,请联系《母亲的哲学》第⑩段内容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6. 读过《母亲的哲学》和《谈家风》两篇文章后,你是否产生了关于家庭教育的联想?

下面是两位网友在‚家风家教‛主题贴吧中的帖子,请你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跟帖。(不超过150字)(5分)

网友麦逢:一直以来,我家都有一个特殊的、不成文的传统。我们常常是一大家子人在一起吃饭,为了照顾孩子和老人,我父亲便会在吃饭前将同一盘菜里混合的肉和素菜分别拨开,方便贪吃的孩子们和眼花的长辈食用。等最需要营养的老幼两代都饱食之后,父亲才会心满意足地用筷子尖夹起仅剩的一丁点肉来。网友默默家:打小姥姥姥爷就教育我们,什么都不能浪费。在他们的影响下,我家的大人小孩都有储物的习惯。我的办公室里就有一个小盒子,放着捡来的扣子、钉子等小零碎,同事都觉得挺可笑。一天,办公室的门坏了,修理工找不到合适的钉子,我赶紧把小盒子递上去,结果真从里边找到了一颗!真庆幸我有这个好习惯,节约在小处,利用在大处。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阅读《京腔京韵北京话》,完成第17-19题。(共10分)

京腔京韵北京话

①北京,你会听见最标准的普通话,但真正能够体现出这座城市特色和趣味的,还是充满了浓郁老北京风情的北京话。

②北京话,是历史长时间冶炼、北方多民族交融的结果。古城北京历史悠久,又长期处于中原与北方民族的交汇处,所以,现代北京话中仍能找到前朝的古词,还能找到不少 少数民族的语词。比如‚嗷糟‛(心烦或不净) 、‚水筲‛(水桶) ,分别是元明两代的古语;北京人爱称呼的‚您‛,就是出自蒙古族,‚大夫‛则来自女真族。北京话的最后形成与满族入主中原有很大的关系。有些满语正式地进入北京话,比如请人谅解饶恕的‚央个‛,表示性格怪异的‚各色‛,都来自满语。此外,在腔调、语音上,北京方言也都受到满语的影响。同时,北京作为古都,上有宫廷语言,下有五行八作的市井语言。诸多因素融合在一起,便形成了字正腔圆、雅俗兼备的北京话。

③北京人说话简练不含糊,三言两语就能把话说透,体现着他们对人对事的态度。比如,要说起一个老于世故、逢场作戏的人,老北京人无需多费口舌,只用一句话概括:‚见着是六月,见不着是腊月。‛对不法商人在白酒、牛奶、豆浆等食品中肆意兑水的劣迹,老北京人讽之为‚净跟龙王爷打交道‛;而对办事毫无准备临阵磨枪的人,则必说‚现上轿子现扎耳朵眼儿‛,那口气里,含着善意的批评,也连带着几分同情。

④北京人说话透着股机灵劲儿,说出来的话,仿佛看得见摸得着,又形象又贴切,十分给力。比如,别扭,北京人说‚窝心‛;顺便,北京人说‚捎带手儿‛。商品售价贵得离谱,北京人就说那是‚宰人‛,仿佛卖货的就是一个刽子手;办事稀松,北京人说

‚不着调‛,连调门都找不着的主,你还能指望他把事情干成了?天刚黑,北京人说是‚擦黑‛,刚和黑擦个边,这分寸劲儿!要是见你做了件极其糟糕的事情,把事情弄到难以收拾的地步,北京人就会感慨:‚这下砸锅了。‛锅是家里用来做饭的物件,如今锅都砸了,也就意味着全家都没饭吃了,足见这件事情的严重程度。

⑤北京话还特别有市井的感觉。尤其是生活在大杂院、小胡同里的老百姓,一张嘴就带着一股浓郁的生活气息。说冬天刮大风,文人得用上‚呼啸‛ 、‚凛冽‛、‚刺骨‛等一大堆词,而北京目不识丁的老太太们,却都能用‚针鼻儿大的窟窿斗大的风‛这句话来形容,不经意间就达到了既对比又夸张的修辞效果。北京人把那些暧昧、隐蔽的事统称为‚猫儿腻‛,常爱说:‚你别老是跟我玩儿猫儿腻‛,或是‚那点儿猫儿腻还瞒得了人?‛其实,‚猫儿腻‛是从‚猫溺‛(即‚猫尿‛)演化而来的,因为猫撒尿后,总爱用爪子将尿用浮土盖上,故而‚玩猫儿腻‛常指隐私之事或背后的小阴谋。带着市井味儿的京腔,说出来顺口,听起来亲切。

⑥北京话以其京腔京韵的独特魅力勾画出一个听觉中的北京,它和视觉中的北京一样 深远、广博,交错着历史和现实的光影。

17. 根据上文第②段内容,说说北京话的特色是怎样形成的。 (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8. 你从上文③-⑤段中读出北京话具有哪些特色?(3分)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19. 北京话独具魅力,在文学作品中常被大量使用。老舍作品就多用北京方言写北京人、 北京事,京味浓郁,别具风格。在下面两则《骆驼祥子》的片段中,选取你感受最深 的内容,简要品析老舍语言的‚京味儿‛。(4分) 【片段一】

拉到了西直门,城洞里几乎没有什么行人。祥子的心凉了一些。光头也看出不妙,可是还笑着说:‚招呼①吧,伙计!是福不是祸②,今儿个就是今儿个③啦!‛祥子知道事情要坏,可是在街面上混了这几年了,不能说了不算,不能耍老娘们脾气! 注释:①[招呼吧]干吧,闯吧。②[是福不是祸]俗语,还有下句:是祸躲不过。这里说话人未 说下句,却意在下句。③[今儿个就是今儿个]到了严重关头,成败都在今天。 【片段二】

‚今儿个的事,先生既没说什么,算了就算了,何必呢。也不是我攀个大,你还是

小兄弟呢,容易挂火。一点也不必,火气壮当不了吃饭。像你这么老实巴交的,安安顿顿的在 这儿混些日子,总比满天打油飞①去强。我一点也不是向着他们说话,我是为你,在一块儿都怪好的!‛她喘了口气:‚得,明儿见;甭犯牛劲,我是直心眼,有一句说一句!‛

祥子的右肘很疼,半夜也没睡着。颠算了七开八得,他觉得高妈的话有理。什么也是 假的,只有钱是真的。省钱买车;挂火当不了吃饭!想到这,来了一点平安的睡意。 注释:①[满天打油飞]各处游荡,没个准地方落脚。

答: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四、作文

(一)根据情境,按要求写作。 (10分)

20. 北京,是一座有三千多年历史的文化名城,园林名胜、古刹皇陵积淀着北京城深厚的人文底蕴,胡同院落、街市庙会处处都能寻到老北京的风俗人情;北京,又是一座现代化的国际大都 市,国家大剧院、‚鸟巢‛、‚水立方‛等建筑成为新北京的现代符号,金融街、科技园、博 物馆,为这座城市注入了新的文化内涵。 你生活在北京,对北京非常熟悉。近日,你家有亲戚第一次来京旅游,希望你为他介绍一 个你认为最具北京特色的地方,方便他游览。请你做好这个介绍,帮助他了解北京。 (要求:内容具体,表意清楚,语言通顺,字数在150-200字之间。)

(二)根据题目,按要求写作。(40分) 21. 从下面两个题目中任选一题 ,写一篇文章。 ....

题目一:旋律起伏的音乐,琅琅上口的诗篇,娓娓的谈话,由衷的赞叹,自然的交响, 街巷的人声?这些声音都可能拨动你的心弦,深深地触动你。 请你以‚我心中的‘好声音’‛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题目二:展开想象的翅膀,我们可以释放心灵与思绪,跨越时空的长河,与古人交流、 与未来交流、与书本流……

请你以‚跨越时空的交流‛为题目,写一篇文章。 要求:(1)将所选题目抄写在答题卡上。 (2)不限文体(诗歌除外) 。 (3)字数在 600-800 之间。

(4)文中不要出现所在学校的校名或师生姓名。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