笈谈高考现代文阅读中的审题 仁寿县富加中学亢智勇 高考现代文阅读是历年来语文考试中的一只“拦路 虎”,综合各地的高考试题分析数据,它往往是全卷各 问题。(5分)(1)为什么说能留住人的不是房屋,能 带走人的不是道路?2007湖南卷第17题:从“去年来, 板块中得分率最低的。而其审题不清是导致学生失分的 重要原因之一。面对题干,应考学子们往往研读不深, 理解不透,浮光掠影甚至答非所问。因此,笔者就现代 文阅读的审理题提出几点看法,希望对应考学子们能略 有帮助。 一、弄清试题的设题规律 纵观近年高考,虽然各地试卷题材多样,问法不 同,但都严格遵循《考试大纲》,万变不离其宗,对学 生筛选、整合、概括信息的能力进行全面考查。试题的 设置既要顺应学生阅读和思考的先后顺序,实现内容上 由浅入深的系列;又要体现由语义理解到综合分析的过 程。具体说来,就是按逻辑思维中的“是什么”、 “怎 么写”、 “为什么”、 “怎么样”的规律来设题。 “是什么”多体现为理解型试题的设置(包括关 键词语的理解和关键语句的理解)以及对文学形象特点 的把握等。它侧重对语言信息的确认和对理解能力的考 查。如2007年全国卷lI《海南杂忙》的第二题:怎样 理解“道旁石”和“补天乎“在文中的含义?要求学生 对文本信息进行筛选整合,考查学生的分析综合能力。 2007年福建卷<落叶是疲倦的蝴蝶》第3题:联系全 文,指出“落叶”的含义和它在结构上的作用。分析时 应结合全文,在明确“落叶”的象征含义之后进一步思 考它在谋篇布局上的作用。 “怎么写”,主要体现在对谋篇布局,思路层次的 考查。如2007年江西卷第16题:从全文看,作者是从哪 些方面来写“泰山很大”的?请加以归纳。也体现在对 表达技巧、表现手法、用词选句等方面的考查。如2007 湖南卷第21题 从下列角度中任选一个,写一个300字 左右的文章赏析。①简析本文人物形象的表现艺术②简 析本文的主要修辞手法。2007年全国卷I《总想为你唱 支歌》的第3题:文章第5段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来描写 枯死的胡杨林?这样写有什么好处?(6分)直接体现 在对“表现手法”这一概念的理解。此外,在谋篇布局 上的承上启下、铺垫伏笔,前后照应等也往往是设题的 关键考点。 “为什么”侧重于从作者的写作意图和文本的思想 内容上着眼,包括文章为何这样的开头和结尾,某字词 句为何要这样表达等题型。如2007年福建卷《落叶是 疲倦的蝴蝶>的第2题第(1)小题:阅读文中画横线的 “这个世界……一辈子不忘回家的路”一段文字,回答 教育观察94 又看见他不断地作打油诗,弄烂古文”一句中,作者为 什么在“古文”前用“弄”宇和“烂”字?请从字义和 情感两个方面分析。安徽卷《乡村的风》第12题: “文 章描写乡村的风,在第四自然段又写到两棵树的成长, 有什么用意?”就侧重文章内容之间的前后联系。 “怎么样”包括篇对章结构,表达技巧或语言的表 达效果的考查;也包括对某一语言片段或句子加以赏析 等等。这种设题方式综合性强,答题难度较大,不审清 楚题,考生往往“下笔干言,离题万里”,答不到问题 的要害。如2007年湖北卷《日月行色》中对场景描写作 用的鉴赏,对构思特点的鉴赏(第2题:本文在构思上 具有先抑后扬的特点,请作具体说明,并分析其作用。 4分)做好这类试题要注意分析文章的写作手法,注意 分析人物的语言、动作、心理等细节描写,要善于分 析、概括和整合。 现代文阅读题型的设置,是一个由分到总,由局 部到全局的相对完整的测试系统。掌握了这些设题的规 律,在阅读文章的时候就会有侧重点,就能提高阅读的 速度和回答问题的准确度,做以事半功倍。 二、研读题干,从题干中获得答题的信息 阅读理解的核心是“提出信息”,这信息不仅仅表 现在文章的内容上,还表现在试题的题干上,充分发掘 题干中所包含的各种信息,并从中找到解题的突破口, 是现代文阅读中获得高分的关键。 1、看清题干要求,揣摩命题意图,弄清“考什么” 在每套高考试题中,征对选文,命题者对每道考题 的设置都会作精心的思考和周密的安排,带有明确的考 查目的和要求。看清题干要求,才能揣摩出命题人的命 题意图,做到“要什么”就“给什么”。例如2006年浙 江卷19题:结合全文理解“我还发现了人类普遍的相互 对照的四个动作的秘密”一句话的含义,完成下面的题 目。从题干中可知:本题是考查对重要语句的理解。第 二句“秘密”是指什么?则明了命题者欲考查学生对重 要语句,关键词语的理解。题干中“结合全文理解”则 进一步明确了命题意图和答题方向,就是要结合全文的 主旨谈作者使用这个词的深层含义。一旦明确了命题意 图和答题方向,根据题目的内容很快就能找出回答本题 应关注此句语所在的段落并紧扣全文的主旨来理解。 2、品味题干中的关键词,把握隐含信息 许多题干除了“显性”的信息之外,还有许多“隐 抓住了答题的命脉,做到题干中“提什么”,就在文本 中“找什么”,才能迅速确定信息筛选的区域,分析综 合,准确全面地解答。例如2006年浙江卷l8题“文章开 头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请联系全文中对话部分, 分析眼镜商这样说的原因。”如果我信能注意题干中的 “对话部分”4个关键字,就能很快找到答题的区域, 量体裁衣,才能避免在组织答案时泛泛而谈、遗漏要 点,从而减少不必要的失分。例如2007年安徽卷《乡 村的风》第3题:作者借“乡村的风”表达多种情感, 请分要点加以概括。(6分)从它的赋分情况我们就可 以大致判断该题的答案要点个数至少应在三个或三个以 上。这样有了较明确的提示后再纵观全文,逐层研读, 从文中对话部分的内容可见文中由“我双眼的交替使 用”谈到了我所见的两个世界——一个平面世界,~个 立体世界。那么就容易归纳出眼镜商说我是“独眼龙” 的原因有两点①“我右眼近高,左眼远视,双眼不能同 时使用”; “我看到的是二维的平面世界,看不现 三维的立体世界。”又如浙江卷19题第3问 使用“普 遍”一词的原因是什么?如果我们抓不出“使用”、 从本文第二、第三、第四、第五自然段分别概括出答案 要点。再如2007年江西卷《泰山很大》的第一题:从全 文看,作者是从哪些方面写“泰山很大”的7请加以归 纳。(6分)它的分值也决定了我们归纳思考的角度至 少应从三个方面进行。在这里考生易犯的错误是将一个 要点层次“人为” “截开”,分成几个小分点,结果是 无论你的答案要点表述多么完善,阅卷教师也只会给一 “原因”这两个隐含信息,挖掘不出深层的东西,导致 答题不全面或隔靴搔痒,是是而非,答不到要点上。 3、把握分值, “看菜吃饭”,注意答题的层次、角度 个要点的分数。所以,分值决定的要点个数,是指思维 的层次,作答的角度。 “纸上得来终觉浅,绝知此事要躬行”,只要同学 们在做题时把握设题的规律,明确了审题的具体方法, 并在实践中反复训练,不断探索,相信你们在应对这道 大题时一定会得心应手,事半功倍。能力百计 高考试题赋分的主要依据是经过命题专家依据参考 答案和评分标准反复斟酌,再三研究而得出的。它是指 示我们答题要点的“明灯”。思考的角度,答案的组织 f上接第92页) 渴盼成功、期盼正确评价是学生共同的心理,他们常常 把教师的鼓励性评价视为最受鼓舞的精神褒奖。应根据 不同水平的学生给与不同要求的评价。对基础好的学生 要有较高的要求;基础差的哪怕是用了一个好词、一个 佳句也应及时表扬。能让一些学困生得到鼓励,看到希 望。在评价学生作文时,教师要以朋友的口吻,长辈的 爱抚,善于发现学生作文中的点滴成绩,微笑的闪光 点,哪怕是一个词、一句话,应毫不吝啬的给与肯定和 鼓励。教师评改作文时,要实行高分政策,多激励学 得这么精彩,说明你观察得仔细认真,想象丰富,老师 也真想参加你们的活动”。 “你的书写进步了,继续努 力!”……学生看到这样的话,定会激发强烈的写作欲 望,增强写作的信心和兴趣。学生在这种情绪下,必然会 主动热情的去写他们熟悉和喜爱的人、事、物,也就达到 了作文教学的初衷。 总之,作文教学不是件容易的事,教师要在新的教 学理论指导下不断总结经验,才能使学生从喜欢阅读、 进而愿意写作,到最终能够写出感情真挚,文笔优美的 生,还要加上自己的阅读感受。如“你把这次竞赛写 文章,这样我们的作文教学目标也就达到了。 (上接第97页) 成绩”等批语;对作业一向了草马虎的学生,如果出现一 生毕竟是孩子,很容易骄傲。所以对做得好的作业,可以 次完成比较整认真的情况,老师要抓住这一“闪光点”, 批上“你很有潜力,再接再厉!”等批语。而对总体成绩 非常落后的学生则可以从肯定他的书写开始。这些富有情 感的批语, “触及到学生的情绪和意志领域,触及到学生 的精神需要,这种教学法就能发挥高度有效地作用”(赞 可夫语),这些批语就会解除差生自卑心理压力的包袱, 使他们敢于启齿发问,学业上不断取得新的进步,达到战 胜自我超越自我的精神境界。 批上“你真棒I不过要让优秀成为一种习惯” “要保持优 势”等批语。这短短的批语既充分肯定了学生的学习能 力,又在表扬的同时告诉他戒骄戒躁。这些学生看了批语 后会倍受鼓舞,从而使他们产生新的学习动力,继续攀登 新的高峰。 看似琐细而平凡的作业批改,蕴藏着丰富多彩的教学内 涵。作为教师,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改进自己的教育教 学方式,在作业批改这个重要环节上多用心,使教学信息在 赞扬式。任何学生都有较强的自尊心和荣誉感,希 望自己的能力和学习成绩得到老师的肯定和赞赏。但是学 传递与反馈中产生最佳效果,最大限度地调动学生学习的主 动性、积极性和创造性。 95教育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