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人参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人参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来源:爱go旅游网
人参病害综合防治技术

摘 要:人参病害种类多,致病原因复杂,对生产危害很大, 通常减产20%左右,严重者可达50%以上。因此,搞好病害防治就成为人参栽培中非常重要的环节。实践证明,要搞好人参病害防治,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切实做到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的有机结合,早防早治,科学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关键词:人参;病害;综合防治 1 人参病害的发病规律 1.1 地上主要病害 1.1.1 黑斑病

人参黑斑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链格孢菌,属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分生孢子在地上部病株残体、土壤、种子表面越冬,分生孢子借风雨传播,产生芽管从寄主气孔或表皮直接侵入而发病,生长季节能进行多次再侵染。发病时期从6月初开始,7~8月为发病盛期。多雨高湿是病害流行的关键因素。 1.1.2 疫病

在人参的根、茎、叶上均可发病。病原菌为鞭毛菌亚门的恶疫霉,属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病残体上和土

壤中越冬,翌年条件适合时菌丝直接侵染参根,或形成大量流动孢子传播到地上浸染茎叶。风雨淋溅是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一般6月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人参密度大、通风不良、土壤板结、氮肥过多均有利于此病的发生和流行。 1.1.3 灰霉病

人参灰霉病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灰葡萄孢菌,属真菌。病菌以菌丝体在病残体上和土壤中越冬。翌年持续低温,尤其有病害时菌丝直接侵染幼茎,或形成大量的流动孢子传播到地上部侵染茎叶。风雨淋溅和农事操作是病害传播的主要途径。在人参生育期内可进行再次侵染。密度过大、通风透光差、土壤板结、氮肥过多均有利于此病发生和流行。 1.1.4 炭疽病

人参炭疽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炭疽菌,属于真菌。病菌以菌丝体或分生孢子在病残体上和种子表面越冬。生长季节,病斑上不断产生大量的分生孢子,借助风雨传播引起多次侵染。分生孢子从伤口和自然孔口侵入,也可直接穿透表皮侵入。空气湿度大有利于病害发生和流行。6月下旬开始发病,7~8月为发病盛期。 1.1.5 日灼病

为生理性病害,系阳光直射、光照过强所致。人参为弱光照植物,光照过强时气孔关闭,蒸腾作用降低,叶面温度过高,叶绿素受到破坏,叶肉大量失水导致叶片枯焦。阳光

直射是该病发生的直接原因。高温干燥及土壤含水量过低会加重危害。

1.2 地表主要病害 1.2.1 立枯病

人参立枯病的病原菌为半知菌亚门的立枯丝核菌,属真菌。发病部位在土表下干湿交界处的茎部,危害茎部和根部。多以参籽携带病菌传播,危害1~2a参苗。病菌以菌丝体或菌核在土壤中的病残体上越冬,翌春在土壤温度适宜时,开始萌发侵染植株,并逐渐向四周蔓延。当春季气温连续偏低,湿度大时极易侵染。一般6月上旬开始发病,6月下旬~7月上旬为发病盛期,7月中旬基本停止。 1.2.2 猝倒病

人参猝倒病的病原菌为鞭毛菌亚门,属真菌。主要危害幼苗的茎基部。病菌以菌丝体和卵孢子在土壤病残体上越冬。该菌腐生性强,可在土壤中长期存活。病菌侵入寄主在皮层的薄壁组织中快速扩展蔓延到细胞间和细胞内,并在病部组织中形成流动孢子囊,进行重复侵染,后期又在组织内形成卵孢子越冬。病菌主要通过风雨和流水传播。在低温、高湿、土壤板结、参苗密度大、生长不良的条件下,易发此病。

1.3 地下病害 1.3.1 菌核病

人参菌核病的病原菌为子囊菌亚门的核盘菌,属真菌。主要危害3a生以上的参根,也危害茎的芦头。病菌以菌核在病根和土壤中越冬,并随土壤传播。早春条件适宜时直接产生菌丝而引起侵染,病部生长的菌丝又继续扩展蔓延危害临近植株。菌核也能萌发长出子囊盘,产生囊孢子引起初侵染。低温高湿有利于发病。4~5月份为发病盛期。常局部发病,损失严重。 1.3.2 根腐病

人参根腐病的病原菌是假单孢杆菌属的石竹假单孢杆菌和欧氏杆菌属的胡萝卜软腐欧氏杆菌变种2种细菌。病菌在土壤中越冬,危害根部,主要通过伤口侵入参根。当参根生长衰弱,出现虫伤、冻伤等伤口时,病菌侵入发病。发病后期与镰刀菌、丝核菌等复合侵染,病斑外部出现真菌菌丝。 1.3.3 红皮病

属非侵染性病害。土壤通气性差,铁、锰离子含量高是发病的主要原因。整地较晚、土壤未充分熟化及雨季作业造成土壤湿度大,通气不良,使土壤长期处于还原状态,以及地势低洼是引起发病的重要原因。 2 人参病害的综合防治技术

人参病害种类多,致病原因复杂,且一旦发病只能控制不易治疗。因此在生产上必须认真贯彻“预防为主、综合防治”的植保方针,切实做到农业防治和药剂防治有机结合,

早防早治、科学防治,只有这样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病害造成的损失。

2.1 主要农业措施 2.1.1 严格选地

无论伐林栽参还是农田栽参,都必须选择背风向阳,日照时间长,土壤疏松肥沃,活黄土层厚,排水良好,土壤呈微酸性或中性的砂质壤土。以岗平地或缓坡地为宜。忌选土质黏重、地势低洼、排水不畅的地块。坡度超过15°的地块也不宜选择。 2.1.2 精细整地

伐林栽参的整地作业要在播种移栽的上一年春季进行,在雨季之前完成。首先进行翻刨作业,翻刨深度在15~20cm之间,要深浅一致,严禁将未熟化的黄土掺入腐殖质层。翻刨后选择适当时期进行倒土或碎土,并结合倒土碎土捡出树根、树枝和石块。瘠薄地块还要结合整地施入适量的基肥、过石和微肥等。农田栽参要在栽参前1~2a春季深翻地,并结合施入腐熟的农肥20~30kg/m2。施肥后全年休闲,并对土壤进行4~5遍耕翻。对于土壤质地紧实、透性差的土壤,结合翻地施入耕层土壤1/5~1/3的河沙、草炭等。 2.1.3 因地制宜做畦与搭棚

根据地势、参龄、坡向等因素,合理确定畦床的规格和棚式。做床时畦的一般是坡地顺坡做畦,平地则应有利于排

水。畦床的高度则是平地比坡地高,坡度小的比坡度大的高,一般畦高20~40cm。畦面宽度则根据土壤的保水能力和有利于田间作业来确定,土壤保水能力强的宜宽,保水能力弱的宜窄,一般宽1.2~1.6m。畦床长度则应有利于田间作业及方便运输,一般不长于50m。 2.1.4 水分管理

早春要及时清除床面及作业道的积雪,预防桃花水。土壤水分过大时松土提高地温、降低水分,可有效避免菌核病和茎腐病的发生。雨季要及时清理作业道,防止雨水漫床。对破损的棚架和棚膜要及时修缮和更换,防止雨水渗漏到人参和床面,对于避免和减轻人参疫病、锈腐病、灰霉病和黑斑病危害极为重要。秋季干旱时可以进行人工浇水或放雨,无论浇水或放雨都要在阴天或早晚进行。浇水或放雨后要及时松土打药。 2.1.5 肥料施用

有机肥要充分发酵腐熟,过多施入未腐熟的有机肥会导致或加重人参根腐病和猝倒病,加重地下害虫危害。喷施浓度为磷酸二氢钾0.1%~0.2%、硼酸0.02%~0.05%、硫酸锌0.10%~0.20%、钼酸铵0.02%~0.05%。 2.1.6 清除病株,清理畦面

人参的病原菌大多附着在病株残体上,成为再次侵染危害侵染源。因此发现病株、病叶要及时清理深埋或烧掉,以

减少病菌的再次侵染。秋季人参地上茎叶枯萎后也要及时清理出床面深埋或烧掉,因为大多数叶部病害的病原菌都附着于此,成为来年再次发病的初侵染源。特别是4~5a生的人参,如果在秋季不能将枯萎茎叶清理出床面就有可能导致来年叶斑病的大发生。 2.1.7 防寒防冻

人参在晚秋和早春易受缓阳冻危害,重者参根脱水腐烂死亡。因此要重视此项工作,加盖防寒物要坚持提早加盖、分期加厚和覆膜的原则;春季撤防寒物要在床土化透芽孢萌动时适时进行,过早易遭缓阳冻,过晚易憋芽子,影响出苗率和保苗率。出苗后如遇低温霜冻天气要及时上帘扣膜以减少冻害的发生。 2.1.8 其他农业措施

除草松土可以使床土疏松,改良土壤通气状况,调节水分减少养分消耗,促进人参生长,每年要松土除草3~4次。7~8月份高温季节要及时遮阴,对预防黑斑病和日灼病效果明显。

2.2 药剂防治 2.2.1 土壤处理

土壤处理的目的:通过土壤消毒,杀灭人参的土传病害的病原菌和地上部病害的病原菌,可以有效地预防人参病害;防治地下害虫。具体做法:结合倒土、做床在播种前将

土壤消毒剂和杀虫剂均匀通过拌土或沟灌的方式均匀施入土壤中。常用的土壤消毒剂有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1.0~1.5g/m2,或30%精甲恶霉灵悬浮剂2.0~2.5g/m2,或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10.0g/m2;常用的杀虫剂有30%辛硫磷微胶囊悬浮剂2.5~3.0g/m2,或200亿个活孢子/g白僵菌粉剂6.25g/m2。另外,无论新栽或陈栽在出苗前都要进行床面消毒,使人参顶药出土。根据人参发病规律,可选择适宜的药剂兑水喷洒,如防治立枯病用70%恶霉灵可湿性粉剂0.1~0.2g/m2,防治立枯病、猝倒病、疫病用30%精甲恶霉灵水剂0.2~0.4g/m2,防治立枯病、黑斑病用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0.25~0.33g/m2,防治黑斑病、灰霉病用25%丙环唑乳油0.10~0.13g/m2或菌核净0.10~0.13g/m2,防治疫病用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粒剂0.2~0.3g/m2。 2.2.2 种子与种苗处理 2.2.2.1 种子处理

播种前将药剂用水稀释8~10倍,然后按比例倒在参籽上,拌匀阴干后播种。一般用25g/L的略菌腈悬浮种衣剂400mL处理种子100kg,或用300亿个/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00g处理种子100kg。 2.2.2.2 种苗处理

移栽前用药剂50~100倍液浸种30min,捞出稍晾即可栽植。一般用25%咯菌腈悬浮种衣剂100mL处理种栽100kg,

或300亿个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400g处理种栽100kg。 2.2.3 生育期药剂防治

人参生育期喷药是预防病害发生和防止侵染性病害的主要措施,此期用药要做到及时、准确、细致、全面。当人参出苗30%~50%,其余部分为象鼻期时开始喷第1遍药,用药为10%多抗霉素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水分散剂1200倍液进行全株喷雾和畦面喷雾,为防冻害可加天达参宝300倍液~600倍液,一同喷雾;当出苗50%~90%时,用50%多菌灵乙霉威可湿性粉剂600倍液+70%霜脲锰锌可湿性粉剂600倍液+300亿个/g蜡质芽孢杆菌可湿性粉剂1500倍液兑水进行全株喷雾和畦面喷;展叶期用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可湿性粉剂量1000倍液进行叶面喷雾。以后每次用药在上次用药后7~10d进行,以上几种药剂交替使用。进入6~8月份是人参黑斑病、疫病、灰霉病的高发期,用药要有针对性,可用25%丙环唑乳油1200倍液、10%苯醚甲环唑分水散剂1000倍液、25%嘧菌脂1500倍液、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600倍液、68%精甲霜锰锌水分散剂600倍液、2%霜脲锰锌600倍液等交替使用,视病情可间隔10~15d。一般情况下,立秋后病害发生较轻,可减少用药或不用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