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研管理·教学智慧
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塑造
江苏省淮安市金湖县金湖花幼儿园
孙达萍
近年来,在教育体制不断改革和深化的背景下,各级教育部门对幼儿教育教学都予以了高度的重视。在开展幼儿教学过程中,为了最大限度地提升教学质量,教师需要对教学方法加以创新,继而满足学龄前幼儿的需求。基于3~6岁幼儿的基本特征,教师可以将游戏精神渗透到教学活动中,加以合理运用,激发幼儿的思维水平。在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根据大、中、小班幼儿的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设置不同的游戏难度,以进一步增强幼儿的记忆力与认知能力,充分体现游戏教学的重要意义。本文针对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游戏精神的探寻与塑造展开了分析,并提出有关建议,以期能够促进以游戏为教学理念的幼儿园教学活动有序进行。
可以在游戏结束后让每位幼儿用一分钟的时间分享游戏中的语言或动作,以激发幼儿的独立性。
(三)体验性
由于幼儿年龄较小,对世界的认识还比较片面,尚处于自己的小世界幻想阶段,他们认为世界是十分美好的。教师可以利用幼儿的这一发展特点,在幼儿参与游戏的过程中,尽可能地满足其内心对美好事物的渴望与追求,使幼儿的内心世界发生相关变化。需要注意的是,在实际开展游戏教学活动期间,如果教师突然中断游戏,或是临时改变游戏的开展模式,都将会使幼儿产生失落感。总之,就游戏体验而言,教师应注重对幼儿赋予情感的引导,不带有任何目的性,确保幼儿在精神世界中获得最大限度的享受与快乐。
一、游戏的基本特性
(一)愉悦性和创造性
通常情况下,因为游戏本身具有愉悦性和创造性,所以在幼儿园开展相关游戏活动,能够让幼儿在参与活动的过程中产生不同程度的兴奋感与满足感,对幼儿的身心放松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在实际开展游戏教学期间,教师需要结合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发展需求,对每位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主动性和积极性予以不同程度的激发。此外,在游戏教学过程中,教师还可以通过开展各种各样的游戏,多角度激发幼儿的思维水平。如此,在参与游戏活动的过程中,幼儿的创造力与想象力就能得到较大程度的发挥,从而达到发展创造性思维的效果。
(二)独立性
游戏的独立性,指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期间,根据自己的主客观意愿划分重点,强调教师在组织与开展幼儿教学活动时,必须给予幼儿充分的尊重,提升幼儿的主体地位。然后,教师采取比较科学的方法,通过鼓励不断激发幼儿的主动性与积极性,给予每位幼儿展现自我的机会。当然,在实际开展有关游戏教学活动时,教师要耐心地听取每一位幼儿对游戏的意见,强调幼儿自身对游戏的愉快参与体验。待游戏活动结束后,教师一定要及时了解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感受和想法,确保教学活动的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成长需求。对此,教师
二、游戏精神探寻与塑造的重要性
(一)注重幼儿情感体验,提高幼儿综合素养
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探寻和塑造游戏精神,可以最大限度地为幼儿营造较好的情感体验环境,激发幼儿参与游戏活动的兴趣,对培养幼儿的行为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教师对游戏目标加以科学设定,可以增强幼儿的竞争力,借助小组内部合作,有利于培养幼儿的合作能力。同时,在轻松、自由的环境中,幼儿的创新思维得到了有效激发。总之,幼儿游戏精神的体验,应做到立足于幼儿的未来发展,注重幼儿情感体验,全面提高幼儿的综合素养。
(二)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完善并健全人格
从传统的幼儿教育中可以看出,幼儿教师在教学时忽视了幼儿的主体地位,使幼儿在参与活动时始终处于被动地位,不利于对幼儿思维能力与创新能力的培养,也制约了幼儿本身人格的发展。由于幼儿正处于成长与发展的初始阶段,注意力不易集中,且在活动中较为多动,因而很难专注于某一项活动。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通过对游戏精神的探寻与塑造,有助于促进幼儿健康成长,完善并健全幼儿的人格。同时,幼儿的主体地位得到了提升,教师作为组织者与引导者的角色起到了积极的作用,教师与幼儿之间的良好互动,对幼儿主动参与游戏活动具有一定的意义。
78
E-mail:youjiao365jy@163.com
幼教365·管理2019年4月
三、游戏精神的探寻与塑造的措施
(一)积极地探寻游戏精神
当前,在幼儿园教学阶段,为了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综合能力,教师应在实际开展幼儿教学活动中,注重对幼儿游戏精神的探寻与塑造,有效发挥游戏教学的重要作用。教师在开展游戏活动时,需要根据教学活动的具体内容,结合幼儿对这一方面的认知特点,开展具有针对性的幼儿游戏教学活动。通过创新幼儿教学方法,优化设计所开展的教学活动,促进教学活动的开展,从而充分满足每一位幼儿的需求,为增强幼儿参与教学活动的主动性与积极性创造有利条件。
在学龄前幼儿教学活动中,教师可以充分发挥游戏精神,将其渗透进幼儿教育教学的每一个瞬间。同时,教师可以有效发挥主导作用,对每位幼儿加以正确引导,即在幼儿游戏教学活动中,充分发挥引导者与组织者的作用,增强游戏教学活动的真实性与开放性,确保幼儿的主体地位能够得到最大限度的提升。基于此,教师通过发挥游戏精神,利用游戏活动教学模式来替代传统的教学模式,根据具体的教学内容,设计出合理的游戏活动,再对幼儿予以正确引导,为幼儿积累丰富的知识,提升思维能力与合作能力。
总而言之,教师在开展幼儿游戏教学活动时,通过将游戏精神渗透其中,以及对教学内容进行优化设计,使得教学内容更加游戏化和生动化,确保幼儿在参与教学活动的过程中能够有效体现自身的创新性与独立性。
(二)对游戏精神的合理塑造
为了提升幼儿教学活动的效果,调动他们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教师需对教学活动中的游戏精神进行合理塑造。通过在幼儿活动中渗透游戏精神,将游戏精神与幼儿教学活动有机整合在一起。在对游戏精神加以塑造的过程中,教师应从以下三方面入手。
1.不断更新教育理念
从传统的幼儿园教学活动中可以看出,对教育理念而言,其是以教科书与教育为主,幼儿处于客体地位,在该教育理念下开展教学活动,很难达到预期的效果,因为其在某种程度上制约了幼儿参与活动的积极性与主动性。为了改变这一教学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过程中,需注重对活动中的游戏精神进行塑造,特别是提升幼儿的主体地位,根据幼儿的身心发展特点与规律,对幼儿实施科学的、循序渐进的培养。同时,对教学内容提出严格的要求,保证教学活动内容能够满足不同年龄段幼儿的不同身心发展需求,为幼儿创建愉悦的、自由的学习环境,便于幼儿获取相关知识,实现不断完善
其知识结构的教育目的。
2.有效运用拟人法
为了提升教学活动的效果,确保活动更加具有真实性,实现对幼儿参与活动积极性与主动性的调动,教师可以在将游戏精神渗透教学活动的过程中有效运用拟人的方法。教师根据不同角色的需要,为幼儿提供相应的玩具,引导幼儿将玩具视为真人,继而实现在幼儿教学活动中对游戏精神的合理塑造。
例如,教师可以“朋友、同学”为主题,让幼儿结合自己的需求,自由选择玩具。然后,教师引导幼儿为选择的玩具取一个自己喜欢的名字,使得幼儿在对有关教学内容有一定的认知的基础上,其创新能力与思维能力等均得到科学发展与培养。
3.开展本色教育
本色教育,指的是更加注重原始与自然的风格。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需要对幼儿的本真予以高度重视。应该注意的是,这种本真不局限于幼儿内心世界的主要表现,也是幼儿日后发展与生活的基石,有助于幼儿追求特长与个性。因此,在本色教育过程中,为了实现对幼儿游戏教学活动的优化设计,教师应根据幼儿的本真特点,组织设计游戏活动,在向幼儿传授丰富知识的基础上,恰当地延伸教材中的内容,为拓宽幼儿的知识面发挥关键作用。
可见,教师在设计教学活动内容时,需要以全面激活幼儿的本真游戏活动为目标,从而为幼儿营造愉悦、轻松的学习氛围。此外,教师在实际开展有关活动期间,不能只让幼儿完成所布置的游戏任务,应给予幼儿独立思考的空间与时间。尤其是在幼儿参与游戏活动时,教师应赋予幼儿一些独立的空间,正确引导幼儿合理地运用现有资源,实施实践操作,从而达到创意发明的效果,也为幼儿的全面发展奠定良好的基础。由此可见,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对幼儿游戏精神进行探寻与塑造的这一举措,有利于提升教育教学质量,培养幼儿的综合能力。
综上所述,在教育体制改革与深化的背景下,传统幼儿游戏教育已经很难满足现代化教育的要求。所以,在幼儿园教学活动中,教师应注重对游戏精神的探寻与塑造,对幼儿予以高效的引导,在培养幼儿创新思维与综合能力的前提下,促进幼儿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与价值观,为幼儿未来的发展发挥一定的作用。P7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