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案(公开课) 新人教版

2022年八年级物理上册《熔化和凝固》教案(公开课) 新人教版

来源:爱go旅游网
熔化、凝固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解熔化、凝固的含义,了解晶体和非晶体的区别,知道物质的固态和液态之间是可以了转化的。 2、 通过探究固体熔化时温度变化规律,感知发生状态变化的条件。 3、 了解熔化曲线和凝固曲线的物理含义,通过探究活动,使学生进一步感知用图像法研究物理量变化的优点。 4、 通过比照,了解有没有固定的熔化温度是区别晶体和非晶体的一种方法。 5、 通过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对自然现象的关心和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奥秘的情感。 教材分析 重 点 让学生亲自做实验,获取感性知识;利用图像法可较为直观地分析得出熔化的特点。通过对实验的观察、分析、总结来加深理解 难 点 在实验中观察要细致认真,尽可能用纯洁的碎冰,不用酒精灯加热,在常温下熔化。 教 学 方 法 教 具 准 备 学 法 指 导 导入 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在一张白纸上。 教师提问: 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 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转变。 结论: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现象叫凝固 多媒体演示: ⑴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滔滔长江之水; ⑵冰山 新 授 导学过程: 〔一〕新课引入 演示实验: 将蜡烛点燃后倾斜一个角度,让烛油滴在一张白纸上。 教师提问: 你所观察到现象说明物质的状态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教师总结: 固态的蜡烛和液态的烛油可以相互转变。 结论: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现象叫熔化 物质从 态变为 态的现象叫凝固 多媒体演示: ⑴长江源头——各拉丹冬雪山、滔滔长江之水; ⑵冰山 〔二〕探究冰、烛蜡的熔化特点 活动一 [提出问题] 冰和烛蜡在什么温度下开始熔化?在熔化过程中,温度如何变化? [猜测与假设] (1)冰熔化 一定的温度,烛蜡熔化 一定的温度?〔有/没有〕 (2)冰熔化时温度 ,烛蜡熔化时温度 (升高/降低/不变) [设计实验] 为了检验你的猜测与假设,你需要哪些器材?请同学们结合教材41页内容设计出合理的实验步骤同组之间讨论一下。 学生讨论后答复所需的实验器材,教师点拨指导学生答复实验步骤: 1、如图2-28(b)把烛蜡碾碎后放入试管中,在烛蜡中插入温度计,再将试管放入装有水的烧杯中记下这时温度计的示数,用酒精灯加热,每隔记录一下温度计的示数,同时观察烛蜡的状态的变化,到烛蜡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2、如图2-28(a)把碎冰块放入烧杯中,在冰块中插入温度计,记下温度计的示数,每隔记录一下度计的示数,同时注意观察烧杯中冰的状态的变化,直到冰全部熔化后2min为止。 [进行实验和收集数据] 教师指导学生进行实验分工,一位学生看时间,一位学生读温度计的示数,一位学生观察物质状态,把实验结果及时填入P42表格中。教师巡回指导,控制实验时间。 [分析与论证] 实验结束后,教师指导学生根据实验数据在图2-29和图2-30中分别画出冰、烛蜡熔化时温度随间变化的曲线。教师将几组学生的实验数据及图像投影,分析不同线段中冰和烛蜡是吸热还是放热?度如何变化?处于什么状态?完成填空: (1)烛蜡加热后,发现 ;在烛蜡熔化过程中,温度 (2)当温度低于0℃时,可以发现冰 (有、没有)熔化;当温度到达0℃时,发现 冰在熔化过程中,温度 。 (3)冰和烛蜡在熔化过程中 。〔吸热、放热〕 教师在实验结论的根底上,讲解: (1)晶体、非晶体、熔点的概念 (2)常见的晶体、非晶体 活动二 学生查看晶体熔点表,讨论并答复如下问题: (1)海波的熔点为48℃,当温度为48℃,海波的状态可能有哪些? (2)能否用铝锅来熔化铁? [交流与合作] (1)晶体与非晶体在熔化过程中的相同点和不同点,列表加以比照。 固体分类 举例 是否吸热 晶体 非晶体 (2)晶体熔化的条件有哪些? (3)你的实验结果如有偏差,你能分析出其中的原因吗? 熔化过程 温度变化情况 有无熔点 〔三〕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活动三 [发现并提出新问题] 凝固是熔化的逆过程,那么水和烛蜡在凝固时又有什么特点呢?教师指导学生与熔化过程类比,考讨论作图推理出(1)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特点。 (2)晶体和非晶体凝固时的相同点与不同点。 (3)晶体凝固的条件。 〔4〕同种晶体的熔点与凝固点相同。 〔四〕熔化、凝固的应用 (1)指导学生阅读图2-31至图2-34,答复熔化、凝固的应用 (2)学生列举熔化、凝固在日常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秦王的水晶宫;在我国寒冷的北方,为防冬天地窖里的蔬菜被冻坏,常在地窖内放几桶水等。 (3)讨论熔化、凝固对我们产生的不利影响,应如何防止? 〔五〕小结 通过这一课,我们了解到了哪些知识? 〔 〔七〕当堂训练 1.物质从______态变到液态的现象叫做熔化,非晶体物质在熔化过程中温度是______〔选填“变化〞“不变〞〕的。 2.晶体类物质在熔化过程中要______热,温度______,这个温度叫做晶体的______,它的大小还与___等外界条件有关。 3.俗话说“下雪不冷,化雪冷〞.这是因为〔 〕 A.下雪时雪的温度比拟高 B.化雪时要吸收热量 C.化雪时要放出热量 D.雪容易传热 〔八〕分层稳固 1.某物体从200℃开始熔化,直到250℃还未熔化完,那么这种物质一定是〔 〕 A.晶体 B.非晶体 C.不能确定 2.坩锅是冶炼金属用的一种陶瓷锅,能够耐高温.坩锅内盛有锡块,坩锅放在电炉上加热,锡在逐渐化的过程中〔 〕 A.要不断吸热,温度不断上升 B.要不断放热,温度不断上升 C.要不断吸热,温度保持不变 D.要不断放热,温度保持不变 3.水银的熔点是-39℃,它在-40℃时呈______态,在________态,-38℃时呈_______态. 4.小明通过学习得到下面几个结论,请帮他补充完整 〔1〕物质从__________态变成__________态的现象叫做凝固,晶体凝固时的温度叫__________. 〔2〕酒精的凝固点是-117℃,它在-115℃时是__________态,在-120℃时是__________态. 〔3〕钢块化成钢水时,钢块要__________热;水结成冰时,水要__________热. 39℃时呈______态或________态,也可能〔4〕冬天北方农村的菜窖里放几桶水,菜就不易冻坏,这是因为水__________时会__________热,因窖内温度不致太__________. 5.纯水的凝固点是0℃℃℃的碎冰块放在保温杯中,在冰中撒一些食盐,搅拌后用温度计插在碎冰块测量其温度,发现所测得的温度降到0℃以下.小华觉得很奇怪,他认为物体只有放热后温度才会降低周围环境的温度都比0℃高,冰块怎么会向周围放热呢?请你帮助小华想一想,这个现象有几种可能的释.你能设计实验来验证或否认你的解释吗? 6.我国研制的一种聚乙烯材料,超过40℃时完全熔化,低于15℃时完全凝固.有人设计,把这种材料成小颗粒,掺在水泥中制成地板或墙板,在昼夜温度变化大的地区用这种地板和墙板修筑房屋,便可起到调节室温的作用.请你解释,这种设计的原理是什么? 板书设计 作业六〕布置作业 布置 1、书P43WWW习题1,2 2、《补充习题》的1,2,3,4,7,8 教学 反思 第二课时

知识目标:1.了解透镜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2.知道照相机、幻灯机、放大镜成的像. 能力目标:1.通过制作模型照相机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 2.通过对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所成的像的分析,逐步培养学生运用所学根底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观察与实验,有意识地培养学生分析与综合的思维方法. 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模拟相机的制作和使用,使学生获得成功的喜悦. 2.通过学习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激发学生对科学的求知欲,使学生乐于探索自然现象和日常生活中的物理学道理,初步建立将科学技术 应用于实际的意识. 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 过程与方法;情 感态度与价值观〕 教材分析 重点 通过观察和制作简易的照相机,使学生在头脑中形成透镜及其成像的丰富、具体的感性认识. 难点 通过观察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像,再经过分析、综合、最后得出它们成的像. 讲授、练习法、观察法、分析法、讨论法. 照相机、投影仪、幻灯机、放大镜、硬纸板、凸透镜、半透明塑料薄膜或蜡纸、毛玻璃. 实验观察—交流讨论—概述总结—性质应用—指导小结 教学过程 照相机,你们想了解它吗?我们通过观察走近它,认识它. [生甲]我很想知道照相机为什么能照像? [生乙]照相机前面的镜头是什么透镜? [生丙]照相机的构造是什么样的? [生丁]为什么同样的照相机能照全景和不是全景的像? [生戊]为什么像片中景物比实物小? [生己]有时拍出的像很白,有时拍出的很暗,这是怎么回事? [生庚]为什么我们常用的照相机叫傻瓜相机? [师]这些问题通过对照相机的观察和我让你们收集的资料,看看能否得出结论. [生甲]照相机前面镜头是凸透镜. [生乙]想拍全景离景远点,想拍人大点离人近点. [生丁]光线强拍出的像发白,光线弱拍出的暗. [生戊]照相机由镜头、机箱、调焦环、光圈、胶片等组成. 教 学 方 法 教 具 准 备 学 法 指 导 导入 新 授 [生己]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在胶片上,形成一个像,这个像冲洗出来就是照片. [生庚]怎么落在胶片上?是因为胶片上涂着一层对光敏感的物质,通过镜头的光在胶片上曝光后发生化学变化,物体的像就被记录在胶片 上,经过显影、定影后成为底片,再用底片冲印就可以得到相片. [师]大家准备的资料很全,也很好.我们知道了照相机的构造.要想了解它的使用方法,下节课我们再说.想不想做一个,如何做? 学生们兴趣很浓、相互讨论、研究方案. [想想做做] 方案一:用两个粗细相近的长方形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套入另一个,在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透镜,在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半透 明塑料薄膜作为屏幕,把纸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就制成了模拟照相机. 方案二:用硬纸板圈成两个直径大小相近的,长约15 cm的圆纸筒,使一个纸筒刚好能够套入另一个,在直径较大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凸 透镜,在直径较小的纸筒前面,固定一个屏幕.把较小的圆筒有屏幕的一端朝里,套入较大的圆筒内,这样模拟照相机就做成了. [师]这两个方案都很好,也可行,现在我们按照方案制作好后,对准某个人或物体,拉动纸窗改变透镜和屏幕之间的距离,能观察到什么 ? [生甲]看到一个缩小的、倒立的清晰的像. [师]大家做的很认真,观察的也仔细,现在看投影. 〔一〕照相机 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来自物体的光经过照相机镜头后会聚到胶卷上,形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板书) [师]教学中常用到投影仪,现在观察它的结构,想想使用它有什么优点? —4,介绍结构] [生甲]投影仪由灯泡、投影片、镜头、平面镜、屏幕组成. [演示]把投影仪上的平面镜〔反光镜〕取下,投影片放到载物台上〔正放〕,调节镜头,在天花板上就能得到投影片上图案的像,再把反 光镜安上,把图案打到屏幕上. [师]仔细观察,得出结论,并说出使用投影仪的优点. [生甲]天花板上得到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生乙]用平面镜使像反射到屏幕上. [生丙]投影仪可以把文字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使用方便. [生丁]实物投影仪能直接投影实物. [师]大家观察的很仔细,答复得也很好.我们鼓掌进行勉励. [师]在我们桌子上还有一个仪器,它叫幻灯机,观察实物和挂图了解它的构造和能成的像. [生甲]幻灯机由镜头、画片框、聚光镜、光源和反光镜、机箱等构成. [生乙]幻灯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 [生丙]反光镜是凹镜. [生丁]光源发出的光经反光镜和聚光镜作用后集中射向幻灯片. [生戊]幻灯片倒插,在屏幕上才有正立、放大的像. [生己]幻灯机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生庚]幻灯机成的像与投影仪一致,都是倒立、放大的像. [生辛]幻灯机有专用幻灯片. [师]投影仪和幻灯机都能成倒立、放大的像,但投影仪能放映大画面的幻灯片,也可以投射直接书写在透明胶片上的文字,或实物,使用 方便.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幻灯机〕上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板书〕 [师]我们桌子上放有放大镜,放大镜是凸透镜,也是常用的光学仪器之一.现在用它看书上的字. [生甲]放大镜能使书上的字放大,字是正立的. [生乙]放大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生丙]放大镜成像和照相机、投影仪不同,故大镜成像是正立的,投影仪和照相机成像是倒立的. [生丁]刚开始移动放大镜,离书越远,字越大,到了一定距离以后,字变模糊. [生戊]伸直胳膊拿着放大镜看外面的景物是倒立和缩小的. [生己]放大镜成的像与物在凸透镜同一侧. [生庚]放大镜成的像打不到屏幕上. [师]同学们答复的很好. (三〕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板书〕 三、小结 本节课我们通过制作和观察了解了如下内容: 1.照相机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缩小的像. 2.投影仪的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倒立、放大的像. 3.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正立、放大的像. 〔一〕照相机 照相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缩小的像. (二〕投影仪〔幻灯机〕 投影仪〔幻灯机〕镜头相当于一个凸透镜,能成一个倒立、放大的像. 〔三〕放大镜 放大镜是凸透镜,能成一个正立、放大的像. 1、完成能力培养与测试第五章第2节练习 2、课本P96页动手动脑学物理 本节的新课教学主要是通过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实验探究解决问题、梳理反思深化问题和应用练习评价反应等四个环节组成的。第二个环节是课堂教学的核心内容,着重解决照相机、投影仪、放大镜的应用及成像问题,但解决问题的教学反思 过程并不是完全意义上的探究,而是演示、观察、制作、探究的混合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主要目的是总结完成成像特征,同时根据课堂的情况适时增加三种凸透镜的动态调节来观察像的大小变化,深化了凸透镜成像的内涵,培养了学生探究问题的能力,教学效果比拟好。实像与虚像的初步概念在上一章已经涉及到,本节复习提问时又回忆了该知识点,在三次观察探究过程中又进行了渗透点拨,板书设计 作业布置 所以本节把它放在梳理深化环节,通过学生的阅读自学来处理,点到为止,不要占用过多时间。近视镜与老花镜是生活中的透镜,课堂上增加这个动手实验,有利于扩展学生的知识面,培养良好的研究习惯。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