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分析

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分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人才培养课题

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分析淤刘凤珠,焦海丽

(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吉林长春130013)

[摘[关

要]分析了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基本情况,从就业去向、行业企业分布、用人单位性质、留省分析等方

面,全方位探索了毕业生就业流向,并提出了问题产生的原因。

键词]吉林省;高职高专;就业流向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2096-0603(2020)05-0102-02

[中图分类号]G715

目前吉林省共有26所高职高专院校,每年有3.5万名以上的毕业生,涵盖了制造类、卫生类、交通运输仓储类、生物化工类、能源动力与材料类、资源环境与安全等多个类别。多年来高职高专院校为吉林省乃至全国的经济发展做出了一定贡献,但是与中央的要求和经济社会发展的需要相比,我省的职业教育还存在着办学特色不鲜明、地方保障力度不够、教育本身吸引力不强等问题。因此,必须对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及市场定位进行深入研究,提出解决问题的办法,推动新时代吉林省职业教育的发展。

一、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流向分析(一)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基本情况

调查收集到的吉林省2016届、2017届及2018届高职高专

学科门类教育与体育大类电子信息大类交通运输大类土木建筑大类生化与药品大类公安与司法大类

旅游大类

2016年10.056.778.927.203.773.131.87

2017年9.847.328.565.653.752.982.06

2018年8.968.288.233.943.722.712.26

续表

1.毕业生人数.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4.省份分布近三年毕业生生源地都主要集中在吉林省,占比均在55%以上,整体趋势变化不大。

(二)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具体就业情况1.毕业去向

高职高专毕业生签就业协议书形式的就业占52%左右,其他录取形式就业占15%左右,签劳动合同形式就业占3%左右,三年来比例基本持平,而自主创业比例明显下降,升学比例呈现明显的上升趋势,还有值得注意的一点是选择“其他暂不就业”的比例从0.23%增加到0.36%,呈现上升趋势。

2.就业行业分布

从数据来看,依然是以制造业为主占18%左右,卫生和社会工作及交通运输、仓储和邮政业的占比略低于制造业,而批发和零售业占比明显增加,居民服务、修理和其他服务业、金融业占比下降明显。另外值得一提的是,科学研究和技术服务业比例有所增加。

3.就业区域分布

从数据分析,依旧是在东北地区就业的占比最大,基本维持在75%左右,北部沿海地区比例呈下降趋势。

毕业生信息可知,从毕业生规模和结构来看,近三年吉林省高职高专类毕业生均在3.5万人以上,占全体高校毕业生的20%左右。

2.毕业生就业率

近三年吉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就业率持续提升。2016、

2017、2018年的一次就业率分别为78.64%、79.45%、80.41%。

3.毕业生学科分布

高职高专毕业生学科门类依然是以装备制造大类为第一学

科,占比均在24%左右,财经商贸类发展平稳,占比均在16%左右,医药卫生大类近三年有所提升,从13.14%升至17.20%左右,说明近年来医药卫生行业发展迅猛,人员需求量逐年增加;教育与体育大类近三年下降约1.1个百分点,发展趋势减缓。土木建筑大类和能源动力与材料大类下降明显。

表1

吉林省高职高专毕业生学科分布排名前10的学科(单位:%)

2016年24.0013.1415.28

2017年23.7915.6415.96

2018年23.3917.2016.23

学科门类装备制造大类医药卫生大类财经商贸大类

作者简介:刘凤珠(1970—),女,吉林农安县人,硕士,副教授,就职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就业创业。焦海丽(1990—),女,吉林榆树市人,硕士,助教,就职于长春汽车工业高等专科学校,研究方向:就业创业。

淤本文系课题“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及市场定位研究”(编号:允郧允载圆园员愿阅缘猿猿)的研究成果。

-102-

人才培养

表2

吉林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区域分布(单位:%)

就业区域

2016年2017年2018年东北地区(辽宁、吉林、黑龙江)75.8774.3274.41北部沿海地区(山东、河北、北京、天津)13.5110.269.13东部沿海地区(上海、江苏、浙江)8.268.117.8黄河中游地区(陕西、河南、山西、内蒙古)2.042.062.52南部沿海地区(广东、福建、海南)3.843.282.18西北地区(甘肃、青海、宁夏、西藏、新疆)0.90.951.51西南地区(广西、云南、贵州、四川、重庆)1.031.021.29长江中游地区(湖南、湖北、江西、安徽)

0.86

0.91

1.16

4.从毕数业据生分用析人可单知位,近性三年质分,布

其他企业为主占60%左右保持在

首位;国有企业占比上升了4%左右,医疗卫生单位占比上升了3%左右5.,三资企业比吉毕林业省生高职高专留省率

例下降1%左右。

院系毕业生留省率有所下降,从2016年的

67.60%6.从留下数省降据毕到可业2018知生学年,吉科的66.84%。

林门省类高职高专分布

毕业生留在吉林省内的学科

前三名分别是:装备制造大类维持在22%左右,财经商贸大类保持在17%左右,医药卫生大类在16%左右,三年的变化不大。值得注意的是土木建筑大类近三年明显减少,交通运输大类明显

增多。

7.吉就林业省质近量三年高职高专毕业生平均年薪基本持平,均在

3160二、元左右吉林。

省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就业流向原因分析在上述的内容当中对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情况进行

了简要概述,发现了其中存在一定的规律,就其流向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经济形势影响就业趋势

随着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中心的转移,东北地区经济增速持续下滑,经济结构亟须转型升级,但在人才总体需求短缺的现实背景下,高职高专毕业生在就业区域选择上存在偏好,导致人才资源区域配置不平衡,东北地区面临着人才加速流失的情况。

(二)就业渠道不畅通,仍然存在着一些体制性障碍(1)当前依然是由教育部门主管我国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的就业工作,由公安部门管理户籍工作,由人事及劳动部门管理就业人才市场工作,但是这些管理部门相互之间沟通协调并不是非常充分,无形中给毕业生就业带来很多麻烦。(2)一些中小微型企业的制度不健全,管理不规范,很难吸引并留住高职高专院校的毕业生。(3)一部分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深受传统的就业观念的影响,更倾向于公有制特别是国有企业工作。(4)一些城乡基层工作对高职高专毕业生有较大需求,但相关的制度和政策并不完善,高职高专毕业生到基层就业的渠道并不畅通。

课题

(三)高职高专院校的专业设置同就业市场需求之间不匹配一直以来,由于各种原因,很多高职高专院校对学科专业设置与就业市场需求的结合不太重视,甚至存在着一些学科专业结构设置与人才资源市场需求脱节的现象。为追求短时成效,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在学校硬件及软件设施都跟不上的情况下,盲目地开办了一些社会上所谓的热门专业,造成该专业培养的毕业生素质不够,供求过剩;而也有些高职高专院校则是灵活性不够,对一些社会需求量较少的冷门专业,没能改变相关专业设置,及时调整招生人数,导致毕业生出现毕业即失业的现象。

(四)高职高专院校毕业生目标不明确

从数据分析,近几年来高职高专院校升学的比例明显增加,创业比例明显下降,这说明高职高专毕业生意识到学历的薄弱性,更趋向于追求高学历的同时,也说明他们对自身定位不明确。目前全社会都在弘扬工匠精神,高职高专毕业生凭一技之长成为大国工匠的例子不胜枚举。

(五)学生个人期望值过高

从择业标准上看,高职高专毕业生容易将经济回报、工资待遇和工作环境作为对职业价值评价的标准,把高收入、高待遇作为衡量自身价值体现的标准,视为择业时的主要因素。目标上看,一些高职高专毕业生缺乏远大目标和艰苦奋斗的创业精神,在择业过程中一心向往“钱多事少离家近”的工作,缺乏远期的规划和考虑,这些都反映了高职高专毕业生在择业目标选择中的功利性。

各高职高专院校可以结合本校的办学模式和专业特色,选择应用试点专业进行改革创新。在总结试点专业改革创新的经验基础上,逐步丰富完善研究的应用成果,向其他专业普及,当条件成熟后全面推广。从而进一步有效地解决好各高职高专院校由于专业设置趋同培养数量过剩的技术技能人才,以及把握不好市场经济脉搏专业调整滞后于产业的发展培养亟须的技术技能人才数量过少等现实问题,正确规避“供需”偏差带来的风险,促进高职高专院校培养适合区域经济发展的技术技能人才的数量和质量目标的实现,缓解吉林省目前所需专业技术人才、高层次管理人才以及高技能人才和实用型人才等类型人才短缺问题。

参考文献:

[员]靳京援高职毕业生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阅]援兰州:西北师范大学,圆园员园援

[圆]李强援高职高专院校职业发展与就业创业教育分析[允]援群文天地,圆园员员(员圆):圆苑苑原圆苑愿援

[猿]陈建章援新形势下高职高专院校提升学生就业竞争力的对策研究[阅]援南昌大学,圆园员园援

[源]王伟冰,陈延民援吉林省技术技能人才就业影响因素分析允]援长春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圆园员源,圆苑(员员):员远员原员远源援

因编辑

-原103琳娜

-

[.com.cn. All Rights Reserved.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