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年第O3期 科技骚向导 ◇高教论述◇ 我国高校发展定位所存在的问题及其对策研究 易娌娌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与科学学院湖南长沙41 0081) 【摘要】高等学校的定位是影响学校改革与发展的关键因素,高校也普遍认识到其重要性,但在现实q-,高校的发展定位 却存在很多的问题。大学要实现科学合理的定位,就必须转变观念、改革评价体系等,只有在恰当定位的基础上持续健康地发 展,我国的高等教育才能真正繁荣起来。 【关键词】我国高校;发展定位;定位问题;对策 高校的发展定位.就是高校对“建设一所什么样的大学” 和“如何建设这样的大学”所进行的目标设定和蓝图设计 具 体地说,就是指高校根据国家经济、社会发展、教育规律的要 求,通过对国内外高等教育发展的状况、趋势以及学校的自身 状况的把握,确定在一定时期内发展目标的规划 任何一所高 校,想要更好地实现其教育功能和价值.都离不开改革与发 展,而各个高校改革与发展的共同主题都离不开学校定位 1.我国高校发展定位中存在的问题 1.1定位趋I司.缺乏特色 趋同现象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人才培养目标定位 趋同 一般来说研究型大学是以培养精英人才为中心日标.而 应用型大学是以培养应用型人才为中心目标 但在近几年高 等学校扩招、加速我国高等教育大众化进程的环境下.一方 面,一些作为国家重点投入和政策倾斜的研究型大学没有明 确地实践培养精英的目标定位.反而与其他层次和类型的学 校类似,也进行大规模扩招.另一方面,应用型大学又与研究 型大学盲目攀比,贪大求全,专业设置重复、生师比偏高、重复 投资.试图把应用型大学办成压缩型、低质量的“研究型大 学”。ll其l次,办学方向定位趋同。许多高校一味的追求规模化、 综合性、高层次,职业性的学校往学术性上发展、教学型的向 研究型发展、研究性大学向巨型大学上靠,专科升本科,招硕 士的还要发展博士点.有博士点的争取博士后流动站.仿佛只 有如此才是高水平的办学.似乎所有的高校都在争创“一流” 定位趋同的问题使我围高校面目雷同.这种一致化也导 致竞争的过分加剧.教育资源被闲置、浪费,一部分受教育者 的教育需求无法实现.整个社会的教育效益降低.最终可能成 为我国高等教育发展的严重障碍 1.2定位主体性的缺失 高等学校定位应该是高校自治行为.但是我围由建国初 开始.学校与政府就形成了一种上下级的隶属关系,学校没有 充分的自主权.造成高校定位主体地位缺失。 我国的高等学校自1958年就有了巾央直属与地方领导 的区别.并有了重点与非重点大学的区别 由于不同类别的学 校在经费投入、师资调配和招生批次,都有不同的待遇,于是. 学校就要考虑如何跻身重点大学行列的问题.这是学校地位 的反映.是政府给予的定位。长期以来,我国高等学校的定位 一直沿用这种政府定位的方式 自20世纪80年代以来也进 行了以下放办学自主权为手段.以政校分开为目标的改革.高 校获得了一些办学自主权.但改革并没有实质性的突破.没有 改变政府举办并实行强有力的行政控制、学校不能独立自主 办学的状况.高校仍然是依附政府办学 从所谓“2l】工程”重 点建设100所大学到“985工程”的l8个亿、6个亿等无不带 有强烈的政府色彩.在很大程度上是政府规定了一所高校的 发展目标.而不是学校自身 [2 113定位规划与执行力之间的矛盾 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判断高校发展定位的优劣.一是 定位有自己的特点,能够与其他高校区别开来,并能够在受教 育者当中有一定的影响:一是定位在现实中能够得到有效的 执行并且能够最终实现 但是.教育现实中.我国高校在发展定位的设计和执行力 之间尚存在很大的矛盾。首先.定位常常不是立足于学校自身 的特色,不能融合学校的校园文化,以致无法得到全体师生员 工的认同,那么学校的发展自然没有足够的动力向着原定的 方向行进。再次,一些学校出于功利性或是“攀高”的心理.定 位存在过高、过宽、过于空洞和模糊的问题,一说到定位就是 要“争一流”、“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等成为许多高校追求的目 标、发展的方向.这样的定位必然在执行中难以具体化而不能 有效地贯彻实施 最后,由于没有坚定的教育信仰和奋斗理想 作为支撑.学校的发展定位常常会因为国家的倾向、领导的意 愿发生改变.存在盲日跟风的现象.甚至有可能偏离教育的本 质.这样.高等学校发展定位的规划和执行之间就难以避免的 出现断层 2.高校发展定位问题的对策 2.1转变观念是解决发展定位问题的基础 长期以来.国人都受到一些传统的政治、文化思想的负面 影响,在教育领域也不例外。等级观念、名利思想一直是我们 无法摆脱的传统思维,在一般人看来.高层次代表高学历、高 学位、高功名利禄。高等学校的领导人郜乐意把学校层次办得 越高越好.以追求单位和个人的体面 .[ 另外.传统的“重学轻术”思想.也给科学定位带来了一定 的障碍 我们看到的重点大学都是学术性研究型的综合大学。 不管是教育资源还是国家的政策都向上述大学倾斜 培养理 论知识扎实的研究型人员同然很重要.但是具有实践技能的 高技术人才同样是社会所急需的 在美国、法国等发达国家, 技术人才的工资待遇、就业儿率和社会地位等都已经渐渐超 过了学术性人才,在我围.现在也慢慢出现技术人员高薪高酬 的现象.但相关专业的人才却非常的缺乏.这正是长期的传统 思想以及由此引起的不同教育类型比例失调的问题,所以我 国的高校必须改变传统观念,以更加长远、更加开阔的视野来 审视社会需求.进而合理规划学校的发展定位 2.2改革评价制度是解决发展定位问题的有力措施 对大学的评价是指导大学运行的一个极其重要的因素, 评估指标是高校行动的指挥棒 现行评估指标是根据学术性 研究型大学的标准制订的.最为突出的是以科研规模的大小、 论文与专著的数量以及被SCI、E1等收录数与CSSCI引文数、 博士点与硕士点的多少等等.作为评分与排名的主要依据,驱 使所有高等学校都挤在一条道上 以单一的指标评估非学术 性研究型大学显然是不公平的.它无助于激励竞争而且起着 消极误导的作用 应当按不同类型高校制订不同的评估指标。 使各类高校各安其位,开展公平的竞争 2.3政府有效地调控是解决发展定位问题的重要保障 在我国市场机制发育还不够健全的情况下.教育不可能 完全交由市场操控.所以政府必须根据社会的发展需要对高 校进行一定的宏观调控.但是不能直接管理高等学校内部的 运行环节与具体过程。不能十涉高等学校内部的日常事务,不 能在学术领域里使用行政权力.高校的举办者和管理者需要 区别开来。 实际上.我国的高等学校大部分是由政府主办的.政府能 否有效地协调教育与市场、高校与社会各方面的关系.决定了 高校是否能够顺利地发展,政府的政策导向是(下转第77页) ◇高教论述◇ 科技圈向导 2011年第03期 不正与我们当下要建设的和谐社会的要求不谋而合吗?况且, 大学生是新生代的人群.对新事物更容易接受采纳.只要合理 引导.必然会对大学思政教育起到助推剂的作用,甚至事半功 倍的效果。 3-3通过不断学习与实践.努力提高教育着自身的思想水平 3.思政教育面对经济市场化冲击应采取的的对策 教育者在大学生的思政教育过程中起着主导的作用.施 3.1针对不同群体开展层次性教育 更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富 传统的思政理念追求整齐划一,而当代大学生普遍接受 教者除了要有过硬的专业知识外。时刻注重为人师表.既要保质保量完 了西方追求个性、追求自由的思想,所以传统的教育理念在社 于敬业精神与奉献精神.做到以高尚的品德 会转型期的今天无疑很难引起当代大学生的共鸣。开放与变 成教学任务.又要带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革才是今13的主流,要想更好的了解、提高当代大学生的思政 滋润学生.以规范的教学引领学生。以多彩的活动陶冶学生,加强 水平.就必须针对不同人群开展“特殊性”教育.在指明总体方 以合理的评价鼓励学生.教育者还应不断加强自身修养.向的情况下.给学生充分的空间.甚至允许学生根据自身需求 内涵建设以适应素质教育的要求 新世纪的十年来市场经济继续深入发展,并在以后很长 定位自己所需的不同水平的思政教育.让学生的主动性得到 的一段时间里仍将是社会的主流.伴随着市场经济而来的拜 最大的发挥。 金主义、个人主义等不良思想对大学思政教育造成了极大的 3.2博采众长.让西方思想为我所用 为此.一批批的大学思政教育者在深入分析了当前的社 大多数的思政教育者.对西方崇尚自由、追求个性解放等 冲击:思想都采取了避而远之的态度.甚至不惜将其“妖魔化”.实际 会环境和当代大学生身思想新的特点后.不断提高自身素质 并制定出了一系列应对之策.以完善固有思政教育体制, 上这是一种治标不治本的无奈举措.“关起门来搞建设”是不 的.可能成功的.俗话说得好:与其惧“狼”怕“狼”.不如与“狼”共 相信在众多思政教育机构和教育者的共同努力下.大学生思 舞 更何况.西方思想中大部分的思想还是很值得我们去思 政教育体系一定会更加完善.日后一定会为国家的建设培养 辈儒家教育的熏陶,对西方文化的排斥显而易见,如果不能对 西方文化进行合理“修饰”依然很难为其接受,多种价值观的 并存必然造成大学生的思想混乱.对各种价值取向的犹豫、怀 疑油然而生。 考、看齐的,比如其崇尚人道、法制,天赋人权。人人平等等,这 出更多的优秀人才 链 (上接第61页)完善,规划部门应及时向社会反馈是如何根据 规划公示中所征集的公众意见来调整规划内容的.这样才能 吸引更广泛的公众参与.从而建设真正属于市民的城市.也能 有效避免现在城市“千城一面”的现象 2.3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加强城市规划教育 加大规划宜传力度.采取多种方式努力提高公众参与的 积极性和主动性.通过13常的宣传教育.提高公众的规划基础 知识和参与意识.以使公众能够更有效的参与进来。加强城市 规划的学科建设.努力培养出更多的专业人才.使得有更多的 专业人士参与城市规划立法.早日健全和完善我国的公众参 与法律体系。 现代城市规划的重要作用之一就是协调不同个体、团体 之间在空间利用上的利益矛盾.保障公众的合法权利。因此. 公众参与可以被看作是在“社会分层、公众需求多样化、利益 团体介入的情况下采取的一种协调对策” 若由于缺乏良好的 公众参与平台.导致弱势群体应得利益受到损害.城市规划也 就失去了公平、公正的基石 3.结束语 联想到我们在城市化进程中出现的种种问题.暴力拆迁、 居民上访、机械的规划使城市活力的日渐衰退等等.我们不得 不重新思考城市规划在制定和实施的过程中的种种不足 出 现这些问题的原因.正是城市规划缺少了对某些群体利益的 细致考量.城市规划作为一种体现城市中大多数人利益的渠 道.应该加强公众参与的力度.公众参与也必将成为城市规划 的一项重要内容.在构建和谐社会的进程中.发挥越来越大的 作用。露 【参考文献】 [1]迟旭辉.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资源与环境,2008,3. [2]邵诏亚.公众参与城市规划的理性选择fJ1.规划师,2006,6. 『3]孙雅楠吴志强史舸.《城乡规划法》框架下中国城市规划公众参与 方式选择l J1.规划管理,2008。8. [4]毛志伟.城市规划公众参与问题研究l J1.天津大学,2006,12. (上接第48页)影响高校定位设计的关键因素。政府应根据高 荣之路。 校的类型和层次做出不同的战略规划.应从整体性和长远性 的角度来整合各个高校的办学方向.应对一定时期内教育的 【参考文献】 发展目标、改革举措、大学评价体系等做出理性的分析判断. [1]刘旭,郭婷.不同类型高校的发展定位再论[J].大学教育科学,2007 使不同类型、不同层次的高校在恰当定位的基础上持续健康 f01). 地发展。 [2]张金磊.对我国高校定位的再思考[J].长春工业大学学报,2005,(02). 总之.各级各类高校只有做好科学合理的定位.并在此基 [3]王义道我国高校的冶当定位为什么这么难[J]高等教育研究’20HD5'(02). 4]潘懋元,吴玫.高等学校分类与定位问题[J].复旦教育i ̄:tX,2003,(03). 础上,遵循教育规律、把握教育本质,努力提高教学质量,追求 [体现自身的卓越价值.中国的高等教育才能走上多样化的繁 (上接第72页)得以更好的提高。《。 【参考文献】 [3]王琪.构造函数探索解题新路[J]_兰州石化职业技术学院学报,2005 f061. [4]杨辉,马菊意.构造函数法在数学解题中的应用[J].安阳大学学报 2002,(01). lj陈传璋.金福临.数学分析(上册)[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983. [5]王建平,张香伟,李艳华.构造辅助函数法在高等数学巾的应用[J] [2]E VKorobova,G.M.Sklyar.Constraetivemethod fornonlinear sys—tems 河南教育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2004,(03). onto linear systems[J].Journal ofMathemmatical Sciences,1992,59(01). 7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