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初中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刘森
辽宁省海城市台安县高力房学校
摘要:本随着新课程改革的不断深入实施,学校越来越重视学生的素质教育,尤其是高中学业水平测试的开展,更要求初中教学所谓小科课程学习的加强,而信息技术学科就成为改革实践中不可忽视的一个学科。关键词:教学模式;教学内容初中计算机课程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课程,课堂上他们可以利用所学习的计算机知识上网浏览自己感兴趣的资料,制作自己喜欢的图片、动画等,但最初的计算机教学内容比较简单,方式单一,设备老化,无法完成信息技术教学的改革与实践,基于此,我们对信息技术课程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就师资配备和课程安排进行了详尽的了解,课程内容简单、教学形式单一,师资参差不齐,同时信息技术课程体系结构的合理性与学生的认知水平也有偏差,基于此,我们只有找到适合的教学模式,选择合适的教学内容,才能对学生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信息技术知识提供可靠的依据。一、心的原则1新课程改革既强调师生的双边活动,改变旧的教学方式,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注重计算机课程中所教授的实际运用能力的培又坚持以学生为中养。切实实行“少而精”的教学原则,当拿到教材后,教师要对教材内容进行筛选优化。考虑到学生的基础和对计算机知识的掌握程度,更注重理论和实际操作相结合,对于学生在操作中遇到的问题,教师再有的放矢地进行精讲,这样可以节省大量的时间用于操作实践,同时,注重把时间和课堂交给学生,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总结和归纳,教师适时进行指导,并就所讲内容进行深化和提升,从而超水平完成教学内容,提高课堂的教学效率,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习者,2而是教学过程的参与者。在时下网络环境下的信息技新课程改革中学生地位发生了改变,不再是单纯的学术教学活动使学生由原来灌输式单纯听讲、被动接受转化为主动参与和合作探究的主体地位。我们的学生可以在与信息技术有关的动画、机器人制作与操作等各个领域,能根据自己的知识和能力层次较自由地选择、发现、探索和解决问题,有利于培养学生独立获取知识和创造思维能力。比如,我们尝试开展了机器人社团活动,其中有机器人的组装、动作设计的编程、实际操作中遇到问题的探索与改进,我们的机器人活动小组到深圳、到新西兰、到美国参加各种机器人活动大赛,都取得了较好的成绩,这不仅是我们信息技术教学探索的一个成就,更是这个领域拓展的一种成功的尝试,值得推荐,这对于孩子的成长也有较好的辅助作用。了一个学习过程的组织者和参与者,3新课程改革中教师地位的改变,由单纯的说教式转化为有原来的传授者变成师生互动合作、探究式,实践证明,这种角色的转变是成功的,为教学提供了更为广泛的思考与学习空间,也使教学资源实现了效果的最大化,这是教学的最好结果,也是我们希望和渴望看到的成果,即通过利用教学资源,为学生建立教学情景,使学生通过与教师、同学的协商讨论,参与操作,从而获得知识、掌握知识的一种全新的教学过程。于信息时代,4新课程改革中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我们处信息瞬息万变,而计算机等电子产品的更新换代更快,作为教师不可能在有限的时间里传授给学生终身享用的知识,在这个领域里,需要共同探索共同提高,这就要求教师不仅要教授教材上的内容,更要让学生学会如何在众多的计算机知识理论与软件运用中筛选出对自己学习和实践有用的知识,这种能力的培养才是我们教学中最该教会给学生的,并且会在今后的学习中发挥更大的效能,创造出更多意想不到的事物。古人云“授人以鱼:,不如授人以渔。”说的就是这个道理。因此,创新教学方法,改变旧的教学方式,是计算机教学最应推崇的,也是效果最明显的,更是学生喜欢的教学的力度,加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重视理论与实践的衔接,使学生逐步获得把所学的知识运用在实践中,并且在实践中逐步锻炼增强本领的能力。二、对学生实行发展性评价为了实现教学效果最大化,我们就要建立学生的发展性评价考核体系,建立学生的成长记录袋,实行任务驱动式教学,以此保障教学工作的有序进行。为了使计算机基础教育规范化,我们建立了笔试和上机考试想结合的方式,统一命题,统一考核,统一阅卷。考试既要面对计算机水平测试,又要避免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潭,应以考核实现的功能与学生的能力为主。这样有利于发挥他们的学习主动性。在考试的题目上注重基本理论、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测试。超出考试大纲的考题和那些过时内容、不便记忆、记住又无大用且易忘又易查到的知识性考题,严格避免在试卷中出现。使考试既合理检验学生学习成绩,又能正确引导学生学习,培养他们的分析能力和创造能力,不增加不必要的负担。为了保障良好的教学效果,平时对学生的到课、听课、回答与分析问题、上机、作业等进行考核。采用全面检查和随时随机抽查相结合。每学完一段课程,通过上机的形式对内容进行考核,并把平时考核的成绩作为期末考试的一部分,这种方法给正常的教学一个有力的保障,也起到了很好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2000[1]唐迅.建构新世纪教育理念.广州:广东教育出版社,民族大学学报,[2]年.田希山.对初中学生计算机教学模式改革的探讨.中南育,2004[3]李龙根2003年.年..中等职业技术教育教学改革初探.机械职业教6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