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同课异构教学设计 课题 科目 执行时间 一、教材分析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中国现代抒情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1933 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 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本诗主要是 在作者被平反之后写的,被划为右派时,停笔不能写诗。 10绿 语文 教者 班级 二、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 知识与技能 认识“挤、叉”2个生字,会写“瓶、挤”等4个字,会写“墨绿、嫩绿”等8个词语。 2. 过程与方法 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三、教学重点 能借助关键词句想象画面,感受诗人的独特表达。 四、教学难点 通过比较阅读,进一步感受诗歌语言的特点。 五、教学准备 相关课件。 六、教学过程 一、课前导入,揭示课题 1.谈话导入:同学们,如果给绿字组词,你会组什么词?这些词语给你什么感受? 预设:绿叶、绿树、绿色……充满生机与活力。 2. 我们从寒冬中走来,这生机勃勃的绿实在令人赏心悦目。绿是春天和希望的象征。诗人艾青就写了一首诗《绿》,让我们跟随诗人一起走进绿意盎然的绿色世界中吧! (板书:绿) 3. 简介作者。 课件展示 艾青(1910—1996),原名蒋正涵,字养源,号海澄,浙江金华人。现当代文学家、中国现代抒情诗人,被认为是中国现代诗的代表诗人之一。1933 年第一次用笔名艾青发表长诗《大堰河——我的保姆》。1935 年,出版了第一本诗集《大堰河》。主要作品有《大堰河——我的保姆》《我爱这土地》等。 设计意图 谈话导入,由绿提问,让学生联想到春天、活力和希望,从而导入课文的学习,激发学 生兴趣。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自由读诗歌,画出不懂的词语,与同桌交流,理解意思。 2.思考:诗人描写了哪些“绿”? 预设:墨绿、浅绿、嫩绿、翠绿、淡绿、粉绿…… 3.生自由读课文。 4.检查生字词语掌握情况。 (1)读准字音。 课件展示 墨水瓶 墨绿 嫩绿 集中 拥挤 交叉 教练 指挥 整齐 节拍 指名读,指导学生读准字音,然后全班齐读。注意读准翘舌音“叉”,后鼻音“瓶”。 (2)指导书写。 ①“瓶”倒数第二笔是“ ”,不要写成“②“挤”右下是“”,不要写成“〢”。 (3)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课件展示 出奇:特别,不平常。 交叉:不同事物有部分相同、重合。 节拍:音乐中每隔一定时间重复出现的有一 定强弱分别的一系列拍子。 指挥:发令调度。 整齐:有秩序,协调一致。 重叠:(相同的东西)一层层堆叠。 三、再读课文,理清文章思路 1.学生分组讨论,说说每一节的意思。 2.学生汇报,教师明确。 课件展示 第一节:写眼前到处是绿色的感觉。 第二节:写绿色的丰富,深浅浓淡,应有尽有。 第三节:写整个自然空间都充满了绿色。 第四节:写所有的绿色聚集重叠的形态。 ”。 第五节:写所有的绿色在风中舞动的和谐与生命的活力。 3.根据刚才的汇报情况,概括本文的主要内容。 预设:这首诗中作者用极富感染力的文字,描绘了春回大地,到处都是绿色,万物充满生机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绿色的喜爱,对美好世界的热爱与赞美之情。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跟随着诗人遨游在绿色的海洋,欣赏到了各种美妙的绿色,感受到绿的神奇,体会到春天的美好。 七、板书设计 八、教学反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