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息报告和传递制度
为规范我公司生产安全事故信息的报告和处理工作,建立快速反应、运行有序的信息处置工作机制,根据《安全生产法》、《突发事件应对法》、国务院《生产安全事故调查报告和调查处理条例》、国家安监总局《生产安全事故信息报告和处理办法》等法律法规和有关规定,结合我公司生产安全管理实际,制定本制度。
一、信息报告与通知
公司事故应急处置指挥中心设在总调度室,24小时应急值守电话为********、********,可以用以上电话进行内外联系、传达信息、汇报情况。
现场人员发现事故苗头立即向当班负责人报告,当班负责人在组织现场应急处置的同时向本车间负责人报告,本车间负责人在接到事故报告应立即赶赴现场查看,根据需要向总调度室报告。总调度室值班人员接到报警后立即安排相关职能部室人员赴现场查看事故发生部位及原因,并立即向应急指挥部、公司值班领导报告,并根据需要通知各应急救援小组负责人。紧急情况下可越级上报。
事故信息汇报见图示:
值集团公司 县级以上救援单位 总有指挥部: 总指挥 页脚内容1 关 部 室 副总指挥 应付账款管理制度
二、 信息上报 1 信息报告形式
信息报告形式分为以下三种: (1)内部报告;
(2)向集团公司求援报告; (3)向地方政府部门求援报告。 2 信息报告时限与内容 (1)内部报告的内容与时限
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a) 事故类型、时间、地点和部位; b) 事故严重程度和现况; c) 人员伤亡情况; d) 已采取的措施;
(2)向集团公司求援时报告的内容与时限 事故发生后立即报告,报告内容如下: a) 企业名称、地理位置;
页脚内容2
应付账款管理制度
b) 事故类型、严重程度; c) 事故介质名称; d) 人员伤亡情况; e) 已采取的措施; f) 需求的援助形式;
g) 迎接救援队伍的地点和标志。 集团公司总调度室联系电话为:******* (3)向地方政府求援报告内容与时限
a) 应急指挥部负责人接到报告后,应当于1小时内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情况紧急时,事故现场有关人员可以直接向**县人民政府安全生产监督管理部门报告,联系电话为******。
b) 报告应当包括下列内容: ①事故发生单位概况;
②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 ③事故的简要经过;
④ 事故已经造成或者可能造成的伤亡人数(包括下落不明的人数)和初步估计的直接经济损失;
⑤已经采取的措施; ⑥其他应当报告的情况。
事故报告后出现新情况的,应当及时补报。
自事故发生之日起30日内,事故造成的伤亡人数发生变化的,应当及时补报。
页脚内容3
应付账款管理制度
三、 信息处置
各级应急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必须立即对事故信息报告进行研判,对属于本级处置的,必须立即组织展开应急,通知相关应急力量,向所管辖组织发出应急通知和指令。同时按报告程序迅速将事故信息和处置情况上报上级部门。各级应急部门接到事故报告后,经研判,超出本级处置的,必须按报告程序迅速将事故信息上报上级部门。在上报信息的同时,必须立即组织本级及所辖部门展开应急、通知相关应急力量、向所管辖组织发出应急通知和指令。
四、信息传递
事故发生后,现场负责人通过内部电话,固定电话,手机等通讯手段,快速向应急指挥部汇报。当发生的事故可能波及企业外时,由应急总指挥或经总指挥授权的人员通过电话、人员信息传递等通讯手段,迅速向周边企业、村庄通报事故发生的时间、地点以及事故现场情况、事故的简要经过、已经采取的措施、其他应当通报的情况。
在发布信息时,必须发布事态的紧急程度,提出撤离的具体方法和方式。同时在事故现场周围建立警戒区域,实施交通管制,防止与救援无关人员进入事故现场,保障救援队伍、物资运输和人群疏散等的交通畅通,并避免发生不必要的伤亡。
具体疏散的要求:首先迅速将警戒区及事故灾害区非应急处理功能组的人员撤离。按照火灾爆炸、中毒窒息等不同事故处理的要求,配备相应的专用应急救援器材,戴好个人防护用品或采用简易有效的防护措施,专人监护撤离。公司各部门、班组的管理人员引导、护送,清查疏散人员到安全区(紧急集合点),转移时应朝上风方向,避开
页脚内容4
应付账款管理制度
事故的扩散区域或火灾事故火焰辐射所涉及范围。
页脚内容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