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高职生求职心理矛盾浅析

来源:爱go旅游网


高职生求职心理矛盾浅析

当前,高职生就业心理普通存在几个比较矛盾的现象:有时追求高薪,有时又希望专业对口能学以致用;有时渴望自主创业,有时又希望一个安稳的生活环境;有时希望有充分发展的空间,实现自身价值,有时却又自信心不足,自感能力一般等等,这些就业矛盾的心态与择业心理的不稳定性在学生中表现得相当明显。

每位高职生都希望择业期能找到一份理想的职业,但是从我国的实际情况来看,由于各地区的经济发展不平衡,地区之间、城乡之间在生活方式、工作环境、劳动报酬等方面都存在着较大的差异。高职生个人的愿望不可能都得到“随心式”满足。

既然鱼和熊掌不能兼得,高职生对正确求职心态的培养就显得最重要了,大学生职业能力特训讲师潘家宁老师曾建议广大的求职者,对待何去何从,每个人心里必须要有主见,这就要求高职生能够正确认识社会行业、用人单位情况,正确认识自己。下面根据我从事就业指导工作的经历给大家几条建议,帮助高职生求职者树立正确的就业观。

1.高职生要有树立服务社会、造福人民的人生理想

职业活动既是人们利用自身已有的职业能力参与社会服务的途径,同时又是人们通过自身职业能力进行谋生与实现自身价值的手段。就业观念不同的人,二者的比重是截然不同的。一个具有较高理想的人,总是把造福人类、服务社会作为自己工作的指导目标。作为社会新时期的一代新人,更应确立崇高的职业理想,把个人的理想融入国家和人民的共同理想中,立志将所学知识报效祖国,为祖国和人民的利益奉献自己的才智与技能。

2.高职生要把个人愿望和社会现实需要结合起来,统筹考虑

目前的中国经济逐步形成了以国有企业、股份企业、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乡镇集体企业、个体私营经济并存的多种经济成分。就其人才需求来看,不少国有企业正处在转换经济发展方式,调整产业结构的过程中,接纳高职生的空间有限,除生产第一线需要一定数量的技术工人外,一般的技术和管理人员趋于饱和。外资企业对人才起点要求较高,对刚毕业的高职生也有一定的壁垒。然而,股份企业、民营企业、个体私营企业对具有一定技能的高职生需求却很旺盛,急需高素质的一专多能的一线技能高职生来参与这些企业的建设和发展,这为高职生的就业开辟了一个新的天地。高职生应该充分分析需求状况,择业要统筹考虑。

3.不片面追求专业对口而求用有所长

由于目前一些学校专业设置存在结构性矛盾,不能完全适应社会经济建设的需要,调整改革也需要有一个过程,特别是行业、行业企业最需要的往往是一专

多能的技能型人才。因此,对专业对口的就业心理应该有一个正确的理解,从事接近专业大类所面向的有关工作岗位都应当算是对口的。都能够发挥高职生们的长处。

4.高职生们不能只求一步到位,应求先就业后发展

破除一步就业决定终身的传统就业观念,在落实和选择就业单位和岗位时,不求一步到位。由于社会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带来的行业、企业生产自动化程度越来越高,也推动了经济发展方式、模式的不断变革,学校教育和生产实际状况相脱节的现象还不同程度地存在,学生的知识面还比较窄,针对性不强,更缺少专业实践的锻炼,所学知识与技能有待提高、丰富。因此,广大高职生要对自己和社会有一个正确的认识和分析,对就业单位、工作岗位的挑选要适度,要适当降低择业的期望值,要有迟就业不如早就业,先就业后择业的心理。当你工作几年以后,由于知识的更新、能力的提高,还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发展方向重新选择新的就业单位和岗位。这是务实之举。

5.不贪图舒适只求有发展

目前社会大型企业员工队伍技术管理实力强大,对人才引进不急迫,且对员工要求起点较高。而中小成长型企业急需高素质员工,从高职生的成长过程来看,从中小企业第一线干起,增强实践锻炼的机会,对自身今后的发展是必要和非常有利的。高职生要敢于经受实践锻炼,在实践中不断提高自己、发展自己。

6.要把为社会作贡献与实现自我价值有机结合

随着人才市场竞争激烈,高职生就业形势日趋严峻,这使一些高职生认为,自己生不逢时,很难实现自己的价值.因此,妄自菲薄,自暴自弃,情绪消极。实际上,每个高职生只要从低点、从基层起步,经过自己的努力,提高自身的职业能力,一步一步积累和成长,就能为社会和单位作出贡献,同时实现自己的目标。所以高职生切忌好高骛远,择业时片面追求工作单位的地域和待遇,关键要注重学以致用和成才环境。

这年来,加快高等教育专业结构和人才培养结构的调整虽然已经成为政府和社会各方面的共识,并且也取得了一定的进展。但总体上看,这项工作还不尽如人意,原因在于教育体制改革滞后于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制度改革。

目前,高职院校毕业生就业已逐步实现市场化,而教育体制并未真正实现市场化,这突出地体现在大部分学校缺乏自主权,招生和专业设置与市场需求脱节。同时,不少学校缺乏改革和调整的主动性、积极性,对政府存在依赖思想,专业设置和专业调整往往不是面向市场需求,而是单纯立足于自身师资条件等。结构是长线更长,结构性矛盾更加突出。

因此,在高职院校没有彻底解决专业设置结构问题的前提下,在没有及时将教育方式逐步从“知识技能教育”向“职业能力导向”转变的情况下,高职生应及时

调整就业心理与择业观念,及时发现和解决在就业过程中存在的种种观念问题,切实使自己树立起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和道德观,处理好个人就业意愿与社会需要之间的矛盾。通过观念的转变来缓解结构调整的滞后,达到预期目的。

最后希渴望得到一份理想工作的高职生朋友们,要学会真正了解自己,并且进一步评估社会环境和职业环境的优劣、限制,尽量减少盲目,减少挫败,树立自信心,在求职就业时一定要全面分析社会需求,择世所需。否则,实现就业求职将变得不顺利。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