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班枣初级中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班枣初级中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来源:爱go旅游网
班枣初级中学养成教育实施方案

一、目的意义:

细节定成败,习惯成自然。播种行为,可以收获习惯;播种习惯,可以收获性格。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是学生健康成长的根本保证。 二、 指导思想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生活习惯、学习习惯、锻炼习惯及文明礼貌行为习惯为出发点,以有利于指导学生健康成长为目的,坚持教育与管理、自律与他律相结合的原则,不断完善学生日常学习、锻炼、生活行为准则,建立富有生机和活力的教育与管理机制,以教育为先导,以制度为保证,以检查督促为手段,以行为训练为基础,以习惯的内化与养成为目标,从基础小事抓起,注意点滴积累,切实培养我校学生良好的行为习惯。 三、实施的步骤: 1、调查摸底:

从现在起,利用一个周的时间,学校向每个学生家长发出通知,扩大影响,征求意见,取得支持,统一思想,同时各年级和各班要认真搞好学生思想、行为、学习习惯等方面的调查摸底工作,了解掌握当前学校养成教育中存在的问题和薄弱环节,广泛宣传动员,为全面推进学生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做好各方面的准备。 2、确定目标:

学校在广泛调查摸底的基础上,要研究制定学校养成教育的具体实施方案。方案要有针对性,有明确的阶段工作目标和工作重点。同时要符合学校和学生实际,要使通得过、行得通,真正有利于促进学校的教育教学工作和学生的全面发展。

四、工作目标

通过教育使同学们逐步养成自尊自爱,注重仪表;真诚友爱,礼貌待人;遵纪守法,勤劳俭朴;孝敬父母,勤奋学习;自发锻炼,体格强壮;遵守公德,严于律己的良好品格。

1、通过“礼仪习惯”教育,使学生逐步养成尊敬长辈、礼貌待人的优秀品质,提高分清是非、美丑、善恶、真假的能力。

2、通过“生活习惯”教育,使学生养成讲秩序、讲效率、讲公德、有理智的好习惯,提高学生的生活能力。

3、通过“学习习惯”教育,教会学生科学的学习方法,提高学习效率,促进学生文化素质的提高。

4、通过“锻炼习惯”教育,在培养学生自主锻炼意识的前提下,逐步激发学生自发锻炼的兴趣,使学生养成坚持长期锻炼的良好习惯,促进学生形成强壮的体魄和坚强意志。 五、阶段目标

第一阶段:学。校纪班规、学校行为习惯要求等,明确行为规范的内容,知道在学习和生活中如何做,怎样做。

第二阶段:做。完善各种规章制度,检查约束学生行为,通过各种活动,强化训练。通过自查互纠,共同进步。通过激励评优树立典型,带动进步。养成正确的行为习惯。

第三阶段:管。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掌握方法,自理自律,自主管理,自我管理,从而达到“教”是为了“不教”的目的,养成好习惯终身受益。 六、实施途径与措施

(一)发挥课堂教学优势,进行“知”的教育。“知”即提高学生道德认识,使他们懂得“是、非、善、恶、美、丑”。

1、健全学校、年级组、班级管理网络,发挥各年级自主管理功能,加强学生常规管理的力度。(各班每日利用早读前三到五分钟时间,由班干部对本班着装仪容仪表进行检查,对前一天养成教育中存在问题进行公布,每周班主任根据班干部的登记情况,利用班会课进行讲评,并将存在问题较多的学生与家长沟通,取得家长的配合,对极个别发生问题较多的学生,由年级长与家长沟通教育,并将情况报德育处。)

2、充分利用升旗、班会、思品课等,加强学生文明礼貌、安全卫生等常规教育宣传,引导学生做到“三别”、“四带”、“五无”。“三别”即向粗鲁告别,向懒惰告别,向陋习告别;“四带”即把礼仪带进校园,把微笑带给同学,把孝敬带给长辈,把谦让带向社会;“五无”即地面无痰迹,室内无纸屑,桌凳无刻画,墙壁无脚印,出言无脏话。

3、把行为规范教育贯穿在品德课教学始终,渗透在文化课教学之中,做到全员参与德育管理。每周召开一次班主任会议,明确教育主题,安排一周工作,提醒班主任应注意的问题,突出重点,明确目的。

(二)组织各种班队活动,落实“行”的要求。积极开展有益的活动,健全团委学生会活动阵地,教育学生从现在做起,把今天和明天挂起钩来;从我做起,把理论和实践挂起钧来;从小事做起,把平凡和伟大挂起钩来。 1、通过知、比、纠、行教育系列开展行为养成教育。

“知”:召开主题班会,教会学生什么是良好的行为习惯,什么是不良的行为习惯,哪些应该改正,哪些应该表扬,从思想上明确认识。 “比”:对照养成教育内容,找出自身存在的不良习惯,强化训练。 “纠”:发挥同学之间相互监督,相互帮助的作用,纠正不良行为。 “行”:坚持长期恪守正确的行为习惯,始终如一。

2、坚持每周班会制度,总结本周本班养成教育工作情况,安排下周工作。每月最后一次主题班会、讨论会,进行一次阶段性班内总结。

3、注重校园文化建设,发挥环境育人的功能,办好广播站、学校宣传栏、板报等宣传阵地,为学生创造良好的行为环境。

(三)开辟社会教育途径,突出“情”的培养。通过正面的家庭、社会教育,使学生自觉接受来自社会各方面的正确引导和教育,使良好的行为习惯不断得到培养和强化。

1、通过家校通、家长会、家访、电访等多种形式,使家长充分了解孩子在校的学习和表现,并配合学校进行教育。

2、组织学生参加社会上有益的义务劳动,提高学生的社会服务意识与实践能力。 (四)平时加强检查督促,强化“意”的训练。制订各项制度对学生加以约束,定期组织检查评比,建立健全监督网,强化学生的道德意识,培养学生坚定的道德意志。

1、值周制度:值周人员由领导、教师、学生干部组成,负责检查每天学生在校的行为表现,发现问题,及时教育、矫正,并将情况及时记录在《值周日记》上。值周人员要认真做好每天的检查、评比一周的小结总评等工作。值周制度的实施,从细小处抓起,把行为规范教育真正落到实处。

2、班级争星活动:团委、学生会主要管理成员每天对各班的卫生、文明礼仪、纪律、两操、出勤、就餐、就寝等情况进行督查和评比,并利用校内板报、广播进行宣传教育,激发学生的自我管理,自我教育的能力。

3、“优秀班级”、“校园之星”评选制度:每个月,根据学生日常的表现,通过自评、小组评、班主任推荐、学校确定等方式评选出“校园之星”。根据本月的班级争星情况,评选出“优秀班级”。学期结束时再从每月的“优秀班级”中评选出本学期的“文明示范班”。这样,把学生个人的行为表现与班级集体的评优结合起来,使学生平时的行为表现处于集体的监督下,使学生能比较自觉地遵守规 七、推进措施:

1、加强领导,科学规划,有序地推进学生日常行为习惯的养成教育。 学校成立养成教育领导小组。 组 长: 崔凤民 副组长:牛凤国

成 员:李毅、李艳、苏保科、张瑞玲、梁海根、蒋海平、冯好娟。 2、畅通反馈渠道,及时解决工作中出现的各类问题。

年级组要加强与学校领导小组的联系,各班要加强与学生和家长的联系,通过召开学生、家长座谈会、调查问卷、行为习惯养成测试等途径,及时发现工作中出现的矛盾和问题,纠正工作偏差,使养成教育朝着健康的方向发展。学校每月召开一次碰头会,年级组每月向学校领导小级汇报本年级养成教育工作进展情况。

3、确立示范班,以点带面。

根据各班的基础差异,因此要在全面推进工作的基础上,通过树立典型,总结先进经验,以点带面来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 4、充分发挥班主任、科任教师的作用。

要发挥示班主任、科任老师的作用,从每个人做起,从每堂课抓起,宣传推广优秀班主任和科任老师的经验(年级组召开家长会时,要向家长介绍养成教育中的优秀班主任和科任教师),及讲评每个老师在养成教育中工作情况,从而形成人人用心齐抓共育的局面。

5、注重总结。

为有效地推动这一工作的深入开展,今后一段时期,学校将专门组织进行检查评比,并对各班的养成教育进行督导讲评,及时发现和解决问题,并将结果作为讲评班级和科任老师工作的重要考核依据。同时学校也要搞好工作的阶段总结,坚持定期检查、定期考核、定期评比,形成制度。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