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质量控制与管理表格流程
在质量管理中,质量控制点是指为了保证作业过程质量⽽确定的重点控制对象、关键部位或薄弱环节。质量控制点,简称为控制点,⼜称管理点。
它对⽣产现场质量管理中需要重点控制的质量特性进⾏控制,体现了⽣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点管理的原则,只有抓住了⽣产线上质量控制的重点对象,并采取相应的管理措施,才算抓住了质量的要害,然后通过“抓重点带⼀般”,
保证整条⽣产线的产品质量稳定和提⾼。因此,正确地确定质量控制点,是搞好⽣产现场质量管理的重要前提。确定质量控制点要遵循下述原则,即凡属下述情况的,均应列为控制点:①对产品的性能、精度、安全性、寿命和可靠性等有直接影响的质量特性;②⼯艺上有特殊要求,对下道过程或装配有重⼤影响的质量特性;
③由于过程质量不稳定,质量信息反馈中发现的存在较多不合格品的质量特性。
根据上述原则,凡属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中的关键质量特性(即 A 级)⼀般均应设定控制点,⽽对于重要质量特性(即 B级),则视需要情况,
可将其中的⼀部分列为控制点。对于⼀般质量特性(即 C 级),除⾮经常出现不合格品,⼀般不必列为控制点。有些质量特性对产品的性能、寿命、可靠性等没有直接影响,但在⼯艺上对它有特殊要求,
例如⼯艺孔、⼯艺⾯的关键部位的半精加⼯等,对这些质量特性如不严格管理,就会影响后道过程的质量,故也应列为控制点。
设置控制点,⼀般应根据产品质量特性重要性分级资料和质量信息资料,并按照控制点设置原则加以设置。控制点的设置,⼀般由技术部门负责,也可根据组织的具体情况,由技术部门会同质量管理部门,并在汇总质量检验部门、车间以及有关职能部门的意见后,再予确定。确定控制点的负责部门应在本组织过程质量控制的制度中明确规定。
确定控制点后,应编制过程质量控制点明细表,必要时还可绘制质量控制点流程图。有的组织还编制⼯艺流程及质量保证表、零部件质量检验项⽬汇总表。
编制后经有关部门和车间会签,并经主管领导批准后,作为过程质量控制的基础⽂件下达有关部门。(⼀)质量管理标准表
(⼆)质量标准变动表
(三)产品质量管理表
(四)质量因素变动表
(⼋)QC⼩组资料登记表
(九)QC⼩组会议报告
(⼗)QC⼩组活动计划表
(⼗⼀)QC⼩组活动记录表
(⼗⼆)QC⼩组活动报告表
(⼗三)QC⼩组活动成果评审表
(⼗六)整理和整顿活动检查表
(⼗七)整理和整顿效果检查表
(⼗⼋)清扫和清洁活动检查表
(⼗九)清扫和清洁效果检查表
(⼆⼗)素养活动检查表
(⼆⼗⼀)素养效果检查表
质量管理是在质量⽅⾯指挥和控制组织的协调的活动。
质量管理涉及组织的各个⽅⾯,它要求围绕产品质量形成的全过程,通过制定质量⽅针和实现质量⽬标,向市场提供符合顾客和其他相关⽅要求的产品。
因此,质量⾸先是⼀个满⾜客户需要和要求的问题。这意味着质量管理的焦点必须放在为客户服务并使之满意上。质量管理的主要活动通常包括:制定质量⽅针和质量⽬标;进⾏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在这些活动中,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都是为制定质量⽅针和实现质量⽬标⽽进⾏的。当质量⽅针、质量⽬标实现后应重新进⾏质量策划、质量控制、质量保证和质量改进。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