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色的脚印》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用比较快的速度阅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老狐狸一家及它们与正太郎之间的感情。 3、激发学生们要与动物和谐相处的情感。
教学重点:了解故事的内容及意义,明白动物也有亲情,也有伟大的爱。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知道人应与动物和谐相处的道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1、同学们,在你的印象中,狐狸是一种什么样的动物?
(学生可以说成语:狐假虎威 狐狸和乌鸦的故事 狡猾 聪明等)
2、看来狐狸在大家的心中并不是一种友善的动物。那么今天我们要读的故事,也许会让你对狐狸的印象发生大的改变。
二、初读课文,解决字词的障碍。 1.首先认读一下本课的重点字词。
2.自由读课文及阅读提示,读准字音,读通语句。 说一说:本文主要讲了什么事?
男孩正太郎家的佣人从山里捉回一只小狐狸。
两只老狐狸想尽办法要救小狐狸出去,它们冒着生命危险住在正太郎家的地板下面照顾小狐狸,并和十分同情小狐狸、并偷偷给老狐狸喂食的正太郎建立了亲密信任的关系。
后来,小狐狸被送给安田先生,正太郎为要回小狐狸,不慎掉下悬崖,两只老狐狸搭救了严寒中昏迷的正太郎。
最后,正太郎要回了小狐狸,和爸爸一起把它放回了山里,狐狸一家终于团聚并回到了树林中。
(指名学生说,教师带领全班同学一起说) 三、快速阅读课文,思考问题
1.老狐狸为了救小狐狸都做了些什么?
老狐狸夫妻俩设“调虎离山”之计营救小狐狸。 老狐狸入“虎穴”做窝,喂养、营救小狐狸。
2、狐狸一家和正太郎的关系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正太郎对狐狸之间的情感从同情、可怜→关心、帮助→真正理解、放归自然) (1)开始,“我”见两只老狐狸救小狐狸没成功,觉得小狐狸可怜,出于同情,“我”想为小狐狸解开铁链。
(2)当“我”发现两只老狐狸在自己家里做了窝并开始咬那根拴铁链的木桩时,“我”打消了放小狐狸的念头。
(3)“我”为了满足自己的好奇心,让老狐狸施展自己的本事,又决定给老狐狸投送食物。渐渐地,老狐狸体会到“我”的善良,和“我”熟了,常有一些亲昵的举动。“我”越发感觉到狐狸是有情有义的动物。
(4)当“我”为寻回小狐狸而失足受伤时,是老狐狸给了“我”温暖,使“我”得以苏醒,“我”更加感动,为了报答救命之恩,“我”最终把小狐狸要了回来,让他们一家团聚。
3.交流分享
在这个故事中,哪些情景最让你感动?读一读。
自主汇报(先读一读自己感动的地方,再说说为什么。这样读结合课文的语句来学习) ⑴老狐狸为搭救小狐狸不顾一切所作的一切事(喂奶、做窝、咬木桩)体会狐狸的聪明和动物之间浓浓的亲情。
⑵正太郎为老狐狸一家做的事情(如投食物,要回小狐狸)体会正太郎对狐狸的爱护和帮助。
⑶正太郎失足掉下悬崖,老狐狸救正太郎。体会人与动物之间相互帮助,相互依恋的和谐关系。
4.小组讨论:课文为什么以“金色的脚印”为题? (1)金色的光芒,有什么深层次的含义
金色一般用来形容十分珍贵、有意义或值得纪念的东西,美好、最有意义的一件事。
那么,在狐狸身上有什么东西是闪着金色的光芒的?
(动物那种真切感人的浓浓亲情的光芒)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是值得赞扬的,还有什么值得赞扬?
赞扬正太郎对狐狸一家的爱,老狐狸对小狐狸的爱,老狐狸对正太郎的救护之情,因而用“狐狸的脚印闪着金色的光芒”来赞美这样的品质。
(人与动物) (2)题目的意义 5.小结,感情升华。
学完课文后,你现在觉得狐狸是一种怎样的动物呢?
这篇课文中描写的狐狸,不像人们印象中的那样狡猾,他们不仅有骨肉亲情,而且知恩图报;不仅有头脑,而且有毅力,有很多地方值得我们人类学习。
(狐狸是可爱的,友好的,更有感情的。当人类施惠与它们时,它们会全力报答人类对它们的爱护和尊重。)
四、总结、课外延伸(4分钟) 1、总结:
2、以《小狐狸回家后》为题,续写这个故事。
课后反思:
教师:帮助理解句子的含义,体会作者表达的思想感情。
学生:正太郎与狐狸一家发生的故事,感受人与动物之间相互信任、相互帮助、和谐相处的美好情感。
不足:能把最受感动场景或细节描述下来时,感受不深。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