巨幼细胞贫血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参数及病态巨核细胞临床意义的对比观察
作者:李文华
来源:《中国实用医药》2014年第06期
【摘要】 目的 探讨巨幼细胞贫血(MA)与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红细胞参数及病态巨核细胞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66例MA患者和30例MDS患者分别进行红细胞参数检测和骨髓病态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结果 MA除MCV高于MD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其他参数MCH、MCHC、PDW与MDS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低于MDS,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MA与MDS主要差异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和单圆核巨核细胞,多圆核巨核细胞及多分叶巨核细胞有很高的检出率,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 MCV只能作为MA与MDS的辅助筛查指标, 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与单圆核巨核细胞的检出对于MA与MDS等血液系统疾病的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 巨幼细胞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红细胞参数;病态巨核细胞
巨幼细胞贫血(MA)是由于维生素B12和(或)叶酸缺乏, 细胞DNA合成障碍, 导致细胞发育障碍所致的骨髓三系细胞核浆发育不平衡及无效造血性贫血。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MDS)是一组获得性的、造血功能严重紊乱的造血干细胞克隆性疾病。两者在实验室检查和血细胞形态学上有许多相似之处, 如均表现为不同程度贫血, 同时伴有血小板和(或)白细胞减少, 两者的骨髓粒、红、巨三系均可见病态造血等形态学改变等。为了提高对MA和MDS的诊断和鉴别诊断, 作者对辽宁省朝阳市第二医院确诊的66例MA及30例MDS的红细胞参数和骨髓病态巨核细胞计数和分类分别作了对比观察, 结果总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 1 一般资料 收集本院2011年1月~2012年12月收治的66例MA患者, 其中男性35例, 女性31例, 年龄14~78岁, 中位年龄58岁, 设为MA组, 选取2009年1月~2012年12月确诊的MDS患者30例, 其中男性17例, 女性13例, 年龄28~72岁, 中位年龄53岁, 设为MDS组, 全部符合MA和MDS诊断标准[1]。
1. 2 仪器和试剂 HM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及其配套试剂和质控物, OLYMPUS公司双目显微镜, 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 EDTA-K2抗凝真空采血管。 1. 3 方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1. 3. 1 红细胞参数检测 EDTA—K2真空采血管静脉采血2 ml, BECKMAN COULTER HMX全自动血细胞分析仪在使用前用厂家提供的质控品进行校正, 严格按照仪器操作规程, 于2 h内对样本进行检测。
1. 3. 2 骨髓病态巨型细胞计数和分类 在用药前对患者进行骨髓穿刺, 取出骨髓液常规制作骨髓涂片(血膜面积不小于1.5×2.0 cm2), 干后经瑞氏姬姆萨复合染色液染色, 用低倍镜以“弓”字形依次来回不重复不遗漏计数全片病态巨核细胞, 并用高倍显微镜或油镜将所有病态巨核细胞按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单圆核巨核细胞、多圆核巨核细胞、多分叶巨核细胞以及其它畸形巨核细胞进行分类并进行形态学观察。
1. 4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软件对数据整理和分析, 计量数据采用均数±标准差( x-±s)表示, 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 P
表2 MA与MDS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及其形态类型的比较 项目 MA(n=66) MDS(n=30)
病态巨核细胞[n(%)] 30(59.2%) 20(66.6%) 淋巴样小巨核细胞[n(%)] 0a 16(53.3%)
单圆核巨核细胞[n(%)] 11(16.8%)ab 17(56.3%) 多圆核巨核细胞[n(%)] 30(42.3%) 15(50%) 多分叶巨核细胞[n(%)] 31(48.5%) 12(40.0%) 其他畸形巨核细胞[n(%)] 10(15.2%) 5(16.6%) 注:a与MDS比较 P 2 结果
2. 1 MA与MDS红细胞参数比较 由表1可见, MA除MCV高于MDS,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
2. 2 MA与MDS病态巨核细胞检出率及其形态类型的比较由表2可见, MA病态巨核细胞阳性检出率低于MDS, 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MA与MDS主要差异为淋巴样小巨核细胞(P0.05)。 3 讨论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3. 1 综合MA和MDS红细胞参数检查结果, 两者除MCV有意义增高外, 其他参数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因此, 在大红细胞高色素贫血的类型中, 红细胞参数具有明显的重叠性[2], 虽然MCV有一定差异, 但此差异并不具有特异性, 不能作为鉴定依据, 只有结合临床, 才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3. 2 MA和MDS骨髓象都有异常造血的形态变化, 常会带来两者鉴别上的困难[3]。MDS骨髓可见各种类型病态巨核细胞, 但以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和单圆核巨核细胞为主。 MA中淋巴样小巨核细胞未检出, 单圆核巨核细胞明显低于MDS, 这对于MA与MDS的诊断与鉴别诊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MA中, 病态巨核细胞主要为多圆核巨核细胞及多分叶巨核细胞, 是由于缺乏叶酸和(或)维生素B12引起细胞DNA合成障碍, 造成部分血细胞核肿大结果。淋巴样小巨核细胞与单圆核巨核细胞是MDS的主要病态巨核细胞, 这两种病态细胞的形成与巨核细胞本身不能进行胞核的复制或复制次数减少有关。单圆核巨核细胞的形态标准是:直径>20 μm, 胞体圆形或不规则形, 胞浆较丰富, 核圆或椭圆, 核膜光滑无切迹, 核染色质粗, 可见核仁。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在恶性血液病中阳性率最高, 除偶见于良性血液病外, 都出现于恶性血液病, 因此, 特异性极高, 是MDS和AML病态巨核细胞的主要类型, 也是巨核细胞无效造血的主要形态学类型。淋巴样小巨核分化极差, 倍体数较低, 其形态特征主要为:大小、外观与成熟淋巴细胞相似, 核浆比大, 核圆形或凹陷, 染色质致密粗糙, 结构模糊, 无核仁或偶见1~2个模糊的小核仁, 胞浆强嗜碱, 不透明而呈云雾状, 周边不整齐或有泡状突起, 可有血小板形成现象。由于淋巴样小巨核细胞光学显微镜下查找相对较为困难, 必要时要借助小巨核酶标或流式细胞仪进行免疫表型检测, 以提高其检出率。 综上所述, MCV只能作为MA与MDS的辅助筛查指标, 淋巴样小巨核与单圆核巨核细胞的检出是MA与MDS等其他恶性血液病临床诊断与鉴别诊断的重要依据之一, 同时对判断疾病的预后也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参考文献
[1] 张之南,沈悌.血液病诊断及疗效标准.第3版.北京:科学出版社, 2007:12. [2] 卢兴国.现代血液学形态理论与实践. 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3:270. [3] 范贤斌,徐志,卢兴国.巨幼细胞性贫血及骨髓增生异常综合征病态巨核细胞和多小核巨核细胞核象的观察.中国实验诊断学, 2006,10(10):1214-1215.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