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来源:爱go旅游网
今日健康 ・2015年11月第14卷第11期 144・ JIN RI JIAN KANG November 2015 Vo1.14 No.11 探讨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的临床意义 刘颖 (中国石油集团东方地球物理勘探有限责任公司中心医院功能科,河北【摘徐水,072555) 要】 目的:分析心电图aVR导联ST段改变对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将我院2012年5月一2015年2月接 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作为调查对象,于临床入院后检查其心电图,根据ST段结果分成三组(抬高组、压低组、未偏移组),评定效 果。结果:ST段抬高组患者左前降支近段、主干病变发生率和其他两组相比较高,存在差异(P<0.05);三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亦存 在差异(P<O.05)。结论:心电图avR导联ST段的抬高或压低与否均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血管总量、部位、临床不良事件等密切 相关,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的关键因素。 【关键词】 心电图急性心肌梗死ST段临床意义 急性心肌梗死是临床多发性疾病,大多表现为胸后骨的持续疼痛, 且伴有不同程度的心电图变化症状,严重者可诱发以休克、心力衰竭为 主的临床病症,危及生命安全f1]。目前,临床均借助心电图方式进行此病 症的诊断,取得显著性效果。为了更好地评定心电图在急性心肌梗死患 者中的临床价值,本文将我院接收者作为调查对象: 1资料和方法 1.1资料 将我院2012年5月一2015年2月接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200例作 为调查对象,男性患者120例,女性患者8O例,年龄段50—78岁,平均 (68.2±2.2)岁。诊断标准:①患者均符合心血管疾病诊断;②心电图检查 结果呈现动态性变化;③心前区疼痛时间在3O分钟以上,借助硝酸酯类 药物治疗无效;排除标准:临床检查前期将严重外伤、半年内进行大型手 术、水电解质紊乱等患者排出本研究。临床根据患者心电图sT段变化情 况分成三组,即:sT段抬高组,患者6O例;ST段压低组,患者50例;ST 段未偏移组,患者9O例。三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无差异,可进行评定(P>0. O5)。 1.2方法 患者临床人院后检查其心电图指标,将TP作为基线,QRS作为测量 基点,连续测量sT段(共5个),取5个sT段的平均值,将其作为sT段 的改变值,由于aVR导联sT段偏离原本基线的0.5mm左右才具备临床 意义,因而将sT段抬高0.5ram以上的患者归类为sT段抬高组,sT段压 低值在O.5mm以上患者归类为sT段压低组,其余为sT段未偏移组。200 例患者人院后均行冠状动脉造影术,并观察其梗死相关血管的总量和位 置,标准:血管完全性闭塞,狭窄部位存在缺损现状。同时,观察患者心血 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 1.3本研究主要选用SPSS18.0软件进行相关数据的研究和分析, 按照l临床参数种类进行x 检验,用百分数表示,若P<O.05,则表明有统 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临床梗死相关血管部位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sT段抬高组患者左前降支近段、主干病变发生率和 其他两组相比较高,存在差异(P<O.05);ST段压低组患者右冠状动脉支、 左回旋支病变发生率和其他两组相比较高,存在差异(P<0.05 o详细数 据见下表。 表1临床梗死相关血管部位评定(n,%) 2.2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定 调查结果显示,三组患者心力衰竭、心律失常、死亡等不良事件发生 率存在临床差异(P<0.05)。详细数据见下表。 表2临床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情况评定(n,%) 例数 心力衰竭 心律失常 死亡 抬高组 50 15(30.0) 19(38.O) 5(10.0) 压低组 60 27(45 0) 23(38.3) 1O(16.7) 未偏移组 90 12(13.3) 16(17.8) 4(4.4) 3讨论 急性心肌梗死是一种临床常见性疾病,占冠心病患者的一半左右。 近年来,伴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提高、生活方式的转变,此病症病发率持 续上涨,并逐渐向年轻化转变日。调查报告显示,临床根据心电图sT段是 否抬高可将该病症分为抬高型心肌梗死和非抬高型心肌梗死,抬高型患 者的病发机制主要于冠状动脉病变基础上形成,导致冠状动脉闭塞,损 伤心肌功能,以sT段抬高为主;而非抬高型患者的病发机制是以冠状动 脉疾病为基础,致使其形成血栓,导致冠状动脉次全闭塞,损伤心肌功 能,以sT段不提高为主。 一般来说,前壁和下壁急性心肌梗死病症发生率占全部ACI患者的 72.O%,前壁心肌梗死主要由左前降支狭窄引发,下壁病症则由右冠状动 脉、回旋支等因素引发,常见因素为右冠状动脉 。本次调查结果显示, 心电图aVR导联sT段抬高组患者左前降支近段、主干病变发生率和其 他两组相比较高,且sT段抬高组、压低组患者心血管不良事件发生率高 于未偏移组,三者之间存在临床差异(P<O.05)。说明:心电图aVR导联 sT段的抬高或压低与否均和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梗死血管总量、部位、 l临床不良事件等密切相关,是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病症的关键因素。 参考文献 【1】罗望胜,向定成,张金霞,等远程实时传输12导联心电图对急性sT段抬高性 肌梗死患者的院前诊断价值Ⅱ】.中华急诊医学杂志,2013,22(6):669—673. [2]王书鹏,秦历杰心肺复苏后 电图诊断急性心肌梗死的荟萃分析IJ]冲华急诊医 学杂志,2013,22(7):774-778 [3]钱芳芳,王小异.急性前壁0肌梗死患者aVR_导联ST段抬高的预后价值探讨卟 实用临床医学,2008,9(3):22—23 [4]岑梅林,黄林贤瑚志华.急性前壁I心肌梗死病人avR导联sT段抬高变化的临床 意义Ⅱ】中西医结合 脑血管病杂志,2008,6(3):350—35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