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中国古代的会计制度

来源:爱go旅游网
法规选登

中  国  古  代   的■黄会强

计制度

  对于历史上有记载的中国的会计核算要比外国的早很多。就拿租税的记录来说:中国西周时代,有比较广义的会计制度,可见诸《周礼》及其他先秦著作。

《周礼

天宫篇》有“司会”、“司书”、“职币”、

“职岁”等官名。“司会”掌管全国的会计。

“会计”这个名词,首先出现在中国。

在中国的最早出现“会计”的,要算是孟子的书了。

孟子说:“孔子尝为委吏矣,曰:会计当而已矣”(《孟子万章章句下》)翻译成现代语意思是:

“孔子曾经当过管理仓库的小官,他说:`只要把数目核算正确就是了’。”孔子是中国第一个见诸于史册的“会计”。据《说文解字》的解释:“会,合也。”“计,会也,算也。”“听出入以要会”,“谓计之簿书,月计曰要,岁计曰会。”,“零星算之为计,总会算之为会。”我们从《周礼注疏》卷1及卷3中可以看到,当时“会计”一词,除“周知出入百物,叙其财,受其币”以及有一大批现在所称的统计核算和业务核算的工作外,还有政治监察和考试的性质,其内容与现代的会计核算大不相同。

古籍中提到“会计”一词的,还可以从《史记》和《国策》中见到:“禹会诸侯于江南,计功而崩,因葬焉,命曰会稽。会稽者,会计也。”(《史记》第1册89页,)唐以后由于生产的迅速发展,商业和对外贸易的繁荣,会计核算更显得必要和日益受重视。反过来会计核算也促进了唐代的工商业和外贸

的发展。

从公元618年唐朝建立,到公元756年唐玄宗天宝末年,在这130多年的时间里,唐代的经济发展兴盛。当时长安的商业都集中在东、西两市,单是东市便有220个行业。由此可见,市内商店是很多的。

杜甫在描写所谓开元盛世时写道:“忆昔开元全盛日,小邑犹藏万家室。稻米流脂粟米白,公私仓邑俱丰实。”(《忆昔一首,第二》)

唐朝廷还在广州设立了“市舶司”,专门管理对外贸易和征收外商税款。(参见范文澜《中国通史》,第3编第2册)

“外地来的商人,在长安做买卖赚了钱,还要把钱带到其他地方去做生意。当时的钱是铜钱,又笨又重,带来带去很不方便。唐代中期以后(大约在9世纪初)商人们就想出了一种“飞钱”的办法。那就是把钱存到地方高级军官在长安的办事处,或其他官僚富豪的家里,由他们开一张收据给存钱的商人,商人拿着这张收据就可以到外地如数取钱。这种“飞钱”与后来的汇票性质差不多。飞钱的使用,说明了唐代中期以后商业的发达,以及长安和全国各地经济关系的密切。”(姚坚《唐代的长安》,21页)

我们从《宋史食货志》中可以看到,里面特辟《会计》一卷,对当时的会计核算说明得相当详细。

真宗(1004年)以后,还有各朝会计录。这时的官方会计,除了记录册封封建头子,钱、壳、盐、铁,四方贡赋等出纳外,实有近代财务行政的含义。宋代还在熙宁七年(公元1074)设有“会计司”,置于中书省,以宰相韩绛提举。(见《宋史》)

不管其详细内容如何,封建社会的会计是反映握有生产资料的封建主和地主的财物出纳情况,并维护其增多的财富,以便加强其管治。

中国古代的政府会计,由宋代开始都是使用一种名为“四柱清册”的形式进行记帐。在规定的报告期终了之后,也照账面上的数字,用“四柱清册”的形式向上级机关报送。所谓“四柱”,即是下面的四个栏目:

1、旧管(即上期结余)2、新收(即本期收入)3、开除(即本期支出)4、实在(即本期结存)

下一个报告期开始将上期的“实在”作为“旧管”,如此不断地继续核算下去。

中国会计界的一些老前辈高度评价中国过去的会计核算方法:

“依我国固有极珍贵之四柱法,编制试算表,不独可达勾稽之目的,且有动态之表现,殊足为我人引以为骄傲者。”(蔡寿华会计师,“改良中式薄记之试算”,《工余会计》,第2期,1951)

(作者单位:香港新亚文商书院)

4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