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老十针与腹部腧穴应用

来源:爱go旅游网
老十针与腹部腧穴应用

本贴收到10朵鲜花

一、一段回忆

早年上学时在北京某二级中医院做临床见习,针灸科的老师看的最多的当然毫无悬念的是神经内科病症,其中中风病人亦复不少,带教老师常把北京金针王乐亭老前辈的“治瘫十四法”和“中风十三治”放在嘴边,每次念叨竟也都心驰神往,其中“老十针”针方更是如数家珍,以至多年后当人提及“王乐亭”这三个字时我仍然能讲中风十三治略通出个

“一二”来。 二、王乐亭的“老十针”

所谓“金针”,其实有这么几位比较有名的大夫,比如沪上的金针黄石屏,极其门人方慎安,黄的再传蜀中叶心清先生,北京较有名的大概就是胡荫培和王乐亭二位了。所谓“金针王乐亭”,是以六寸金针曲池透臂臑治疗“鼠疮脖子”(即颈淋巴结核)而闻名的,其实刺针法另有许多别的用途,容待以后再说,此文着重介绍本人对“老十针”的一些应用

心得。歌曰:

气海天枢与三脘

足三里穴与内关

调理胃肠老十针

气血充合保平安

老十针穴位组成:上脘 中脘 下脘 气海 天枢 内关 足三里

《金针王乐亭》书中的“老十针”加减变化:

1、去上脘、下脘加章门 2、加关元、三阴交

3、加内庭

4、去上脘、下脘、内关,加关元、曲骨、三阴交

至于方义和王老临床应用经验请参阅原书,此文以介绍本人的应用经验为主,对原文只照

录参照不过多赘述。 三、两种“新老十针”

高立山先生所谓胃十针与老十针取穴相同,后有人将足三里改为公孙穴,取其与内关八脉交会相配之意,天津胡光老师将老十针加右日月以加强疏肝利胆之用,各位看官可自己寻觅相关专著研读。另据《金针再传》以肝俞、胆俞、脾俞、胃俞、大肠俞为背部老十针,

可供参考。

四、本人的老十针应用经验 1、老十针的取穴研究 (1)腹四门:

老十针中中脘、气海、天枢为常用针方腹四门,为距肚脐周围1.5寸——2寸的四个常用腧穴,本人临床常用脐周3寸以内的压痛点或筋节进针治疗全身疾病,实际与两种脐针疗法相类似。脐周上下左右旁开0.5寸为《千金方》所载之脐旁四半,能补诸虚百损,又与齐

氏脐针之四正位位置相近。用腹四门可有效调节腹部脾升胃降的小循环。

(2)任脉线诸穴选用:

任脉为阴脉之海,有六个募穴位于其上,其中较重要者笔者认为有巨阙、中脘、气海三穴

正应上中下三焦,可据病情分别选用之。

(3)四肢部腧穴的选择:

原来老十针常用内关,足三里作为配穴应用,本人常根据病情选择四肢部合穴,因本人主

要用老十针治疗内脏诸疾。 2、老十针的基本症治

原主要用于治疗脾胃病,或作为调节全身功能的配穴在治疗疾病的平台期使用,本人常用

不同配穴变化作为调整脏腑功能而用。

3、本人常用的老十针加减变化

笔者认为老十针实际是脏腑辨证应用于针灸临床取穴的产物,所以临床应用以脏腑大体辨证属何脏有病,即用何脏之针穴,淡化寒热虚实——所谓针灸之双向调节作用,而实际中

老十针系列针法似以补虚见长。

心系病

中脘、气海、天枢,巨阙、关元,阴陵泉(肾关,向后透刺肾经)、心门

肝系病

中脘、气海、天枢,右日月、右期门(或带脉),曲泉(或风市、中渎),肝门

脾系病

中脘、气海、天枢,左食窦(或腹结)、左腹哀,手三里(曲池,上下廉)、足三里(巨

虚上下廉) 肺系病

中脘、气海、天枢,扶突、膻中,尺泽、阴陵泉(肾关或驷马)

肾系病

中脘、气海、天枢,肓俞,尺泽、阴谷

祛痰用法:

中脘、气海,大横、腹哀,曲池、丰隆(或三重)

补脾胃诸虚: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天枢,手足三里

强力补肾: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双肓俞(或气穴),尺泽、肾关(或阴谷)

利胆用法(柴胡汤诸症):

中脘、下脘、气海、关元,右日月、右期门,侧三里、侧下三里

调理气机:

中脘、气海,滑肉门、外陵,合谷、太冲

利水用法:

中脘、气海、阑门、中极,水道,天井、委阳

所选腧穴大体根据腹针应用经验、董氏奇穴主治规律及一般十四经穴选用规律而来,不用

更详细解释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