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语文六年级下册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第一课时教案
1.会写“域、惯、圃、盐、溅、蕊、魏、搜、蚯、蚓、版、阶”等12个字,会写“真理、领域、建树、司空见惯、疑问、敏感、提取、明显、无独有偶、无聊、不可思议、吻合、偶然、文献、证据、系统、整理、见微知著、灵感、机遇”等20个词语。
2.能初步联系上下文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并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本节课教学思路:从质疑课题入手,引领学生联系上下文、阅读三个事例,初步理解课题含义并简要说出自己受到的启发。
真理、领域、建树、司空见惯、疑问、敏感、提取、明显、无独有偶、无聊、不可思议、吻合、偶然、文献、证据、系统、整理、见微知著、灵感、机遇
花圃、搜集、蚯蚓、出版、阶段、石蕊试纸
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③写字指导
“搜”,左窄右宽,“叟”要注意笔顺,上下部分要匀称。
“魏”,左右等宽,左下方的“女”字注意避让,右边的“鬼”字不要漏写了最后两笔。
“域”,左窄右宽,左边的“土”写得略小,而右边的“或”写得略大,斜钩要舒展,斜钩上面的一笔撇不能忘。
“圃”,全包围结构,外面的“囗”大小适中,里面的“甫”字几个短横之间要匀称。
“蕊”,三个“心”组合要紧凑,特别要注意点的位置。其中,上面一个“心”字稍大,下面两个“心”字略小。
2.不会写的字词,多读多写几遍。
二、课文学习
1.阅读课文,读准字音,读通句子,读懂内容。
2.围绕课题,理解课文表达的观点。
①阅读第1、2自然段,思考:
◇“一百个问号”是什么意思?
◇“一百个”是指具体的数量吗?
◇真理一定会“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吗?
◇是不是所有真理都要“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呢?
②阅读第2自然段,用段落中的话解说课文题目的意思,懂得课题是本文的主要观点。
③朗读第2自然段,赏析语言,体会作者凝练概括与生动形象相结合的表达特点。
纵观千百年来的科学技术发展史,那些在科学领域有所建树的人,都善于从细微的、司空见惯的现象中发现问题,不断发问,不断解决疑问,追根求源,最后把“?”拉直变成“!”,找到真理。
◇品读体会修饰性、限制性的词语,如“细微的”“司空见惯的”,说说他们的表达效果。
◇引导学生说说“把‘?’拉直变成‘!’”的真正意思是什么,用这样的表达方式有什么好处?
3.注意力集中,快速默读课文,概括课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
①波义耳发现植物酸碱反应并发明石蕊试纸
②魏格纳通过观察地图提出“大陆漂移学说”
③阿瑟林斯基发现脑电波的变化与做梦有关
[合作探究]
1.联系课文第1.2自然段,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2.联系课文三个科学发现的具体事例,理解“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含义。
[展示交流]
1.生动形象地朗读课文第1、2自然段,读明白“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的观点。
2.凝练概括地朗读第3~5自然段,读明白三个科学发现。
3.背诵自己喜欢的句段。
[达标检测]
1.听写生字,积累词汇短语
花圃、搜集、蚯蚓、出版、阶段、石蕊试纸
一滴盐酸溅到了紫罗兰上、德国气象学家魏格纳
2.听写词语
真理、领域、建树、司空见惯、疑问、敏感、提取、明显、无独有偶、无聊、不可思议、吻合、偶然、文献、证据、系统、整理、见微知著、灵感、机遇
附:板书设计
15.真理诞生于一百个问号之后
→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