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教案Word 文档

教案Word 文档

来源:爱go旅游网
课题:比长短、比高矮

班级 一年级 姓名 评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路 1.观察课本第8页和第9页的主题图,通过比一比了解长短和高矮是怎样比出(纠错来的,总结出比较方法。 栏) 2.针对自主学习中找出的疑惑点,课上小组讨论交流,答疑解惑。 3.带﹡号的5、6号同学不做。 学习目标: 1.通过观察比较,感知物体有长有短、有高有矮。 1.通过操作学会比较长短、高矮的一般方法。 2.培养认真观察事物的良好习惯。 学习重点:掌握比较方法。 学习难点:在比较过程中,选择适合的方法进行比较。 一、自主学习 比长短 1.观察课本第9页的主题图,认识物体的长短。 ⑴图上左边的两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说出他们比较的物体谁长谁短? ⑵图上右边的三个小朋友在做什么?你能说出他们比较的物体谁长谁短? 2.完成教材第9页“做一做”。 比高矮 1.观察课本第10页的主题图,认识物体的高矮。 图上的小朋友在做什么?他们是如何比的?你还能想到其它的比法吗? 二、合作探究、归纳展示 1.课本第9页,红色铅笔( ),绿色铅笔( )。 ﹡2.比较物体的长短和高矮要注意什么? 3.完成课本第10页的“做一做”。 三、过关检测: 3.哪根绳子最长?请画上√。 ———— ( ) —————————— ( ) ———————— ( ) 2.给高的画“△”,给矮的画“○”。 ( ) 3.比一比。 ⑴拿出两支铅笔比一比,说一说哪支长哪支短。 ⑵同组的两个小朋友比一比,谁高谁矮。 总结、评价:今天的学习,了: 。 我学会( ) 我在 方面的表现很好,在 方面表现不够,以后要注意的是: 。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第1课时:高矮、长短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6—7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引导学生结合身边的事物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了解这些概念的含义,使学生能够进行高矮长短的比较。

过程与方法:通过呈现身边的事例及实践活动,了解比较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学习活动中,初步感受数学与生活的联系。 教学准备:课件、铅笔、粉笔、线绳

学习方式:结合具体事物、讨论交流、实践活动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情境引入: 师生比高矮这一 境 1、这节课,老师想和同学 活动,即贴进生创 们比一比高矮,谁想来? 活又提高了学生设 学习兴趣,创设2、教师指一名同学与老师学生观察并进了良好的学习氛比高矮。 行判断、交流。 围。 3、提问:老师和这位同学比谁高谁矮? 1、师:刚才老师和一位同全班学生互相让学生亲自比 学比了高矮,那么你想和其比高矮,全然汇较,广泛交流,他同学比一比高矮吗?注报交流,比较结认识高矮,充分意比完后一定要把结果告果。 体现学生的主体诉老师。 性,达到人人参 与的目的。 2、请学生拿出自己的铅笔 与教师的粉笔比较一下,说 探 说哪个长,哪个短。 学生自由发言。 结合学生身边熟究 悉的事物进行比与 3、提问:在生活中,我们 较,认识长短,体 还可以拿什么进行高矮长 提高了学生的学验 短的比较? 小组讨论,全班习兴趣。 交流。 引导学生寻找生 活中的事物进行 比较,体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 实 1、实践活动 践 师:刚才,同学们学会了比几名学生到前排队的实践活与 较高矮,现在,我想请几位面进行排队活动,即能帮助学应 学生进行从矮到高的排队动,然后大家一生体会高和矮都用 活动。 教师注意引导学生发现高和矮都是相比较而言的。 2、完成“练一练” 第1题:出示第1题图,提问:哪座房高?哪座房矮?还可以拿什么进行比较? 第2题: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第3题: (1)出示图,提问:哪条绳长?哪条绳短? (2)教师拿出3根线绳照图的样子演示一下,验证学生的答案 第4题:出示图,提问:谁个子高?谁个子矮?为什么? 第5题:出示图,提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进行比较? 起来交流和讨论排队的情况。 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全班交流。 学生自由回答。 学生自由回答。 持怀疑态度的学生可亲自验证。 学生直接回答。 学生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是相比较而言的,又能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练一练中的题目,通过引导学生认真观察画面,实际演示等方式,引导学生大胆讨论,全班交流,从中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培养了学生认真观察、善于思考的习惯。

第2课时:大小、轻重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材第8—9页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通过熟悉的事物和自己的体验,了解大小的含义,感受物体的轻重,并能根据自己的生活经验和用天平表示的图,说出哪个物体轻,哪个物体重。

过程与方法:引导学生参与学习活动,亲自体验,感受物体的大小和轻重。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在利用生活经验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感受初步的数学思考和简单的推理。

教学准备:课件、天平、苹果、羽毛球、饮料和面包实物。 学习方式:观察讨论、亲自体验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设计意图 交流空间 情 出示两幅情景图,提问;观察画面,全班交通过观察情景 境 谁大?谁小?谁轻、谁流。 图,让学生初步创 重? 了解大小轻重设 的含义,使学生体会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探 (1) 教师拿出1个苹学生讨论交流。 关于轻重的内 究 与 体 验 实 践 与 应 用 果和1个羽毛球, 提问:谁轻?谁 重? 学生轮流用手掂苹2、让学生用手掂一掂,亲果和羽毛球。 自体验一下轻和重的感 觉。 3、教师拿出一听较小的饮 料和一个较大的面包。 学生猜测。 (1)猜一猜,谁轻?谁 重? 学生仔细观察,知道(2)把饮料和面包放在天饮料重面包轻。 平上。 学生轮流掂饮料和(3)让学生用手掂一掂。 面包的轻重。 4、出示两幅天平图。 提问: 学生观察图,交流自(1)你发现了什么?天平己的看法。 两端一样高,说明了什 么? (2)一个菠萝和一个梨,学生尝试推理,各抒哪个轻?哪个重? 已见。 (3)把一个菠萝和一个梨 放在天平上进行验证。 学生仔细观察天平两端,怎么样 ?讨论:说明什么?尝试简单推理验证。 完成“练一练”的内容 第1题:出示水果图,提学生看图回答问题。 问:西瓜、菠萝和桔子哪 个最大?哪个最小? 第2题:出示天平图:提全班交流 问:一双鞋和两个本哪个学生在书上做记号 重?一只鞋和一个本哪个 重?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 式给重的做记号。 第3题:出示两幅天平图,小组讨论,全班交提问:肥皂、牙膏和香波流。 谁最重?谁最轻? 请你给最重的涂红色,最 轻的涂黄色。 学生在书上涂色。 第4题:出示两幅图,提 容,学生原有的生活经验相对少一些,让学生经历猜一猜、掂一掂 ,然后在天平上看一看这一过程,充分重视了学生的亲自体验,为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创造了有利的空间。 通过引导学生观察提问、交流,培养了学生的简单推理能力。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做记号,充分体现了学习的自主性。 本题的两幅图反映的是同一件事,教师在指导学生看懂题目后,放手让学生在小组内讨问:图上的事物,你可以怎样比较?教师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 小组讨论,全班交流 论,然后在全班交流,充分体现了学生是课堂的主人这一理念。 鼓励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思考,并进行比较,不但巩固了所学知识,而且培养了学生的发散思维。

课题1:1至5的认识

班 级 姓 名 评 价

主备人 审核人 使用人 使用日期 教学思学习目标:1.使学生会用1~5各数表示物体的个数,知道1~5的数序,能认读 路 1~5各数,建立初步的数感。 (纠错 2.培养学生初步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栏) 3.体验与同伴互相交流学习的乐趣。 4.让学生感知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学习重点:1~5基数含义的理解。 学习难点: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初步学会写数字和建立数感。 学习过程: 一、从现实中抽象出数。 1.谈话:观察第14、15页主题图,你看到了什么?数一数有几个? 2.跟周围的小伙伴交流,同时教师到各组共同交流并指导。 3.学生汇报。 4.教师根据汇报情况把卡片1~5贴在黑板上进行认读,同时让学生找出自 己的数字卡片,并摆在桌子上。 二、反馈实践 1.老师说一个数字,你能用小棒表示出来吗?你还能用其他方式表示吗? 2.老师拿出3个苹果,你能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表示出和老师同样多的苹果 数吗? 3.同桌之间考一考。 三、感知数的顺序 1.逐次感知1~5的顺序。 学生先摆1个圆片,再摆1个是几?这个2是怎么得来的?(依次感知3、 4、5的来源。) 2.整体感知。出示点子图,请学生给它们5个排排队。 四、开放性活动 1.联系生活,丰富联想。 在日常生活中有哪些事物能用1~5表示?请学生列举生活中的事例。 (1)小组交流。(2)汇报。 2.猜数游戏。 提问:这个数比2大,可能是几?这个数比4小,可能是几?这个数比3大而且比5小,可能是几?只有这一种可能吗? 3.用你们桌子上的圆片、小棒、卡片等摆出你喜欢的图形,并跟你的同伴说说 分别用了几个学具。小组活动。 五、学习写数: 这些数你会写吗,谁愿意上来写一写? 你认为写的时候要注意些什么? 师示范,生学写。 六、小结:你学到了什么本领?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