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业的影响及实施对策
作者:周佩然
来源:《现代经济信息》2014年第21期
摘要:2006年1月1日《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暂行规定》在我国各大银行范围内试行。同年2月15日财政部正式确认并发布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体系。另外,财政部还颁布了《金融资产转移》、《套期保值》、《商业银行会计科目和会计报表》、《金融工具列报和披露》等多个关于金融工具业务的准则,这给银行业带来了很大的影响和冲击力。作为银行的运营部的工作人员,在负责制定本行的会计业务发展规划、会计结算、资金清算和现金业务等工作时,应该以财政部颁布的准则为依据,完善本行会计体系,健全规章制度,以确保结算业务稳健运行,防范操作风险。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在实施时必定会对银行业产生一定积极的影响,但是实施过程中未免还是会面临很多的障碍与问题。本文就以财政部颁布的相关的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为依据,对我行的影响进行分析,并提出相关对策,来推动我行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顺利过渡的实践。
关键词:金融工具会计准则;银行业;影响;实施对策
中图分类号:F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1-828X(2014)011-00-02 一、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业的影响
(一)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银行业会计处理方法上的影响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所涉及的内容包括整个会计过程,这对银行的会计核算方法、会计科目体系、核心账务系统等处理的方法带来巨大影响。 1.改变了公允价值的确定方法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要求公允价值要及时反映出银行资产与其负债的市场价值的动向,真实客观地反映银行业金融机构的财务状况、盈亏结果及风险管理信息等。公允价值随市场经济的发展而产生,所以,它必须在完全活跃的市场经济下取得,因为活跃市场下的公开报价才是确定公允价值的最佳依据。但实际上,目前我国的金融市场发展尚未成熟,没有达到发达程度且规范性程度低,即使部分金融工具有类似的活跃市场,也因为缺乏一定的深度和广度而使其价格信息很难反映真实的公允价值。对没有活跃市场的金融工具来讲,该公允价值是需要寻求于估价技术的帮助来确定。但是,现今我国仅有少数银行有运用估值技术的能力,而且用估值技术来获得公允价值会一定程度上增加银行操作的成本。应用估值技术是需要估值计量模型的,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它需要较长的时间序列数据为依据,且确定模型时,要考虑到金融工具的利率及汇率等一些风险,估值技术的应用需要可靠的估值计量模型‚而模型的确定需要考虑金融工具的利率、汇率等风险‚还要依赖于现金流量折现法及期权定价模型这些都是需要从事银行管理人员的职业判断与专业能力。目前情况下,我国的银行公司治理依然存在许许多多的缺陷,一些监督和惩罚机制还不完善,所以这些因素对公允价值的可靠性有很大的影响。 2.改变了金融资产减值处理的确定方法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银行的金融资产减值处理办法有两个方面的要求:第一是减值准备计提技术的变更。在以摊余成本计量的金融资产减值时,应该把金融资产的账面价值调整记录到未来现金流量的现值,然后把减记的金额确定成资产减值的损失,并记录到当期损益当中。这一规定要求银行在进行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时候可以采用未来现金流量的折现法。这必然意味着银行在提取贷款损失准备的计量提取贷款损失的准备的方式发生了很大的变化。当然,这种未来现金流量折现法能够提供更为准确的信息,也可以真实地反映出贷款的市场价值,减弱人为对减值准备提取额的影响因素,这样可以使银行的收益管理空间缩小。第二是随着金融资产减值的判断标准一步步提高,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要求其必须具备客观事实的证据以表明金融资产发生的损失,这样才能确定金融资产发生了减值。这里面所指的客观事实证据是在某项金融资产开始确认后实际发生的,并对其金融资产的未来现金产生巨大影响的,且能够对这一影响做可靠计量的事项。 但是,目前所行使的制度要遵守审慎性的原则,这就要求企业对预计的资产损失计提减值有所准备,二不需要客观事实的根据。 3.影响了所得税的计算方法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有规定,一是在以公允价值计量与其变动要记录到当期损益中的金融资产或负债里,即使它发生任何的变化所产生的损益都应记录到当期损益。二是出售的金融资产的公允价值在发生变化时所得的损益,除了减值损失和外币货币性金融资产所获得的汇兑损益,其他都应该记录到所有者的权益中,在其金融资产最终确认时转入当期损益。因为我国的税法不许确认任何的不确定性的收入和费用,这会使会计利润和应税利润不同,故此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对预计损益的确认必定会引起应纳税所得额的调整。 (二)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银行业的经营模式上的影响 1.改变了银行业的经营模式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改变了银行传统的资产负债确认、计量及损益等核算方法,这不仅对银行资本计算贷款损失准备计提的要求给以巨大的影响力,而且也影响了银行的资本充足度和贷款损失准备充足度,为了应监督管理的要求,银行需要调整其资本、负债和资产,进而改变银行的经营模式。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一定程度上遏制了银行经营的短期化行为,这也在一定程度上对银行的非理性扩张起到了约束作用,对银行的稳健经营非常有利。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影响了银行业的风险管理
在我行与其他银行的竞争力上来讲,加强银行的风险管理是促进银行规范化经营是关键。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规定各种工具的应用和风险披露必须提供真实信息,进行有效的风险识别与分析,从而建立起准确的风险管理模型的服务。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实施是有助于促提高我国银行的风险管理能力的。当然,金融衍生工具有两面性,运用得当可以为银行带来巨额收益,如果风险管理不当,必将会使银行产生重大损失,甚至破产。金融工具会计准则要求银行将衍生金融工具纳入表内核算,并且要在损益表中反映公允价值的变化,这使得金融工具暗含的风险变得浮出水面,以上都需要银行把握时机提高预防风险的管理水平。 二、应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影响的策略
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执行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系统工程,银行必须实施一系列完备的应对措施,才能在走在各大银行的面前并顺利过渡到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上。 1.改变现有账务核算体系的相关内容
银行在实施金融工具会计准则时,新内容很大程度上影响着原有的会计科目报表体系,如:表外科目表内化的趋势;衍生金融工具会计核算制度体系的建立;金融资产四分类法、金融负债两分类法对原有核算科目的影响等。同时,由于市场风险的可能降临,公允价值计量衍生金融工具则会引起银行资产负债规模随着公允价值的变化而发生变化,会计信息的使用者也可能会被误导。这都需要银行对原来的核心系统相关会计科目与核算内容做出对应的调整。 2.建立和完善风险管理机制
我们所讲的风险管理即风险识别、风险分析及风险规避。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是基础。而银行能够掌握真实的业务信息是风险识别与风险分析的保障。为尽量降低银行的经营管理风险,银行必须要制定出金融风险管理的目标和实施的策略。为此银行应当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来建立起并完善风险的管理机制。风险管理机制包括五个方面:风险评估机制、风险报告机制、风险预警机制、风险分析机制和风险识别机制。银行应该从这几个方面建立和完善银行的风险管理体制。
3.加强对从业人员的培训和学习
从事会计工作的员工的职业素质和对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熟练程度在一定程度上决定着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顺利实施。所以,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在对银行会计核算带来变化时,也带给会计人员巨大的挑战。故此,银行要加强相关金融工具准则的充分理解并且在实际运用中的培训,能够使会计专员能快速掌握金融工具会计准则的精髓,缩短其过渡期。在对员工对新准则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培训的时候,不能仅限于财会专业方面,要展开全面的多方位的培训。提升会计专员对相关准则透彻地理解,加强实践方面和实务操作的培训等对推进相关会计准则的实施有重要意义。 4.完善内部管理机制,开展同业间交流合作
我国是社会主义下的市场经济,到目前,金融市场依然不够活跃,利率和汇率也未完全市场化。公允价值能够直接获取,而是依赖于银行内部使用的估值技术来确定,这在一定程度上会影响了公允价值的准确性。在金融资产公允价值的变动值记录到当期损益时,可能会出现人为的因素这就增加了财务数据的波动性。而且,在金融衍生工具交易时,它的投机性易使内部人员产生投机行为,带来经营管理上的风险。因此,完善银行内部的治理机制是股东大会、董事会和监事会相互制衡,各司其职的关键所在。从各大银行的发展来看,积极开展同业之间的交流,了解同业先行者在实施会计准则方面的策略和方法,以提高本行在业界的发展前途与地位。
三、结束语
总而言之,在金融工具会计准则下,银行在实施该准则时,会是一项复杂而艰巨的任务,所以,要在各个层面来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建立健全预防和应对风险的管理机制,转变经营的理念和方式,完善银行内部管理机制。但是,我们要坚信,金融工具会计准则必定会是银行全面可持续发展的保障。 参考文献:
[1]胡晓云.企业会计准则第22号——金融工具确认和计量》对我国银行业的影响及对策[J].金融会计,2007(04).
[2]胡婕,张茂.新企业会计准则体系的特征及其对银行业的影响》[J];金融论坛,2007(05).
[3]杜骥.公允价值的应用影响研究[D].华东师范大学,200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