任荣军
【摘 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银黄胶囊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高效液相色谱法( HPLC)。方法:色谱柱为Symme-tryR-C18(250 mm×4.6 mm,5μm);流动相为甲醇-0.1豫磷酸溶液梯度洗脱,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8 nm,柱温为30益。结果:绿原酸在进样量0.2174~2.174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越0.9998)(n越5),平均回收率为99.26豫(n越6),RSD为0.56豫;黄芩苷在进样量0.8076~8.0760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r越0.9999)(n越5),平均回收率为98.43豫(n越6),RSD为1.07豫。结论:该含量测定方法简单可行,重复性好,为有效控制银黄胶囊的质量提供依据。
【期刊名称】《临床医药实践》 【年(卷),期】2016(025)005 【总页数】4页(P359-361,362)
【关键词】银黄胶囊;高效液相色谱法;绿原酸;黄芩苷 【作 者】任荣军
【作者单位】岳阳市食品药品检验所,湖南岳阳 414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927
银黄胶囊是由金银花提取物与黄芩提取物组成的复方制剂,有清热、解毒之功效,主要用于急、慢性扁桃体炎,急、慢性咽喉炎,上呼吸道感染等症的治疗。现行版的中国药典收载的剂型有银黄口服液、银黄颗粒,均采用反相高效液相色谱(RP-HPLC)对有效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分别进行测定[1]。银黄胶囊收载于《中药部颁药品标准》中,但标准中无主要成分的含量测定。为了能有效控制银黄胶囊的质量,笔者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HPLC)对同时测定银黄胶囊中主要成分绿原酸和黄芩苷进行了方法研究。报告如下。 1.1 仪器
Waters 2695e/2489高效液相色谱仪;电子分析天平(梅特勒-托利多仪器上海有限公司);超声波清洗机(宁波新芝生物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1.2 试药
绿原酸对照品(110753-201314,纯度为96.6%)、黄芩苷(110715-201016,纯度94.0%)均购自中国食品药品检定研究院;银黄胶囊(A厂家,批号为20151012;B厂家,批号为150806;C厂家,批号为20150911);甲醇(色谱纯);水为超纯水;其余化学试剂均为分析纯。 2.1 色谱条件
色谱柱:SymmetryR-C18(250mm×4.6mm,5 μm);流动相:甲醇(A)-0.1%磷酸溶液(B),梯度洗脱(0~12 min,A 10%→45%;12~30 min,A 45%;30~35 min,A 10%);流速为1.0 mL/min,检测波长为318 nm,柱温为30 ℃;进样量10 μL。 2.2 溶液的制备
混合对照品溶液的制备:取绿原酸、黄芩苷对照品适量,置棕色容量瓶中,加稀乙醇制成每1 mL含绿原酸0.108 7 mg,黄芩苷0.403 8 mg的混合溶液,即得。供试品溶液的制备:取本品装量差异项下的内容物,混匀,取约0.2 g,精密称定,
置50 mL棕色量瓶中,加稀乙醇30 mL,超声处理(250 W,40 kHz)15 min,放冷,用稀乙醇定容至刻度,摇匀,即得。阴性样品溶液的制备:按处方比例及生产制备工艺,自制不含金银花、黄芩提取物的空白样品,按“样品溶液的制备”项下制备阴性对照溶液。 2.3 专属性试验
取对照品混合溶液、供试品溶液与阴性样品溶液各10 μL按“2.1”项色谱条件测定记录色谱图,阴性样品无干扰,色谱图(见图1~图3)。 2.4 线性关系考察
分别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绿原酸0.108 7 mg/mL、黄芩苷
0.403 8 mg/mL)2 μL,5 μL,10 μL,15 μL,2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其峰面积积分值,以峰面积为纵坐标,以进样量为横坐标,绘制标准曲线,绿原酸回归方程为A=830.92C+193 753,R=0.999 8;黄芩苷回归方程为
A=10 087.11C-613 446.41,R=0.999 9。结果表明:绿原酸在进样量0.217 4~2.174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黄芩苷在进样量0.807 6~8.076 0 μg范围内与峰面积线性关系良好。 2.5 精密度试验
精密吸取混合对照品溶液,按“2.1”项色谱条件重复进样6次,每次10 μL,绿原酸、黄芩苷峰面积平均值RSD分别为0.2%和0.4%,表明仪器精密度良好。 2.6 稳定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供试品(A厂家,20151012)按照“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分别于0,2,4,8,12,24 h精密吸取10 μL,注入液相色谱仪测定,结果绿原酸、黄芩苷峰面积RSD分别为1.8%和0.9%,结果表明供试品溶液稳定性良好。 2.7 重复性试验
精密称取同一批号(A厂家,批号:20151012)样品6份,按“2.2”项下方法制备
供试品溶液依法测定,绿原酸平均含量为19.2 mg/g,RSD为0.3%;黄芩苷平均含量为114.0 mg/g,RSD为0.1%。 2.8 回收率试验
称取已知含量的同一批号(A厂家,批号:20151012)银黄胶囊样品(绿原酸19.2 mg/g、黄芩苷114.0 mg/g)约0.1 g,精密称定,分别精密加入混合对照品溶液(绿原酸1.001 mg/mL、黄芩苷5.462 mg/mL)2 mL,水浴蒸干,再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测定,计算回收率,结果见表1。 2.9 样品测定
分别取3个不同厂家的本品按“2.2”项下方法制备供试品溶液,精密量取供试品溶液及混合对照品溶液各10μL,注入高效液相色谱仪,按外标法以峰面积计算绿原酸、黄芩苷的含量,结果见表2。 3.1 检测波长的选择
现行药典中测定金银花中绿原酸的含量检测波长为327 nm,测定黄芩中黄芩苷的含量检测波长为280 nm[1]。笔者采用DAD检测器对银黄胶囊的样品进行紫外波长扫描(见图4,图5),在200~400 nm范围内,绿原酸在约326 nm、黄芩苷在约276 nm和318 nm波长处有最大吸收,综合考虑到样品中绿原酸的含量远低于黄芩苷含量,为提高绿原酸与黄芩苷的检测灵敏度,同时减少对黄芩苷的检测干扰,在参考文献的基础上[2],选择318 nm处作为同时检测绿原酸和黄芩苷的检测波长。 3.2 流动相的选择
流动相的选择在参考文献[2-6]的基础上,考察了甲醇-水、甲醇-磷酸盐缓冲液、甲醇-0.1%磷酸溶液及乙腈-0.1%磷酸溶液等几种,通过观察比较供试品溶液中主峰峰形、分离度、理论塔板数等评价参数确定流动相的组成,选择甲醇-0.1%磷酸溶液作为流动相,但在实验中发现采用等度模式分离绿原酸主峰及其相邻的杂质峰
分离度不理想,故采用梯度洗脱,结果绿原酸及其杂质峰分离度良好,黄芩苷主峰峰形也好,检测时间短,故确定其作为该色谱的分析条件。 3.3 供试品溶液的制备
查阅文献可知[6],绿原酸易溶于甲醇、乙醇等有机溶剂,黄芩苷极性强,较难溶解在纯乙醇中,考虑试剂的环保性和溶解性,故选择醇和水的混合溶液作溶剂。试验考察比较了50%乙醇、稀乙醇及70%乙醇作为提取溶剂,结果以稀乙醇为提取溶剂时,超声处理15 min,绿原酸和黄芩苷提取基本完全,且总提取效率稍优于其他两种溶剂,故选择稀乙醇作为提取溶剂制备供试品溶液。笔者在实验过程中,发现绿原酸溶液对光极不稳定,易分解,故本实验操作宜在避光条件下进行,同时宜采用棕色容量瓶制备绿原酸对照品溶液及供试品溶液。
本文采用HPLC法同时检测银黄胶囊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该方法简便快速、准确可靠,可有效地控制银黄胶囊的质量。
【相关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一部)[M].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10:205;283;1082-1084.1〛
[2]刘永利,李冬梅,冯丽,等.RP-HPLC同时测定银黄胶囊中绿原酸与黄芩苷含量[J].中成药,2006,28(8):1142-1143.1〛
[3]谷俊峰,徐大明.银黄胶囊中绿原酸和黄芩苷的含量测定[J].中国药业,2005,14(5):40-41.1〛 [4]潘馨.高效液相法测定银黄胶囊中绿原酸及黄芩苷的含量[J].中国现代应用药学杂志,2003,20(6):493-494.1〛
[5]刘冰,王蓉华,徐永波.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胶囊中绿原酸、黄芩苷含量[J].中国药事,2006,20(5):303.1〛
[6]徐玫,袁琦,赵辉,等.HPLC法同时测定银黄胶囊中黄芩苷和绿原酸含量的条件考察[J].河南大学学报(医学版),2011,30(3):165-169.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