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公有制经济,从狭义上讲,我们习惯上把个体、私营、独资为代表的活动称为非公有制经济。从广义上讲,所谓非公有制经济泛指一个地区范围内各类集体公有制经济、合作经济、股份制经济、个体私营经济、外资经济等经济组织和自然人经济活动的总称。非公有制经济主要包括三大类:第一类是个体经济、第二类是私营经济企业,包括个人独资企业、合伙企业、私营有限责任公司、私营股份有限公司、私人控股的股份有限公司;第三类是外商投资企业和港澳台投资公司。 在县委、县政府关于开展“百企联村”活动的意见,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推动农业化进程和扶贫开发中的重要作用,动员吸引更多企业投身新农村建设,在建设新农村的热潮中,非公有制经济成为新农村建设的一支重要力量。为此,我会深入企业认真听取非公有制经济人士的意见、建议,认真探讨就如何充分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开展探索。
一、目前,我县非公有制经济参与新农村建设的“三种模式”
(一) 产业拉动模式。拉岜村山大沟深、交通不便,从镇政府通往村委的仅有一条宽不足3米的生产便道,因是泥路,路面窄且路基不劳固,通常是晴通雨不通,一到雨季路面泥泞坑洼不断,经济落后,整个村子人心涣散,村“两委”班子常年瘫痪。而如今,笔直宽敞的水泥路穿村而过,整洁明亮的新居,基础设施一应俱全,家家户户用上了干净、环保的沼气和太阳能热水器。这一切都要感谢政府的正确引导,引导农户大力发展特色优势水果产业,初步建成了以樟江沿线乡镇XX镇拉岜村、XX镇扒烂村、XX乡高桥村为主的近2万亩樟江蜜柚特色果林示范基地,建设了占地近10亩的农村水果集中销售点。由于产品实现了规模化发展,加上利用网络大力宣传促销,仅拉岜村就有樟江蜜柚林3500亩,预计今年可收入260万元,人均种果收入2500元以上。经过多年的持续奋斗,拉岜村旧貌换新颜,走出了一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
村的新道路。
(二)项目带动模式。广西南华集团总经理XX,在集团实力不断壮大的同时,致富思源,回馈社会,集团公司依托自身资金、信息、管理等优势,为我县引进了糖蔗新品种,聘请种蔗能手全程指导村民种植,在短短1年的时间里,我县种蔗群众通过向民营企业家借“脑”,导入先进种植理念,解放了落后思想,提高了种蔗积极性,走出了一条“引科技、创品牌、奔小康”的新农村建设新模式。
(三)合作开发模式。荔波县多数乡镇村庄下面埋藏着丰富的煤炭资源,我县通过市场运作的方法,把资源的整合同新农村建设结合起来,使煤炭资源从压覆状态解放出来,这种通过资源的资本化运作模式实现“以工补农,以工促农”,让群众在资源开发中得到了实惠。贵州XX农业综合开发有限公司在XX乡水利村流转1000多亩的土地开发茶场基地,搞农业生态科技园工程;贵州XX实业有限责任公司建养殖场,高效推动农业示范;荔波XX食业公司成立绿色食品加工,生态观光区等;实现了以工业化理念指导农业、以工业化思路经营农业、以工业化技术改造农业,涉及7个自然村、惠及群众1000余人,使农村土地、劳动力、资本、技术等要素得到优化配置,这种建设和谐富裕新农村的思路,拓展农业功能,能够实现农产品转化增值,增加农民就业机会,促进农民增收,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三种模式的成功首先在于非公有制经济开拓进取的创业精神,没有他们创业的成功,没有自身实力的提升,反哺农业就是一句空话;其次是非公有制经济回报社会的奉献精神,没有这种精神,有再多的钱也不会拿出来。在这些精神的带动下,更多的非公有制经济将会积极投身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当中,更多的服务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创新模式也将会不断出现。
二、非公有制经济服务新农村建设面临的主要问题。 由于非公有制经济人士内部构成复杂,素质参差不齐,在其发展壮
大过程中还存在着一些问题。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利益诉求渠道不宽。由于非公经济的利益需求不断增多,期望通过一定的途径来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一些综合素质较高、经济实力较强的非公经济人士要求在人大、政协和有关社会团体中作政治安排,实现其参政议政的愿望,但由于目前沟通诉求渠道还不够宽畅,一定程度上挫伤了其参与新农村建设的积极性。二是社会流动性比较大。非公经济人士分布遍及多个行业和领域,由于主客观原因,在整个社会结构中不断流动,呈现出较大的流动性、复杂性和不稳定性,难以集中发挥其优势作用。 三、对非公经济人士健康成长的几点思考
根据非公经济人士多层次、宽覆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必须加强与非公经济人士的联系和沟通,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过程中,因地制宜,建章立制,为其服务新农村建设各项工作提供制度保障。 一要建立定期座谈制度。政府及职能部门要定期与非公经济代表人士进行座谈,及时向他们通报党和国家的大政方针,介绍本地改革开放、经济建设的有关情况,听取他们的意见和建议。
二要建立服务制度。非公经济人士在从事经营活动过程中,经常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和困难,需要有关部门协调化解,因此要责无旁贷地深入非公经济成员中间去,了解他们的困难,为他们在市场准入、融资、政府奖励和社会资助等方面提供帮助,千方百计维护他们的合法权益,保护他们的积极性、创造性。
三要把握队伍培养环节,将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培养选拔纳入党外代表人士队伍建设的总体规划。根据非公经济的实际情况,选出有代表性、有影响的代表人士,培养一支数量充足、有较高政治素质、有较深专业造诣、有较大社会贡献、有较强参政议政能力的新的非公经济代表人士队伍。
四要着力推进非公经济代表人士的教育和培养,引导他们致富思源、服务社会,富而思进,促进和谐,帮助他们学习先进的经营理念和
有关知识,拓宽视野,提高政策理论水平,增强企业参与激烈的国际、国内市场竞争的能力。
五要积极拓宽非公经济人士参政议政的渠道。通过举办各类研讨班、不定期组织到外地参加学习班,将拥护党的领导、有较大影响、有一定参政议政能力的代表人士作为培养对象,有组织、有计划、有目的地加强思想教育和政治引导。组织他们参与民主政治的实践,通过多种形式和渠道参政议政、建言献策,以提高他们的社会地位和知名度。 六要通过广泛宣传他们对经济社会发展做出的重要贡献,宣传非公有制经济在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地位、作用,宣传优秀非公企业、代表人士、企业家、企业产品和企业形象,帮助非公有制经济人士自觉履行义利兼顾、扶贫济困的社会责任,树立良好的社会形象,扩大他们的社会影响,为他们的发展壮大营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氛围。
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如何发挥非公有制经济在新农村建设中的作用更是一个全新的课题,必须统一思想,创优环境,广辟途径,挖掘潜力,营造政府引导、农民为主、企业参与的发展氛围,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的建设步伐。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