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来源:爱go旅游网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青少年学生法制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思考

作者:李德俭

来源:《中学教学参考·文综版》2010年第08期

青少年是祖国的未来,民族的希望。加强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预防和减少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维护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保障青少年的健康成长,关系到国家的长治久安,社会的发展和民族的兴衰。为此,随着国家普法的不断深入,各级政府一直坚持把青少年作为普法的重点对象之一,通过不间断的宣传教育,广大青少年学生的法律素质有了很大的提高。但在具体的教育过程中,仍存在着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作为一名教育工作者,笔者对青少年法制宣传教育存在的主要问题有一定的感触。下面,笔者试从学校工作体会出发,谈谈自己的看法。

一、当前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一)学校的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

青少年都要接受九年制义务教育,有的还要升入高中、大学进行学习。所以青少年的成长主要是在学校受全面的素质教育,这就决定了学校是青少年进行法制教育的主渠道和主阵地。然而,目前有的学校法制教育还存在着一些误区:一是“重智育,轻德育”,政治敏锐性不强,对当前抓好青少年思想教育和法制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认识不足。有的学校虽然开设了法制课,但有名无实,常常为了抓主课,法制教育课被堂而皇之地占用;有的学校片面追求升学率,根本不重视法制教育课,只是被动配合有关单位,象征性地开展一两次法制教育活动;还有的学校干脆就不开设法制教育课。二是对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方式、方法简单化,生硬灌输,学生难于接受,教育效果不大;三是对当前青少年学生思想动态把握不准,分析不够,未能及时帮助他们解决各种心理障碍,消除心理疾病,青少年学生心理健康教育有待进一步提高。 (二)缺陷的家庭环境制约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效果

面对青少年犯罪比例不断攀升,一些家长往往把责任推给社会和学校。笔者认为,缺陷的家庭环境是一个关键的问题。不良家庭环境,往往是引发青少年犯罪的一个重要原因。一是家庭破碎,青少年缺乏父爱和母爱。目前离婚率有不断上升的趋势,父母离异对孩子造成不可避免的心理伤害,使他们孤独、自卑、怨恨,这些不良情绪导致有些孩子形成难以矫治的人格障碍,这就很容易被坏人引诱、教唆犯罪。二是家教方式错误。一些家长在生活上给孩子以无微不至的关怀呵护,过分溺爱,不管是否合理,对孩子的任何要求都设法予以满足。这种“溺爱型”的家庭教育往往使孩子养成好逸恶劳、贪图享受、自私自利、专横霸道的恶习。一些家长望子成龙、望女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成凤心切,对孩子期望值很高,只重视对孩子的智力教育,而忽视对其德育的培养,一旦预期得不到满足,孩子就可能从此走上歧途。有的父母忙于自己的工作,而未履行法定监护教育子女的义务,不关心孩子的道德培养、心理健康和精神需要。三是家长有不良行为,有的父母不学法,不懂法,不守法,不务正业,酗酒、赌博、行为不检点乃至违法犯罪。近朱者赤,近墨者黑,涉世不深的未成年子女识别能力差、模仿能力强、意志薄弱,不难想象,不学法、不知法、不懂法,染有某种恶习的父母,是不可能做好子女的法制教育的。 (三)青少年成长转型期出现法制教育盲区

小学四、五年级至初中三年级间,高中毕业后暂时不上学这些时期,是青少年成长的转型期,在此期间,随着家长对孩子自立能力的逐步认可,对孩子的管理逐渐放松。摆脱了家长束缚的孩子们顿感轻松无比,放学多玩一会儿再回家的事时有发生,有的干脆就向家长们撒谎。特别是上了初三后,学习成绩不好的孩子的家长也放弃了对其的学习教育,而此时的孩子们正处在青春发育期,不仅与家长老师沟通少,而且好奇心大,自我约束能力差,便成了网吧、游戏厅等游乐场所的常客。

(四)不良的社会环境淡化青少年法制教育的效果

当前,星罗密布的歌舞厅、游戏厅、网吧充斥着青少年生活的环境,这些众多的不适合青少年的娱乐场所,迎合了青少年追求新鲜、寻求刺激的需要,导致相当一部分青少年在闲暇时间迷恋于歌舞厅、游戏厅、网吧,尤其是校园周围出现的“黄、赌、毒”问题,严重腐蚀着学生的身心健康。而法制橱窗、板报等法制教育阵地形同虚设,难以对青少年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产生正确的影响。

(五)对青少年的法制宣传教育因陈守旧

当前的青少年多为独生子女,自小在家人的呵护下长大,导致他们性格上的脆弱、敏感、依赖性强、承受力差,而目前法制教育在方式和内容上过于成人化,没有因人施教,既忽视了青少年的心理特点,又忽视了青少年的承受能力。时间久了,青少年对这种教育方式产生了厌倦情绪和逆反心理,出现了青少年学法而不懂法,学法而不用法的怪现象,致使青少年的法制教育效果事倍功半。

(六)青少年法制教育尚没有真正形成合力。当前,社会各界都认识到了抓青少年法制教育的重要性,也能够根据各自的特点开展了一些法制教育活动,但由于受主客观条件的限制,这些法制教育活动往往是一家唱独角戏,各管各的。学校教育、家庭教育、社会教育没有做到有机配合,制约着青少年法制教育向纵深发展。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二、改进和加强青少年法制教育工作的途径和方法

(一)加强学校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

学校教育是青少年接受教育的主阵地,抓住了这个主阵地,也就抓住了青少年接受法制教育的重要环节,实现以点带面,牵一发而动全身的教育效果。在这个过程中,根据学校的特点,可以采取以下途径和方法。

1.以课堂教学为主渠道。法制教育入课堂,这也是实施全面素质教育的要求。充分利用思想品德课、班会课、早会课、国旗下的讲话等引导学生学法。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尽量做到讲解通俗、具体生动,以激发学生的学法积极性。

2.渗透到各学科教学中。恰到好处的渗透点拨教育,既不增加课时,又可开拓学生的知识面,是任何形式的教育所不能替代的。可结合语文、数学、历史、地理和音乐、美术等课程,挖掘学科教学的普法因素,找准切入点,寓普法教育于日常教学之中。如:语文课上教《卖火柴的小女孩》时,可结合宣传我国的《未成年人保护法》。常识课教学中可导入保护水源、保护珍贵动植物的法律规定等。当然学科的渗透要根据学科的特点,不可牵强附会,应自然贴切。 3.寓教于少先队、共青团活动中。少先队、共青团活动形式多样,丰富多彩,深受少年儿童和青年朋友的喜爱。在团队活动中融入法律知识,寓教于乐可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如生动活泼的主题队会、载歌载舞的文艺演出、拓宽视野的辅导报告、充满竞争的知识竞赛、丰富知识的读书读报活动,让学生在生动活泼的活动中,得到具体、生动、形象的教育,并愉快、主动地接受教育。

4.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社会是所大学校,生活是本活教材,参加社会实践,是接受法制教育的又一良好途径。如:组织学生参观劳教戒毒场所、听取失足青少年的“现身说法”。在社会实践中,学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应有的放矢地进行答疑解惑,如:路遇歹徒应如何自我保护,当家长参加赌博时应该怎么办等,学生不仅懂得了法就在生活中,生活中处处都有法,而且接受了活生生的法律教育,进而自觉地学法、守法、护法。 (二)重视家庭的法制教育作用

1.家长注意提高素质。父母是家庭生活的主导,是子女的启蒙老师。因此,父母自身思想文化素质、道德品质修养和法律素质的高低,对子女直接起着潜移默化的作用。要注意建立父母、子女互相学习的家庭环境。在孩子面前,家长不再是一成不变的权威,家长需要学习,需要和孩子一起成长。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2.家长要掌握科学的教育方法。家长不仅要有疼爱子女的性情、望子成龙的愿望,也应当有科学的教育方法。对子女既要有注重成绩的心理倾向,也应当注意防止社会上的不良习气对子女的侵袭,应进行德、智、体、美、劳的全面教育,包括法律素质的教育。

3.家长应增强对子女的法律保护意识,提高预防未成年人违法犯罪的责任感。不少案例表明,未成年人被伤害,或者走上违法犯罪道路,在一定程度上与父母的保护、防范意识不强有关。 (三)组织、协调有关部门及社会力量齐抓共管,营造青少年法制教育的良好社会氛围 法制教育是一项社会系统工程,需要社会各方面的配合参与,发挥各自的优势,努力营造一个学法、守法、护法的社会环境。

1.强化社区依法治理,帮教社会闲散青少年。社区居(村)委会要采取行之有效的方式帮教有不良行为的青少年,积极协助有关部门落实对刑满释放、解除劳教青少年的安置帮教工作,尽快形成严密有效的安置帮教网络系统,预防和减少青少年重新犯罪。对已完成义务教育的青少年,劳动保障、税务等部门和职业教育机构应积极采取措施,进一步加强对大学毕业生、初高中毕业生以及踏上社会的青少年的职业培训,给予相应的政策优惠和扶持,为其参与市场竞争、就业上岗创造条件。

2.加强文化娱乐场所管理,保证学生有一个安静、和谐、健康、安全的成长环境。打击危害学校秩序、侵害在校青少年学生的各种违法犯罪活动,清理学校周边所存在着的不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的丑恶现象,使其成为对在校青少年法制教育取得良好效果的保证。而这项工作本身就需要各有关部门的密切配合,动员和依靠社会力量,同公安、文化、工商行政管理等部门,彻底整治学校周边环境,努力为青少年健康成长创造良好的文化氛围。学校、相关部门都要积极组织青少年开展“告别网吧”、“不让毒品进我家”等活动,增强青少年对社会不良现象的免疫力。 3.及时妥善办理涉及未成年人权益的案件。各级公安、检察院、法院在办理未成年人刑事案件时,要坚持“教育、感化、挽救”的方针,设立专门机构或指定专人办理,制定和完善相应的工作制度,切实保障未成年人的合法权益。各有关部门、研究机构要结合青少年的生理、心理特点,研究青少年违法犯罪的原因、特点及对策,以便有的放矢地做好对青少年的法制教育,从而有效地预防青少年学生的犯罪。 (责任编辑 袁 妮)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