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容概要:本文正如题目所言那样,主要就秦二世与隋炀帝为夺嫡而做的准备进行比较。
关键词:秦二世、隋炀帝、夺嫡
秦和隋有很多相同之处,都是短命王朝,第二带皇帝都是二子。二世和炀帝为什么能够以二子的身份登上帝位呢?这是有许多原因的。 首先,他们都得宠于皇帝,是皇帝的爱子,自然就为他们夺权提供了条件。“晋王广美姿仪,性敏慧,沉深严重,好学,善嘱文,敬接朝土,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①“上美姿仪,少敏慧,高祖及后于诸子之中特所钟爱。”②秦始皇本纪中关于沙丘之行的记载也透露了胡亥受宠。“三十七年,十月祭丑,始皇出游,左丞相斯从,右丞相去疾守,少子胡亥爱慕请从。”③陪侍始皇左右,这无疑是沙丘之变中胡亥崛起的一个重要原因。
其次,他们都建立了自己的势力,有自己的夺嫡班底,能够与太子对抗,宦官赵高是二世夺嫡班底中的核心人物,沙丘之行中,始皇病危,驾崩之时,是他给二世胡亥指明道路,同时也努力铺平这条道路。他利用阴谋权势劝说李斯使其与之同流,隐瞒始皇驾崩的事实。他如此劝说李斯说:“(始皇)所赐长子书及符玺皆在胡亥所,定太子在君侯与高之口耳,胡亥‘兹仁笃厚可以为嗣’,并说“君听臣之计,即长有封侯,世世称孤,必有乔松之寿,孔墨之智。今将此而不从,祸及子孙,足以为寒心。”④面对威逼利诱,李斯低头了,隐瞒皇帝驾崩的事实,秘不发丧,同时篡改遗诏,赐公子扶苏、大将蒙恬死罪,一直到“行从道,至咸阳,发丧,太子胡亥袭为二世皇帝。”⑤而晋王杨广任用心腹宇文述,张衡等人决定通过文帝最信任的大臣杨素来实施夺嫡计划。于是有宇文述出面假装输钱给杨素弟约,然后向约说明真相,并且动之以利,提出一旦废立成功,杨素就成了将来朝廷的领袖人物,可以长保富贵,杨素接受了这样的条件,成为夺嫡班底的一员大将,并且积极行动起来,如“入侍寝,微称‘晋王孝悌恭俭,有类至尊’用此揣后意。”⑥知道皇后的意思后,因盛言太子不才,之后又诋毁太子说:“勇怨望,恐有他变,愿深防察。”⑦与此同时广又令夺嫡班底中的“督王府军事姑藏段达私赂东宫幸臣姬威,上书诬告太子。”
然而在夺嫡计划中,主客观条件杨广都要略胜胡亥一筹,表现在,其一,胡亥夺嫡主要是赵高怂恿的,并不是一开始就有夺嫡之心的,在夺嫡过程中没有主见,受赵高摆布,始皇病危时,赵高对胡亥说:“上崩,无诏封于诸子而独赐长子书,长子即位立为皇帝,而子无尺寸之地,为之奈何?”还说:“古今天下之权,存在于高及丞相耳。愿子图之,且夫臣人与见臣于人,制人与见制于人,岂可同日道哉。”胡亥犹豫不决,不敢贸然行事,赵高又进一步鼓动道“大行不小谨,盛德不辞让,顾小而忘大,后必有害,狐疑犹豫,后必有悔。断而敢行,鬼神避之,后有成功,愿子遂之!”⑧这之后胡亥权衡利弊,比较得失才决定夺嫡的。而晋王杨广功于心计,早有预谋,他为了获得权势,伪饰自己的言行,以获得人民的支持。如“上犹自矫饰,当时称为仁孝,尝观猎遇雨,左右进油衣,上曰:”士卒皆沾湿,我独衣此乎,乃命持去。”⑨又及“陈平,执陈湘州刺史施文庆,散骑常侍沈客卿,市命杨慧朗,刑法监徐析,尚书督命史暨慧,以其邪位有害于民斩于右阙下,以谢三吴。于是封府库,资财无所取,天下称贤。”⑩以来获得民心,拉拢群众。“高祖密令善相者来好遍视
诸子,和曰:“晋王眉上双骨隆起,贵不可言”11这既说明文帝迷信,但又说明此时杨广得到民众的支持,民心所向。
同时,他善于察言观色,取媚于后,避免像太子那样率意恣行,疏远原配。“晋王弥自矫饰,唯与萧妃独处,后庭有子皆不育,后由是数称广贤。”12 得到后的支持的同时,他更看到废嫡大权由文帝牢牢把持,于是装模作样,竭力讨好,“上与后尝幸其第,广悉屏美姬于别室。唯留老丑者,衣以缦彩,给事左右,屏帐改用缣素;故绝乐器之弦,不令拂去尘埃,上见之,以为不好声色,还宫,以语待臣,意甚喜,侍臣皆称庆,由是爱之特异诸子。”13“高祖幸上所居第,见乐器弦多断绝,又多尘埃,若不用者,以为不好声色,善之。”14这两段出自不同的史料,但大抵记的是同一件事,说明了杨广矫行,投皇上之所好,取得了积极效果。
在取媚于皇上及皇后的同时,还拉拢皇上及皇后的侍臣婢仆,这样既显示了对皇上及皇后的尊敬,同时也利用他们为其做眼线以达到及时了解皇帝与皇后的思想动态以调整其措施的目的,而且也可以利用他们在皇帝周围制造有利的舆论。
其二。在诸多史料中,除沙丘之变时,胡亥假传诏书赐扶苏,蒙恬死罪,就很少看到其他有关胡亥陷害打击扶苏的史料。然而杨广却利用各种各样的机会打击陷害太子勇,如广为杨州总管时,回朝即将还杨州,入宫辞别皇后的时候,伏地流泪说:“臣性识愚下,常守平生昆弟之意,不知何罪失爱东宫,恒蓄成怒,欲加屠陷,每恐谗僭生于投抒鸩毒遇于杯勺,是用勤忧积念,惧履危亡。”15这些话一出立马就博得了皇后的同情,重重打击了太子勇,“后又遣人伺舰东宫,纤介事皆闻奏,因加以诬饰以成罪”这类事情史料很多,此处就不一一列举了。
其三,他们登上帝位的方式也有不同,二世虽被始皇疼爱,但始皇还是未做出废太子立胡亥的想法,他是在始皇驾崩后通过赵高与李斯合谋篡改遗诏而登上帝位的。“高乃与公子胡亥、丞相斯阴谋破去始皇所封书,赐公子扶苏者,而更诈为丞相斯受始皇遗诏沙丘,立胡亥为太子。”17为此胡亥才得以“行从道咸阳,发丧,袭位为二世皇帝。”
然而杨广却是由文帝正式册封为太子继而登上王位的,太子勇因率意任情,好奢侈及张乐爱贺,宠幸云诏训等事遭到帝后的疑忌,而此时杨广则侥行以博声名,如:“好学,善嘱文,敬接朝上,礼极卑屈,由是声名籍甚,冠于诸王”,再加上平陈,抵御突厥时立下赫赫战功,于是他在废勇后,登上太子宝座,“十一月戊子,立晋王杨广为皇太子”18并在文帝崩后,登上帝位。 总结:
二世登上皇位主要是一种机遇和巧合,并不是其主观努力的结果,他只是利用现实给予的有利条件去夺帝位。与之相比,隋炀帝则是一位真正的政治家,积极筹划,玩弄权势,积极创造有利条件,排除一切干扰以求得帝位,他夺得帝位是客观条件与主观努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书目:《隋书·炀帝纪上》:② ⑨ ⑩ 11 14
《资治通鉴·杨广夺嫡》:① ⑥ ⑦ 12 13 15 16 18 《史记·秦始皇本纪》③ ⑤ 《史记·李斯列传》: ④ ⑧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