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探讨道路交叉路口规划的问题

探讨道路交叉路口规划的问题

来源:爱go旅游网
探讨道路交叉路口规划的问题

交通拥堵问题一直困扰着城市人口,尤其是在一线城市。而城市中的交叉路口,作为车辆与行人汇集、转向和疏散的必经之地,尤其是城市主干道交叉路口,由于设计缺陷或是改造不及时,成为城市道路交通体系中拥堵状况最为严重的节点。交叉口交通拥堵严重时会波及路段和整个路网系统,同时引发噪音、废气污杂、能源浪费等问题。因此,有必要对城市道路交叉路口规划进行深入的研究。

VISSIM是一款基于时间与驾驶行为的微观仿真软件,可用于模拟和评价城市交通的运营状况【1】。将驾驶员、车辆及公路路段视为一个整体,通过VISSIM 仿真软件可以建立公路路段仿真模型,构造出其道路交通特性等因素,模拟其中车流的运行状态及其随时空变化的过程【2】,是评价交通工程设计和城市规划方案的有效工具。

本文将以武汉大学周边区域道路交叉口改造为例,利用VISSIM仿真模型进行定量模拟,反映出该道路交叉口存在的问题并提出改善建议。

1、 区域现状

本项目研究区域起于珞狮北路与劝业场交叉口,包含八一路与珞狮北路交叉路口、八一路与珞珈山路交叉路口;八一路现为双向六车道,同时设有一条单独的右转车道,路基宽22m。珞狮北路为双向六车道,设有绿化带。珞珈山路为双向六车道,路基宽24m,道路二侧作为临时停车场。基本情况如图1所示。

选取工作日的早高峰(7:00~9:00)、晚高峰(17:00~19:00)对研究区域的交叉路口进行调研,得到研究区域的交通流量。由数据和实际观测发现,交通流量最多的为八一路向南右转车辆,其次为珞狮北路向西左转车辆与珞狮北路向南直行车辆,造成道路交通拥挤的原因除了交通量巨大以外还有非机动车乱停乱放、机动车不遵守交通规则以及商场及学校带来的大量人流有关。

2、 现状模拟及分析 2.1现状模拟

通过实际的测量加上区域地形图,得到每个路段的车道宽度、平曲线、公交站点和红绿灯配时,建立武汉大学正校门周边研究区域交通仿真模型。由于不同

驾驶员所表现出来的不同特性主要是由驾驶员所驾驶的车辆所表现的行驶特性体现的,所以将驾驶员的特性与车辆在运行阶段所表现的特性结合起来【3~4】。

2.2结果分析

通过模拟结果我们可以发现,拥堵最为严重的地段为八一路与珞狮北路交叉口,因八一路东向行驶右转进入珞狮北路以及珞狮北路南向行驶车流量较大,所以珞狮北路承担着较大的交通压力,而珞狮北路北向行驶在交叉口附近掉头也使得珞狮北路的通行能力大大下降。同时,由于八一路向西行驶车辆向左转进入珞狮北路的道路被禁止,从而导致大量车流右转进入下一个路口掉头,从而产生了较大的交通流量。

而在珞珈山珞狮北路交叉路口由于附近因中学、幼儿园和大学的存在导致青少年占人流量比重较大,而人行横道只有一条,且存在故障不能正常工作,行人違纪横穿马路的现象时刻可见,导致交通混乱。

在武汉大学主校门附近由于下穿通道的开通,使得八一路由东向西行驶的车辆和进出校门的车辆得以分流,因而道路状况良好。

3、 初步改造方案 3.1车道变化

八一路由东向西行驶的右转车道的宽度为6m,珞狮北路交叉口的北侧的车道宽度为4m,通过改变这两条车道的宽度,把八一路由东向西行驶右转的车道宽度设置为4m,八一路由东向西行驶增加一条左转车道;把珞狮北路由北向南行驶的车道宽度改为3m,增加一条由北向南行驶的直行车道,并改变车道行驶方向,使得曾经由八一路由东向西行驶需要左转进入珞狮北路的车辆可以在该交叉路口进行左转,避免绕道转弯。同时,由于八一路由东向西行驶路段的停止线距离交叉口的距离较远增加了交叉口的冲突距离,所以把八一路由东向西形式的停止线向前移动也可以缓解该交叉口的拥堵状况。

3.2设施变化

对于珞狮北路南端与珞珈山路的交叉路口,打通机动车横穿,增加珞狮北路南端左转进入珞珈山路的车道,以一定程度上降低整个区域的交通流流量。同时,为了避免由于增设珞狮北路由北向南行驶左转车道对于行人安全的影响,把原本的斑马线向南移动,得到的改造方案如图所示。

3.3交通管制

珞珈山路由于大量车辆的乱停乱放,以及单行线尽端的车辆回转,整个道路交通状况不佳。因此,考虑设置统一的地下停车场。

4、 总结

武汉大学正校门周边区域由于其复杂的交叉口形式和进出校园的交通组织,使得仅仅凭借数据分析很难找出问题所在。而通过观察法得出问题则缺少有力的依据。且在交叉口改造设计时,无法准确判断最优方案。

通过VISSIM仿真模拟,我们可以将交通流数据和平面图纸转换为三维运转模型,更直观地发现交通拥堵问题的症结,并针对问题提出改造方案。然后对方案进行反复模拟检验,逐步优化,确认卓有成效后付诸实践,大大提高交叉口改造的科学性,切实改善城市交通状况,避免重复建设带来的资源浪费。

【参考文献】

[1] 周建,荣建,周荣贵,等.仿真在互通立交交通适应性分析中的应用[J].武汉理工大学学报;交通科学与工程出版社,2009,33(6);1144-1147.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