位置性眩晕后半管规管结石疗效研究
李晓宁
【摘 要】Objective:To observe the clinical effect of nicergoline supplementation with semont tube lithotrip-sy in the treatment of semicircular canal stones (PC-BPPV) after BPPV.Methods:One hundred patients with PC-BPPV were divided into control group (50 cases) and combination group (50 cases) according to the treatment.The control group was treated with Semont tube release alone.The combined group was assisted by emont tube release therapy Nicergoline treatment for two weeks,the two groups of patients treated by the treatment of Semont tube re-lief effect and the efficacy of two weeks after treatment.Results:The curative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were 66.00%and 82.00% in the combined group and 68.00% and 80.00% in the control group,respectively.There was no sig-nificant difference between the two groups (P>0.05).After two weeks of adjuvant treatment with nicergoline,the cure rate and effective rate in the combined group were 92.00% and
96.00%,respectively,significantly higher than 74.00% and 84.00% in the control group (P<0.05).Conclution:Nicergoline can be used as adjuvant to improve the vertigo of patients after PC-BPPV treatment with Semont tube release.%目的:探讨尼麦角林辅助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良性陈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后半管规管结石(PC-BPPV)的临床效果.方法:将100例PC-BPPV患者按治疗先后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 ,对照组仅采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
联合组在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辅助应用尼麦角林治疗2周,比较两组患者经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的效果和治疗2周后的疗效.结果:仅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联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66.00% 和82.00%,对照组分别为68.00% 和8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P>0.05) ;尼麦角林辅助治疗2周后,联合组治愈率和有效率分别为92.00% 和96.00%,明显高于对照组74.00% 和84.00%( P<0.05).结论:辅助性使用尼麦角林可明显改善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PC-BPPV后患者的眩晕症状.
【期刊名称】《陕西医学杂志》 【年(卷),期】2018(047)007 【总页数】3页(P912-913,916)
【关键词】眩晕/治疗;结石/治疗;半规管;尼麦角林/治疗应用;@Semont管石解脱法
【作 者】李晓宁
【作者单位】陕西省核工业二一五医院神经内科 咸阳712000 【正文语种】中 文 【中图分类】R764.3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是一种内耳前庭相关性疾病,临床发病率较高,占眩晕类疾病总数的17%~22%,主要表现为头部运动到某一位置时发生短暂性眩晕[1]。目前,BPPV的发病机制可分为壶腹嵴顶结石学说和半规管结石学说,而半规管结石学说已获得广泛认可,主要为脱落的半规管结石随着头部位置改变在半
规管近壶腹移动,震动淋巴,使得嵴顶发生位移,导致前庭平衡功能失调,进而诱发眩晕,并伴有眼震及自主神经功能障碍等症状[2]。基于半规管结石学说,结石来源的不同BPPV可分为四种:后半管规BPPV(PC-BPPV)、上半规管BPPV(SC-BPPV)、水平半规管(HC-BPPV)和混合BPPV,其中PC-BPPV约占BPPV的80%~90%。BPPV的治疗方法较多,其中Semont管石解脱法有较好的治愈率。本研究通过观察100例患者应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及尼麦角林辅助其治疗的临床效果,以分析尼麦角林对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PC-BPPV后的效果影响,现报告如下。 资料与方法
1 一般资料 选择2015年6月至2017年2月在我院行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的PC-BPPV患者100例,发病至就诊时间为3h至25d,患者入院时均经Dix-Hallpike试验确诊。100例患者中男37例,女63例;年龄18~72岁,平均(49.8±7.7)岁;PC-BPPV位置:左侧31例,右侧69例。患者依照治疗先后分为对照组(50例)和联合组(50例),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PC-BPPV位置方面的构成等无统计学差异(P>0.05),具有可比性。研究方案已报医院伦理委员会记录批准,并获得患者知情同意。纳入标准:①存在因头部位置改变导致的短暂性眩晕史;②Dix-Hallpike试验阳性;③眩晕持续时间<60 s,眼震持续时间<60 s;④脑部CT或MRI检测无责任病灶。排除标准[3]:①脑外伤、偏头痛、突发性耳聋、内耳病毒感染或手术、梅尼埃病等造成的继发性BPPV;②有痛风史者;③有严重脏器功能障碍,严重呼吸系统、神经系统疾病等;④妊娠或哺乳期患者。
2 治疗方法 对照组患者采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Semont管石解脱法:①患者取坐位,双脚自然下垂于床沿,头部竖直向键侧偏转45°,并在治疗过程中保持此头位;②快速变换体位,由坐位向患侧侧躺,使得后脑靠床而双眼直视向上;③按照患侧侧卧位-坐位-健侧侧卧位顺序快速变换体位,使后脑向上而双眼直视向
下;④缓慢恢复坐位,头部微前倾。每一体位保留足够时间,待眩晕或眼震消失后1 min进行下一步;对仍有眩晕的患者可重复治疗多次。治疗后头位尽量保持竖直,睡眠时采用健侧卧位。联合组患者在Semont管石解脱法上辅助使用尼麦角林治疗。患者口服尼麦角林(国药准字H20000482)进行治疗,10 mg/次,3 次/d,以2周为1个疗程。观察患者的疗效和不良反应。
3 疗效评价 ①治愈:眩晕及眼震均消失 ,Dix-Hallpike试验复查为阴性;②改善:头位变动后仍存在短暂轻微的眩晕感,或有头晕、平衡感失常等症状,或Dix-Hallpike试验可诱发短暂眼震;③无效:头位改变发生眩晕的频率与治疗前无统计学差异[4]。总有效=治愈+改善。
4 统计学方法 用SPSS20.0统计学软件处理研究数据,计数数据以例数和百分比(%)表示,比较用χ2检验;计量数据以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结 果
1 两组患者临床疗效比较 见表1、表2。仅采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两组PC-BPPV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未见统计学差异(P>0.05)。经过尼麦角林治疗两周后,联合组患者的治愈率和总有效率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1 两组PC-BPPV经Semont管石解脱法疗效比较[例(%)]组 别n治愈改善有效总有效对照组5034(68.00)6(12.00)10(20.00)40(80.00)联合组5033(66.00)8(16.00)9(18.00)41(82.00)
表2 两组PC-BPPV治疗2周后比较[例(%)]组 别n治愈改善无效总有效对照组5037(74.00) 5(10.00)8(12.00) 42(84.00)联合组50 46(92.00)* 2(4.00)2(4.00) 48(96.00)*
注:与对照组比,*P<0.05
2 两组患者不良反应比较 尼麦角林辅助治疗过程中,联合组患者出现轻度的面部
潮红、口干等不良反应,尼麦角林坚持应用2周停药后自行缓解。 讨 论
耳石复位是治疗BPPV的关键,其原理是通过改变头位让嵴顶或半规管内的耳石进入前庭被重吸收[5]。Semont管石解脱法通过大幅度迅速变换头位,使附着于半规管壶腹嵴顶上的耳石脱落,或使耳石在半规管长壁内悬浮,并经总角返回至椭圆囊以到达BPPV的治疗目的。该方法主要用于PC-BPPV的治疗,对壶腹嵴顶结石和半规管结石均有显著效果,且适用于肥胖、Epley管石复位法不耐受、颈椎病或转颈障碍患者[6]。本研究应用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PC-BPPV的一次治愈率约为67.00%,而一次治疗有效率约为81.00%,与邓陈松等[7]研究结果一致。 虽然Semont管石解脱法的操作简单,无创伤,见效快,但远期疗效存在复发率高及少数的耳石异常异位等缺点,因此我们采用尼麦角林进行辅助治疗。研究结果显示:经过尼麦角林辅助治疗2周后,联合组患者PC-BPPV的治愈率和有效率较对照组均获得明显的提高。原发性BPPV的诱因尚不明确,但造成其高发病率及高复发率的因素与以下几点有关[8-9]:①年龄。虽然在各个年龄阶层均可发生BPPV,但老年人群是其发病高峰阶段,由于年龄的增大,机体内个部分发生改变,而内耳前庭结构也会发生异常;②内耳供血不足。高血压、高血脂、动脉硬化等病症均可造成内耳供血不足,导致囊斑胶质膜消融变薄,引起耳石脱落进入半规管或壶腹嵴顶,诱发眩晕;③迷路血供障碍。迷路动脉为椎-基底动脉小脑前下动脉终末端,具有侧支微循环,对血流变化高度敏感,当椎基底动脉因各种原因缺血可直接或间接的影响迷路血供。谜底结构退行性改变可引起椭圆囊斑变性,导致耳石脱落。柳冰等[10]应用血管扩张剂倍他司汀联合手法复位可调整内耳血循环,增加血流量,促**衡重建,缓解眩晕症
状,降低BPPV复发率。尼麦角林主要成分为麦角烟酸酯,是a受体阻滞剂及血管扩张剂,现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治疗急性脑梗死、缺血性脑血管病及血管性痴呆等,
且对于椎-基底动脉缺血性眩晕及前庭中枢平衡障碍有很好的临床效果[3]。因此,我们推测尼麦角林可通过内耳和谜底动脉供血,恢复内耳前庭结构正常来降低BPPV发生率和复发率。
综上所述,辅助性使用尼麦角林可明显改善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PC-BPPV后患者的眩晕症状,降低复发率,且无明显不良反应。 参考文献
[1] 尚 伟,杨爱利,马 岚,等. Semont管石解脱法治疗后半规管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50例分析[J]. 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2015,18(8):110-110.
[2] Seung HL, Ji SK. Benign positional paroxysmal vertigo[J]. J Chin Neurol, 2010,6(2):51-63.
[3] 鹏瑞强,牛建平,徐 娜,等. 尼麦角林联合手法复位治疗后半规管原发性良性阵法性位置性眩晕的临床效果观察[J]. 中国医药,2015,10(4):493-495. [4] 汪静波,陈 君,朱 翌,等. Epley管石复位法和Semont管石解脱法及其联合治疗后半规管性阵法性位置性熏晕的疗效比较研究[J]. 中国全科医学,2016,19(17):2015-2018.
[5] 吴子明,张素珍,刘兴键,等.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半规管结石复位中耳石的位移[J].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09,44(8):623-626.
[6] 卫旭东.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治疗进展[J].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2016,30(5):345-348.
[7] 邓陈松,黄作义. Semont管石解脱法联合贝塔司汀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疗效分析[J]. 医学理论与实践,2016,29(15):2025-2026.
[8] 张永斌,孙 勍,彭 新,等. 老年特发性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复位治疗及其疗效的研究[J]. 中华耳科学杂志,2015,13(2):282-287.
[9] 姚阿娟,曹亚萍. 天麻素配伍贝塔司汀治疗椎-基底动脉供血不足60例疗效观
察[J]. 陕西医学杂志,2013,42(5):606-607.
[10] 柳 冰,谭训莲,熊欣平. 手法复位与药物联合治疗老年BPPV的疗效观察[J]. 江西医药,2016,51(11):1259-1261.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