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名词解释
第1章
A1、安全评价:用系统科学的理论和方法辨识危险、有害因素,预测发生事故或造成职业危害的可能性及其严重程度,根据可能导致的事故风险的大小,提出科学、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建议,以达到工程、系统安全的过程。P3
第2章
B2、事故致因理论:是人们对事故机理所作的逻辑抽象或数学抽象,是描述事故成因、经过和后果的理论,是研究人、物、环境、管理及事故处理这些基本因素如何作用而形成事故、造成损失的理论。
第3章
3、危险:是指特定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与后果的结合。
4、危险危害因素:是指能对人造成伤亡、对物造成突发性损坏或影响人的身体健康导致疾病、对物造成慢性损坏的因素。
A5、重大危险源:长期地或临时地生产、加工、搬运、使用或贮存危险物品,且危险物品的数量等于或超过临界量的单元。
B6、单元:指一个生产装臵、设施或场所,或同属一个工厂的且边缘距离小于500m的几个生产装臵、设施或场所。
第4章
A7、FMEA:采用系统分割的方法,根据需要将系统划分为子系统或元件,然后逐个分析各种潜在的故障类型、原因及对于系统乃至整个系统产生的影响,以便制定措施加以消除或控制的方法。
B8、ETA:按照事故发展顺序,分成阶段一步一步地进行分析,每一步都从成功和失败两种后果进行考虑,最后直至用水平树状图,表示其可能的结果,这样一种分析方法。
A9、安全检查表法:依据有关标准、规范、法律条款和专家的经验,在对系统进行充分分析的基础之上,将系统分成若干个单元或层次,列出所有的危险因素,确定检查项目,然后编制成表,按此表对已知的危险类别、设计缺陷以及与一般工艺设备、操作、管理有关的潜在危险性和有害性进行判别检查。
第5章
B10、结构重要度:从故障树结构上分析,各基本事件的重要度或假定各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相等,分析各基本事件的发生对顶上事件发生的影响程度。
A11、最小割集:凡是能导致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
第7章
12、统计图表分析法:利用过去、现在的资料和数据进行统计,推断未来,并用图表表示的一种分析方法。
13、风险率:单位时间内事故造成损失的大小。
第8章
14、灰色综合评价方法:基于灰色系统理论和方法,即对某个系统或所属因子在某一时段所处的状态,针对预定目标,通过系统分析,作出一种半定性半定量的评价和描述的方法。
第9章
B15、安全现状评价:是在系统生命周期内的生产运行期,通过对生产经营单位的生产设施、设备、装臵实际运行状况及管理状况的调查分析,运用安全系统工程方法,进行危险、有害因素的识别及其危险度的评价。
二、选择题
第1章
1、《安全评价机构管理规定》生效实施时间是:( B ) A. 2004年1月1日 B. 2005年1月1日 C. 2005年6月1日 D. 2005年3月1日 2、《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法》实施时间是:( B )p29 A. 2001年11月1日 B. 2002年11月1日 C. 2004年1月1日 D. 2005年1月1日
3、安全评价程序主要包括:①准备阶段;②定性、定量评价;③结论及建议;④安全对策措施;⑤危险与分析危险;⑥编制安全评价报告。其具体的程序正确的是 ( B )p17 A.①②③④⑤⑥ B. ①⑤②④③⑥ C.①⑤②④⑥③ D. ①②④⑤③⑥
第2章
4、由一个单位过去的安全生产状况、事故资料,推测其未来安全状况,属于以下哪个原理。( C )p35
A、相关性原理 B、类推原理
C、惯性原理 D、量变到质变原理
5、根据两个或两类对象之间存在着某些相同或相似的属性,从一个已知对象具有某个属性来推出另一个对象具有此种属性的原理是( B )p33 A、相关性原理 B、类推原理
C、惯性原理 D、量变到质变原理 6、我国《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标准》(GB6441-86)中规定, “一个职工工伤损失工作日等于超过 105 日的失能伤害为重伤。 ”这一规定运用了安全评价 的( D )原理。P35
A、相关性原理 B、类推原理
C、惯性原理 D、量变到质变原理
7、轨迹交叉理论认为在一个系统中,当人的不安全行为和物的不安全状态在各自发展形成过程中,在一定时间、空间发生了( A )就会造成事故的发生。P64 A、接触 B、分离 C、碰撞 D、反应
第3章
8、哪一项属于物体打击伤害( D )p76
A、建筑物坍塌,员工被水泥板砸伤 B、员工不慎坠落,撞击到脚手架导致死亡
C、起吊的重物脱落,将员工击伤 D、脚手架上坠落的钢筋打击员工头部,导致其死亡 9、以下不属于起重伤害的是( B )p76
A、起重机的电线老化、造成的触电伤害 B、员工在起重机操作室外不慎坠落 C、起重机的吊物坠落造成的伤害 D、起重机由于地基不稳突然倒塌造成的伤害 10、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以下不属于灼烫的是 ( D )p76 A、火焰烧伤 B、高温物体烫伤 C、化学灼伤 D、火灾引起的烧伤 11、参照《企业职工伤亡事故分类》,以下属于坍塌的是 ( A )p76 A、脚手架坍塌 B、矿山冒顶片帮
C、爆破引起的坍塌 D、起重机械引起的坍塌 12、在《特种设备安全监察条例》中规定,锅炉与压力器的最高工作压力大于或等于( A )p81
A、0.1Mpa B、0.2Mpa C、0.3Mpa D、0.4Mpa
第4章
13、以下属于安全检查表基本内容的是( D )p109
A、检查方法 B、检查仪器 C、检查程序 D、检查人及检查时间
14、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因素之间关系式为D=L E C,式中E表示( C )p154 A、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B、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C、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D、发生事故的可能结果
15、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因素之间关系式为D=L E C,式中L表示( B )p154 A、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B、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C、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D、发生事故的可能结果
16、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中,因素之间关系式为 D=L E C,式中C表示( D )p154 A、作业条件的危险性 B、事故或危险事件发生的可能性 C、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 D、发生事故的可能结果 17、下列哪种评价方法是典型的定性评价方法?( B ) p123
A.安全检查表 B.预先危险性分析 C.事故树 D.事件树 18、下列危险评价方法中不能提供事故后果的是 ( A )p106 A. 安全检查表法 B. 预先危险分析方法 C. FTA D. ETA
19、安全检查表分析是将一系列分析项目列出检查表进行分析以确定系统的 状态,这些项目包括设备 、 贮运、操作和( D )等方面。 A、验收 B、工具使用 C、技术流程 D、管理
第5章
20、事故树分析的基本程序主要包括:①熟悉系统;②调查事故;③调查原因事件;④确定顶上事件;⑤确定目标值;⑥画出事故树;⑦计算顶上事件发生概率;⑧定性分析;⑨定量分析;⑩进行比较。其具体的程序正确的是 ( D )p164 A.①②③④⑤⑥⑧⑦⑩⑨ B. ①⑤②④③⑥⑦⑧⑨⑩ C.①⑤②④⑥③⑩⑧⑨⑦ D. ①②④⑤③⑥⑧⑦⑩⑨
21、事件符号 ,在事故树图中代表以下( A )事件。P166 A、基本事件 B、顶上事件 C、正常事件 D、省略事件
22、A+A×B=A,在布尔代数运算中属于( B )定律。P167 A、分配律 B、吸收律 C、结合律 D、交换律
第6章
23、美国道化学公司(DOW)开发的以( B )为依据的评价方法,是适用于化学工业进行危险性定量评价的重要方法。 P197
A.事故树法 B.火灾爆炸指数法 C.化工厂安全评审法 D.匹田教授法 24、火灾爆炸指数法是用火灾爆炸指数(F&EI)作为评价化工工艺过程、生产装臵及储罐等的危险程度的指标,对工艺设备中潜在的火灾、爆炸和活化反应的危险性进行有步骤的评价。在评价过程中,要将工艺过程划分为合适的( C )。P202 A.组件 B.区域 C.单元 D.子过程
25、蒙德法计算危险系数,腐蚀速度为( B )时,腐蚀、侵蚀危险系数为20。P215 A、腐蚀速度在0.5mm/a以下;
B、不管有无侵蚀,腐蚀速度在1mm/a左右; C、无侵蚀,腐蚀速度在1mm/a以上;
D、有侵蚀,腐蚀速度在1mm/a以上。
26、美国道化学公司(DOW)火灾爆炸指数评价法中,规定的被评价单元的危险物质最低量为( A )。 P202
33
A、2268kg或2.27 m B、454kg或0.45 m
33
C、2268kg或0.45 m D、454kg 或2.27 m
第9章
27、进行建设项目安全预评价依据的文件是项目( A )p309
A. 可行性研究报告 B. 建议书 C. 施工图设计 D. 设计说明书 28、安全预评价报告的核心是( B )p312 A、危险识别 B、定性、定量评价 C、结论及建议 D、安全对策措施 29、在建设项目( C )进行安全验收评价。 P313 A、在项目建设过程中 B、在项目试生产之前
C、在项目试生产正常后,正式投产之前 D、在项目正式投产之后
30、建设项目安全卫生验收评价完成后,评价报告应由( B )报送安全生产综合管理部门。
A、验收评价承担单位; B、建设单位;C、设计单位; D、建设单位主管部门
三、填空题
第1章
A1、2007年以中华人民共和国安全生产行业标准颁布的《安全评价通则》、《安全评价导则》和《安全验收评价导则》等则是各行业进行安全评价时都必须依据的标准。P14 B2、按照安全评价结果的量化程度,安全评价方法可分为 定性 安全评价方法和定量安全评价方法。P16
A3、按照安全评价实施阶段的不同,安全评价可分为安全预评价、安全验收评价和 安全现状评价 。p18
第2章
B4、安全决策在组织层次上也有着根本的差别,可将单位内有关安全管理的决策区分为3个主要层次,即执行层、计划组织和处理层和 构建和管理层 。p45 A5、安全控制系统是由各种相互制约和影响的安全因素组成、具有一定安全特征和功能的全体。P50
B6、从控制论的角度分析系统安全问题可以认识到:系统的不安全状态是系统内在结构、系统输入、环境干扰等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 系统的可控性 是系统的固有特性。P50
第3章
A7、根据《生产过程危险和有害因素分类与代码 》(GB/T13816-92)将危险危害因素分为6大类,37个小类。这6大类分别是 物理性 危险危害因素、化学危险危害因素、生物危险危害因素、 心理、生理性 危险危害因素、行为性危险危害因素和其他危险危害因素。P73
B8、在矿山作业中,5种最常见的危险、有害因素为材料搬运、人员滑跌或坠落、机械设备伤害、拖拽和运输、 坍塌和滑坡 ,这5类危险、有害因素,占全部危险、有害因素的80%,其余20%的危险、有害因素主要是矿井火灾、瓦斯或粉尘爆炸、水危害、炸药和爆破事故、中毒和窒息等。 P94
A9、失控也是一类危险和危害因素,它主要体现在设备故障、人员失误和 管理缺陷 3个方面,并且三者之间相互影响。P72 B10、作业环境的危险、危害因素中的腐蚀性物质包括 电化学 腐蚀和化学腐蚀两大类。
P86
A11、重大危险源辨识的依据是物质的 危险特性 及其数量。P100
第4章
B12、安全检查表法是依据有关标准、规范条款和专家经验,在对系统分析的基础之上,将系统分成若干单元或层次,列出所有 危险因素 ,确定检查项目编织成表。P106
A13、安全检查表的格式分为定性化安全检查表、 半定量化 安全检查表和定量化安全检查表。P109
B14、事件树分析是从初始事件出发考察由此引起的不同事件,一起事故的发生是由许多事件按时间顺序相继出现的结果,在事故的发展过程中出现的事件可能有两种状态: 事件出现或不出现 。p130
第5章 A15、在事故树布尔代数逻辑运算中,分配律A+(BC)=(AB)(AC)。P167 B16、凡是 不能导致 顶上事件发生的最低限度的基本事件的集合称为最小径集。P170 A17、要计算顶上事件的概率,首先必须了解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基本事件发生的概率首先是机械设备的 元件故障概率 。p178 B18、根据事故树的顶上事件与最小割集的关系,顶上事件发生的概率等于 各个最小割集的概率和 。p183
第6章
A19、在应用道化学公司(DOW)的火灾爆炸指数法进行安全评价时, 物质 系数是计算火灾爆炸指数及其他危险分析数据的基本数值。 P202
B20、道化法计算安全措施补偿系数,安全措施分工艺控制、 物质隔离 和防火措施三大类。P203 A21、对评价对象进行DOW火灾爆炸危险指数评价时,选择恰当工艺单元的重要参数包括 潜在化学能 和工艺单元中危险物质的数量等6个方面。P201
B22、计算火灾爆炸指数,除了考虑物质系数外,还需要考虑单元工艺危险系数,它分为两大部分: 一般工艺 危险因素和特殊工艺危险因素。P202
第7章
A23、概率评价法是一种定量评价法。此法是先求出系统发生事故的概率,进一步计算风险率。此种评价法认为系统危险性的大小取决于两个方面。一是事故发生的概率,二是 造成后果的严重度 。p258
B24、统计图表按内容、结构和形式分类,可以分为几何图、象形图和 统计图 。p250
第8章
A25、层次分析法模型概念的基础是模型与对象之间存在某种相似性,在这两个对象之间存在着原型-模型关系。它一般具有三个特征:①现实系统的抽象或模仿 ;②它是由与分析问题有关的部分或因素构成;③它表明这些有关部分或因素之间的关系。P274
B26、灰色系统理论认为影响系统评价的因素多而复杂,而且各因素都具有不确定性。对于指标可明确表达而其与参数的关系又清楚的称之为 “白色系统” 。p283
第9章
A27、安全现状评价是根据国家有关的法律、法规规定或生产经营单位的要求进行,应对生产经营单位生产设施、设备、装臵、运输及 安全管理 等方面进行全面、综合的安全评价。P322
B28、 《安全验收评价计划书》 是正式开展安全验收评价前,向被评价企业交代安全验收评价依据、评价内容、评价方法、评价程序、检查方式、需要企业配合事项及评价日程安
排的技术文件。P319
A29、安全预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危险、有害因素识别, 危险度评价 和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P309
B30、前臵条件检查主要是考察建设项目是否具备申请安全验收评价的条件,其中最重要的是对 “三同时” 的实施进行检查。P314
四、判断题
第1章
1、风险辨别指标是用来衡量风险大小以及危险、危害性是否可接受的尺度。( √ )
2、安全现状评价既适用于对一个生产经营单位或一个工业园区的评价,也适用于某一特定的生产工艺、生产方式或作业方式的评价。( √ )
第2章
3、海因里奇模型形象地描述了事故发生发展过程,提出了人的不安全行为是导致事故的直接原因。( × )
4、轨道交叉理论作为一种事故致因理论,强调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在事故致因中占有同样重要的地位。( √ )
5、海尔模型集中于操作者与运行系统的相互作用,是一个闭环反馈系统。( √ )
第3章
6、通过对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进行评价,可以掌握重大危险源的危险性。( √ )
7、重大危险源控制的目的,不仅是预防重大恶性事故的发生,而且要能将事故危害降低到最低程度。( √ )
第4章
8、安全检查表法不能进行定量评价。( √ )
9、PHA是在某一项工程活动之后,对系统存在的危险类别,发生条件和事故结果等进行概略的分析。( × ) 10、事件树在对某些含有两种以上状态环节的系统进行分析时,应尽量要将其归纳为两种状态。( √ )
第5章 11、在事故树布尔逻辑代数运算中,吸收律A(AB)=B。( × )
12、概率重要度是分析基本事件发生概率的变化给顶上事件发生概率变化的影响程度。( √ )
13、临界重要度系数是从敏感度和概率双重角度衡量基本事件对顶上事件变化的影响程度。( √ )
第6章
14、火灾爆炸指数法是利用生产工艺过程中的物质、设备等数据,通过逐步推算的方式,求出其潜在危险,其目的是:找出可能导致事故发生及扩大灾害的设备和日常安全检查。( × ) 15、DOW氏评价法属于定量评价法。( √ )
第7章
16、统计图表分析法不能考虑事故发生发展的因果关系,预测精度不高。( √ ) 17、MORT是按一定逻辑和顺序方法分析安全管理系统的逻辑树。( √ )
第9章
18、专项安全评价是安全现状评价的一种,属于政府在特定的时期内进行专项整治时开展的评价。( √ )
19、安全验收评价的目的是贯彻“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的方针,为建设项目初步设计提供了科学依据。( × )
20、安全验收评价报告的格式要求其中包括评价机构安全验收评价资格证书影印件。( √ )
五、简答题
第1章
A1、简述安全评价的目的p4 答:①促进实现本质安全化生产;②实现全过程安全控制;③建立系统安全的最优方案,为决策者提供依据;④为实现安全技术、安全管理的标准化和科学化创造条件。 B2、简述安全评价方法的选择原则p21
答:充分性原则,适应性原则,系统性原则,针对性原则,合理性原则。
第2章
A3、简述安全决策的程序。P45 答:①发现安全问题;②确定目标;③价值准则;④拟制方案;⑤分析评估;⑥方案优选;⑦试验验证;⑧普遍实施。
B4、简述综合原因理论的基本思想。P69
答:综合原因理论认为,事故是社会因素、管理因素和生产中危险因素被偶然事件触发所造成的结果。意外事件之所以触发,是由于生产中环境条件存在着危险即不安全状态和人的不安全行为共同构成事故的直接原因。这些物质的、环境的和人为的是由于管理上的缺陷、失误所导致,是造成直接原因的间接原因。形成间接原因的因素包括社会经济、文化、教育、社会历史、法律等基础原因,统称为社会因素。
第3章
A5、简述重大危险源控制系统的主要内容。P104
答:重大危险源的辨识,重大危险源的评价,重大危险源的管理,重大危险源的安全报告,事故应急救援预案,重大危险源的监察。
B6、简述矿山作业中较易发生瓦斯积聚的场地点。P95 答:①井下采煤工作面上隅角;②高瓦斯煤层的的煤巷掘进工作面;③井下工作面的采空区;④高瓦斯煤层工作面的冒落区;⑤发生瓦斯突出后的瓦斯积聚区;⑥井下独头掘进煤巷工作面;⑦通风不良的井下其他场所;⑧出现逆温气候条件时的深凹露天采煤工作面。
第4章
7、简述PHA的分析内容。P124 答:①识别危险的设备、零部件,并分析其发生事故的可能性条件;②分析系统中各子系统、各元件的交接面及其相互关系与影响;③分析原材料、产品,特别是有害物质的性能及贮运;④分析工艺过程及其工艺参数或状态参数;⑤人机关系;⑥环境条件;⑦用于保证安全的设备、防护装臵等。
B8、简述事件树分析步骤p131 答:①确定初始事件;②找出与初始事件相关的环节事件;③画事件树;④说明分析结果。
第5章
A9、简述最小割集的作用。P170 答:①表示顶上事件发生的原因,事故发生必然是某个最小割集中几个事件同时存在的结果。②一个最小割集代表一种事故模式。③可以利用最小割集判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度,计算顶上事件概率。
10、简述事故树定性求解步骤。P176 答:①给故障树中的全部门和全部基本事件逐个的加上标志符号。②将所有的门都解析成基本事件,用矩阵方法去完成。③故障树的解析过程,将鉴别出的基本事件集合中的重复事件删除出去。④故障树的求解过程,将出现在基本事件中多余的集合删减掉。
11、简述最小割集判断结构重要度的原则p187 答:①一阶最小割集中的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大于所有高阶最小割集中基本事件的结构重要
度系数。②仅在同一最小割集中出现的所有基本事件,结构重要度系数相等。③几个最小割集均不含共同元素,则低阶最小割集中基本事件重要系数大于高阶割集中基本事件重要系数。④比较两基本事件,若与之相关的割集阶数相同,则两事件结构重要系数大小由其出现的次数决定,出现次数多的系数大。⑤相比较的两事件仅出现在基本事件个数不等的若干最小割集中。
第9章
A12、简述安全现状评价的目的。P322
答:针对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现状进行的安全评价,通过评价查找可能存在的危险、有害因素并确定其危险程度,提出合理可行的安全对策、措施及建议。
B13、简述安全验收评价的内容。P313 答:①检查建设项目中安全设施是否已与主体工程同时设计、同时施工、同时投入生产和使用;评价建设项目及与之配套的安全设施是否符合国家有关安全生产的法律、法规和技术标准。②从整体上评价建设项目的运行状况和安全管理是否正常、安全、可靠。
六、论述题
第6章
1、危险指数评价法有何优缺点?
答:危险指数评价法中由于指数的采用.使得系统结构复杂、难以用概率计算事故可能性的问题,通过划分为若干个评价单元的办法得到了解决。这种评价方法,一般将有机联系的复杂系统,按照一定的原则划分为相对独立的若干个评价单元,针对每个评价单元逐步推算事故可能损失和事故危险性以及采取安全措施的有效性,再比较不同评价单元的评价结果,确定系统最危险的设备和条件。评价指数值同时含有事故发生的可能性和事故后果两方面的因素,避免了事故概率和事故后果难以确定的缺点。
该类评价方法的缺点是.采用的安全评价模型对系统安全保障设施(或设备、工艺)的功能重视不够,评价过程中的安全保障设施(或设备、工艺)的修正系数,一般只与设施(或设备、工艺)的设臵条件和覆盖范围有关,而与设施(或设备、工艺)的功能、优劣等无关。特别是忽略了系统中的危险物质和安全保障设施(或设备、工艺)间的相互作用关系。而且,给定各因素的修正系数后,这些修正系数只是简单地相加或相乘,忽略了各因素之间的重要度的不同。因此,使得该类评价方法,只要系统中危险物质的种类和数量基本相同.系统工艺参数和空间分布基本相似,即使不同系统服务年限有很大不同而造成实际安全水平已经有了很大的差异,其评价结果也是基本相同的,从而导致该类评价方法的灵活性和敏感性较差。 AB2、叙述安全现状评价报告的主要内容。P326 答:①前言。包括项目单位简介、评价项目的委托方及评价要求和评价目的。 ②目录。 ③评价项目概述。应包括评价项目概况、地理位臵及自然条件、工艺过程、生产运行现状、项目委托约定的评价范围、评价依据。 ④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说明针对主要危险、有害因素和生产特点选用的评价程序和评价方法。 ⑤危险、有害因素分析。根据危险、有害因素分析的结果和确定的评价单元、评价要素,参照有关资料和数据,用选定的评价方法进行定量分析。 ⑥定性、定量化评价及计算。通过分析,对上述生产装臵和辅助设施所涉及的内容进行危险、有害因素识别后,运用定性、定量的安全评价方法进行评价,确定危险程度和危险级别以及发生事故的可能性和严重后果,为提出安全对策措施提供依据。 ⑦事故原因分析与重大事故的模拟。结合现场调查结果,以及同行或同类生产事故案例分析、统计其发生的原因和概率,运用相应的数学模型进行重大事故模拟。 ⑧对策措施与建议。综合评价结果,提出相应的对策措施与建议,并按照风险程度的高低进行解决方案的排序。
⑨评价结论。明确指出项目安全状态水平,并简要说明。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