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nli533@ 163. com 栏目编辑张万利 复习备考71古诗词“审美鉴赏与创造”考查方式探析张格垣(安康学院,陕西 安康725000)中图分类号:G632.474 文献标识码:B文章编号:1002 -2155(2019)10 -0071 -02高考对古代诗歌的阅读主要考查什么?
为体现试题的陌生化,近年来的高考试题中
《2019语文考试大纲》要求考查考生识记、理解、 分析综合、鉴赏评价、表达应用和探究六种能力。
多以名家的不常见作品为主。例如,2015年全国 I卷岑参的《发临洗将赴北庭留别》;2016年全国I
“新课标”在学习任务群5“文学阅读与写作”中 指出:“根据诗歌、散文、小说、剧本不同的艺术
卷李白的《金陵望汉江》,全国II卷杜甫的《丹青
引赠曹将军霸>;2017年全国II卷苏轼的《送子由 使契丹>;2oi9年全国高考语文n卷杜荀鹤的《投 长沙裴侍郎》。这些作家都是学生比较熟悉的,
表现方式,从语言、构思、形象、意蕴、情感等多 个角度欣赏作品,获得审美体验,认识作品的美
学价值,发现作者独特的艺术创造。”“ 了解诗歌 写作的一般规律,写出自己的阅读感受和见解,
考查的作品却很陌生。鉴于此,更需学生熟悉作
家的创作特色和风格。在高考“古代诗歌阅读” 考点的作答中,通过“诗人词人”模块的教学积淀 可以帮助学生快速搜索题目信息,通过作者判断
与他人分享,积累、丰富、提升文学鉴赏经验。” 依据《课标》和《考纲》,对古诗词阅读的考査可
定位为使学生能够阅读浅易的古代诗词,能够从 考题方向,从而较为准确地把握作答要点。二、“主题思想”模块诗词歌赋是古代文人表情达意的重要载体, 承载着诗人词人的政治抱负和内心世界。学生在 长期的古诗词教学中逐渐发现某些规律性的存
创作背景、诗词形象和语言、表达技巧、思想内 容、作者的观点态度以及情感抒发等角度进行感 知理解和赏析。古诗词“审美鉴赏与创造”的考查方式大致 分为“诗人词人” “意象分类” “主题思想” “炼字
在,如边塞诗多表现保家卫国、征战沙场的豪情壮
炼句”“表达技巧”等。一、“诗人词人”模块古诗词模块式教学需要教师对常见诗人词人
志;田园诗多展示对自然生活的喜爱和向往之情;
怀古诗多抒发壮志难酬的愤懑和忧虑;送别诗多 蕴涵对友人的赞颂与不舍。在“主题思想”教学
进行系统化讲授,使学生熟悉作家生平及其创作 风格与特色。教师可以按照诗人词人所处朝代、 文坛影响力大小进行分类教学,也可按照同属流
中,教师可以指导学生通过合作探究的方式进行 主题分类总结并罗列相应的知名作品。教师要帮 助学生补充各种常见主题的作品,并且教会学生
派开展教学。教师既可采取传统式讲解,也可借 如何判断作品的主题意蕴,使其更为迅速地获得
助新媒体手段讲授,还可采用小组合作分工开展 探究式成果分享的方式进行自主学习。系统化模 块式教学可使学生对作家有较为全面的了解,拓
古诗词审美鉴赏的有效途径。2015年全国I卷第
9题考查作者的思乡之情;2017年全国I卷第14 题考查对整首诗的赏析,侧重点是对整首诗主题
展阅读视野,更利于帮助学生初步建立鉴赏体系。思想和情感态度的考查:A选项中“衬托出作者的
zhongxue yuwen jiaoxue cankao • gaozhong72走向•评价
复习备考 栏目编辑张万利 anli533@ 163. com喜悦心情”明显错误,作者此时的心情是严肃的,
第15题:\"诗歌的颈联描写了两个具体场景,与其 他各联直抒胸臆的写法不同,这样写在情感表达
E选项“表示选才工作依靠其他考官来完成”说法 也是错误的,BCD选项准确表述了整首诗的主题
和结构安排方面有什么作用?”该题要求考生对
情感;2019年全国I卷第14题考查对整首诗的赏 作者孤高、耿介的情怀以及颈联舒缓诗歌语气,转 向抒发胸臆等作用做出归纳,但从答题效果看,多
析,包含对主题思想的理解。在对高考“古代诗 歌阅读”考点的考查中,熟稔诗词主题思想可以
数考生不能写出这一点。表达技巧历来是高考 “古代诗歌阅读”题目的常态化考查对象。2019 年高考全国HI卷第15题:“与《酬乐天扬州初逢
更快地把握题目要求,准确作答。三、 “炼字炼句”模块“两句三年得,一吟双泪流”,足见古人对字 句的考究。我们在进行古诗词的审美鉴赏活动
席上见赠》相比,这几句诗的语言风格有什么不 同?”该题要求考生能够分析该首诗对仗工整,用
时常会被某句诗文或某个字词所吸弓I,反复吟 咏、咀嚼,钦慕和感慨作者的用笔之精妙。对诗 词句中“炼字炼句”的分析和品评无疑能激发学
典精当,语言雅丽平整的特点,并能说出诗歌采用 了民歌俚曲的表现手法描写田野风光和劳动场
景,使得语言通俗浅显,清新流畅的效果。很明 显,对表达技巧的分析是古诗词审美鉴赏的高阶 内容,也是学生进行诗词审美鉴赏的难点所在。
生审美鉴赏的兴趣,也是最为直接的审美体验。
高考“古代诗歌阅读”考点的考查中,类似“诗中 某字的运用最为人称道,你有何看法”的题目屡 见不鲜。“炼字炼句”的教学一定要体现学生的
在这一模块的教学中,教师至少需要从两个方面
对学生进行教学指导。第一,完整系统地讲授有 关表达技巧的知识。比如常见的表现手法和修辞 手法,尤其重点讲授比喻、对比、反问、互文等手法
主动分析解读,教师要以启发引导式教学法鼓励 学生找寻体现“炼字炼句”的地方,尝试替换法
比较,最终让学生得出原句所使用的词语恰如其 分的原因。例如,2017年山东卷第14题:“,江
的运用。第二,平时积累加考前集训,把表达技巧 知识灵活运用在实际的诗词作品里,强化知识迁
回两崖斗,日隐群峰攒’中的’斗’和’攒’两字, 移,形成有效的鉴赏路径。古诗词的“审美鉴赏与创造”是一个富有生
生动传神,所写景物特征鲜明,请做简要分析。”
考生需要对“斗”字所描写的两岸崖石生动的状 态做出清晰的概括和分析;对“攒”字描写群峰 相连,层次莫辨,仿佛聚在一起,刻画了峰峦密
命力的教学话题,围绕它开展的教学行为以及高
考、水平考试等相关考查活动是对优秀传统文化 的“传承与理解”,是培养学生理解与接受传统文
集、重叠之态等做出概括。试题考查学生对“炼 字炼句”的分析评价,作答时学生要在理解整首 诗歌作品意蕴的基础上体现对这两个字的独特
化的一种方式,更是提升学生审美鉴赏能力的一 种手段。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随着社会新思潮
的出现,古诗词的教学与考查活动也理应不断创 新与发展。
参考文献:感受。口四、 “表达技巧”模块对古诗词表达技巧的考查一直是高考“古代 诗歌阅读”题目中的重要内容。2017年全国I卷
[1] 叶嘉莹.古诗词课[M].北京:生活•读
书•新知三联书店,2018.[2] 俞平伯等著•唐诗鉴赏辞典:新一版
第15题要求回答“下笔春蚕食叶声”一句的精妙 之处。考生首先要明辨其修辞手法是比喻,能够
[M].上海:上海辞书出版社,2013.[3] 孙绍振.月迷津渡:古典诗词个案微观分
作答作者把考生在纸上答题写字的声音比喻成春
蚕嚼食桑叶的声音;然后表述其作用和效果,即以 动写静,描写考场上考生紧张严肃答题的场景。
析[M].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2015.[本文系2013年教育部人文规划课题研究 “高考语文命题绩效与评阅研究”(项目批准号:
作答此题就需要考生能够将有关表达技巧的分析 性语言较为完整地表述出来。2019年全国D卷
13JYAZH033)成果]中学语文教学参考•高中2019.10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