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战国红玛瑙的雕刻创作
作者:关守龙
来源:《天工》2017年第02期
[摘要]通过对“战国红”雕刻创作的优势、“战国红”原料的创作难点及因材施艺的雕刻理念与艺术表现形式三个部分对“战国红”雕刻进行分析研究,以期对战国红的雕刻发展有借鉴意义。
[关键词]战国红;因材施艺;玛瑙
战国红玛瑙是指近些年在辽宁北票、河北宣化等地新发现和开发的红缟玛瑙,因其与战国时期出土的许多饰品上的玛瑙无论在颜色方面还是纹理方面都极其相似,于是民间就把这种玛瑙称之为“战国红玛瑙”,简称“战国红”。中国玉文化源远流长,人们对玉石雕刻制品的喜爱更是根深蒂固。而战国红的出现,更是为玉雕界增加了一页华章。这种绚丽的玉雕作品,开始在国人心目中渐渐有了自己的定位和归属。
随着市场的追捧,人们对战国红的认识不断增加,需求扩大,但是雕刻创作及其工艺却仍不尽人意,现在虽然有了较大进步,但仍有很大的提升空间。如何让战国红雕刻更具自然价值和人文艺术价值,是战国红雕刻者需要不断努力的。笔者试从以下三方面进行简述。 一、战国红雕刻创作的优势 1.色彩艺术与文化
战国红浓艳的色彩是战国红两大特点之一,主体为红色系、黄色系,辅以黑、白、紫、绿等色彩,混合交织出丰富的色感,引人注目。
华夏子民尚红,对红色的喜爱是这个民族的审美追求。红色在中国代表的是热情、吉祥、幸福,且已融入中国人生活的方方面面。也正因如此,中国人对红色宝石的追求千百年来从未改变。
黄色是所有色彩中最明亮的,其辉煌明朗的特性给人强烈的视觉刺激,予人明快、活泼、醒目的感觉。黄色自隋唐起始被规定为皇家专用色,臣民使用黄色视为僭越,会受到严厉处罚,因此,黄色至今,一直都是民众所崇敬的颜色。
战国红在色彩上的表现力充分满足了人们对高贵、华丽的向往和追求。 2.自然形式美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纹理是战国红画面的重要元素,充满韵律变化的纹理线条成为战国红形式美的主体。战国红的纹理形成于地质成矿期,在成矿过程中形成了诸多线面变化,通称纹理结构。这种自然的纹理,有疏密、折角、偏转、层叠、扭曲、交错等多种形式,韵律十足,自然天成,与现代美学、构成艺术遥遥呼应,充满了自然艺术性。 二、战国红原料的创作难点 1.原石的形态多为圆球状或者流淌状
北票战国红料的形成多为流淌状,宣化战国红的原石多为圆球状,所以在设计器形上有一定的局限性,必须根据料的现状来因料进行创作,所以大大增加了创作的难度。 2.硬度高,料性脆
战国红越是精品料硬度越高,而且料性很脆,所以在加工时往往使成形的部分再次造成破损,所以在上精工的时候要格外的小心。 3.战国红多水线,多裂
战国红原料裂多,寻得一块无裂的雕刻料并不容易。原石的裂表面可见,内部却是不可预测,在加工过程中,处理不好的裂隙,会继续延伸下去,这使加工难度增加。 4.色彩多变,纹理复杂
战国红的纹理和色彩向原料内部延伸的走向难以预测,当刻磨深入后,其内部的色彩和纹理都会发生变化,让原本的设计不再适用,需要逐步改动设计,并在下刀前掌握适当的预留量。
三、因材施艺的雕刻理念与艺术表现形式 1.色彩角度:单色料、多色料
战国红进入市场后,自然也作为雕刻原料来使用。但其多色彩混合、纹理繁复清晰的特性与单色玉雕原料差异很大,因此将传统玉雕的经验照搬到战国红上,很难做出好作品。 目前战国红的雕刻渐渐分为两类,在战国红的发展初期,主要以单色料的创作雕刻为主,单色料在创作上主题广泛,因为料的色彩不能进行太多的发挥,只能在创作主题和雕刻精工上做足文章。随着市场的发展和工艺的提升,多色料的雕刻越来越多,战国红绚丽的色彩变化也为雕刻师带来了更多的创作灵感,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在战国红上大放异彩,形成了战国红自身的俏色文化。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在多色料的创作中,俏色成为战国红多色料的自身优势,俏色使得战国红的雕刻难度增加,但是这样的作品价值也就随之增加,目前战国红的俏色雕刻作品慢慢成为市场上的销售热点。
2.纹理角度:俏形艺术
战国红的纹理充满了梦幻感,自然天成,有的形成了抽象艺术形式画面,有的形成了象形图案,有的形成了一片天然景色。这些都为玉雕创作者提供了无限的创作灵感,俏形雕刻艺术和借景雕刻渐渐成为战国红最具优势的雕刻艺术表现方式,蕴藏了天人合一的创作理念也展现了雕刻师的自身文化修养和内涵。 3.材质角度:多材质利用
战国红由于地质成因的特殊性,伴随围岩、玛瑙、水晶等共生体,由于玛瑙的形态变化复杂和取料的难度大,精品难出。随着原料的紧张,雕刻师开始别出心裁,对于围岩和水晶等开始了重新思考,巧妙利用,通过材质的差异进行创作,创作出了意想不到的艺术效果,行业内也形成了一种不成熟的叫法——俏质,这样的创作手法大大弥补了战国红原料稀少的缺陷,渐渐创作了很多大型的艺术作品。 4.造型艺术角度:传统造型与雕塑
战国红的色彩丰富,单色料和多色料在创作上都有自己独到的一面,特别值得一提的是,多色料的创作在雕塑抽象形式上展现了优异的一面,充满了绚丽、幻想,形成了战国红现代雕刻的另一种风格,受到了市场的高度认可。 5.战国红的雕刻实施角度:雕刻与抛光
战国红的单色料雕刻可以根据传统的雕刻手法进行,但是多色料要根据实际情况,因材施艺,并随时注意原料色彩和纹理的变化,适时调整造型和进行细节处理。由于战国红以颜色著称,所以抛光成为战国红表现力的重要环节。战国红由于色彩的差异和多材质利用,所以在抛光上的手法和细节渐渐开始受到重视,比如为了增加色彩的艳度,必须高光才能够最完美的展示,如果为了展示战国红料的油润性和造型感,抛亚光最为合适,为了保留最好的雕刻造型,料的不同材质抛光的顺序和力度也要不同,基于战国红是多色和多材质的共生体,所以同一件做的抛光要根据创作主题、色彩的视觉感、材质的触摸感等综合考虑,由于因素众多,所以抛光渐渐成为战国红重要的加工工艺之一。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加工工艺的提升,单一色彩的玉雕机器雕刻越来越多,人们对玉雕是否是人工雕刻更加重视,收藏者都希望自己能够得到一件独一无二的艺术作品,而非机器商品。基于此,战国红的雕刻创作受到越来越多人的关注,因为它色彩多变,纹理绚丽,很难应用于机器雕刻,而且每块原料都有其自己的独特性、个性化,不重复是它天生的性格,随着战国红雕刻师和艺术家们的不断努力,在不远的将来,必有更多战国红的艺术作品走上时代的舞台。
龙源期刊网 http://www.qikan.com.cn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