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杜甫很忙”事件介绍
据悉,这些恶搞“诗圣”杜甫的图片的原图来源于高中语文必修课本《登高》一诗的插图,图中杜甫侧坐在石头上,迎着风略抬起头,面带忧郁。
但经过网友涂鸦,杜甫身世凄苦、忧国忧民的形象完全被颠覆了。起初在微博上流传的几张图片中,杜甫只是做了几个简单的动作:抗重型机枪、弹吉他、骑摩托、拿着iPhone自拍、骑着自行车去购物等等。但经网络传播后,不断有网友加入到涂鸦队伍中,在网友笔下,杜甫俨然成了“万金油”,什么事都可以干:变身篮球高手上演灌篮绝技,变身时尚潮人听iPod,甚至变身成网游主人公战斗……各种形象数都数不过来,不少网友感叹:“杜甫也太忙了!”
“杜甫很忙”走红网络后,辛弃疾、李白等文化名人也“中枪”了。这些涂鸦作品中,网友还设计了台词,演出了一段段搞笑的剧目。有网友给杜甫和辛弃疾设计的拍照段子,在微博上得到了上万次的转载量。
除了微博,80后、90后聚集的SNS、人人网等社交平台上对“杜甫很忙”的讨论也非常热烈。从上周末开始,新华社《瞭望东方周刊》封面部记者钱贺进的文章《从“杜甫很忙”看当代青年》,在人人网上得到众多网友的追捧。截至3月28日下午六点,该文被网友分享一万四千多次,阅读八万多次。
一家之言 反“搞”派
“杜甫精神是我们民族的精神之光,我们决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河南省诗歌协会会长马新朝接受记者采访时说。“杜甫是世界上伟大的诗人,我们应该尊重他、敬仰他。现在是娱乐时代,网友涂鸦诗圣杜甫画像,也可能没有恶意。如果网恶搞他,是非常不应该的”。“如果是有人恶搞杜甫,恶意丑化杜甫形象,说明他是无知的、浅薄的、低俗的。”马新朝
第 1 页 共 3 页
说,“我们绝不允许抵毁杜甫形象。恶搞文化、穿越文化不能没有民族低线,不能没有精神之光。我们要尊重杜甫,敬仰杜甫文化,这样我们的民族才能发扬光大”。
“我的态度很明确,反对这种恶搞。”3月28日,钱贺进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如果这是小孩子的涂鸦之作,倒没有什么,但是微博上却得到很多年轻人的青睐,还赞其有才,我就不能容忍了。”
“恶搞杜甫,我觉得是对文化的不尊重。”钱贺进坦言,他的这些言论也许不够宽容,撂倒了一批人,“网上支持我的观点的人很多,当然拍砖的也大有人在。”
“有人说我不懂小孩子的创新,我是个没有童年的人。”钱贺进告诉记者,其实他小时候也会对课本上的人物进行涂鸦,“我相信很多人小时候都干过这种事,所以我觉得这不是所谓的创新,小孩子这样做本没有什么,但是青年人这样有意恶搞是不应该被纵容的。”
挺“搞”派
荆楚网评论员秦瑞这样说,最近掀起的“杜甫很忙”热潮,也不过是民众在现代快节奏生活中寻找一种释放内心压力的途径,而从中也体现出现代人的娱乐精神。专家也指出,“杜甫很忙”的恶搞热潮只是偶然出现的、以模拟和戏仿为手段的、寻求快感和参与感的一场网络狂欢。从“杜甫很忙”热潮的速成、通俗这些特点看来,其无疑由快餐文化催生的一场民众狂欢。所以人们无需过多追究并加以指责,它只是在快餐文化下的一场民众(或网民)狂欢,只是一种解压的娱乐方式。我们不如付之一笑,在快餐文化下的热潮中寻找一份愉悦的心情吧。
真相——背后是营销团队的策划?
对于“杜甫很忙”持反对态度的不少,持宽容态度的也有之,谁也不能说服谁。中青报的一篇社论《“杜甫很忙”风靡互联网:一场快闪式网络狂欢》则是从网络传播的角度进行了理性的分析,文章说:“今年恰好是杜甫诞辰1300周年纪念,我们也不排除这样一种可能‘杜甫很忙’以及杜甫文化突然升温,这种恶搞背后可能有网络公关和文化营销的魅
第 2 页 共 3 页
影。”作者的这种猜想对吗?
据网友透露,这场网络风潮的背后是专业的公关团队策划的,国内著名的营销人士薛永昱便是策划者。
记者通过QQ联系上了薛永昱。他承认这是他的团队所为。薛永昱坦言,“杜甫很忙”这组图片大部分都是出自团队成员之手。“这是我们帮一个博物馆做的策划,想引起更多人对那家博物馆的关注。”对于博物馆的具体名称,薛永昱说不方便透露。
对于有人说这是对杜甫的不尊重,薛永昱认为没必要那么上纲上线,“就是娱乐一下,这让大家都记起了杜甫,回忆起初、高中时代,没什么不好。”
“我想这也不会入‘学者’的眼吧,如果有学者出来反对,那是他们在炒作。”
第 3 页 共 3 页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