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病虫害防治

来源:爱go旅游网
•症状诊断,细菌、病毒、植原体和线虫引起病害的常见症状

(1)细菌:半透明水渍状病斑,周围有黄色晕圈,菌溢、菌脓等。

(2)病毒、植原体:黄化、花叶,丛枝及与媒介昆虫的关系等。用电子显微镜可观察到病毒粒体或植原体。

病害防治的基本方针及要考虑的因素 1. 防治方针

预防为主,综合治理

为什么是预防为主,而不是治疗为主? 植物病害在很大程度上是一个群体性概念,单株(林业与园林不同)价值较低,而且恢复力差,从经济上和技术上都不适于治疗。 为什么要综合防治?

单一方法很难对植物病害进行有效控制,必须综合各种防治手段对病害加以控制。 2 .防治三角:

任何防治计划必须考虑的生物、生态和经济三因素。 防治原理

杜绝与铲除:防止新病原传入无病区,或一旦传入后,就地封锁消灭。 免疫与抗病:针对已有病原,选择抗病或免疫品种。 保护:给健康寄主加一道保护层。 治疗:对病株进行治疗,使其康复。

环境控制:改善或消除不利于植物的环境因素。 防治措施

(1)植物检疫

国家颁布法令,设立专门机构,对植物及其产品的运输进行管理和控制,防止危险性病、虫、杂草的侵入和输出。 (2)栽培防治

培育和选用无病苗木

选择合适圃地,做好圃地卫生 合理排灌、施肥、修剪、轮作 适地适树(花、草) 选育抗病品种等 (3)生物防治

利用有益生物及其代谢产物以防治病害的相关措施;

特点:与环境相容、不易产生负作用、效果不稳定、适用范围窄、效益低仅作为辅助措施。 (4)物理防治

变温处理,如温水(45—50oC)浸种子及无性繁殖材料

湿热空气处理, 处理土壤、工具及花盆等以杀灭病毒和植原体 低温,贮藏果实

另外还有烧土、晒土、射线处理等方法 (5)化学防治

利用农药杀灭、抑制病原物。

我们主要使用保护剂,治疗(内吸)剂。

• 非侵染性病害的种类

1、 温度失调 (1)低温 a、症状

阔叶树和花卉受霜冻之害,常自叶尖或叶缘产生水渍斑块,有时叶脉间组织也出现斑块,严重时全叶死亡。 b.发病规律

冬季低温可使常绿树叶片和嫩梢冻死,落叶树未充分木质化的嫩梢也可能受害。 针叶树则针叶先端枯死,变成红褐色。 c.防治方法

预防霜冻在苗圃中架设暖棚或用稻草、针叶树枝等覆盖。幼苗,行道树树干涂白防止冻裂。 (2)高温

高温可以使叶、树皮、果实受到灼伤,昼夜温差过大可使树干向阳面出现灼伤后皮焦或溃疡。树干涂白同样可以防灼伤。

土壤表层温度过高会使苗木茎基部受灼伤而出现缢缩,倒伏等现象,可采用遮阴覆盖及灌溉等方法以降温。

道路,建筑物及停车场附近的植物容易被这些表面的热量反射而灼伤。

2、 水份失调

1. 干旱常引起叶尖、叶缘或叶脉间枯黄或早期落叶、落花、落果等现象。 2. 严重干旱可引起树木(尤其是苗木和幼树)发生萎蔫死亡。

3. 土壤水分过多,排除了空气,植物根部呼吸困难,容易窒息而发生腐烂,地上部分

通常会发生黄化。

3 、光照异常

1. 缺乏足够的光照可延缓叶绿素的形成使植株变得纤细苍白,并提早落叶落花。这种

情况在植物栽种过密或被大树及其它高大物体阴蔽时常见。 2. 过度的光照常引起植物叶片上棕黄色或银色斑点

4 、空气污染

人类活动将很多污染物释放到大气中从而引起空气污染。交通运输是最重要的污染源之一。 空气污染既引起植物(慢性)病害也造成(急性)伤害。

• 初级污染物有 CO, SO2 ,NO,NO2, Pb。其中, SO2 和 NO2 已确认引起植物

毒害。

• 二级污染物中的PAN和 O3 ,也引起植物毒害。

• 另外一组是工业副产物,包括氟化物,乙烯,氨, 氯和汞等等。

5 、酸雨

• 正常非污染的雨水的 pH 通常为5.6;只有当雨水的 pH 低于5.6 ,才能称为酸雨。 • 大气中二氧化硫,二氧化氮,及氟溶于雨水中,提高了雨水酸度,而成为酸雨,酸

雨PH值一般可降到4.5左右,最低的甚至达到1.5。

• 酸雨通过低 pH 及 SO4 2+和 NO3—的毒性直接破坏叶表面蜡质层,使组织中

Ca2+,K+淋溶而影响新陈代谢,叶片受伤与破坏叶缘产生很多污斑,叶片变黑,慢

性症状会使叶片出现白化,不时落叶。

酸雨可使土壤理化性质发生变化,对生态系统产生破坏性的影响。

6 、营养失调

• 植物需要矿质元素以维持正常生长;

• 任一元素不足或过量都会引起植物病变,产生各种症状。 (1)缺素症

需要较多的为大量元素,如氮,磷,钾,钙,镁和硫; 需要较少的为微量元素,如铁,锰,锌,铜,硼,和氯;

 缺N:植株矮小、分枝少、叶小而稀疏、色淡或黄化、早落、在酸性强、有机质缺乏的

土壤中容易发生缺N现象。

 缺K:老叶先发病、叶绿体坏死、叶片扭曲或卷曲、不规则黄化。  缺P:叶片呈紫色、老叶先发病、生长受抑制、成熟推迟、果少而小。  缺Ca:嫩叶卷曲或嫩芽枯死、病状多表现在生长点附近

 缺Mg:叶片脉间黄化、从老叶叶尖开始、叶片出现坏死枯斑。  缺S:症状同缺N相似,幼叶表现更明显、植株矮小、叶尖黄化

 缺Zn:植株新枝节间短、叶片变小且成黄色、根系发育不良、结果少。

 缺Fe:症状类似缺Mg,但先从幼叶开始、叶片黄化甚至白化,常发生在碱性土壤内。  缺B:顶梢或分生组织分解死亡、叶片增厚、易碎

一些常规诊断要点

• 碱性土壤使铁不易被植物吸收,常产生缺铁症状; • 在酸性土壤中易产生铁和铝过量的危害; • 元素过量毒害经常涉及硼,锰和铜;

• 确诊缺素或元素过量病害需做土壤和植物组织元素分析。

7 、人类压力病害People pressure diseases (PPDs)

• 人类对植物施加的破坏性压力其后果经常大于微生物病原菌和有害昆虫;

• PPDs 包括建筑危害, 化学毒害, 土壤紧压(compaction), 栽培管理不当等等。 • PPDs 在城市的市区和郊区最为普遍。 (1) 建筑危害

植物的正常生长需要尽量减少干扰,但城市往往是对植物干扰最多的地方;

• 树木生长区域附近的建筑施工将构成对树木生长空间的严重侵占,即使轻度的土壤

干扰也会造成相当严重的根系受伤;

• 地面硬覆盖也可造成根部呼吸困难和窒息。 (2) 化学毒害

• 植物会不断地接触或暴露于环境中的各种化学物质;

• 植物,尤其是行道树,可能会遇到地下煤气泄漏和各种各样的有害物质污染; • 其它如汽油泄漏,漂白粉消毒的泳池水和污染的土壤等等。 • 一些化学物质如使用不当,如肥料和农药,会引起毒害。 • 药剂浓度过高,剂量过大,不恰当地使用,容易产生药害。

• 急性症状表现为焦枯、变红、变褐、落叶等;慢性症状有叶畸形,茎叶硬化,根系

异常分枝,肿大等。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