路径说明:本路径适合于西医诊断为脑梗塞后遗症的患者。一、脑梗塞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标准住院流程(一)适用对象中医诊断:中风病(
TCD 编码:BNG080)。
ICD编码为:I69.301)。
西医诊断:脑梗塞后遗症((二)诊断依据1、疾病诊断
(1)中医诊断标准: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风病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
(试行,1995年)。
(2)西医诊断标准:参照中华医学会神经病学分会脑血管病学组急性缺血性脑卒中诊治指南撰写组制定的诊治指南2010》(2010年)。
2、疾病分期(1)急性期:发病(2)恢复期:发病(3)后遗症期:发病3、证候诊断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脑病急症科研协作组起草制订的中医诊断疗效评定标准》(试行,
脑梗塞后遗症临床常见证型:1.风火上扰2.痰瘀阻络3.痰热腑实
1995年)。
《中风病
2周以内。2周至6个月。6个月以后。
《中国急性缺血性脑卒中
4.阴虚风动5.气虚血瘀
(三)治疗方案的选择
参照国家中医药管理局重点专科协作组制定的《XXXXXX中医
诊疗方案(试行)》。
1、诊断明确,第一诊断为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2、患者适合并接受中医治疗(四)标准住院日为≤15天。(五)进入路径标准。
1、第一诊断必须符合脑梗塞后遗症(TCD 编码:BNG080、编码为:I69.301)。
2、患者同时并发其他疾病,但在治疗期间无特殊处理,也不影响第一诊断的临床路径流程实施时,可以进入本路径。
3、有以下情况者不能进入本路径:(1)有明确手术指征者;
(2)由脑肿瘤、脑外伤、血液病等引起的脑梗死患者;(3)患者有严重心脏病、高血压、肝肾等疾病患者;(4)体表皮肤破损、溃烂或皮肤病患者;有出血倾向的血液病患者。
(六)中医症候学观察
四诊合参,收集该病种不同证候的主症、次症、舌、脉特点。注意证候动态变化。
(七)入院检查项目1、必须的检查项目。
ICD
(1)血常规、尿常规、便常规。
(2)肝功能、肾功能、血脂、血糖、电解质。(3)凝血功能检查。(4)血压、心电图。(5)胸部X线透视或胸部(6)经颅多普勒超声(
X线片。
TCD)(必要时选择加做颅外段)。
B超)。
(7)血管功能评价(颈动脉(8)头颅影像学检查(
CT或MRI)。
2、可选择的检查项目:根据病情需要而定,如头颅MRA、DSA或CTA、C反应蛋白、24小时动态血压监测、双下肢血管
(八)治疗方法
1、辨证选择口服中药汤剂、中成药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治疗应标本兼顾、
扶正祛邪,后遗症期
B超等。
则以扶正固本为主。因此,恢复期以益气活血、育阴通络为主要治法。
(1)风火上扰证:清热平肝,潜阳息风。(2)痰瘀阻络证:化痰通络。(3)痰热腑实证:化痰通腑。(4)阴虚风动证:滋阴息风。(5)气虚血瘀证:益气活血。
2、针灸治疗:选择应用体针、头针、电针、耳针、腕踝针、眼针、腹针、梅花针、耳穴敷贴、灸法和拔罐等。
3、辨证选择静脉滴注中药注射液
(生脉注射液,血塞通注射液,
舒血宁注射液,银杏达莫注射液,灯盏花素等,血栓通注射液。)
4、辨证选择中药外治
:如中药熏洗疗法等。
5、推拿治疗:根据不同分期选用不同的治疗方法6、其他疗法
根据病情需要选择有明确疗效的治疗方法,如小针刀疗法、蜡疗
法、中频脉冲电治疗、干涉波治疗等。
7、内科基础治疗
主要包括:并发症的预防和治疗、血压血糖的调整、合并感染及
发热的处理原则与方法等。
8、康复训练
康复训练内容包括物理治疗
(良肢位设定、被动关节活动度维持
训练、体位变化适应性训练、平衡反应诱发训练、抑制痉挛训练、吞
咽功能训练)、作业治疗、语言康复训练等多项内容。
9、护理:辩证施护。(九)出院标准1、生命体征平稳
2、肢体或语言功能稳定或改善(十)有无变异及原因分析。
1、有合并症,进展性,病情危重,不能出院2、住院期间病情加重,出现并发症,需要进一步诊治,导致住院时
间延长和住院费用增加。
3、辅助检查结果异常,需要复查,导致住院时间延长和住院费用
增加。
4、因患者及其家属意愿而影响本路径的执行,退出本路径。
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住院表单
适用对象:脑梗塞后遗症(ICD编码为:I69.301)患者姓名:住院日期:
年性别:
月
日
年龄:
住院号:出院日期:
年
月
日天
年
月
日
标准住院日≦15天时间
年
月
日
年
月
日
实际住院日:
(第1天)
□询问病情体格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
□下达医嘱,开出各项检查单
□完成首次病程记录□完成入院记录
□完成初步诊断和病情评估
□治疗前讨论,确定治疗方案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第2天)
□完善必要检查□中医四诊信息采集□完成上级医师查房
□分析检查结果,有异常者及时向上级医师汇报,并予相应处理
□确定治疗方案□防治并发症
□向患者及家属交代病情和注意事项
(第3-5天)
□上级医师查房明确诊断及诊疗评估。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完善必要检查或复查
□分析检查结果,并予相应处理□防治并发症
主要诊疗工作
长期医嘱□专科常规护理□分级护理□饮食调摄□疾病分期□辨证分型□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长期医嘱□专科常规护理□分级护理□饮食调摄□疾病分期□辨证分型□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长期医嘱□专科常规护理□分级护理□饮食调摄□疾病分期□辨证分型□中药汤剂辩证口服
□中成药辩证口服□针灸治疗□中药辨证外治重点医嘱
□熏洗疗法□推拿治疗
□其他疗法(腊疗、中频、
针刀、干涉波)□康复训练□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
□血、尿、便常规□肝功能、肾功能、血糖、
□中成药辩证口服□针灸治疗□中药辨证外治□熏洗疗法□推拿治疗
□其他疗法(腊疗、中频、
针刀、干涉波)□康复训练□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其他检查
□中成药辩证口服□针灸治疗□中药辨证外治□熏洗疗法□推拿治疗
□其他疗法(腊疗、中频、针刀、
干涉波)□康复训练□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
□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定其
□对症治疗
血沉、凝血、风湿四项□头颅CT、MRI □心电图
□颈动脉彩超、TCD □胸部X线片
□患者病情需要的其他检
查□对症治疗□入院介绍护
□入院健康教育、饮食指导
□按医嘱完成护理操作、日
常治疗
□按医嘱执行护理措施□饮食指导
他检查
□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对症治疗
理工作病情变异记录责任护士签名医师签名
□介绍检查前注意事项□执行诊疗护理措施
□完成常规性生命体征监
测
□功能指导训练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功能指导训练
□无1、2、
□有,原因□无1、2、
□有,原因□无1、2、
□有,原因
时间
年月日年月日年
(出院日)
月日
(第6-9天)(第10-14天)
主要诊疗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
□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完善必要检查或复查
□分析检查结果,并予相应处理□防治并发症
□根据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上级医师查房作出进一步的诊疗评估,确定出院时间。□中医四诊资料采集□完善必要检查或复查
□分析检查结果,并予相应处理
□强调运动疗法及康复疗法的应用。
□制定康复计划,指导患者出院后功能锻炼
□交代出院注意事项、复查日期□完成出院记录□通知出院□开具出院诊断书
工作
长期医嘱□专科常规护理□分级护理□饮食调摄□疾病分期□辨证分型□中药汤剂辩证口服□中成药辩证口服□针灸治疗□中药辨证外治重点医嘱
□熏洗疗法□推拿治疗
□其他疗法(腊疗、中频、
针刀、干涉波)□康复训练
长期医嘱□专科常规护理□分级护理□饮食调摄□疾病分期□辨证分型□中药汤剂辩证口服□中成药辩证口服□针灸治疗□中药辨证外治□熏洗疗法□推拿治疗
□其他疗法(腊疗、中频、
针刀、干涉波)□康复训练
临时医嘱□开具出院医嘱□出院带药长期医嘱
□停止所有长期医嘱
□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根据患者具体情况确
定其他检查□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对症治疗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护理工作病情变异记录责任护士
措施□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功能指导训练□无1、2、
□有,原因
□内科基础治疗临时医嘱
□必要时复查异常项目□必要时相关科室会诊□对症治疗
□按照医嘱执行诊疗护理
措施□饮食指导
□安抚疏导、健康教育□功能指导训练□无1、2、
□有,原因
□协助办理出院手续□送病人出院□交代出院后注意事项□功能指导训练
□无1、2、
□有,原因
签名医师签名
对中风病(脑梗塞后遗症)中医临床路径诊疗方案医护人员已讲解清楚,经慎重考虑,我同意接受该治疗方案,并签字负责。
患者:医师签字:
年月日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赣ICP备2024042791号-1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