孙权劝学 教案
单位: 鲁权屯镇滕庄中学 执教: 鲁风举
教学目标
1、了解与课文相关的作品及人物。
2、学会使用工具书理解文言词语,学习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3、理解课文的内容并有自己的感悟,体会文中人物的性格特点。 4、感受人物的说话技巧。 学习重点
学会理解文言词语,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学习难点
掌握疏通文言句意的方法。 教学方法
1、朗读法 采用学生自读、齐读、分角色朗读等形式,在反复朗读中理解文意,体会对话描写。
2、文言文五步阅读法 初读、译读、思读、品读、悟读。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语设计
前两天,有一名同学让我非常头疼,经常不学习,我找他谈话,他还非常有理,什么没有时间,什么担心学不好,反正就是找一些理由来搪塞,同学们,有什么办法帮助他吗?
学生:纷纷发言
其实,劝一个人学习在一千多年以前,已经有人做过了,他是谁呢
- 1 -
学生:(纷纷发言):孙权
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近孙权,看他是怎样劝学的,让我们也从中学习一些说话的技巧。(板书):孙权劝学 二、了解《资治通鉴》及其作者。
了解孙权、吕蒙、鲁肃。
孙权(181-252):字仲谋,三国时吴国的创建者。他从兄长孙策遇害身亡之日起,在五十多年的时间内据有江东。其最大功绩就是开发了东南地区,促进了东南地区经济的繁荣发展。
陈寿:“孙权屈身忍辱,任才尚计,有勾践之奇,英人之杰矣。故能自擅江表,成鼎峙之业。”
曹操 :“生子当如孙仲谋。”《吴历》
吕蒙(178-219) :东吴国大将。字子明,汝南富陡(今安徽阜阳)人。少年时不读书,以胆气称,后接受孙权劝告,读了许多兵书、史书,智勇双全。跟随孙权打仗有功,官拜虎威将军。倍受孙权,鲁肃的信赖。鲁肃死后,掌管东吴军事,率军暗袭荆州,擒杀关羽父子,名扬三国。杀关羽后不久病死。
鲁肃(172-217):字子敬,临淮东城(今安徽定远县)人。三国时吴王的得意谋臣,倍受赏识。从小丧父,靠祖母抚养。他少有大志,轻财好施,喜欢习武骑射。鲁肃也是三国历史上的一个重要人物。他
一生的最大功绩是倡导、促成并终身不易地竭力维护孙刘联盟,使三足鼎立之势能够形成。
- 2 -
三、完成课前导学部分,订正答案 四、朗读课文
1、朗读要求:要求读得通顺,读音准确,停顿正确。 2、同座互检诵读,纠正错误。 3、小组互读,检查朗读情况。
4、根据提示,读出下面句子的正确语气。
A \"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语重心长,谆谆告诫)
B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反问句。强调学的目的,有责怪的语气。) C \"卿言多务,孰若孤?\"(反问句。否定吕蒙托辞的理由。要重读强调。) D \"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感叹句,惊讶赞叹的语气) E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感叹句,带有自豪的语气。) 四、自主学习,结合工具书,掌握字词,初步疏通文意
1、解释下面句中加点的词。
蒙辞( )以军中多务( )但( )当涉猎
见( )往事耳 自以为( )大有所益
及( )鲁肃过寻阳 即更( )刮目相待
蒙乃( )始就学 权谓( )吕蒙曰
2、找出句中的通假字,并解释。
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
- 3 -
3、古今异义:
博士 古义:当时专掌经学传授的学官。
今义:学位的最高一级。
但 古义:只
今义:表转折。
见 古义:了解。
今义:看见。
往事 古义:历史。
今义:过去的事情。
及 古义:到了„„的时候。
今义:达到。
过 古义:到。
今义:从一个地方移到另一个地方。
更 古义:重新。
今义:改变、改换。4、古代表示称呼的字词:
卿:古代君对臣或朋友之间的爱称。 孤:古时王侯的自称。
阿:名字前面加“阿”,有亲昵的意味。 大兄:长兄,这里是对同辈年长者的尊称。 4、翻译下列句子。
(1)、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2)、 卿言多务,孰若孤? (3)、卿今者才略,非复吴下阿蒙!
- 4 -
(4)、 即更刮目相待。 (5)、 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5、特殊句式
(1)双重否定句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 译文:你现在当权掌管事务,不可以不学习!
双重否定表达肯定的意思,起强调作用。表现出孙权严肃的态度。 (2)倒装句:蒙辞以军中多务。 译文:吕蒙用军中事务多为理由推辞。 (3)反问句: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
译文:我难道想要你研究儒家经典成为博士吗! “邪”表反问语气,解释“吗”。 用“!”的反问句语气更强烈。 (4)陈述句:但当涉猎,见往事耳。
译文:(你)只不过应当粗略地阅读,了解历史罢了。 “耳”表限制语气,解释“罢了”。
(5)感叹句:士别三日,即更刮目相待,大兄何见事之晚乎!
译文:与读书人分别多日,就要重新用新的眼光看待了,大哥怎么认清事物这么晚啊! 五、整体感知
1、本文围绕“学”字,写了孙权劝学、吕蒙就学、鲁肃赞学。
2、《孙权劝学》是一个著名的劝学故事。题目中最关键的词是“劝”。 请找出孙权“劝”吕蒙学习的语句。再想想他是从学习的哪些方面进行劝说的。
- 5 -
(1)卿今当涂掌事,不可不学!(揭示学习的必要性)(2)孤岂欲卿治经为博士邪?但当涉猎,见往事耳。(学习的目的、方法)(3)卿言多务,孰若孤?(学习的可能性)(4)孤常读书,自以为大有所益。(现身说法,读书的益处) 3、在孙权的劝说下,“蒙乃始就学”,吕蒙有没有应付孙权,读几天就放弃了呢?
吕蒙努力学习并持之以恒,终于大有长进。这从鲁肃的言行可以看出(抓住“大惊”、“卿”、“拜”、“结友”分析)。还可以从吕蒙的语言看出(自豪、自信)。
4、总结本文主要运用的描写方法和三个人物的语气特点、个性特点,对话描写 孙权:善劝、语重心长。爱才、关心下属。 吕蒙:自豪、坦然。虚心、勤学。 鲁肃:惊讶。敬才、爱才。
5、你从这三个人物身上分别得到什么启示呢? 孙权:教育别人要以理服人,循循善诱。 吕蒙:重视学习、勤于学习,会有长进。
鲁肃:看待事物要时时更新观念,不能用老眼光。 六、【当堂检测】 拓展延伸。(文言文阅读练习) 阅读短文,回答下列问题。
鲁肃代周瑜,当之陆口,过蒙屯下。肃意尚轻蒙,或说肃曰:“吕将军功名日显,不可以故意待也,君宜顾之。”遂往诣蒙。酒酣,蒙问肃曰:“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肃造次应曰:“临时施宜。”蒙曰:“今东西虽为一家,而关羽实熊虎也,计安可不豫定?”因为肃画五策。
- 6 -
肃于是越席就之,拊其背曰:“吕子明,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遂拜蒙母,结友而别。
选自《三国志•吴志•吕蒙传》 1. 解释文中加点的字。
轻: 或: 故: 遂: 安: 画: 2.翻译句子。
(1)君受重任,与关羽为邻,将何计略,以备不虞? 翻译:
(2)吾不知卿才略所及乃至于此也。 翻译:
3.吕子明的学问好,在文中是通过鲁肃的( )表现出来的,而鲁肃的这一举动,也说明鲁肃是一个不( )的人,这是一个好领导必须具备的品质。
4.吕蒙能得鲁肃赞美,是因为他读书好学,这在现在仍有教育意义,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
七、小结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开卷有益。希望大家能向吕蒙学习,不论天资如何,无论何时何地,都能勤奋学习,学有所成。
- 7 -
八、作业1、本文与《伤仲永》《论语十则》这篇课文在内容、主题、写法上有什么异同?
2、请以《方仲永巧遇吕蒙》为题,展开想象,写篇作文,文体字数不限,表达出本人看法即可。 附:板书设计
孙权劝学
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
学 习
孙权 → 吕蒙 ← 鲁肃
(善) ↘ (听) ↓(赞) ↙
劝
开卷有益
- 8 -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