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好,欢迎来到爱go旅游网。
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初步设计文件过程技术咨询报告组成、内容及咨询要点

初步设计文件过程技术咨询报告组成、内容及咨询要点

来源:爱go旅游网
初步设计文件过程技术咨询报告组成、内容及咨询要点 一、过程技术咨询报告组成

1.过程技术咨询报告名称

X X X X工程初步设计过程技术咨询报告 2.过程技术咨询报告基本组成

过程技术咨询报告由封面、扉页(签字盖章)、单位负责人、过程技术咨询人员名单、目录、过程技术咨询意见组成。其中:

(1)扉页反映项目名称、报告完成时间,由过程技术咨询单位负责人(或项目分管领导)、项目技术负责人签字,盖单位公章。过程技术咨询人员名单中应注明过程技术咨询人员的职务、职称、承担的工作,并由本人签名确认。特邀专家应注明单位。

(2)过程技术咨询单位资质证书。 (3)过程技术咨询意见按以下内容编制。

二、过程技术咨询报告内容及咨询要点

1.概述

1 .1过程技术咨询依据

(1)主要依据为基本建设程序。初步设计过程技术咨询以项目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为依据。

(2)国家和行业主管部门颁布的标准、规范、规程、规定等。 (3)初步设计文件及相关资料。 1 .2项目基本情况

(1)介绍项目地理位置、功能、地位、实施的重要性。

(2)工可批复的工程总体规模(路线里程)、技术标准、总投资及工期等。

(3)描述初步设计的总体情况,包括工程特点、主要方案、主要工程规模(里程、桥梁长度/座数,隧道长度/座数,桥隧比例,互通立交座数,总造价,平均每公里造价)、设计标段划分及设计单位等情况。概述中应附主要工程概况一览表。

1 .3总体评价

结合符合性核查、中间过程技术咨询意见和现场调研情况提出总体评价意见。

(1)对初步设计文件编制的内容、深度,相关资料的收集等情况进行评价。

(2)对工可批复的执行情况进行评价。

(3)针对项目特点,对设计重点及难点的掌握情况进行评价。 (4)对总体设计、技术标准、各专业工程设计方案及工程规模的合理性进行评价。

2.主要过程技术咨询意见

过程技术咨询单位对项目的建设规模、技术标准和各专业具体过程技术咨询意见进行归纳总结,形成主要过程技术咨询意见,内容如下:

2 .1 建设规模与技术标准 2.1.1建设规模

(1)路线起终点,路线长度。

(2)全线互通式立交设置情况,连接线、辅道长度。

建设规模与工可报告批复有变化的应指出,并简要说明原因。 2.1.2技术标准

主线采用的技术标准,设计速度,路基宽度,桥涵设计汽车荷载等级。连接线、辅道采用的技术标准。

2 .2 路线

2.2.1路线主要控制点及走向

路线起终点、主要控制点及其走向的合理性,与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的符合性。 2.2.2路线方案

(1)初步设计路线方案拟定是否综合考虑了沿线自然条件、路网规划、城镇布局、占地、环保、投资及施工等重要影响因素,同深度比选路段数量、长度是否满足要求,是否遗漏可供比较的路线方案,过程技术咨询对设计推荐路线方案的明确意见。

(2)对设计推荐路线方案不同意见时,应提出具体建议。 (3)设计中对长大纵坡路段,是否进行了运行安全性检验和评价,并采取了工程优化(展线降坡、增设桥隧等)、交通工程及限速等安全措施,采取的各项措施是否合理有效,满足行车安全需要。 2.2.3路线设计

重点对路线平纵面设计的合理性进行过程技术咨询。

(1)运行速度与设计速度是否协调,选用的各项设计参数与运行速度是否协调。

(2)对采用的路线设计技术指标进行统计分析,评价与项目的地形条件是否协调。

(3)针对工程规模、行车安全性、拆迁、占地及环保等方面,对平纵线形设计逐段提出优化意见。

(4)沿河路段路线设计标高是否满足设计洪水频率要求。 2 .3 路基路面 2.3.1路基设计

初步设计采用的路基横断面型式、设计参数和一般路基设计原则是否合理。

(1)路基特殊部位的处理措施是否合理(包括低填浅挖、填挖交界、陡斜坡路堤、三背回填区等)。

(2)重点描述软土、岩溶、采空区、滑坡等不良地质和特殊岩土的综合勘探和试验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高填、深挖和陡坡路基等工点是否进行专项勘察及路基稳定性、变形分析和综合处治设计,处治措施是否合理。

(3)路基防护方案是否合理,路堑边坡坡率取值是否与岩性相适应。

(4)取、弃土场设计是否满足要求。 2.3.2路面设计

对设计推荐路面及其组合设计方案的明确意见。 2.3.3路基路面排水设计

根据项目区域降雨特点、水文调查及排水要求等,路基路面排水

设计方案、排水设施断面型式和尺寸是否合理,优化意见及建议。

2 .4 桥梁(含分离立交、互通式立交区的桥涵)

重点对初步设计桥型方案选择及孔跨布置的合理性,以及采用非部颁标准图设计桥梁的结构安全性进行过程技术咨询。

2.4.1对特大桥、大桥等主要桥型方案的比较及孔跨布置提出意见; 2.4.2对桥梁构造尺寸,结构安全性、耐久性及下部结构设计合理性、基础的稳定性等提出意见及建议。 2.4.3其他主要意见及建议。

2 .5 隧道

初步设计隧道布设方案、平纵线形设计是否合理。隧道洞口位置和洞门型式与地形、地质条件的协调情况。

2.5.1隧道工程地质、水文地质的勘察和试验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查明隧址区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情况,围岩级别的划分是否合理;结构衬砌支护参数是否合理。

2.5.2对岩溶、煤系地层(瓦斯)、高地应力、软岩浅埋等特殊隧道应逐一指出设计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安全处治措施和建议。 2.5.3应强调细化地质观察和监控量测方案,加强隧道施工期间突发事件的应急预案设计,保障应急反应快捷有效。加强地下水、软岩等不利因素的监测,做好超前地质预测预报,保证施工和运营安全。 2.5.4各隧道存在的其他主要问题及建议。

2 .6 互通式立交

全线互通式立交总体布局、各互通立交位置及型式选择是否合

理、技术指标选用及平、纵线形设计是否恰当。

逐一列出过程技术咨询同意的互通立交的型式,主要问题及建议。

2 .7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2.7.1核查管理、养护、服务设施和收费、监控、通信系统方案是否与本首实际情况及规划相适应。

2.7.2核查是否同意安全、管理、养护、服务设施和收费、监控、通信系统的设计方案。

2.7.3设计中安全设施、收费方式、监控系统设计、通信系统方案存在的主要问题及建议。

2.7.4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总体布局是否合理。全线通信监控分中心、养护工区、服务区、停车区、收费站的设置情况。核定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房屋总建筑面积(平方米)和占地(亩)。

2 .8 设计概算

编制依据是否合理,列出核定的建筑安装工程费、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研究试验费、核定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

核定初步设计总概算金额(含建设期贷款利息金额,政策性调整费用金额)。超工可批复金额(百分数),扣除贷款利息及政策性调整费用的静态投资超工可静态投资金额(百分数)。

列出初步设计概算汇总表。 3.具体过程技术咨询意见

过程技术咨询针对初步设计中存在的具体问题,应分专业提出详

细意见。对不能满足初步设计要求的内容,应明确提出补充要求,待进行补充完善后,再次核查,直至满足设计需要。总体方案满足初步设计要求,可在施工图设计阶段进行优化的,应提出下阶段修改完善的建议。

3 .1 总体设计

3.1.1总体设计评价(主要针对多设计合同段项目)

评价项目全线各设计合同段路线、路基路面、桥涵、隧道、互通立交等各专业在技术指标、常规设计方案采用等方面的总体协调情况,以及存在的主要问题。 3.1.2路线方案

简要介绍路线方案的总体比选情况,对方案比选的范围、深度,推荐路线方案的合理性,以及省际接线方案的协调情况进行评价。 3.1.3不同技术标准路段间的衔接和过渡(如有)

项目全线采用不同技术标准路段的设置,及对工可批复意见的执行情况。对不同技术标准路段间的衔接和过渡方案进行评价。 3.1.4大型桥梁、隧道、互通立交、服务区等设置的协调性

对项目全线大型桥梁、隧道、互通立交、服务区等设置的合理性、安全性和协调性进行评价。 3.1.5特殊路段及工点设计方案

对长大纵坡、特殊结构及大跨径桥梁、特长隧道等特殊路段及工点设计方案进行分析、评价。 3.1.6相关协议

项目沿线城镇规划、军事、交通、水利、电力、航道、矿业、文物等部门相关协议的签署情况。 3.1.7基础资料及专题研究成果的应用

对工程地质勘察、水文水力计算分析等基础资料及各项专题研究成果在工程设计及方案比选中的应用情况进行评价。

3 .2 路线 3.2.1路线走向

(1)路线起点、终点、主要控制点及总体走向是否合理,是否符合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的要求。

(2)路线在省界接线,就接线位置、接线点坐标、高程、平纵线位数据以及路基横断面过渡方式等是否签订正式接线协议。 (3)对连接线、辅道进行单独说明。 3.2.2路线方案

(1)路线方案是否针对沿线自然条件、城镇规划布局、路网规划、占地、环保、工程规模及行车安全性等重要影响因素进行多方案比选,比选范围和深度是否满足要求,同深度方案比选里程一般不宜小于总里程的1/3。

(2)设计文件中对涉及工程规模较大、控制性地物、不良地质、长陡纵坡等重要路段设计方案应同范围、同深度进行技术经济比较,并逐一描述,应提供与推荐方案相同深度的比较方案设计图表和概算文件,以及涉及方案的有关协议。

(3)由于初步设计工作深度不足,不能落实路线方案的区段应

补充初步设计工作或增加技术设计阶段直至路线推荐方案落实。

(4)过程技术咨询应根据设计文件中各方案比较的理由、走向、主要控制点、长度、优缺点,结合设计推荐的路线方案,明确路线方案过程技术咨询意见。

(5)对连接线、辅道进行单独说明。 3.2.3平纵设计

总体评价及逐段路线优化具体意见。

(1)全面对路线平、纵面设计进行过程技术咨询,评价路线平、纵面技术指标是否符合部颁现行标准、规范要求。

(2)运行速度检验情况,线形、运行速度是否连续、均衡;路线是否与地形、地物和自然景观相协调。

(3)针对工程规模、行车安全性、拆迁、占地及环保等方面,应对路线平、纵面线形和线形组合设计提出具体修改意见。

(4)长陡纵坡等安全问题突出路段应单独描述方案比较情况,并根据交通量及车辆组成、地形条件、指标运用、安全设施设计等对设计的安全性、合理性进行重点过程技术咨询。

3 .3 路基路面 3.3.1一般路基设计

(1)路基组成设计参数、路基标准横断面形式和一般路基设计原则是否符合部颁现行标准、规范有关要求。是否与项目所处地形、地质条件相协调。

(2)路基填料(尤其是路床填料)和压实度是否符合公路路基

设计规范有关规定。

(3)公路占地是否符合《公路建设项目用地指标》。

(4)路基土石方总体调运、利用方案是否合理,取土、弃土场的设置是否合理,取(弃)土场地形图精度、取弃土设计是否满足规范要求,是否进行了必要的钻探、试验,水土保持、防护设施设计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5)根据岩性条件,对路堤及路堑边坡形式、坡率进行过程技术咨询,提出评价或修改意见。 3.3.2特殊路基设计

(1)特殊岩土及不良地质专项地质勘察是否满足设计要求,逐一描述处治方案比选是否充分,推荐方案是否合理。

(2)高填、深挖路基是否进行了专项地质勘察,与桥梁、隧道或分离式路基、半桥(栈桥)、半隧(半明洞)等方案是否进行了综合技术经济比较,推荐方案是否合理。

(3)地形复杂、横坡陡峻、工程艰巨的重点地段,应单独评价。 (4)路基与桥梁、隧道相接部位的衔接设计是否合理。 3.3.3路基防护

应逐段核查防护工程设计原则和防护工程设计方案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安全要求,结构耐久性是否有保证,以及对建设环境、环保要求的适应性。 3.3.4路面设计

(1)应根据功能要求和项目所在地区土质、材料、水文、气候

状况和交通条件,通过过程技术咨询混合料配合比设计试验资料、材料设计参数和路面结构计算成果,并结合当地实践经验,对路面结构推荐方案提出明确意见。同时,应对路面总厚度和各结构层厚度及混合料类型予以确认或提出修改意见。

(2)应对连接线路面、互通式立交匝道、被交道路、收费广场、桥面铺装、隧道等路面结构组合设计方案进行过程技术咨询,提出意见及建议。 3.3.5路基路面排水

当地气候特征、地表径流资料收集是否齐全,路基路面排水设施设置是否齐全,规模是否合理;排水系统与农田灌溉系统、水环境、保护性水体是否协调,与防护工程的结合是否合适;路面结构层排水、中央分隔带排水和互通式立交排水系统设计是否完善。 3.3.6筑路材料

筑路材料料场、供应方式调查是否满足要求。核查筑路材料试验资料,以检查材料路用性能是否符合规范要求。

3 .4 桥梁涵洞及交叉构造物

3.4.1桥梁过程技术咨询意见一般内容及原则

(1)一般情况下,主要针对推荐路线方案上的构造物提出过程技术咨询意见。

(2)对桥梁、涵洞的总体设计原则,结构选型、方案比选原则等提出总体过程技术咨询意见。

(3)具体桥梁过程技术咨询意见由桥梁概述、地质勘察、水文

计算、通航条件、控制性因素、桥型选择及孔跨布置、基础、下部、上部、附属设施等部分组成,具体桥梁根据实际情况,可以包含全部或部分内容。

(4)采用部颁标准图的桥梁,应对标准图选择是否合理进行过程技术咨询;对非部颁标准图,应专门针对非标准图设计提出意见。

(5)桥型选择和孔跨布置原则应进行全面过程技术咨询。研究并核查经济桥型和经济跨径选择是否合理。检查桥梁各部构造及主要结构尺寸是否满足要求。

(6)桥位处地质勘察深度、精度是否满足确定设计参数的要求,设计参数取值是否合理,地质图绘制是否与地质勘察资料相对应,特殊地质条件是否已初步查明。

(7)小桥、涵洞设置位置、孔径是否满足需要,结构设计是否合理,基础形式及埋深是否与地基条件相适应。小桥、涵洞分类提出审查意见,特殊的单独提出过程技术咨询意见。

(8)导流、调治、安全、标志等附属设施是否满足要求,设计原则是否合理。

3.4.2特大、大、中桥过程技术咨询咨询意见

(1)特大、大、中桥应逐座提出过程技术咨询意见(建设条件分析是否全面,特大桥桥轴线和桥型比选深度是否满足要求,推荐、比较方案桥型和孔跨布置是否均满足要求,推荐理由是否充分);

(2)特殊结构、跨径大于150米桥梁应进行必要的结构验算,并提出确认或修改意见。

(3)桥梁控制测量要求是否满足规范要求,陡坡桥梁是否按三条地面线进行设计。

(4)施工条件复杂、施工工艺特殊桥梁的施工组织设计是否合理可行。

3.4.3互通式立交中的桥梁、涵洞

互通式立交中的桥梁涵洞,逐个互通式立交分别提出过程技术咨询意见;分离立交、天桥、通道等工程,根据桥梁规模,按以上原则编排过程技术咨询意见。

3 .5 隧道

3.5.1隧道过程技术咨询意见一般内容及原则

(1)一般情况下,主要针对推荐路线方案上的构造物提出过程技术咨询意见。

(2)对隧道的总体设计原则,方案比选原则、结构设计等提出总体过程技术咨询意见。

(3)具体隧道过程技术咨询意见一般由隧道概述、地质勘察、洞口、衬砌结构、防排水、施工工艺及监控量测、附属设施等部分组成。

(4)隧道工程地质及水文地质勘察工作是否满足初步设计的要求,围岩等级划分依据是否充分,地下水、岩溶、采空区、煤系地层等不良地质的分布是否查明,处治方案是否合理,应急预案设计方案是否合理。

(5)隧道位置、轴线及洞口位置是否合理,隧道的建筑限界及

断面、进洞方案及洞门形式选择是否合适,结构设计是否安全,洞口边仰坡支护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6)隧道衬砌结构设计是否安全合理,是否充分考虑隧道地质、建设条件的特殊性。

(7)防排水设计原则和要求是否合理。

(8)施工工艺是否适应隧道的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条件。监控量测方案可否满足施工控制要求。

(7)隧道比例较大的工程弃渣处置与利用是否合理。 (8)隧道路面设计是否合理。

3.5.2特长、长隧道过程技术咨询咨询意见

(1)特长隧道通风、消防、救援方案比选是否满足要求,推荐方案理由是否充分。

(2)平、纵面设计合理性评价。

(3)运营、养护费用综合分析及安全性评价。 (4)控制测量精度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要求。 3 .6 交叉工程 3.6.1互通式立交

互通式立交的过程技术咨询应侧重全线互通式立交总体布局、各互通立交位置选择、立交型式、平纵线形设计等方面的意见。互通立交的路基路面排水防护及桥涵等方面的意见一般置于路基路面、桥涵过程技术咨询意见中。

(1)互通式立交总体布局是否合理,设置位置及数量是否符合

可行性研究报告批复要求。

(2)互通立交型式是否与转向交通量、路网现状及规划相适应,位置选择与地形、环境等的适应情况。

(3)互通式立交主线及匝道技术指标选用及平、纵面线形设计是否适当,是否满足安全运行需要。

(4)加减速车道、平交口、收费站设置是否合理。

(5)服务区、停车区总体布局是否合理,出入口匝道设计是否合理,是否满足安全要求。 3.6.2分离式立交

(1)分离式立交设置应对相关道路、铁路、大型管线及重要水利工程等的现状及规划进行调查分析,合理确定分离立交的位置、数量、设计标准、立交形式、工程规模等。

(2)分离式立交过程技术咨询意见一般置于桥涵审查意见中,内容编排与主线大中桥过程技术咨询意见相同。 3.6.3平面交叉

重点对一、二级公路平面交叉设置的位置、数量、设计标准、交通适应性、安全性等进行过程技术咨询。

3 .7 交通工程及沿线设施 3.7.1安全设施

(1)全线是否设置了完善的标志、标线、护栏、隔离栅、轮廓标、防眩及视线诱导等安全设施。

(2)限速标志设置是否合理,长陡下坡路段、隧道与互通式立

交出口间距较近、气象不良等特殊路段的交通工程设计是否采取了针对性措施。 3.7.2收费系统

收费方式是否合理,收费监控系统设置是否合适,收费匝道土建、机电规模是否满足设计年限要求。 3.7.3监控系统

监控系统设计方案是否合理,重点桥梁、隧道、互通式立交区及气象不良等路段是否要求重点监控。 3.7.4通信系统

通信设施设置是否满足信息传输要求,采用通信技术的水平,通信主干线是否满足未来发展的需要。 3.7.5供电系统

供电系统是否满足正常用电需要,应急供电系统是否合理,外线接线方案是否落实。 3.7.6服务设施及房屋建筑

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总体布局是否合理,房屋建筑格局设计是否合适,建设规模是否满足相关标准要求。逐个核定房屋建筑规模、场区用地是否满足标准要求。核定全线管理、养护及服务设施房屋建筑面积和占地数量。

房屋建筑面积应按国家、交通运输部的有关规定进行核定,并附沿线设施规模审核一览表。

3 .8 设计概算

核查原报概算编制方法、定额使用是否正确,工、料、机单价和有关费率的取值是否合理,相关依据是否充分。逐一核查各专业工程数量及指标是否合理,过程技术咨询报告中应逐一说明各项工程数量及费用的调整情况。初步设计概算必须与工程方案保持一致。 3.8.1建筑安装工程费

工程量是否正确,定额使用、费率取值是否正确,造价指标是否存在异常。

3.8.2设备及工具、器具购置费

设备购置费是否提供清单,单价、数量是否满足合理。 3.8.3工程建设其他费用

(1)核查设计文件申报的研究试验项目的必要性和针对性,根据工程特点,确定研究试验项目内容、费用和时间,研究试验费的核定必须有相关的支持性文件(科研课题、省厅意见),没有支持性文件的不予计列。

(2)建设项目前期工作费(含预工可、勘察设计等前期工作费用)计列是否以现行收费标准、相关合同为依据,费用是否合理。 3.8.4专项评估费

专项评估费用计列是否符合现行收费标准,是否有相关合同,项目、费用是否合理。 3.8.5概算总金额

全线汇总概算核定值情况,与工可批复的投资估算对比情况,贷款利息及政策性调整费用分析情况。

需要附概算汇总表,主线概算对照表、交通工程概算对照表,政策性调整费用计算表(如有)。

3 .9 基础资料

(1)地质勘察工作是否满足相关规范、规程要求,是否已初步查清工程地质、水文地质情况。

(2)工点勘察是否有控制性钻孔等资料,纵(横)剖面图与钻孔、物探资料是否符合,主要参数取值是否合理。

(3)地质勘察报告、工程测量报告、水文分析计算等是否齐全,是否已通过各省级交通运输主管部门的验收。

(4)其他相关协议、地方性政策、法规收集情况。 4.附件

4 .1 国家(或省)发改委关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 4 .2 交通运输部(或省交通运输厅)关于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审查意见。

4 .3 相关重要工点的验算资料。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Copyright © 2019- igat.cn 版权所有

违法及侵权请联系:TEL:199 1889 7713 E-MAIL:2724546146@qq.com

本站由北京市万商天勤律师事务所王兴未律师提供法律服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