采取有效措施,稳定提高 重庆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蒋明健梅会清刘丽 (重庆市水产技术推广站,重庆400020) 2012年重庆市水产品总产量达 ̄1J36.13万 吨,同比增长12.9%;其中养殖产量34.5万吨, 1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结果分析 1.1产地合格率高的原因 同比增长13%。渔业总产值60亿元,同比增长 26%;渔民人均收入9180元,同比增长12.5 各级渔业主管部门和领导对水产品质量安 全高度重视,各项监管措施落实到位,部市两 级产地水产品、水产苗种监督抽查全部合格。 (1)管理责任得到落实。4月、7月召开 了全市技术推广工作会议,进一步贯彻了《市 农委关于认真贯彻落实重庆市人民政府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农产品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意 %。增速名列全国各省区市前茅,虽然连续实 现两年两位数增长;但是自产水产品还是远远 不能满足55万吨以上市场的消费需求,仍有 20万吨左右需要从其他省市引入;水产品质量 安全监管工作不但涉及产地还有市场,由于基 础薄弱、任务艰巨使监管工作任重而道远。 见的通知》精神,切实落实“一岗双责”,要 求抓生产的同时必须抓安全,将水产品质量安 全纳入对区县(自治县)渔业行政主管部门年 度综合目标考评内容,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不 合格实行一票否决评优资格。专题研究并部署 了提高质量水平的工作措施,重点强化了区县 的属地管理责任。5月,市农委组织了对全市 重点苗种场和养殖场实施的产地水产品质量安 全督察活动,确保监管措施落实到位。 (2)基础工作得到夯实。一是修改完善 从2010年以前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的 结果来看,合格率低于全国平均水平,排名靠 后,个别违禁药品超标倍数较高;为此引起了 领导和水产工作者的高度重视,认真分析了存 在问题的原因,探讨出了尽快提高重庆水产品 质量的办法和措施。通过加强领导,强化监 管,责任到人,落实考核,完善制度,严格违 法查处力度和一系列科技措施,强有力的震慑 了违规用药行为,2012年在上年部苗种合格率 97.5%的基础上提高到lo0%,部市两级产地水 产品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合格率连续两年保持 100%。农业部水产品质量安全风险评估实验室 (武汉)两次来渝开展风险评估,结果为“零 风险”。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水平全国排 名第一;但部级市场例行抽查抽样,合格率只 有85%,只比去年提高了0.83个百分点。 数据库资料。对数据库实行了动态管理,摸清 了全市重点苗种场和养殖场本信息,有的放矢 的加强了监管;二是制定制度规范。制定了实 验室管理评审、质量控制、核查监督等共七项 计划,完成了体系文件B版的修改,确保检测 数据的准确性;三是开展检测能力验证。组织 实验室内部检测人员间、市内实验室之间和农 业部药物残留检测能力验证;四是购置检验检 测仪器设备,添置了液相质谱仪和快速检测设 备。 (3)亲本换代继续实施。按照规划今年 继续实施草鱼、青鱼、白鲢和鳙鱼等常规鱼类 的亲本换代工程,已成功向市内的其他苗种场 输送优质亲本9批次,总量达6000公斤,有效 地缓解了苗种种质资源退化的现状,提高了苗 种抗病能力,从根本上解决了质量安全隐患问 题。 (4)全面实施增殖放流检疫。近年来对 增殖放流的鱼种全面按照放流规程实施检疫, 对放流的鱼种场站进行日常性监管,有效地提 高了苗种生产质量,从苗种的源头上提高了水 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5)培训服务得到加强。一是加强健康 养殖技术培训和规范“三项记录”的填写,全 市共组织健康养殖技术培训班4O期,培训技术 骨干和渔业大户1600余人次,免费发放“三项 记录”5000余册,发放宣传资料2000余份。二 是加强病害监测预警。深入开展水产养殖动物 病害测报工作,充分利用十年来的监测结果, 对全市渔业可能发生的病害作出预警,并及时 通过电话、手机信息等方式向渔民发布,提醒 做好相应的预防措施,收到了较好的效果。三 是加强用药指导和咨询服务。开展渔药使用情 况调查和鱼病远程诊断,公开咨询电话,实行 24d',时咨询服务,接待上门咨询和农网答疑。 将科学用药、合理用药的知识普及到生产第一 线,加强了新渔药应用试验,及时将效果好、 见效快、成本低、无药残、无污染的新渔药推 荐给渔民使用,有效减少了渔业病害的发生和 损失,增强了渔民安全用药意识。 (6)“三品认证”深入推进。收集整理 “三品认证”的相关资料,强化与农产品质量 CHONGQING FISHERY J■衄 安全中心的工作衔接,向重点养殖场宣传“三 品认证”工作。今年永川区双竹渔业协会成功 申请注册了经国家工商总局批准的“永川水 花”地理标志商标。三峡生态渔业发展有限公 司的1.3万亩、390ni ̄鲢鳙鱼获得有机产品认 证。 “三品认证”有效推动了质量安全工作。 (7)无缝对接基本实现。区县加强了对 抽查重点养殖场的监管,市级中心提前介入摸 底监测。市级中心产地监督抽查的品种与部级 中心完全一致,抽查对象全部是经过市级中心 抽查并且检测合格的品种和养殖场。在检测项 目上只缺少硝基呋喃类代谢物。 1.2市场合格率低的原因 今年,部级市场例行抽查合格率为85%, 低于全国平均水平5.5个百分点,全国排名靠 后,主要原因如下: (1)批发市场没有开展质量检测。《农 产品质量安全法》第三十七条规定: “农产品 批发市场应当设立或者委托农产品质量安全检 测机构,对进场销售的农产品质量安全状况进 行抽查检测;发现不符合农产品质量安全标准 的,应当要求销售者立即停止销售,并向农业 行政主管部门报告。”但重庆市的3家水产品 批发市场都没有设立水产品质量安全检测机 构,也没有委托其他有资质的水产品质量安全 检测机构实施检测。 (2)外地产品入市没有质量限制。重庆 市有近一半的水产品来源于其他省市,其他省 市水产品的质量状况直接影响重庆市的质量水 平。由于批发市场没有开展质量检测,对进入 重庆市销售的水产品没有质量要求限制,有可 能其他省市不合格的水产品进入重庆市,严重 影响市场抽查合格率。根据部级抽查情况统 计,不合格的水产品全部来源于其他省市。 (3)市场抽查难以实现无缝对接。提供 给部级抽查的摊位,基本上是市级抽查合格 的,但由于市场产品没有同批次的重现性,因 此,市级抽查合格的部级抽查不一定合格。 2取有效措施稳定提高水产品质量安全水平 要稳定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较高的合 格率和大幅提高市场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合格 率,2013年必须按照“市县联动”和“无缝对 接”的思路,组织开展水产品质量安全抽查工 作。研究出台一系列政策、法规保证水产品质 量安全。各级农业水产部门一定要加强领导, 高度重视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要像抓渔业生 产一样将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重要工作议 事日程,确定专职人员负责水产品质量安全工 作,根据本地实际情况,研究出切实有效的稳 定提高产地水产品质量的具体办法和措施。将 提高水产品质量工作与水产站和主管部门的年 终考核挂钩。 2.1增强监管手段 (1)为区县(自治县)配置决速检测仪 器。对水产品禁用药物进行定性检测,增强区 县监管手段和监管能力,充分调动区县的监管 能力,扩大监管面和监管力度,降低监管成 本。 (2)配备齐抽查的采样的其他仪器、设 施设备等。培训好专业技术人员,安排好必要 的运行资金。 2.2完善监管网络 建立以区县日常快速监测与市级中心监督 抽查相结合的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网络,扩大 监测范围,市级检测机构主要主要对区县快速 检测定性为阳性的养殖场进行监督抽查。 3实施无缝对接 加强与上级部门联系,提前掌握当年抽查 的重点品种和检测项目,依据我市渔业生产实 际,提出部级中心抽查的重点养殖场名单报渔 业局备案。要求区县加强对拟抽查养殖场的监 管,市级中心和区县提前介入实施监测,对部 级中心抽查的品种和养殖场市级中心做到全覆 盖,抽查对象做到全部经过市级中心抽查并且 检测合格的品种和养殖场。 4继续巩固严控生产环节 (1)继续加强对养殖者科学养殖技术的 培训和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提高养殖者生产 技术水平和依法生产的能力,强化安全意识, 生产出安全合格的水产品。 (2)推广健康养殖模式。把“鱼菜共 生”、“微孔增氧”、“稻鳅双千”等纳入 “吨鱼万元”丰收计划项目,大面积实施,达 到低碳环保、节能增效、保证质量安全的目 的。 (3)扩大规模化养殖模式。根据土地流 转政策和建立渔业合作社的要求建立起更多的 规模化养殖场,逐步改变重庆水产养殖单位小 而分散,不利于水产品质量提高和监管情况。 (4)规范养殖者安全生产行为。督促养 殖户建立生产、用药和销售三项记录,将标准 化生产技术和违禁药品上墙,与养殖企业和养 殖户签订质量安全承诺书。 (5)检疫促安全。全面开展水产苗种产 地和入境检验检疫,确保入池养殖的水产苗种 健康无病、无药残和重金属污染,保证源头质 量安全。 (6)逐步实施产地准出制度。保障出池 的水产品符合安全要求。 (7)加强水产品生产过程中的的监控和 督查。及时掌握水产品质量安全状况,在市农 委的统一领导下,以水产部门为技术支撑积极 配合渔政部门坚决查处违规生产行为。 5抓好流通渠道 协调工商部门抓好流通渠道。一是对进入 水产品批发市场的水产品要实施自检和监督检 测相结合;二是探索逐步实施市场准入制度, 严把市场准入关,将不合格水产品拒之于市场 之外;三是加强对经营户宣传和管理,督促建 立进货检查验收制度、建立规范的进货出货台 帐,为质量追溯打好基础。从消费终端促进产 地水产品质量的提高。 6逐步建立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管长效机制 总结过去的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存在一 个十分严重的问题,就是质量安全是政府、是 渔业部门的事情,而与渔民、养殖者关系不 大;所以必须建立起有效的机制改变这一状 况。严格执法监督,从严查处违法行为。从根 本上解决水产品质量安全问题。 (1)增强技术支撑。科研技术部门加强 水产品质量安全技术和禁用药物替代品的研 究,推广部门及时将新研发出的效果好、价格 低、无药残的鱼药经试验后,推荐给渔民使 用,为质量安全的实施部门和养殖者提供技术 支撑。 (2)理顺管理权限。规范渔用饲料和渔 药管理渠道,改变过去多部门管理,管理不到 位的现象,有效监管投入品。将违规销售违禁 药品与其他违法行为一起进行处罚。 (3)加大财政资金扶持。将旧塘的清淤 改造与项目支持结合起来,清除污染、治理好 环境,把提高产量和质量结合起来。争取将旧 塘的淤泥与绿化用肥结合起来纳入科研攻关项 目,解决淤泥的去向问题,变废为宝;同时将 健康养殖推广示范片纳入支农资金补贴范围, 奖励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做得好的单位和个 人。 (4)创名牌水产品。在改善和保护好养 殖环境的前提下,加强对无公害、绿色、有机 水产品的宣传认证工作,创名牌、增效益来确 CHONGQING FISHERY I■匝 保生产出更多高质量的水产品。 (5)加大市级产地抽查力度。规范抽检 工作程序,将所有市级的例行抽查全部纳入监 督抽查,并将环境(养殖底泥和水)纳入抽检 范围,增加砷、镉等重金属检测指标,便于及 时掌握水产品质量安全情况,及时发现问题并 加以解决。 (6)检打联动提高抽查威信。一是对检 测合格的水产品发给合格证,养殖业主凭证可 进入大型超市,达到销售畅通和优质优价的目 的。从提高经济效益上来调动养殖业主实行健 康养殖的积极性和主动性。二是对抽检不合格 的养殖者100%依法查处,并建立水产品质量安 全黑名单制度,进行追踪监控和整改。只有生 产合格水产品的养殖场,才给予政策优惠,在 资金、项目方面进行支持;对检测不合格的养 殖场列入黑名单后,取消原有的优惠政策和资 金、项目支持,如旧塘改造、引种补助、渔业 柴油补贴等。列入黑名单的养殖场,在整改完 毕后,自己申请环境和产品质量检测。经检测 合格后,才能剔除出黑名单。 (7)继续把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纳入考 核内容。继续把水产品质量安全纳入重要工作 议事日程,各基层水产站确定专人负责,要像 抓生产一样常抓不懈,将水产品质量安全工作 纳入政府和水产部门年终考核内容,出现质量 安全问题,取消评优资格。 深入贯彻执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 《产地水产品助质量安全监督抽查工作工作暂 行规定》和《重庆市产地水产品质量安全监督 抽查工作规范》,使产地水产品监督抽查工作 步入规范化轨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