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您的当前位置:首页正文

浅谈书法的用墨和用笔

来源:爱go旅游网
・文化传媒・ 浅谈书法的用墨和用笔 朱锦程 (安徽省淮北市青少年宫,淮北市235000) 中国书法中的用墨也叫墨法.是书 法,无法解说得清楚,唯在自己心领神会 而已。因笔端含水的多少.施在纸绢上各 不相同,绢的胶矾轻重,轻质的松紧,性 质不同,水墨自然不同。水要明透。又不 而颜真卿一类风格,则以顺笔为主,收笔 法艺术具有神采丰韵的重要因素.虽然 在中国画中注重墨分五色和作品的意 是反顺为逆,笔毫还复。“二王”一类下笔 轻,笔毫弯度小,墨容易往下流,笔触显 境.同样在一副书法作品中也要有墨色 得光洁挺秀。这是他们的共同之处。但颜 的变化,只要有了墨色的层次变化,其作 品才能有神采有丰韵。才能表现出那种 虚虚实实、若有若无、迷蒙般的空灵境 界。可以说,中国书法离开了墨的运用, 就谈不上所谓的“气韵生动”.也没有了 韵律感。董其昌在《画禅室随笔》中云: “字之巧处在用笔,尤在用墨.然非多见 古人真迹,不足与此窍也。”意思是说,用 墨比用笔更重要。我认为,任何墨法的实 现都必须通过用笔来完成,笔法是基础, 笔法是骨,墨法是肉,二者不可分离。用 笔技巧的高低和墨色层次的变化。我们 可以通过王羲之、颜真卿、黄庭坚、董其 昌、王铎等传世的名家名作去感悟、去体 会、去了解、去认识、他们在这方面都做 出了巨大贡献.对后世产生了极其深远 的影响。 一、墨的浓淡多少、水的运用和书写 数量 墨的浓淡多少虽说制约着书写字 数.但这里还在书写者的技巧问题。同样 的纸、笔和墨,一位技巧高超的书法名家 要比技巧平庸的书写者写的字数多得惊 人。一般来说。蘸一次笔能写出八九字至 十几字,而颜真卿在《祭侄文稿》中则写 了三十余字。其中最关键的问题是颜真 卿具有高超的驾驭笔墨能力的缘故。 我认为.当书写者拿起一支蘸饱墨 的笔书写时首先要有正确的书写方法和 扎实的基本功。要能把笔提得起按得下, 要笔为我所使,墨为我所用。 其次是用笔的大小,也对书写字数 起决定作用(当然小笔也可写大字,但要 求技巧更高)。 再次。是墨的浓淡.墨越浓写的字数 越少.墨淡写的字数越多。要把中国画中 用水的方法用到书法中。张大千《谈画》 中云:“古人曾说:‘得笔法易,得墨法难, 得墨法易,得水法难。’笔法还可以拿方 式做准则.墨法就要在蘸墨在纸上的时 候去体会.所以说较笔法更难。至于水 54活力2010・8 可轻薄,所以是最难的了。”而黄宾虹则 说:“古人书画,墨色灵活,浓不凝滞,淡 不浮薄,亦自有术。其法先以笔蘸浓墨, 墨倘过丰,宜于砚台略为揩拭.然后将笔 略蘸清水,则作书作画.墨色自然滋润灵 活,纵有水墨旁沁,终见行笔之迹,与世 称肥钝墨猪有别。”墨色的滋润灵活,明 透与用水有直接关系。但究竟该怎样适 当用水,我认为,在书写前将含胶量过大 过浓的墨用清水调到自己所需的程度. 把笔在清水中浸透后使笔中含少量清 水。再去蘸调好的墨书写.这样笔腹上的 清水自然会往下流,写出的字会极有韵 味,当写到干枯时.为了达到所需效果可 用笔锋像蜻蜓点水那样蘸少许清水来完 成。 二、用笔顺逆的方向和轻重 书写时行笔方向不同,所表现出来 的物象也各异。其中主要是顺锋和逆锋。 所谓顺锋,是指笔杆的倾斜方向与行笔 的方向一致。行笔时由于纸上的反作用. 力和摩擦力的作用.笔锋铺开的程度小. 作用力集中在行笔中心线上。行笔速度 快,笔毫收紧,笔画变细;行笔速度慢,笔 毫铺开,笔画变粗。当笔上的墨较少或较 浓时,写到至极笔画中会有一条墨痕,而 笔画两边会出现枯笔,给人一种圆柱形 效果,这可从张旭《古诗四贴》和颜真卿 《祭侄文稿》中迹象。 三、巧用逆锋的特点 逆锋是行笔中笔杆的方向与行笔方 向相反.锋毫铺开的程度较大。但无论顺 逆.行笔所产生的反作用力是相似的。逆 锋因受反作用力和摩擦力的影响,笔毫 会向内紧收,当笔上的墨较浓或较少时, 写到至极笔画中会出现一条白痕,而笔 画两边墨色较重,给人一种立体感,这在 王羲之的《兰亭序》中可以看到。 在“二王”一类书法作品中,一般是 顺笔写横.逆笔写纵和反顺为逆、反逆为 顺的方法。较重的变化小,运笔幅度大; 体一类的风格,下笔重,轻重变化大.只 要写几笔就会出现枯笔。用笔重是颜体 一类的主要特点。 四、行笔缓急速度和枯涩 行笔的快慢,同音乐、舞蹈一样都要 有节奏。节奏是用笔的生命,用墨是用笔 生命的体现。颜真卿写《祭侄文稿》时面 对的是侄子季明的身亡和国家的将领. 那种悲痛的心情跃然纸上,他无意考虑 书写的工拙,更无心笔墨的多少,纵情挥 洒,任意恣性,有顿有挫,满纸飞白,一气 呵成,行笔速度逐渐加快,写到最后两 行,似有失声痛哭,把笔不能的感觉。而 王羲之的《兰亭序》则与之相反。在阳春 三月,天气晴朗,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俯 察万物.畅饮赋诗.逸兴至极的情况下挥 毫为兰亭序诗集作序。故整副作品笔畅 墨润,恬淡静雅。 但在书写中究竟应该采用怎样的节 奏和速度,一般来说,笔蘸好墨后,开始 时速度要快,因墨流的极快,不然会洇成 一团黑。当笔中的墨极少时会出现枯笔 现象,这时速度要放慢,要使每根笔毫都 能发挥它的应有作用,不使笔出现浮滑。 如米芾《致彦和国土贴》最好三行几乎是 全用枯笔,有的是因笔太干,弹性减弱, 行笔速度慢的缘故。但颜真卿的用笔是 枯中不空,枯中有物。主要是当笔中墨极 少,弹性减弱,笔锋易散时,行笔作边行 边按的运笔方法.这样不仅使笔毫的弹 性得到了恢复.又减少了纸面的摩擦。用 以逆转顺收笔锋.使笔墨的层次表现得 极为丰富。 前之所述.是个人在学术上的点滴 体会和粗浅的见识.今写成此文以求教 于各位同道。在今后的学术中将继续不 断探求,心悟手摩,寻找新的切人点,追 求个性,发展自我。 收稿日期:2010—08—09口 (编辑/惠霞)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

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