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02 方法交流 浅谈英语发展的趋势 文,李吉华 英语是全球化的语言。特别是在政治、经济、文化交流等各方 面的作用愈加明显,这既体现了社会的发展和进步,也使得英语的 发展趋势愈加灵活多变。 一三、对语法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低。更多地注重应用能力 作为一种语言,应用是它的灵魂,也是它的价值。学生能够开 口说出来,准备表达自己想要表达的意思,英语教学的目的也就达 到了。于是,在日常生活中,人们对语法的要求和限制越来越低, 、英语对汉语及其他语种的影响 在现代汉语中,有许多词汇是由英语演变而来的。如酷coo1), “弱化语法”似乎成为一种不可逆转的趋势。动词可以用来做名词,现在的老师做得更多的是培养 这是最近出现的词,但它也只是流行了很短一段时间,就被后来其 名词也可以做动词。在英语教学中,而不是仅仅死抠住语法不 他新兴词汇所代替 如in,表示入时、跟得上时代等,相应的,那些 学生的语感,锻炼他们听说读写的能力,用得更多,训练得也越多,无形中语 还在耍cool的人在这些人眼中已经out了。自20世纪50年代以 放。学生看得更多,听得更多,他 来,地球上四分之一的人口住在以英语为主要语言的国家里,英语 法成了一种最无关紧要的环节。随着学生听说读写的能力提高,的地位优势日益增强,对其他语种的影响也与日俱增。 二、新词汇、新句型层出不穷 们将能够流利地和外国人交谈,从而迈过英语应用的一个重要心 理门槛,摆脱为学英语而学英语的学习动机,达到学英语与生活相 时代在不断进步,科技也在不断发展。一旦科学技术有所突 融合的境界。相应的,以前教学中普遍存在的那种“哑巴”英语的状 破,那么用来表达意思的语言中必然会出现新的词汇和新的句型。 况也渐渐改变,英语终=f:真正成为一种沟通工具,而不是通向了考 在原始社会,根本没有电,也就没有electricity这个词:以前也没有 试大门的一块砖。传真机、电话、电视机、移动电话,想当然也就不会有一个fax, 总之,社会生活的发展趋势决定了英语教学的目标导向,人们 telephone,television,mobile phone,这些词汇;有了克隆技术,也才 倾向于用最短的时间获取最多的信息。经济全球化的飞速发展和 有了“clone”这个词;有了基因试验,也有了gene这个词,此类词汇 国际互联网的广泛应用,更加助长了英语在地球村语言家族的主 不胜枚举,生活中处处可以看到,这些都是随着时代进步、科技发 导地位。 展才有的新词。 (作者单位吉林省通化市柳河县建设小学) 浅谈语文教学中语感能力培养酌基本策略 文/赵志刚 一、人格塑造策略 照、自我完善机制,但这并不意味着语文教学于良好人格的培养是 从语言发展的历史看,“语言是人类文化心理结构的外化,是 无所作为或可有可无的。相反,其深刻的审美体验能力却为语文教 人类的生命之声、心灵之声。”“语言和人的生命、生存、生活是同步 学赋予了得天独厚、无与伦比的人格塑造优势。 的。”语言世界的拓展会促进精神世界的延伸,精神世界的提高会 促进语言世界的发展。语感能力培养之所以要注重人格构建和塑 二、促进个性发展策略 良好的语感能力极富个性,而个性往往又孕育着创造性,没有 造,并视其为核心本质乃至最高层次意义上的语文能力,其根本原 个性也就无法谈及创造性。人们常说:一千个读者眼中就有一千个 因就在于语言本身就是人的生命意志的体现。纵观古今,大凡传世 哈姆雷特。这就是说个性和创造性本身就是一对孪生姐妹。语言作 的名篇佳作,其光耀之处,首先就是作者人格的伟大体现。正如德 为人的“思想的生命表现的要素”,首先应该是人的个性的集中体 国大诗人歌德所讲:“要写出雄伟的风格,他也就要有雄伟的人 现。语感能力培养要着力于个性发展,其目的就在于培养学生的创 格。”孟子散文气势充沛,感睛激越,笔带锋芒,长于鼓动,在于他是 造性。著名心理学家列昂捷夫曾经说过:“背诵词语,理解词语,以 战事纷繁年代里力阻“霸道”主“王道”的纵横家、雄辩家;鲁迅杂文 如匕首、似投枪,犀利尖锐,深刻辛辣,因为他是风雨如磐的旧中国 致理解词语所包含的思想感情是不够的,应该使这些词语成为内 里愤世嫉俗的革命干将;毛泽东诗文境界开阔、语锋毕现、活泼鲜 明,因为他具有一代伟人的胸怀和卓越政治家的气魄。因此,语文 教学不能人为地割裂“心”“言”而大谈什么语感培养。学诗的功夫 在诗外,要培养优秀的语文人才,首先得塑造优秀的人格。 在决定个性的东西。”因此,教学中就不应过分强调学生的思维方 式、思想观点与教师的完全吻合,对于学生的独特思维方式和新奇 独到的见解要善于发现、肯定和引导,否则,会于有意无意之间扼 杀学生的个性和创造性。比如,分析《祝福》中祥林嫂人物形象, 未必非得把学生驱人用阶级分析的观点去认识其“反抗”意义的 马克思早就提出了“创造与人的本质和自然的本质的全部丰 富性相适应的人的感觉”这一命题,既使人对语言现象的感觉成为 思维峡谷不可,如果有学生从人性方面去考虑,得出那是本能的 读《荷塘月色》,有学生只为朦胧、宁静、优美 人的感觉,实际上也就是在“创造着具有深刻感受力的丰富的全面 “挣扎”也未尝不可;的人”。把人格的构建塑造当做语感能力培养的一个重要方面来加 的意境所陶醉,并未领略什么字里行间流露出的“不满现实又幻 陆游的《咏梅》是题咏 以界定,其创意就在于发掘“人的本质力量在语言客体上对象化的 想超脱现实的淡淡的哀愁”也没什么不妥;实现”,其意义是重大和深远的。 人生的高格调之作,就没有必要用同一套子勉强学生同毛泽东 一尽管语感能力的形成转化过程寓有人格的自我选择、自我参 《咏梅》诗分出高下。 133— 方法交流 三、能动参与策略 20l2-02 质上是关于语言的感性认识),而不在于使之掌握理性化的关于语 语感能力归根结底是认识个性在长期的对各种言语作品反复 言的理论知识,或者说学生在基础教育阶段的语文学习应当以感 “涵泳”体味过程中习得的,教师的主要作用就在于充分调动和发 性为主,而感性又总是直接与实践联系着。因此,只有通过长期有 挥学生学习的主观能动性,使之主动参与、自觉投入。在现实的语 效的训练,在人的意识与行为之间建立起条件反射型的关系模式, 言情境中切身感悟到规律和意蕴,并使语言规律和意蕴成为“他们 即通过语文教学在学生头脑中建立一种语感直觉、语言习惯,才能 意识中带有个性的东西”,进而形成他们头脑心灵中的一种积极 将有意识的语言知识、规则等变成无意识的感觉。 的、创造的力量,切忌越俎代庖、一讲到底。近年来语文界积极倡导 总之,视语感能力培养为语文教学的本质和核心是由语文学 的“语文活动课”就是一种有效调动学生自主参与积极性、培养语 科内部规定性和教学活动的内部规律性所决定的,现代化语文教 感能力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措施。学生在各种听、说、读、写活动中有 学就是要达到教是为了“不需要教”的境界,使得学生面对语文材 了强烈的作者、读者角色意识,自动探究、倾心实践,于不知不觉中 料,创造性地感悟到“书不尽言,言不尽意”的东西,用有限的知识 实现自己认知图式的构建。 四、实践感受策略 孕育和启迪最多的能力。尤为重要的是,我们把人格构建塑造能力 视为语感能力最高层次意义上的目标。这不仅为深化语文教改、提 “凡是技能,唯有在实践中方能练就。”学生学习的能动参与积 高教学质量展示出广阔的前景,更对社会文化意义上的人的素质 极性发挥得怎样,实质上取决于学生的语言实践感受情况如何。基 培养具有现实的实践指导意义。 础教育,语文教学的主要目的在于使学生习得语言的实际能力(实 (作者单位河北省邯郸市磁县讲武城镇学区) 立足道德品质培养,促进学生和谐发展 文倜宁 邓小平曾说过:“教育应该从娃娃抓起。”道德品质的形成是一 2.逐步培养学生的集体荣誉感、班级责任感。从身边的小事做 通过日常行为规范教育,将与小学生年龄特点相适应的德育规 个长期、复杂、曲折的发展过程。作为小学教师应该立足长远培养 起,制订具体的班级目标,可以激励全班学生向着目标奋 学生的道德品质,促进学生和谐健康的成长更是教育工作的重中 范放人其中,之重。 一进,使每一个学生都感到自己是和集体同呼吸、共甘苦的,通过集 树立道德榜样,育人于无痕 、体的力量培养起学生的集体荣誉感,使学生受到德育教育,这无疑 小学是人生的起点,小学生的可塑性很大,他们好比一张白纸, 是一个行之有效的方法。3.从日常生活中抓学生的思想品德教育。针对学生接触的各 洁白美好,可以书写一切;小学低年级学生具有好奇、好动、善模 抓住日常生活中的小事随时随地进行教育,使道德教育与 仿,具有直观、具体、形象等思维特点。他们的自控能力较差,好表 种事情,现,有竞争意识和上进心,都想成为好学生,并乐于参加各种活动。 生活实践相结合,我们要把思想道德教育渗透到小学生的言谈举 真正地为他们良好的品德形成打下坚实的 1.教师要发挥榜样力量,激励学生的良好行为。教师要为人师 止、衣食住行等各方面,表、言行一致,以文明高尚的言谈举止、实事求是的工作作风,严肃 基础。引导学生养成辨别是非的好习惯,同时也在潜移默化地净化 学生亲眼目睹、亲耳所听,容易 认真的科学态度,良好的个性品质教育学生,发挥示范作用,为学 他们的心灵。通过典型的日常小事,最 生树立“立身做人”的榜样。教师处处都能以身作则,时刻都能注意 理解和掌握,因此,日常生活的教育是所有教育途径中最基本、 自身形象和表率作用,学生就一定能受到感染,进而达到品德教育 重要的教育。三、开展有益活动。育人于践行 的目的。 2.家长要做好表率,促进学生良好品质的形成。家长是孩子的 第一任老师,孩子最容易受到家长情绪的影响,亲子之间往往是相 通的,父母应善于利用具体的道德形象引起孩子情感上的共鸣。家 长的优良品德,如爱护公物、助人为乐、与他人友好相处等,都会给 通过有效载体,广泛深入地开展道德实践活动,转化他们的道 德行为,丰富他们的道德情感,磨砺他们的道德意志,引导小学生 在生活和学习中自觉地实践道德要求。 1.利用各种大型节日开展活动,对学生进行教育。如,在三月 份,我校开展了“学雷锋,树新风”的活动,要求学生从小事做起,从 学生以深刻的影响,并逐渐形成学生对待周围人和事物的正确态 度,家长要注意到自己在学生品德形成中的重要作用。 二、创设良好环境。育人于无声 身边的事做起,从现在做起,培养学生乐于助人、关心他人、刻苦学 习、热爱祖国、热爱人民、勤俭节约、艰苦朴素等良好的品德。五月 一学校是学生思想道德教育的主渠道,贯穿于教育教学的各个 环节,要把弘扬民族精神作为思想道德建设极为重要的任务,纳入 小学教育的全过程。 日,开展“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成果”的活动;六月一日,开展“珍 惜幸福生活”的活动。通过这些活动,培养学生热爱党、热爱祖国、 热爱人民、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 2.通过评选三好学生、优秀少先队员、文明学生、优秀小公民、 1.建立新型的师生关系是建立良好德育氛围的基础。亲其师, 先进班集体等活动,为小学生树立可亲、可信、可敬、可学的榜样, 信其道。要学会俯下身子,做儿童的知心朋友,了解他们的所思、所 让他们从榜样的感人事迹和优秀品德中受到鼓舞,汲取力量,使之 想、所感、所求。用耐心、善意、诚恳、宽容的态度去帮助儿童,答疑 对小学生的健康成长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解惑,矫正指导,多欣赏鼓励,少批评惩罚,多倾听,放下架子。对学 生多一分理解,多一分宽容,多一分爱。 一3.提供一切可能的机会和资源,为学生的劳动实践创造条件。 努力培养他们的劳动意识、创造意识、环保意识和团队精神、进取 13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