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立洁净度(沉降菌)的检验标准操作规程,为沉降菌检查人员提供正确的标准操
作方法。 2 范围
适用于本公司洁净度(沉降菌)检查的全过程。 3 责任
QA对本规程的有效执行承担监督检查责任,QC对本规程的实施负责。 4 程序
4.1 概述:本标准对尘粒及微生物污染规定需进行环境控制的房间或区域。其建筑结构、
装备及其使用均具有减少对该区域内污染源的介入、产生和滞留的功能。 4.2 测试方法 4.2.1 方法提要:
本标准按国家技术监督局发布的《医药工业洁净室(区)沉降菌的测试方法》,
采用沉降法,即通过自然沉降原理收集在空气中的生物粒子于培养基平皿,经若干时间,在适宜的条件下让其繁殖到可见的菌落进行计数,以平板培养皿中的菌落数来判定洁净环境内的活微生物数,并以此来评定洁净室(区)的洁净度。 4.2.2 仪器
仪器包括:培养皿、培养基、恒温培养箱、高压蒸汽灭菌器。 4.2.2.1 培养皿
一般采用90mm×15mm规格的培养皿。 4.2.2.2 培养基
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或沙氏培养基(SDA)或用户认可并经验证了的
培养基。 4.3 测试前的规则: 4.3.1 测试状态;
4.3.1.1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的温湿度须达到规定的要求,静压差、换
气次数、空气流速必须控制在规定值内。洁净室(区)的温度和相对湿度应与其生产及工艺要求相适应(无特殊要求时,温度在18℃~26℃,相对湿度在45%~65%之间为宜),同时应满足测试仪器的使用范围。
4.3.1.2 沉降菌测试前,被测试洁净室(区)已经过消毒。
4.3.1.3 测试状态有静态和动态两种,测试状态的选择必须符合生产的要求,并在报告
中注明测试状态。
4.3.1.4 静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30min以上;动态测试时,培养皿暴露时间为
不大于4h。
4.3.2 测试人员:
4.3.2.1 测试人员必须穿戴符合环境洁净度级别的工作服。
4.3.2.2 静态测试时,室内测试人员不得多于2人。 4.3.3 测试时间:
4.3.3.1 对单向流,如100级净化房间及层流工作台,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
常运行不少于10min后开始。
4.3.3.2 对非单向流,如B级、B级以上的净化房间,测试应在净化空调系统正常运行
不少于30min后开始。 4.3.4 注意事项:
4.3.4.1 测试用具要作灭菌处理,以确保测试的可靠性、正确性。 4.3.4.2 采取一切措施防止人为对样本的污染。 4.3.4.3 对培养基、培养条件及其他参数作详细的记录。
4.3.4.4 由于细菌种类繁多,差别甚大,计数时一般用透射光于培养皿背面或正面仔细
观察,不要漏计培养皿边缘生长的菌落,并须注意细菌菌落与培养基沉淀物的区别,必要时用显微镜鉴别。
4.3.4.5 采样前应仔细检查每个培养皿的质量,如发现变质、破损或污染的应剔除。 4.3.4.6 对于单向流洁净室(区)或送风口,采样器采样口朝向应正对气流方向;对于
非单向流洁净室(区),采样口向上。
4.3.4.7 布置采样点时,至少应尽量避开尘粒较集中的回风口;采样时,测试人员应站
在采样口的下风侧,并尽量少走动。
4.3.4.8 培养皿在用于检测时,为避免培养皿运输或搬动过程造成的影响,宜同时进行
对照试验,每次或每个区域取1个对照皿,与采样皿同法操作但不需暴露采样,然后与采样后的培养皿(TSA或SDA)一起放入培养箱内培养,结果应无菌落生长。
4.4 测试步骤: 4.4.1 采样方法:
4.4.1.1 仪器和用具:培养皿。 4.4.1.2 方法:
a 采样点一般在离地面0.8m高度的水平面上均匀布置。
b 采样点多于5点时,也可以在离地面0.8m~1.5m高度的区域内分层布置,但每层不少于5点。
c 打开培养皿盖,使培养基表面暴露0.5h,再将培养皿盖盖上后倒置。 最少采样点数目 面 积 (m2) <10 ≥10~<20 ≥20~<40 洁 净 度 级 别 A 2~3 4 8 B 2 2 2 B 2 2 2 面 积 (m2) ≥200~<400 ≥400~<1000 ≥1000~<2000 A 80 160 400 洁 净 度 级 别 B 20 40 100 B 6 13 32
≥40~<100 ≥100~<200 16 40 4 10 2 3 2000 800 200 63 注:表中的面积,对于单向流洁净室,是指送风口面积。对于非单向流洁净室是指房间的面积。 最少培养皿数 洁净度级别 A B C D 4.4.2 培养:
4.4.2.1 仪器和用具:培养箱、天平(万分之一)、称量纸、锥形瓶(1000ml、150ml)、
量筒(1000ml)、高压蒸汽灭菌锅。
4.4.2.2 培养基:
4.4.2.2.1大豆酪蛋白琼脂培养基(TSA):
a) 成分:酪蛋白胰酶消化物 15g 大豆粉木瓜蛋白酶消化物 5g 氯
化钠 5g 琼脂 15g 纯化水 1000ml
b) 制法:取上述成分除琼脂,混合,微热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7.3±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分装,灭菌,冷却至约60℃,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倾注约20ml至无菌平皿(90mm)中。加盖后在室温放至凝固。
4.4.2.2.2 沙氏培养基(SDA):
a)葡萄糖 40g 酪蛋白胰酶消化物、动物组织的胃酶消化物等量混合
10g 琼脂 15g 纯化水 1000ml
b)制法:取上述成分除琼脂,混合,微热溶解,调节pH值使灭菌后为5.6±0.2,加入琼脂,加热溶化后,分装,灭菌,冷却至约60℃,在无菌操作要求下倾注约20ml至无菌平皿(90mm)中。加盖后在室温放至凝固。
4.4.2.3 方法:全部采样结束后,将培养皿倒置于恒温培养箱中培养,采用大豆酪蛋白
琼脂培养基(TSA)配制的培养皿在30~3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2天;采用沙氏培养基(SDA)配制的培养皿在20~25℃培养箱中培养,时间不少于5天。每批培养基应有对照试验,检验培养基本身是否污染。可每批选定3只培养皿作对照培养。
4.4.3 菌落计数:
4.4.3.1 用肉眼直接计数,标记或在菌落计数器上点计,然后用5~10倍放大镜检查,
有否遗漏。
4.4.3.2 若培养皿上有2个或2个以上的菌落重叠,可分辨时仍以2个或2个以上菌落
计数。
4.4.4 结果计算:
所需φ90mm培养皿数(沉降0.5h计) 14 2 2 2 4.4.4.1 用计数方法得出各个培养皿的菌落数。 4.4.4.2 平均菌落数的计算,见式。
M1+M2+…+Mn
平均菌落数M= n
式中 M—平均菌落数;
M1—1号培养皿菌落数; M2—2号培养皿菌落数; Mn—n号培养皿菌落数; n—培养皿总数。 4.4.5 结果评定:
用平均菌落数判断洁净室(区)空气中的微生物。
4.4.5.1 洁净室(区)内的平均菌落数必须低于所选定的评定标准。
4.4.5.2 在静态测试时,若某洁净室(区)内的沉降菌平均菌落数超过评定标准,则必
须对此区域先进行消毒,然后重新采样两次,测试结果均须合格。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