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 绿色植物与生物圈的水循环
一、教学目标:
知识目标:
1、 说明植物体内水分运输的途径
2、 解释气孔控制水分和二氧化碳进出叶片的机制
3、 描述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能力目标:
1、练习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装片,认识叶片结构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1、认同绿色植物蒸腾作用的意义,初步形成保护森林的意识
二、教学重难点:
1、教学重点
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的作用
2、教学难点
制作叶片横切面的临时装片,认识叶片的结构
三、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
四、课时安排:1课时
五、教学过程
导入新课
一、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发现问题,主动探究的兴趣。
1、多媒体展示资料:
一株玉米从出苗到结实的一生中,大约要消耗200 kg以上的水,大致情况如下表所示(表略)
通过阅读资料,产生疑问并提出问题:植物吸收的水分中大约99%的水哪里去了?水是从哪儿散失掉的呢?
2、为什么说“大树底下好乘凉”?
二、通过实验分析,提出问题
1、对实验现象进行分析。(随后老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对学生实验进行总结):保留叶片的试管中,水位下降明显,袋内壁水珠多。去掉叶片的试管中,水位下降不明显,袋内壁水珠极少。
2、提出问题:水是从叶的什么地方散发出来的?植物叶片有没有能散失水分的结构呢?
叶片有什么样的结构?
播放视频 观察叶片的结构
总结叶片的结构
叶片由表皮、叶脉与叶肉三部分组成。
上下表皮细胞有什么特点?(排列紧密,起保护作用,有气体进出的通道-气孔,气孔由一对半月形的细胞-保卫细胞围成的空腔。气孔的大小是否可以变化?由谁来调节?是否与叶片中水分的多少有关?(当保卫细胞吸水时,保卫细胞向远离气孔的一侧扩张,气孔张开变大,当保卫细胞失水时,向靠近气孔的一侧运动,气孔变小。) “俗话说:‘水往低处流’为什么植物体内水却是往高处流的?动力是什么?为什么在炎热的夏季,树林里的空气凉爽湿润,而操场或马路上的空气就显得燥热呢?”
引入蒸腾作用的概念:水分从活的植物体表面以水蒸气状态散失到大气中的过程,叫做蒸腾作用。
植物吸水量的99%都通过蒸腾作用散失掉了,这是不是一种浪费呢?为什么?
蒸腾作用的好处:
拉动水分与无机盐在体内的运输。因为无机盐只有溶解在水里,才能被根吸收。所以随着水分在导管中的上升,无机盐也随着上升,并且最终进入到叶片。
蒸腾作用同样可以降低植物体的温度,使植物体不至于在炎热的夏天受高温的伤害。这是因为通过植物体内水分的散失,带走了植物体内一部分热量的缘故。如擦酒精会感觉凉爽。
蒸腾作用是水分从叶片表面散失的过程,植物吸水的区域在(根尖的成熟区,因为此处有根毛),根尖吸水后通过什么结构到达叶片呢?
展示P109观察与思考的实验
结果分析:从茎的横切面和纵切面上看到,茎中有一条条被染红的线,其实是由管状细胞连接形成的导管。水分就是沿着导管从根到茎,最后运输到叶,最后由气孔散失。
绿色植物通过蒸腾作用将吸收的大部分水散失到大气中,参与了生物圈的水循环
描述P113的图3-31
动画演示
绿色植物在水循环中所起的作用。
增加降水;(2)减缓水土流失(3)蓄水
所以绿色植物在生物圈的水循环中有着重要的作用,我们应该保护它们。
六、布置作业
课本P114 练习1、2、3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