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有大禹治水,今有三峡治洪。可说三峡工程在防洪上起了巨大的作用。我国是典型的东南季风气候,降雨分布非常不均匀,长江从宜宾到武汉也是地上河,过去两千年的统计不到十年发一次洪灾。三峡工程修建以后,巨大的调节库容,可以非常有效提高下游的防洪标准,而且还可以有效地延缓河流淤积。防洪是人与自然和谐相处非常必要的措施。长江中下游平原是我国工农业精华地区。但地面普遍低于洪水6-17米,全靠总长33,000多公里的堤防保护。三峡建坝后,可直接确保中下游防洪体系内近2300万亩耕地和1500万人民生命财产,同样他也是京广、京九铁路大动脉安全的守护神。
与此同时三峡工程的发电、航运、养殖、旅游等其他效益使人们的眼球紧盯其上,而渐渐淡忘了他为我们带来的弊端。 三峡一带已经被证实,埋藏着数量非常巨大的文物,很多都是极其珍贵而且是现在为止没有发现过的文物。据报道,真正挖掘出来的文物只占全部总数的十分之一,也就是说有百分之九十的珍贵文物被埋江底了。这是很令人痛心的事情。还有一些是在三峡沿江的名胜古迹如张飞庙等都不得不淹没江水当中。这是对中国历史文化方面的大破坏。
在生态方面,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将会对当地大范围的生态造成影响,像当地植被的破坏,气候的变化,对各种动植物的影响都是非常大的。距有关报道,由于三峡工程的兴建,附近的气候发生了异常,应该转暖的时间却还是很寒冷。也有一些地方山体滑坡增加了很多,估计跟三峡工程有关。一些生物像鱼类因为蓄水等一些原因改变了生活的环境,使得繁殖等出现影响。
在利与弊得相互作用下 ,在政府的一次次的讨论下,三峡工程必会成为浩浩长江上的明珠,成为中华儿女的骄傲。
因篇幅问题不能全部显示,请点此查看更多更全内容